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祭明-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从这四人的神色上来看,至少最近不会,但谁也无法保证,三五年之后,自己会不会遇到辅政大臣独揽朝纲的情况。

    这一点很难说!

    更何况,他们中还有跟徐国公亲近的人,尽管徐国公已经患病在家休养,但这朝堂上的事,人家可是了如指掌的。

    “其实呢,我们都是一家人,有什么话可以直接说,不必拐弯抹角。这大明朝廷是皇上的,你们又是朝廷的臣子,大明平安了,这皇上和做臣子的你们,才能平安啊!这君臣一体的道理,我也就不多说了!”

    徐氏似是有所感慨,收起刚刚有些严肃的表情,倒像是在半开玩笑一般。

    “你们就把皇上当做是你们的孙子,你们的亲骨肉,该怎么教导,就怎么教导好了!”

    徐氏的话音落下,朱勉便是见到曹攸站起身来,旋即听到他开口:“太皇太后,皇上当今年幼,臣以为太皇太后为天下计,当垂帘听政,临朝称制;况且,太皇太后您圣明果决,完全可以做一代帝王!”

    曹攸的话一出口,高参、唐浩与慕容烈三人的脸色,便是齐刷刷的阴沉了下来。

    而侍立在徐氏一旁的朱勉,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这个曹攸,真把朕当做小孩子了,这么劝进太皇太后,把朕置于何地?

    朕才是皇帝!

    “哈哈,我能造就我这个孙儿成为一代明君,自己却不能做!”

    徐氏像是没有听出曹攸的意思,也没有看到其余三位大臣的脸色一般,只是摆了摆手。

    “这理由嘛,无非就有两个。其一,于礼不合,自古以来,就没有女人做皇帝的先例,哀家也不想开这个先例;其二呢,如果哀家垂帘听政了,那岂不是向世人说明,我这个太皇太后对你们四位大臣不信任了吗?岂不是说,哀家这个太皇太后成了历史上第二个吕太后了吗?”

    “所以啊,我情愿把皇上交给你们四个,自己在后面帮衬着大家伙,也从来没想过曹大人说的事情!”

    听着徐氏的这一番话,朱勉原本有些吊着的心总算放松了下来,看来这个太皇太后虽然强势,但还是明白道理的。唯恐一件事,她现在所做的,是在为徐国公铺路,毕竟是她的亲弟弟。

    朝政大权怎么能轻易的落在旁人手中呢?自然是要自家人掌握才行!

    “太皇太后高义,臣等钦佩!”

    “太皇太后的胸怀,很是宽广,臣等明白了!”

    “好,孙儿啊,明天的登基大典一过,你就要坐朝听政了。但是,这学业可不能放下!”徐氏挥了挥手,示意众人停下,牵着朱勉的手站了起来,便是转移话题,“你们四个,琢磨琢磨,看能不能给皇上找个帝师,这样子也好学业上朝兼顾嘛!”

    “臣举荐朱荣,此人身为皇族,且学问极为高深,自身品行优良,极为适合当帝师!”

    接下徐氏话茬的,又是曹攸。这话一出,朱勉倒是没察觉出什么,反倒是高参唐浩两人眉头不由得皱了皱。

    “启禀太皇太后,朱荣虽然身为皇族,但在朝堂上多个重要职位上任职,如果将他调来当帝师的话,恐怕会令相应的只能部门无法运作起来啊!”高参率先站了起来,“臣恳请太皇太后,仔细琢磨其中的利害!”

    高参的话音刚落,曹攸的眼神便是飘了过去,其中充斥着古怪的意思,自然而然的被侍立在徐氏一旁的朱勉看在眼里。

    看来,这四位大臣,并不是同心同德的啊!至少,此时此刻,可以说是各怀鬼胎。

    “那就算了吧。你们四个,回头再好好商议一番,明儿个登基大典一过,再给出答复!”

    “臣等明白!”

    徐氏自然是将众人的反应看在了眼里,她抛出这个问题,其中的目的,就是要试探一下这四个辅政大臣的,究竟是否心思相同。这也是要做给朱勉看的,此时朱勉已然明白自己这个皇祖母的用意了。

    若是这四个人同心同德,那么难受的就会是徐氏和朱勉。这也就意味着,四名辅政大臣,将会把持朝政,使得朱勉最担心的的情况发生。

    而此时,却表明四人各怀鬼胎,先不管他们目的是什么,那至少可以保证徐氏和朱勉这个年幼皇帝的安全。

    或者换句话说,这四人之中,无论谁想要把持朝政,都会有同等地位的反对者,这就是朝堂政治上最需要的一点——各方势力的彼此平衡。

    朱勉感到庆幸,幸亏自己这个皇祖母,没有自己想象之中的那么有权力欲望,否则自己恐怕连坐朝听政的机会都没有。

    从她的言语之中听得出来,虽然是在为徐家铺路,但也同样很重视自己这个皇帝。历史上的权臣外戚有两种,一种是擅权专政的,一种则是尽心辅佐,缔造明君的,显然太皇太后徐氏属于后者。至于她背后的徐家,会不会这么想这么做,那就无从得知了。

    “这样子吧,本宫给你们下一道懿旨,传至内廷,让他们即发即办!着,令你们四人,晋封国公爵位,享受亲王俸禄!”

    “臣等谢太皇太后天恩!”

    “得了,时候也不早了,你们四人去天坛盯着点!”

    “臣等告退!”

    待得四名辅政大臣都离开后,朱勉方才放松了下来:“皇祖母,您刚才的意思……”

    徐氏弯下腰来,摸着朱勉的额头,神色老成的说道:“孙儿啊,现在祖母只能告诉你,你的皇位想要做的安稳,就离不开他们四个!”

    “孙儿不是很懂!”

    “你要是都懂了,我也就没必要为你操心了!”徐氏拍了拍朱勉的肩膀,“记住,今后大明国的担子,就由你来挑了!”

    “孙儿明白了!”

    尽管前世的朱勉十分羡慕古代帝王的生活,但是到了实际操作中,他却又显得不知所措。做老百姓有老百姓的难处,无非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破事;而做皇帝的难处,就是现在,权力的斗争,始终处于无形之中,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

    “明儿个就是你的登基大典,回到你的重阳宫去,好好梳洗一番!”徐氏叮嘱了朱勉一番,“大明,今后就靠你了!”

第4章 晋州春旱() 
五月份的天气,说热也不热,说冷也不冷。登基大典,就是在这样的天气中,完美举办。

    所谓的登基大典,实际上就是祭拜祖先,昭告天下臣民,大明国换了新的皇帝。依照惯例,这一年仍称宁祯十七年,从明年一月一日起改元,年号定为弘光。

    这个年号并不是朱勉制定的,而是灵前即位,发布诏令时所定下来的。或许是巧合,前世的第一个南明王朝,年号也是弘光,二者寓意也惊奇的相似,都是希望大明国繁荣昌盛,弘扬光大。

    登基大典举办完成的次日,朱勉便是要按照规定的时辰,早早起床。他心中明白,从今儿个起,自己就是这大明国的皇帝了,为了能够早日独掌乾坤,一切都得小心翼翼行事。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皇城中时,诸多大臣已然是鱼贯而入,进得了金銮殿。待得朱勉到了之后,司礼的太监便是依照惯例喊一声“皇上驾到,众臣早朝”,随即朱勉缓步穿过跪拜的众臣,走上了龙座。

    “议事!”

    “益州知府陆明上奏,请求拨款银五万两,以购置本地军兵夏秋防晒之物。臣唐浩拟旨如下:益州乃云贵交界地区,处于盆地之间,冬暖夏凉,何须防晒之物?皇以为如何?”

    听着唐浩的言语,朱勉不由得点了点头。

    这是辅臣议事的标准流程。因为朱勉还未到十八岁,所以无法亲政,他的任务实际上就是坐朝听政。朝堂上的事情,他不需要下旨决断,只需要听一听这四个辅政大臣如何处理的就行。

    如果其中有什么疑惑的,自然也是可以提问的,倘若自己对决议有什么意见,则是要拿到徐氏那里与众辅臣讨论后,再作决定。

    他毕竟是十六岁的少年,不论是在徐氏的眼中,还是在众多大臣的心里,都还不具备处理国家大事的能力。当然,这个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所谓的坐朝听政,实际上就是在培养朱勉的理政能力。

    “江南省左承宣布政使徐庆、右承宣布政使任愚联名上奏,本年四月三日,申州、金陵府、姑苏府三处沿海地区发生海底地动,引发海啸,摧毁海堤,淹没农田无数,祈请上意赈灾策略。”

    “臣高参拟旨:着失地农民迁于江北省安置,拨银十万补修海堤。另由西江省调运稻米五十万担进入江南省,以平抑江南省粮价,勿使流民祸乱而生民变。”

    “皇上,您以为如何?”

    这是象征性的询问,不需要朱勉多做回答,只需要点头或者吭声即可。从本质上来说,十八岁之前的朱勉,几近于没有任何的权力。形同于傀儡一般,却能让朱勉彻彻底底的了解整个大明国,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状况。

    此时,朱勉闻言,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便是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明白,就算自己不点头,这样的措施也会颁布下去。内阁辅臣的意思,就是代表皇帝,处理朝政。

    “晋州知府公孙宽上奏,本地自去年冬至起,旱情持续,滴雨未见,时至五月,已然变为春旱,田地荒芜,秋收无望,奏请外省转运稻米三十万担,国库拨银十万,以赈旱情,避免饥荒。”

    “臣曹攸拟旨:春播夏种秋收冬藏,乃天地循环之理,去岁拨银三万以赈冻灾,今续赈拨银七万以敌春旱,转运河西省稻米小麦各十五万担,以作官仓!”

    “皇上,您以为……”

    曹攸的话音还未落下,群臣之中,便是有一人,站了出来,打断了曹攸:“且慢,皇上、曹中堂,臣听说河东省境内多有奏章,晋州去年并没有收到那三万两赈银,其中更是有人弹劾你挪用赈银私造府邸,而致使晋州数万百姓流离失所,饥荒一年胜似一年!”

    朱勉闻言一愣,便是明白过来了,看样子晋州旱情,赈银的使用方面出了问题。依据前世的经验,这种事情,不是内鬼贪赃了,就是有人克扣赈银,亦或者是挪用公款私用。但不管怎么说,这赈银之事,显然是跟曹攸脱不了关系了。

    说话之人,是新任的户部尚书公孙庆国。朱勉听说过这个人,在担任户部侍郎的时候,就敢顶撞上司,来反驳不合理的财政支出。因为这一点,才会被太皇太后徐氏看上,出任新的户部尚书一职。

    “皇上,臣从未接到这样的奏报!臣也从未挪用过赈银!公孙庆国诬陷本官,臣和他势不两立,并奏请将其绳之以法,打入天牢!”

    “皇上,臣奏请撤销曹攸辅政大臣的一切职责,撤销职务,对此事严查严办!”

    “皇上,这件事情子虚乌有,公孙庆国道听途说,不足为证,此人在,臣告退!”

    最后几个字,曹攸说得很重,他也是这么做的,从自己辅臣的椅子上起来,抬脚就走出了金銮殿,丝毫没有将朱勉这个皇帝看在眼里。

    朱勉见此,脸上一愣,心里却是明白过来了,看样子这赈银的事情,和曹攸确实脱不了干系。

    但,朱勉又是转念一想,心中不由得摇起头来,曹攸根本就没把自己放在眼里,古往今来,有哪个大臣,敢把皇帝不放在眼里,未经允许,就直接离开的?

    “此人的擅权行迹已然暴露,得想个办法。”

    朱勉深思,但却未能想到一个好点的应对措施,也只能作罢。

    回过神来,他又是盯着公孙庆国,所谓官场,谁的屁股底下没有几坨黄色的固体呢?

    难道这些所谓的辅政大臣,就是真的清正廉洁的吗?对于这一条,朱勉是不会相信的。

    只要是做官的人,见了银子,他就会眼开。毕竟,像数十年前的海青天那样的人物,现在的这个朝廷,恐怕找不出来。

    见到曹攸离开,慕容烈便是赶紧起身道:“皇上,曹攸的清正廉洁,众人是皆知的。如今的他,依旧住着先皇赏赐他的府邸,从未建造新的呢!更何况,曹攸还是徐国公的门生呢!”

    “慕容中堂,您的意思是,这赈银被挪用,跟曹中堂一点关系也没有?哼,臣查阅去年及今年的财政奏折,唯独少了这一份三万两赈银的。但国库之中的记录,确确实实有这样一笔三万两赈银。”

    “后来证实,这一份奏折是经曹攸之手的。然而,晋州并未收到这一笔钱,这意味着什么,难道你不明白?皇上,户部账册、国库记录俱在,您可以找曹中堂对质一二。”

    “朕尚未亲政,不能下旨!”朱勉有些头疼,赈银的这件事,明显是有人贪污了,至于是不是曹攸却很难说,毕竟奏折是经过曹攸之手的,但未必就能证明是他贪污的,“高参、唐浩、慕容烈,你们三人怎么看?”

    高参、唐浩与慕容烈听着朱勉叫了他们三人,彼此互相看了一眼,便是沉默了下去,半晌之后,还是唐浩率先开口:“皇上,臣建议,派遣刑部尚书包义去往晋州核实一趟,再作决定不迟!”

    “拟旨吧!退朝!”

第5章 张冠李戴() 
朱勉听得出来,这件事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公孙庆国指责曹攸贪赃赈银却没有证据,而曹攸又是指责公孙庆国诬陷自己,两人简直就像是针尖对麦芒一样,不依不饶。

    回过头来,曹攸当着众大臣的面,不理会皇帝直接退朝,这让朱勉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

    自己偏向于曹攸吧,人家毕竟是辅政大臣,但必然会惹来其余与公孙庆国同等观点的臣子们的非议,说少年皇帝朱勉破事不懂,好坏不分;偏向于公孙庆国吧,那万一曹攸这个辅政大臣当起甩手掌柜,岂不是要让朝堂政务大乱?

    所以说,朱勉实际上是被夹在了两拨势力之间,进退两难。更凄惨的是,他现在没有到亲政的年龄,无法下旨,也没有自己的势力能够帮衬自己。

    朱勉心中不由的叹息了一声,没想到自己刚刚登基,坐朝听政之下,就遇见这么一件棘手的事情,实在是出乎意料。

    而且不光如此,看着唐浩等人的模样,明显是在踢皮球嘛!他那几句话,根本就是在拖时间。

    不过,朱勉转念一想,却是觉得,现在这种境况,也许拖才是最为有效的办法。他被夹在了中间,动弹不得,也只能做这种决定了。

    出了金銮殿,朱勉并没有回到自己住的重阳宫,而是前往了太皇太后徐氏的慈宁宫。今日朝堂上的事情,已经出乎了他的预料,他需要听到徐氏的建议。

    尽管他有前世的成年人思维,但真正的像这么正儿八经的坐朝听政,还真是头一次。

    “孙儿啊,我跟你说,这奏章,是最不能相信的东西。想要体会民间疾苦,就得派人或者是亲自失地考察一番才行。”徐氏正侍弄着慈宁宫中的花花草草,听了朱勉的问题,方才停下手来,“这个弹劾曹攸贪赃,那个弹劾公孙庆国污蔑他人,我看啊谁都没有错!”

    “那这么说来,唐浩处理得很正确!”朱勉坚信了自己的判断,“那依祖母看,这三万赈银凭空消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徐氏接过朱勉递来的手绢,擦了擦手上的泥渍:“赈银消失,无非是克扣贪赃,从京官审批,再到州府接手,一级一级的往下,这银子能剩下多少,谁也说不准!不过,你倒是可以等包义回来之后,再盘查一下国库,也许真相就会大白了!”

    “皇祖母,孙儿有一件事,不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