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与天争锋:倚天屠龙-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后听罢不悦。此时见二皇子朱高煦骑马从山林尽处,来到亭前溪畔问安。

    “启奏陛下、母后,京中奸臣最后一批四千六百口,午前已在聚宝门外的聚宝山下,悉数斩乞!四围尸首已全部埋葬在山台之下的万人坑内。父皇、母后尚有何旨意?”高煦立在马上隔着溪岸向亭内的太祖和徐后问道。

    “去吧,不可继续再杀……”徐皇后皱着眉头,向高煦挥手说道。高煦依旧默然立在对面溪前未走,仍在等待成祖发话。

    “拆毁懿文太子陵的事如何了?”过了一会,成祖问高煦道。

    “遵父皇意旨,打算先行拆卸明楼,而后进行焚烧,两班人手业已准备就绪,明日就将动手!”皇子朱高煦立马答道。

    “太子陵也要拆毁?陛下做事何必如此彻底干净?”徐后听了,十分不悦,并扭头质问成祖道,“如此下去,后人将如何评判陛下?”

    “妇人之见,孺子之心!”帝答道,“朕思忖当年先帝之意,皇兄本非大明储君的适当人选,只因年长而已,今日欲再因袭旧制,将置朕躬于何地?”

    “父皇圣明!昔皇祖常说父皇酷似自己,实乃重视父皇。父皇曾屡得皇祖敕书,委以重任,本应在懿文太子之上,我辈何必再留懿文遗踪?再者,‘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俟江山百代之后,还能容多少懿文建文父子遗迹?”高煦说道。

    “皇儿去吧,不必细言……”徐后听罢,又挥手向高煦说。

    “父皇、母后,皇儿就此告别?”高煦问道。

    “去吧!”成祖也向高煦摆摆手。

    高煦骑马走了,此处又是一阵沉默。

    “……煦儿勇猛雄才,酷似朕躬,而且在靖难战中,屡建卓越功勋。朕拟立其为储君,如何?”过了一会,成祖问徐后道。

    “陛下父子都以‘酷似朕躬’为由,来评述大事。陛下忘了方才自己之言?”徐后反问成祖道。

    “何言?”帝问。

    “‘一切乃以江山社稷为念!王公皆为皇上的棋子,’岂论公平?又岂论靖难战中,有无奇功?立储又岂能只靠‘酷似朕躬’来决定?”徐后说道,“再者,煦儿杀人如麻,早已天怒人怨,倘若他为皇储,江山必乱!天下不靖,他岂能成为长久太平国君,陛下的万代基业将如何延继?”

    “唉,打江山者,只留下了一股杀人凶相,决不可为坐龙椅之君,为君者当不是拼杀沙场的有功之人?”成祖瞪着双眼道,“朕的三子也是为朕安排的棋子?”

    “正是此理,哪有他意?为保天下安定,陛下当以得人心者为储君,还当事事遵从长幼之序,无序则有朝乱祸根!如此看来,当选高炽儿为储!况且……外藩早已称大皇子为太子了……”徐皇后说道,接着又说,“若论雄才大略、惠民泽国,也当首推长子高炽,故而册封炽儿为储更好!更何况……陛也已知道:恰是打江山最出色、最凶猛之人,最不能成为坐江山之人也。高煦为人,已为朝内朝外所不容者!”

    “此言有理,梓童之意朕当思之!”帝说道,并思索了一会,又回头向立在一旁的中官狗儿问道,“大将军朱能是否返京?”

    “朱能大将军今晨就已到京,现已在定林寺外候等召见……”中官狗儿答道。

    “哦,陛下已派朱大将军亲往北平西山军师禅庙处咨询册储之事?”徐皇后仰头问成祖。

    “正是……”成祖答道,并又问道,“梓童怎知朕派朱能是北往西山军师禅庙处咨询册储之事的?”

    “眼下朝内大事纷繁忙碌,不是非常之事,陛下岂会派大将朱能前往?”徐后说道。

    “梓童亦非凡人也……”成祖感叹道,帝向中官令道,“宣朱能进来……”

    中官狗儿应声出去了,不久,引出使北燕的朱能大将军进定林而来。

第322章 暖宫浴血庭院深【3】() 
“启奏万岁,微臣领陛下旨后,即率人星夜赶往北平西山军师庙中,面见了道衍军师,并向军师递上了陛下的圣旨。军师阅罢笑道:‘贫僧离京多日,今已知陛下要使朱将军来此询及立储之事’。军师说罢,就从袖中取出一笺,递与微臣并嘱微臣道:‘……其实,对立储之事,帝与后主意早已决定,就请你将贫僧之函转达陛下可矣!’于是,微臣快马加鞭,今晨就已赶回京城!”朱能说罢,向帝呈上道衍的书笺。

    “果不出朕之所料!”成祖接函,阅罢大笑,接着又问,“朱爱卿!军师还有何话?”

    “军师说道:‘贫僧早在当年与陛下西山初会时,就已说大世子是非常之人!只是……’”朱能告成祖道。

    “只是……甚么?”燕王急问道,“当年军师出山时,就曾说‘只是……’二字,怎么今日又来了个‘只是……’了?”

    “微臣也曾向军师追问,然而军师却说‘天机尚不能泄露’。他只是请陛下在册储时,要同时册立太子太孙!这不知何意……”朱能不解地说,“莫非……”

    “他恐太子在位时日不长?”成祖忧虑地说道,“朱爱卿所虑不无道理……”

    “军师未能说出……”朱能不安地回答,“然而,微臣以为军师未必能知未来。陛下不必细究其语。”

    “哦,这个自然。不过,如此说来册立高炽是无疑的了!”成祖说道,接着对朱能说,“朱爱卿一路劳苦,且先退下歇息去吧!朝廷册储封王之后,封赏功臣之旨,不日也将颁发,爱卿亦系本朝大功之人也!”

    说罢,朱能千恩万谢后,退出去了。成祖在此依栏沉思起来。

    “为立储之事,陛下已求征了朝内大臣意见?”过了一会,皇后再问成祖。

    “正是!朝臣的意见,军师与朕及梓童心意,同出一辙!”成祖忽又兴奋地答道,“莫非……此乃天意!”

    “……既然如此,皇上即可令侍读解缙拟旨,立储封王……”后道。

    “如此看来,朕之三子,高炽文武兼备,胸怀大略,而且惠民泽国,可承大统;高煦英勇有余而才德不足;高燧乃懦弱歹毒之辈。诸子虽不能为储,然而,均可封王!方才朕虽有疑虑,其实朕与梓童及军师都不谋而合。朕即颁旨册立高炽为储……”成祖兴奋地笑道。

    帝后谈着,遂起身向孝陵方向走去。在经过东陵懿文太子墓时,徐风从山北阵阵袭来。

    仰望着前陵间气势恢宏的碧瓦红楼和陵后环抱的群山,徐皇后又停滞不前,慨然叹道:“哦,宝顶上,苍松翠柏,浓郁婆娑,林涛无边;宝顶后,峰峦叠嶂,百瀑挂川,风光无限!”

    “梓童又有何心意?”帝回顾徐后,且问道。

    “唉,这懿文之墓,本是先帝所造,如今已绿树成荫、殿宇嵯峨,陛下何必定要将它毁之?”徐后不禁再次问成祖。

    “朕本不想毁烧此处陵墓,奈何它是建文旧迹,不去此陵,岂能磨灭国人心头的记忆?岂能征服国人之心?爱卿切勿空怀妇人恻隐之心肠,再三提及此事!”成祖劝皇后道,“想当年,梓童与高炽在北平守城,是何等威猛,而今天下方定,梓童竟是如此手软心慈,没了帝王将相胸怀。‘无毒不丈夫!’梓童此情不可留,此心不可有也……”

    “唉,妾当年浴血奋战,为的是扫荡朝中奸臣,也无非是替天下志士谋取功利。又谁知,此番‘靖难’,竟然引起了我大明天下如此动荡,千万人头落地……此……实非妾之初衷!”徐皇后凄然说道,“倘若当年妾早知如此,岂敢为之?”

    成祖听罢,沉默未答。

    此时,二人已到陵侧丹枫道口,是处树木参天,浓郁蔽日。突然一支枯枝落下,掉在徐皇后面前,皇后默然拾起。

    “这枫树或有千年?”徐皇后感伤地问成祖道。

    “也许……”帝答道。

    “人说,‘皇后千岁’,妾果真能有千岁么?唉……‘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徐后叹道,“夏日刚过,秋又到,然而……臣妾已觉冬将至矣……”

    “梓童何须如此悲情?爱卿方到中年……”成祖愁眉对徐后说。

    “非也!朱熹夫子曾言:‘池塘未觉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莫道今日暑气未退,然而,臣妾已感秋风徐徐,霜露将至!”徐后慢慢地说道,“陛下不知?此枫叶已下,万木将枯,一叶知秋呀!”

    “四季轮迥,本是天然。爱卿不必多愁!”成祖帝道。

    “诚然……是妾之多虑了!”徐后轻声说道。

    “梓童……”帝许久未语。

    “征战四载,世界已变!”徐后说罢,环顾了东陵四周后,又向帝说道,“……妾虽生在南国,然而,已在北平度过了二十余载,妾不忍再看金陵残阳余脉,心臆已落北平燕山,妾死之后,望陛下恩准,葬妾于北燕!”

    “梓童为何突发此言?”帝惊问徐后道。

    “人生百年,终有一死!况妾今日已觉油尽灯干了……”徐后固执地说。

    “既然梓童欲居燕地,大明可以迁都北平……”成祖突然大声说道,“北平帝王之都,本是朕的立足基业!”

    “谢陛下能有此心!然而,但愿陛下此举,非因贱妾一言引起!”徐后笑道,“常言道,‘拎一发而动全身’,迁都非同小可!北葬臣妾,也不必大兴土木,终属小事一桩呀。”

    “爱卿错觉了!北平素有帝王之气,金陵却多建文冤鬼,迁都北平,朕早有此念矣!”帝道,“况且,朕与梓童相依数十载,又岂忍梓童独守北地,朕归南都?”

    “咕咕咕——咕!”此时从钟山密林深处传来鹧鸪鸣啼叫声。

    “……杜鹃啼血?”成祖闻罢,悚然转过身去问道,“而今为何春秋不辨?”

    “人道:‘子规声里雨如烟’,然,子规春啼,眼前却是秋雾……”后轻声答道,“妾也正欲问陛下:‘何故如今天道异常……’”

    成祖默然无言,二人慢慢地,又向定林寺走去。

    建文四年九月中旬。南京成祖皇帝寝宫。

    明成祖朱棣基本杀尽了除了归降以外的前代所有大臣,未能归降的前代文官武将,只剩下魏国公徐辉祖和驸马梅殷了。因为魏国公徐辉祖和驸马梅殷二人都是皇家至亲,而且威慑四海,德高望重,所以明成祖犹豫再三,仍然难以对他们作出最后的了断。为此,成祖心中时时忧虑,甚为不安。

    “陛下还是为妾兄之事操心么?”此时,皇后徐氏见成祖无限忧愁,忙走了进来问道,“人言道:‘皇恩浩荡’,陛下就不能法外开恩?”

    “论罪孽,徐辉祖已经不小,可惜,他竟未能幡然悔悟,这……”成祖为难地说。

    “陛下难道欲制妾徐家兄长之罪?”皇后徐氏担心地问,“妾兄左都督徐增寿已经为陛下损躯了,难道陛下还要治妾的长兄魏国公徐辉祖之罪?辉祖乃是高皇帝亲封功臣!”

    “梓童以为如何?徐辉祖的罪孽已是深重了……”成祖又一次向皇后说道,“徐辉祖不止在齐眉山一战中,重创了朕之燕军,让朕损兵折将,而且,在朕入京以来,他一直独守父祠,拒不出门迎接新皇,此乃藐视皇威之举!朕岂能容忍见谅?”

    “陛下怎能如此说话?”皇后惊慌地反驳道,“两军交战,各为其主,辉祖身为建文大帅,受先皇嘱托,奋勇大战,为国勤王,乃忠勇大将之本份,其何罪之有?陛下入京后,辉祖深居父祠,也是忠孝之举。人言道:‘宰相肚里可撑船’,陛下身为帝王,岂能少了此番度量和气慨?”

    “虽然如此,然而,如今已不是当日了,辉祖也应当改弦易辙,投向朕家!”成祖说,“倘若辉祖仍旧一意孤行,朕却未能问罪于他,这……叫朕何以服众?”

    “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妾徐氏全家为大明、为陛下已……”皇后徐氏悲从心来,泪流满面,急切地说道。

    “梓童不必性急!元勋之后,朕之郎舅,朕躬岂忍加罪?”成祖说,“然而,国有国法。辉祖本人也当向刑部有个交待!”

    “妾求陛下亲自召问辉祖,给他一条生路!”皇后徐氏说。

    “宣徐辉祖……”成祖点头同意,并向门外侍者令道。

    一会儿,徐辉祖垂头丧气地进来,立在一边。成祖向他摆了摆手,示意请徐辉祖坐下。

    “建文的太子太傅,尔有心归顺朕否?”成祖问辉祖。

    徐辉祖只是垂泪,一声不响。

    “燕王入城时,你独守父祠而终日不迎,本来有罪,向刑部交代了否?”皇后关心地问。

    辉祖仍无言以对。成祖已觉不快。徐辉祖遂走到案边,拿起笔来,欲以笔代口。

    “知晓否?尔如此下去将会如何?”成祖又问。

    “开国元勋,子孙免死!”徐辉祖写下当年太祖皇帝给他家的这八个大字,递给了成祖。

    成祖接过,看罢,皱起眉头。

    “去吧,朕不杀元勋之子,尔归隐山林去吧!”成祖令道。

    “妾兄被废为庶人?”皇后问。

    “只能如此了!”成祖说道,并对皇后说,“梓童可暂时退去了!”

    于是,徐后与徐辉祖一同走出了宫门。皇后刚出,成祖就又急切地在室内走动起来。

    “宁国公主求见……”这时内侍进来报道。

    “宣宁国公主!”成祖一听,更加焦燥,过了一会,成祖只好向左右吩咐道。

    宁国公主赶紧走了进来,向成祖请安、施礼。

第323章 暖宫浴血庭院深【4】() 
“建文业已去了多时,然而,驸马梅殷至今仍驻军淮上,孝忠建文少主,不听朕躬调遣。公主将欲如何处之?”成祖问公主道,“上次招降,公主与他谈得如何了?闻说驸马竟要自刎,以为建文效忠?”

    “那一日,奉陛下之命,我已令人持我的血书招他。他问及建文下落,使者说建文在逃,他说:‘君在臣也在,我不自杀。’因此,他也随使者回京来了,现正在宫外候旨求见呢!”宁国公主含泪答道。

    “啊,宣驸马梅殷……”成祖立即向门外令道。

    顷刻,驸马梅殷仰天长叹着走了进来,立在成祖对面。

    “驸马何必如此沉默?当年,撕朕来书,不借道路,割朕使者耳目之事,如今尚记得否?”成祖见梅殷无声而入,忙以话激之。

    “两军对阵,各为其主。莫非陛下还要与驸马清算昔时的旧帐?”宁国公主一听成祖的口气不善,急忙高声叫道。

    “非也!只是旧事新提而已。朕观驸马,至今仍不服朕也……”成祖说道。

    “自觉疲惫……无有他念!”驸马梅殷轻声地说道。

    “驸马军驻淮上,功高劳苦!”成祖再对梅殷冷嘲热讽地说道,“精神百倍,何有疲惫?”

    “虽然劳苦,然而劳而无功。未能挽回前朝,很是惭愧!”驸马梅殷冷静地答道。

    成祖听了,更是不乐。

    “尔辈之罪,死有余辜。驸马不知否?”成祖说。

    “悉听尊便吧!”驸马梅殷答道。

    “陛下,莫非要将建文旧臣斩尽杀绝?”宁国公主站在旁边,一听此言,急忙跳起来质问成祖,“我高皇帝在天有灵,岂容陛下如此行事?”

    “公主息怒!朕决非无义之人。”成祖劝公主道,“梅驸马忠义之士,素来有功于大明国家。朕决不负公主!”

    “对梅殷驸马,陛下将如何发落?”宁国公主问。

    “……尔且隐居于山林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