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之王牌坦克手-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吴大龙大声的喊完,丁晔慢慢放下敬礼的右手后,各车乘员也都缓缓的放下了自己的手。

    “全体上车!”丁晔喊道。

    各车组乘员都小跑着回到自己的战车上,丁晔也重新爬上325号车的炮塔。

    “各车组注意,看现在的情况,昆仑关以南都不会有我们的友军了。我现在对你们只有一个要求,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323明白!”

    “324明白!”

    “602收到!”

    二排的战车继续沿路向北,一路上基本没有遇到日军,不知是为了集中兵力还是因为狂妄,日军攻占昆仑关以后,显然没打算继续在九塘和八塘这些纵深地段布设防线,而是把所有的部队都分配在了昆仑关一线的高地和阵地上。

    这样一来,将来第五军要攻克昆仑关,恐怕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但对于正在由内向外突围的二排来说,这倒不失是个好消息,只要能在日军的防线上撕开一个口子,他们就可以鱼贯而出。

    但是第21旅团对于这支坦克排的突围并非没有准备,旅团长中村义雄少将在断桥山谷对峙时,为了保证旅团第一要务——攻克昆仑关的任务顺利完成,无奈选择了绕道而行。

    但堂堂一个旅团被几辆坦克逼着绕道这份耻辱和仇恨,中村义雄是谨记在心的,因此攻克昆仑关之后,他就特别指示把守昆仑关山隘的第42联队第二大队(松本大队)务必做好反坦克作战的准备。

    因为桥梁被毁,需要骡马驮运的步兵炮和速射炮(二战时期日军一直习惯于将反坦克炮命名为速射炮)都还没有抵达前线,因此松本大队只能依靠掷弹筒和为数不多的反坦克地雷来制定战术。

    按照松本大队长的设想,他们将现有的地雷全部铺设在通过昆仑关隘的交通要道附近,只需等中国军队的坦克压上地雷,被困在原地后,在集中大量的掷弹筒从四面八方抵近,对坦克进行密集轰击,就算还不能击毁这几辆坦克,至少也可以将坦克乘员逼出来,到时候再依靠步兵和机枪将他们消灭。

    经过将近一天的伏击等待之后,3连2排的4辆战车果然出现在了通过昆仑关隘的邕宾路上,并如日军预期那样,开进了他们埋设好的地雷阵中。

    “轰”的一声,排在队列第二位的323号坦克碾过一枚九三式反坦克地雷,爆炸的冲击波把驾驶座上的顺子弹了起来,脑袋撞在了座舱盖的后沿上,好在他戴着软壳坦克盔,不然至少会一下子昏厥过去。

    “怎么回事?”吴大龙立刻关闭舱盖,用周视镜环视着周围的情况。

    “二排注意,有地雷!”行驶在323号车后面的324号车对刚刚发生的情况看的最清楚,邱格赶紧向全排通报情况。

第95章 地雷阵(下)() 
“全体停车!”丁晔一听地雷两个字,赶忙下令道。

    323号车前后的几辆战车赶忙急停在了原地。

    “地雷?”吴大龙一惊,根据刚刚爆炸的震动判断,应该是右侧履带压到的地雷,那里正是驾驶舱的位置,他赶忙俯身看向驾驶舱,只见顺子正揉着后脑勺回头看他。

    “323,报告伤亡情况。”丁晔询问。

    “呃没有伤亡。”吴大龙答到。

    (日军使用的九三式地雷装备于1933年,装药量有限,资料显示日军后来试验中测试过这种地雷的威力,单发地雷无法炸断其本国的八九式战车履带,双发串联才勉强可以炸断美军的m3型轻型坦克,四枚串联才能炸断苏联的bt…5坦克履带。)

    这个回答有些出乎丁晔的意料,但好歹是个好消息。

    “损伤情况?”

    吴大龙环视了一圈炮塔吊篮内的情况,又对顺子喊着问道:

    “顺子,还能走吗?”

    “什么?”顺子扭过头指了指自己右侧的耳朵,“听不见了!”

    吴大龙低头往前一探身子,靠近到顺子的左耳附近,

    “试试车!”

    “哦!”

    顺子跺了两脚离合器,用力扳动档杆,又推了推操作杆,坦克向前挪动了几米。

    停在323号车后面的邱格仔细的观察着323号车的右前方,只见车体有些熏黑,履带上方的挡泥板也被炸的豁开了一截,但是驱动轮和履带看起来都完好无损。

    “323,你的车体右前侧有轻微损伤,履带完好。”邱格通报到。

    “323收到。”

    “各车组注意,驾驶员留在车上,其他乘员准备下车探雷。”丁晔见323号车没什么大碍,按照交缁学校学到的通过雷区的作战规范下令到。

    324和325号车的炮塔舱门刚刚打开,吴大龙突然觉得不对劲,

    “等一下!”

    所有人都停下了动作,紧张的透过各自的观察孔和周视镜观察着四周的环境。

    “鬼子已经拿下了昆仑关,却在自己的后方补给线路上面布雷这显然是针对我们的!”

    正说着,只听两侧的山丘上传来一连串“嘣、嘣、嘣、嘣”的声音。

    “关舱门!”丁晔大喊着!

    324和325号车的车长都立刻反应,抬起手把头顶的舱门关闭锁定。

    几乎同时,掷弹筒射出的榴弹就落在了坦克的四周,轰隆隆的炸开。

    步枪和机枪的子弹也从埋伏在两边的日军阵地上射出,子弹打在车体上“叮叮当当”响个不停。

    324和323两辆坦克分别指向左右两边的敌人,开炮还击。

    “排长,怎么办?”邱格大喊着向丁晔询问。

    “必须冲过去!602号车的装甲扛不住掷弹筒!”吴大龙喊着。

    丁晔抬眼一看,为首的602号车已经将机枪塔指向了侧面,正对着山坡上的日军阵地猛烈还击。

    这里显然不是久留之地,但硬闯雷区同样是九死一生。虽然第一枚地雷暂时没有炸断323的履带,但谁也不确定它的履带是否已经受到了损伤。

    这片雷区到底又有多大,如果再压到第二枚、第三枚地雷,323号车,或者其他的战车是否能够承受?

    枪炮声中,丁晔想起当年交缁学校的教官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战场上不怕做出错误决策的指挥官,最怕不做决定的指挥官。

    “323马上启动,开到602号车前方引路!”丁晔下定决心,现在只有放手一搏,冲出敌阵这一条路了。

    考虑到602号车这台sd。kfz221轮式装甲车的防御能力最弱,要尽量避免碾压到地雷,所以丁晔下令它夹在车队中间行驶。

    “602!你要尽量严格按照前方323号车的行驶路线开车,明白吗?”丁晔继续叮嘱道。

    “602明白。”

    说话间,323号车已经从602号车旁开过,林岩拍了拍林雪的肩膀,让他尽量压着323的车辙走。

    “二排注意,密集编队,全速行驶!”

    “收到!”各车长回复到。

    只见324号坦克快速跟上602,紧接着325也快速启动,紧贴在324号车的后方,每辆战车的间隔仅有十米左右。

    “轰”的一声,323号车左侧履带又压过了一枚地雷,这一次车上乘员早有心理准备,因此连车速几乎都没有减慢,继续向前快速前进着。

    排在车队第一和第三位置的323和324号车,还时不时的对日军的阵地开上一炮,但因为是快速行进中射击,几乎无法有效命中目标,威慑效果大于杀伤效果。

    反倒是开炮的间隙,四辆战车的机枪火力发挥了很大的压制效果,使伏击的日军士兵无法发起有力的冲锋,从而无法靠近正在快速脱离战斗的坦克。

    “轰”、“轰”又是两声巨响,行驶在队尾的丁晔抬头一看,只见他前方的324号车左侧履带位置泛起一阵烟尘,随即慢慢减速停了下来。

    “324,你的履带没事,为什么”

    话还没说完,丁晔看到更前面刚刚被324号坦克挡住了身影的602号车歪扭着车身,慢慢的道路的左侧偏离,最终撞在了路侧的山坡上。

    丁晔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他虽然下令602紧跟着323号车的路径行驶,但也很清楚这辆装甲车的宽度只有1。95米,与3。4米宽的t…26还有一米多的宽度差。但在危机关头,只能祈祷老天,不要让地雷出现在这个危险的区域,但不幸的是,602号车还是碾到了这枚正巧处在两车宽度差区域中的地雷。

    “602!收到回话!”丁晔焦急的喊。

    开在最前面的323也注意到了后方的情况,一个急停后,往回倒车挡在了602号车的侧前方,不停的继续向日军的阵地压制射击着。

    “602,损伤报告!”丁晔再次喊道。

    “呲呲”的杂音后,传来林岩虚弱的声音,“602驾驶阵亡”

    吴大龙把机枪交给万金油后,迅速打开炮塔舱门,探出身往自己侧后方的602看去。

    只见602号车的左前轮及附近位置的驾驶室都被炸了个稀烂,透过仅剩下一般的车窗,可以看到林雪的尸体歪倒在方向盘的右边。

    “602走不了了,我去救林岩!”吴大龙拿起通话器说完,就冒着鬼子的枪林弹雨钻出了车舱,快步向602冲去。

    “火力掩护!”丁晔见状,连忙下令各车组对日军阵地压制射击。

    吴大龙从车头位置绕到602号车的左侧,经过驾驶室的时候向车里瞥了一眼,从这个角度才看到,林雪的左侧身体从胸部往下几乎都已经被炸没了。

    他顾不上心痛,从602车边散落的零件里捡起一个金属管,用力的撬开左后门,机枪塔里的林岩正不停的向日军倾泻着火力,不论吴大龙怎么叫,怎么拽都不下来。

第96章 集结() 
(感谢书友windskg的100起点币打赏!还有一直坚持给我投推荐票的书友们,我会继续努力把这段抗战历史用尽量生动有趣的方式给大家讲述下去的!谢谢各位的大力支持!)

    吴大龙实在没办法,用刚刚撬门的金属管照着林岩的大腿和膝盖窝位置抡了两下,林岩腿一软从机枪塔里滑了下来,吴大龙这才看清,他也已经磕的头破血流,两只眼睛也因为充血而通红。

    “林岩!快跟我走!”吴大龙一边喊一边拽林岩。

    “你们走!我要给我弟报仇!”

    林岩一把将吴大龙推开,重新往机枪塔里爬去。

    “混蛋!你想把我们都害死吗!”

    吴大龙把他拽回来,甩在地上。

    “我要报仇!”

    “鬼子现在居高临下躲在战壕里,你连个屁都打不到!只会把自己的命搭上!”

    吴大龙指了指山丘上敌人,虽然在机枪和炮火的压制下不怎么冒头,但只要他们不发起自杀式的冲锋,也不会出现多少伤亡。

    吴大龙弯下腰两手按着林岩的肩头,语气和缓的劝到:

    “只要这仗没打完,报仇的机会多得是!但首先你得活着,相信我,咱们一定能打回来的!”

    林岩看了一眼602号车的驾驶舱,眼中的悲伤慢慢消退,只剩下仇恨和严肃的眼神,点了点头。

    吴大龙见状,赶紧一把拉起他,往323号车跑去。

    俩人先后爬上炮塔,以最快的速度钻进了炮塔。炮塔吊篮里的空间太小,万金油指了指驾驶舱和炮塔之间的过道位置,林岩只好先蜷缩在那里。

    “顺子!开车!”

    随着323启动,吴大龙拿起通话器喊着:

    “林岩已上车!323已启动!”

    “二排全体,跟上323,继续前进。”

    324的驾驶员唐晓生和325的驾驶员陈大新都一直紧张的等待着再次开动的命令,对坦克驾驶员来说,没有什么比停在原地被动挨打更难受的事儿了,一声令下,两人迅速踩离合、挂挡、推杆,两辆坦克冒起黑烟,加速追上323号车。

    三辆坦克一路猛冲,期间323和325又分别压到一颗地雷,但都没有收到什么损伤,终于冲过了日军布设的地雷阵,也慢慢的驶出了日军掷弹筒的射程。

    最后几声稀疏的枪声之后,二排终于从日军的包围圈里突破而出,顺着邕宾路一路开出了昆仑关关隘。

    随后赶到的第21旅团旅团长中村义雄得知中国的坦克突破了日军的伏击北逃而去,并没有过多责怪松本大队长。在既没有反坦克武器又没有炮兵支援的情况下,能够将坦克赶出昆仑关,已经达到了他的预期。

    中村义雄站在松本大队设立在653高地上的指挥所,俯瞰着昆仑关周边的群山,高地的山坡上,士兵们正赶着骡马,将拆解成几部分的几门92式步兵炮往长官安排的阵地位置运送。

    在八塘附近的断桥被工兵修复后,中村义雄就命令炮兵优先通过,一定要尽快到达昆仑关地区,以协助松本大队巩固防务。

    “少将阁下,您找我?”

    大队长松本总三郎少佐正在山腰上指挥士兵修缮国军在此地留下的防御工事,接到命令后赶紧跑回了指挥所,十二月阴冷的天气下,他竟然有些出汗。

    “昆仑关果然是个易守难攻的险地。松本君,你还有什么需要吗?”

    “支那军队本来就不堪一击,现在又有地形和防御工事的加强,我相信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打退任何反攻。”松本少佐答到。

    “嗯。”中村义雄满意的点了点头,“我已经将第21联队第二大队布置在了八塘,万一战况有变,他们会支援你。”

    松本大队长听到这个安排,心中稍有些不快,他和大多数侵华日军的指挥官一样,都极为蔑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因此觉得中村义雄的这个安排是对自己和本大队的不信任。

    “多谢少将阁下,但我觉得应该不需要劳烦第21联队的诸君。”

    中村义雄听完,笑了笑。

    “如能如松本君所言,那是最好。”

    (根据史料记载,此时的日军上下,都没有料到中国方面正在集结重兵反攻昆仑关。第5师团今村均中将甚至收到过中国10万大军南下的情报,但不知是他太过轻视中国的战力,还仅仅是判断桂南地区根本无法集结和展开10万大军,总之对此未加理会。

    因此,即使日军攻克了昆仑关和西北面的高峰隘,也并未投入重兵加强防御,而只是将这两处战略要地当做将来日军继续向北推进的一个据点来防御。)

    第21旅团长中村义雄在查看和部署好昆仑关和九塘、八塘地区的防务后,便乘车返回了南宁。

    今村均中将此时正坐在南宁第5师团司令部里,听取参谋的汇报。

    “邕龙路被支那军队一路破坏,目前我们的工兵正在加紧抢修。”参谋说道。

    “南宁机场的修复情况如何?”今村问道。

    “机场的修复比预期顺利,预计很快就可以恢复使用。”

    “很好。邕龙路的修复什么时候能完成?”

    “大田中佐说最早要到12月20日。”

    “17日,我已经下令及川支队12月17日出发前往龙州,你告诉大田中佐,这也是他的最后期限。”

    “哈咿。”

    今村均中将得知了第21旅团已经攻占了昆仑关以后,便把目光转向了南宁西面的龙州和镇南关。

    毕竟,截断中国西南对外补给线,才是日军发起桂南会战最核心的目的。因此,他决定派出及川支队(步兵第11联队为基干),向190公里以外的位于中越边境上的龙州和镇南关进犯。

    就在日军谋划着下一步进攻计划的同时,3连二排也终于回到了宾阳附近的出发地,这里和他们上次奉命离开时已经大不相同。第五军的大批士兵和装备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