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与天争锋:倚天屠龙-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论罪行轻重都要受杖刑,并永远戍边,有的还要戴枷押送。内行厂制作的枷重达75公斤,戴枷者不几天就会死去,戴枷成了内行厂变相杀人的手段。内行厂随意逮捕大臣,将他们诬陷定罪,蒙冤的大臣有的惨遭酷刑折磨,有的被流放,有的被处死。内行厂从设置到被废的五年里,被杀害的官吏军民达数千人。

    朱明王朝的皇帝利用锦衣卫、东西厂监视臣僚,督管厂卫的头目则利用爪牙监视反对自己的人,臣民议论厂卫头目,稍有不慎,便会遇到残酷迫害。明末权宦魏忠贤,贪赃枉法,权倾朝野,且极其阴毒残酷。由于魏忠贤督管东厂,朝中一些马屁精上奏章时称其为“厂臣”,靠献媚魏忠贤进入内阁的大学士为皇帝起草诏书时,也有“朕与厂臣”之称。《明史魏忠贤传》记载,魏忠贤权重之时,“民间偶语,或触忠贤,辄被擒戮,甚至剥皮刲舌,所杀不可胜数。”夏允彝所著《幸存录》中有这样一则记载:

    说某日,有五人在一旅店饮酒,其中一人说魏忠贤作恶多端,终会有恶报,听者或沉默不语,或感到畏惧,有一人劝他说话小心,隔墙有耳,万一被人听见,会招来灾祸。那人却高声说:“魏忠贤权势虽大,他总不能把我剥皮,我怕什么!”不料这话被东厂特务听见。当天深夜,房门突然被撞开,几个壮汉闯入室内,用火把照了照五个人的面孔,然后把那位斥责魏忠贤的人带走。片刻过后,又拥入数人,将另外四人也带出旅店。这四人被带到一处衙门内,见他们的朋友光着身子躺在一块门板上,手脚都被钉住。一个身着官服的家伙高坐堂上,对四人说:“这位说我不能剥他的皮,今天不妨一试。”说罢便令爪牙动手。原来此人正是魏忠贤。魏忠贤的手下取来熔化的沥青,浇在那人身上,那人当即被烫得惨叫。待沥青冷却凝固,打手便用锤在他的全身敲打,不多时,沥青便与人皮一起脱落,拼起来就是一副人的皮壳。被剥皮的人仍未死去,但已无力叫喊,只在那里悲惨地呻吟。另外四个观刑的人被吓得面无人色,浑身发抖。魏忠贤若无其事地令手下赏给每人一些银两,把他们放走。

    利用特务监视臣民,以巩固帝位,保护大家产,贯穿朱明王朝始终,而暴君昏主迭出的明王朝,能够维持长达二百七十七年,除了对臣民血腥屠杀、钳制言论、禁锢思想之外,厂卫之类特务机构功不可没。

    而蓝玉的倒台,还得从懿文太子死亡时说起。

    话说那年某日,朱元璋正站在屏风前,秉烛看着那些纸条。看了一会儿回到案前,站在那里再写纸条:

    “黄河决口,陈州十一县赈灾”;

    “下诏军士以十分之七屯田”;

    “遣内官赴陕,以茶易马”;

    最后写“将黄册发六部阅”。

    他随手翻着全国赋税黄册,上写:全国一千零六十八万四千四百三十五户,丁口五千六百七十七万四千五百六十一人,这是洪武朝的最新统计。

    突然外面响起重重的脚步声。朱棣上气不接下气地跑上来:“父皇,太子他……”一边说一边流着眼泪。

    朱元璋手中的笔落地了,他摇晃了几下,问:“他,他走了?”

    朱棣迸着哭声说:“是,亥时殁的。”

    朱元璋喃喃地说了句:“这不是天丧朕吗?”忽然双手抱头,号啕大哭起来。

    京官正陆续前来吊丧,在哀乐和僧众的一片念经声中,个个麻衫麻履在灵前跪拜,太子妃常娥及太孙朱允玟等在守灵。

    蓝玉也来上香哭灵。他看见了朱棣,向他使了个眼色。

    他们来到灵堂外面的小憩处。

    蓝玉和朱棣站着,一人端了一盏茶。

    蓝玉说,老年丧子,是人生最大不幸了。似乎是为朱元璋忧戚。

    朱棣说:“可不是,父皇这几天天天哭,明显比以前衰老了。”

    蓝玉问他立太子的事议过了吗?

    朱棣说:“现在哪顾得上。”

    蓝玉悄声说:“谁都知道,秦王、晋王无德无行,若不是太子和皇后护着,早废了。皇上经常说,只有你燕王威猛、干练,酷似他的风格、作为。你自己不好说,我可以邀集若干老臣,上一个奏疏,请皇上立你为太子,如何?”

    朱棣大吃一惊。他首先疑心是朱元璋或者太孙朱允?指使他来试探的。朱元璋虽然器重朱棣,却不希望他夺位篡权,这一点朱棣再清楚不过了。为了一点小事,朱元璋曾对他起过疑心,甚至幽禁过他,他岂能轻易吐露心声?

    朱棣说:“你怎么说这话!我上有哥哥,下有侄子,你不知道嫡长子继承制吗?切莫再多言!”

    他说毕急匆匆走了。蓝玉道:“假正经,你心里怎么想的,谁不知道!”趁着亡了太子宫中大乱的当儿,蓝玉溜往仁和宫去会元太子妃。

    她倒没有半点悲哀的样子,照旧是红粉青娥黛,也没穿孝服,坐在窗前吹着羌笛,像是啾啾鸟鸣。

    有人在敲击卧房的后窗,很有规律,急三下、慢三下。她知是蓝玉来了,便放下笛子,走过去,从窗洞向外望望,轻轻拉开窗扇,一个白色人影轻轻从外面跃入,立刻把她紧紧抱在了怀中。

    元太子妃把他推开,说:“快把这身丧气的衣服脱了,我看着都害怕。”

    蓝玉把孝衫、孝帽除去,扔到地上,说:“你怎么不去守灵、吊丧?小心朱元璋发威。”

    元太子妃说她什么名分都没有,她才不去捧臭脚帮着嚎丧呢。

    蓝玉吻着她问:“他不是答应封你为嫔了吗?”

    元太子妃说:“太子这一死,又得拖好几年。你胆子也太大了,这可是深宫啊!万一让他碰上了,你可要碎尸万段啊!”

    “碰不上。”蓝玉说,国丧期间,连大臣都不准回家,全守在各自的衙门里,朱元璋更没心思临幸女人了,这对我们,可是天赐良机。

    说罢便拥着她上床。元太子妃说:“不行,我得先把宫女们打发了才行,你真是色胆包天啊。”

    蓝玉说:“为了你,死我都乐意。”

    元太子妃说:“假话,你既对我这么在意,为什么要把我送给那个大下巴的老头子皇帝?”

    蓝玉说:“这是不得已的事呀。”

    “好啊,”她在蓝玉脑门上戳了一下,“我成了你消灾去邪的礼物了!”

    太子一亡,立刻显出立新储君的急迫了,不等朱元璋着急,已有几十个大臣上奏折请求速议了。

    朱元璋不得不承受着丧子之痛,在华盖殿问计于群臣。

    朱元璋显得很憔悴,坐在龙椅里人也显得瘦了一圈。

    徐达出班奏道:“国不可一日无储,是该立太子的时候了,请圣裁。”

    朱元璋说:“朕颇费思量。各位爱卿以为立谁为好?”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没人出声。更多的人在揣度皇上的心思,朱元璋也可能在太子病笃的时候就考虑到后事了。朱元璋现在已经不那么耐心听取臣僚见解了。

    见众人都缄口不语,朱元璋问:“怕什么?为什么不敢直言?坦坦翁,你先说,你是以直言出名的。”

    刘三吾便出班奏道:“回皇上,关于立嗣,大臣们并非没有主意,只是顾及到陛下,怕说出来与陛下所想相左,因此不敢说。”

    “燕王。”刘三吾快人快语地说出来。

    朱元璋听到大臣们在低声议论,交头接耳,便环视一周后,语调平和地问:“燕王怎么样?可孚众望?”

    众人避开朱元璋的目光不出声,不出声便是反对,朱元璋明白。

    朱元璋说:“朕并没割你们舌头啊!平日私下里长舌妇一般,这时候倒哑了。”

    蓝玉以为这是邀宠良机,忙抢先出班奏道:“臣以为燕王仪表堂堂,有雄才大略,有当今皇上之风,堪立为太子。”

    他的话引起了更多的议论,嗡嗡声四起。

    朱元璋说:“这很奇怪呀!你是太子妃的舅舅,你能不愿允?立为太孙吗?你是在猜度朕的心思讨朕喜欢?”

    蓝玉说:“从情上讲,臣与允?更近,可从理上讲,觉得还是立燕王为宜,这是从社稷考虑的,岂敢有私?”

    朱元璋赞许地点了点头,这使蓝玉颇为得意。

    刘三吾突然大声说:“不可,万万不可。”

第123章 江山变色换新君【3】() 
所有的人似乎为之一震,全都抬头看他。朱元璋说:“你有何主张?”

    刘三吾说,皇孙世嫡承统,这是礼制所定,岂能随心所欲更改?

    朱元璋脸上颇有不悦之色,说,社稷不幸,太子突然亡故,朕并不是不知礼法,但太子的儿子允?太年轻,不谙事,还是立一个文武兼备的皇子为好,可安天下、造福于民。坦坦翁既知朕的心思,却又违朕意,是何道理?

    刘三吾雄辩地说,皇孙已成年,不是幼童。古往今来,两三岁登极的帝王并不少见,没听说一定要找个大的。皇孙又是太子正妃所生,嫡孙承继大统,古今通理,如果立燕王为太子,那把秦王、晋王置于何地?不是废长立幼吗?这是隐患,皇家大忌,他劝皇上不可不三思。

    朱元璋说:“坦坦翁到底是坦坦翁。朕已醒悟过来,就立允?为皇太孙吧。”大家没想到朱元璋转得这么快。但总是合了礼仪,避免了非议。

    徐达等人都忙说:“这样最好。”汤和也说:“这是社稷万民之福。”

    朱元璋斥道:“方才你们这些话都哪儿去了!”众卿虽不敢搭言,一场危机总算过去了。好多人才知道,这才是朱元璋本意,最窝囊的是蓝玉。

    朱元璋说:“各位爱卿忧虑的,朕也不是没想过,朕打算请人编篡一部《永鉴录》,把历代宗室里各王谋反的事写进去,颁赐给诸王,以为警戒。”

    徐达说:“这样,国家幸甚,内乱比外侮更伤国本啊。”

    由刘三吾主持编撰的《永鉴录》很快成书了,送到皇上手中,朱元璋为《永鉴录》题上了书名。

    郭宁莲看了看这部书,认为多余,咱家的子弟不会这样自相残杀的。

    朱元璋说:“水不来先筑坝,总有好处的。”

    郭宁莲见案上有一本翻开的书,行间画满了红杠、眉脚处是密密麻麻的批语,就问:“皇上看什么书,这么用心批注,皇上年事已高,别过于劳累才好。”

    朱元璋掩饰地把那部书移开,用另一本书盖住,郭宁莲偏偏又抽了出来,朱元璋的脸色登时变了,吼了一声:“放下,朕准许你看了吗?”

    郭宁莲啪的扔下:“这是什么禁书吗?”只有她敢跟朱元璋对着发脾气。

    朱元璋又缓和下来,说:“朕不是对你。这是朕下令销毁的一本书。”

    郭宁莲道:“不就是一本书吗?能怎么样?比造反还可怕?况且皇上说过,天下没有无用的书,展卷有益呀。”

    朱元璋无奈地告诉她,这个不同,这是一部从头到尾骂他朱元璋的书,在这部书中,他成了杀功臣,夺民女……总之,是暴君。书里说,每天大臣上朝都得跟家人诀别一次,因为上了朝能不能回来,谁也心中没底,只要洪武皇帝的玉带向下一耷拉,就要杀人了。

    郭宁莲道:“这是什么人啊,这样阴损啊!啊,我猜到了,定是胡惟庸奸党的漏网之人。”

    “还真不是。”朱元璋说,这人叫李醒芳,失踪多年了。朱元璋一直在找他,他不知躲到哪里去写书抨击皇上。

    “他不是为皇上画御影的画师吗?”郭宁莲想起来了。不过她不解,他为什么这么恨皇上?事出有因吧。

    朱元璋不想道出隐情,只是说:“文人嘛,有几个有德行的!朕何尝亏待过他。”

    郭宁莲说:“和楚方玉有关吧?我早听说了,楚方玉和他是青梅竹马,又是文友,她后来的结局,大家心里都有数。”她又揭了老底。

    朱元璋说:“我都老了,还说这些千年谷子万年糠的干什么?”

    郭宁莲趁机进言:“皇上年纪大了,宜多静养。我冷眼看,掳来的元太子妃不是个安分的人,在后宫乱窜,不懂礼仪,还抱怨你至今不封她为妃嫔。”

    朱元璋说:“她不懂礼仪,你教教她嘛,你是六宫之主呀!再说,她是外族人,你也用不着用咱们的一套来约束她。”

    郭宁莲说:“我怕又是一个达兰,狼肉终究是不能贴到……”说到这里忽然打住,自己忍不住笑了。

    朱元璋也笑了:“好啊,你敢骂朕是狗?”

    “我什么时候骂了?”郭宁莲说,“是皇上自己骂出来的。”

    朱元璋说:“民间这句话朕听过,狼肉贴不到狗身上。”

    郭宁莲说:“这只是个比喻。”停了一下,她又问那个写坏书的李醒芳抓住了吗?

    “我抓住他要碎尸万段。”朱元璋恨恨地说,“朕给过他赦免终生的丹书铁券,他却恩将仇报。朕已在全国撒下天罗地网,给他刻书的、印书的、卖书的,已抓起几百人了,他终有落网之时。”

    话题不知怎么又转到了元太子妃身上,郭宁莲说这个蒙古女人太妖冶,又是蓝玉进献的,未必是好货,她说有人看见蓝玉趁太子丧礼期间溜进过仁和宫。

    这可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一个郭惠,蓝玉给皇上扣了一顶不大不小的绿头盔,难道又为他朱元璋预备了一顶绿帽子?这么一想,朱元璋的血忽的涌上了头,太阳穴的青筋乱蹦。

    在无形中,明里暗里,仁和宫那里加了好多太监,太子妃常娥觉得这像是对着她舅舅蓝玉来的,便急忙出宫去见这个狂傲不羁的大将军。

    蓝玉接待突然走进来的常娥,有点吃惊:“有事你叫我进宫就是了,怎么跑出来了?”

    常娥目视左右不语,蓝玉会意,对环立四周的丫环仆人挥挥手,人们都退了出去。蓝玉有点紧张,问:“出了什么事吗?太孙好吧?皇上对他好吧?”

    常娥点头。

    蓝玉猜测太子妃常娥是兴师问罪来了。是啊,哪有胳膊肘向外拐的道理?不力主亲外孙继大统,却主张立毫不相干的燕王为太子,这确实有点说不过去,能承认自己判断失误,没有号准朱元璋的脉吗?他必须解释一下,并且拍着胸脯声称,他对太孙和对太子是一样的,他手里有三十万兵,什么也不怕,谁敢来抢皇位,他会起兵靖难的。

    “舅舅千万别乱说,”常娥道,“谁会抢皇位,不会有这样的事。”

    “我看老四朱棣就有野心。”蓝玉又倒打一耙。

    常娥说:“既如此,舅舅为什么在父皇面前主张立燕王为嗣呢?”

    蓝玉说:“这能是我的本心吗?我是故意试探一下皇上,我知道立燕王为储,必惹起群臣反对,我也有顺着皇帝的意思,皇上对我总有微词。”

    常娥说她今天还真不是为立不立太孙的事来的。她叮咛舅舅得多加小心了,皇上对他不仅仅是有微词了。

    “是吗?”蓝玉一惊,说,“我把元太子妃都献给他了,他还要怎么样?他说我什么?”

    常娥说皇上说他保过你,在胡党案里,有几个御史提出让你连坐,但当时皇上确实护着你。但有一件事,说你没报告,就是元朝降将封绩被你抓住了,没报。

    “这是没报。”蓝玉说,“小事一桩啊。”

    常娥说:“如果后来封绩不被胡惟庸收买,不派回北边去勾结元朝残部造反,也就没事了。”

    “这些是他亲口对你说的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