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孙元化一愣,他没想到唐王殿下如此随和,竟然对他不论身份只论关系。

    “孙师兄不必拘谨,这里又没有外人。说来师兄跟随老师的时间更长,小弟还需要多多讨教。”朱聿键与孙元化拼命的拉关系,其实最大的目的是他急缺铸炮的人才,而孙元化几乎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军工专家。

    孙元化的态度终于放松了下来,他拱手说道:“殿下说笑了,其实我与老师也聚少离多,难以学到什么高深的知识。尤其是我不喜经史,所会的多是些旁门左道而已。”

    “师兄可不能妄自菲薄,其实我也认为这些旁门左道才是立国之本,比起经史来更加重要。”朱聿键说道:“试问没有这些旁门左道,我们如何能够拥有大炮,又如何取得宁远大捷,让努尔哈赤伤重不治而亡。”

    “殿下说得对,不知道殿下认为如今朝廷火器该当如何改进,才能对建虏更有优势?”孙元化问道。

    “我认为如今最当务之急的不是改进武器,而是建立新的科学体系。”朱聿键道:“我朝所研制的火器,大多是在长期使用之中凭借经验逐步改进,这样的进步速度实在太慢。我认为应该建立系统的科学体系,深入研究科学理论,以理论为基础再研究实用科学,自然是事半功倍。我们也可以将新产品的试制放在实验室内,由专门的人员研究,这些人必须是读书人,对科技理论有着很深的了解,以做到有的放矢。这样研究规模小得多,成本低廉也更容易快速实现。当然如此一来,我们就需要有一批专门研究的人才,这样的发展我称之为从经验科学向实验科学的进步。”

    朱聿键一大套新名词下来,听得孙元化呆愣当场,可是细细品味之下,却又极为可行。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自己对这些旁门左道的东西非常感兴趣,但因为公务牵扯精力,只能私下里进行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他还觉得实在太慢了。试想一下,如果自己不再当官,而是全力投入到研究之中,肯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孙元化这次亲自带领船队迎接唐王,本来是打算见见老师的,结果却发现老师并未走海路。对于没能见到老师,孙元化感到有些意兴阑珊,但这位小师弟给他的惊喜却让他很快忘记了对老师的思念。朱聿键的远见,让孙元化佩服不已,两人越聊越是投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这一路从天津卫到宁波卫有数千里海路,凭借如今帆船的速度,至少要开上十几天时间,而他们更是在海上遇到了风暴,不得已在胶州湾躲避了半个月,这让航行时间大大加长。

    这段时间以来,朱聿键几乎是足不出户,每天与孙元化在船舱里讨论各种科学知识。孙元化自感到受益良多,心中暗暗惊叹这位师弟博学多才,尤其是朱聿键提出的万有引力三定律和三角函数,更是让孙元化彻底着了迷。朱聿键却也不是全无收获,至少他对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有了很深入的了解,同时对孙元化的知识水平也暗暗称奇。

    时间很快在这样的讨论中流逝,转眼他们就到了宁波港口。因为这个时代通讯手段落后,没人知道朱聿键何时到来,所以码头上并无欢迎人群。朱聿键邀请孙元化在宁波住上几天,也好去拜见徐光启。孙元化却是因为这些天所获的知识太多,一心想着回去整理归纳,所以就以职务在身为由,谢绝了朱聿键的挽留,带着水师返回登莱去了。

    对于这位师兄的离开,朱聿键也是扼腕不已,尤其是他还有着极高的铸炮才能,如果能留下来必然有很大益助。只可惜孙元化官职在身,朱聿键总不能阻了人家的官途,无奈之下也只能挥手告别。

    当然临别的时候,朱聿键忍不住出言询问应该如何造炮。正不知道应该如何补偿朱聿键传授给自己的知识,对于师弟的询问他自然倾囊相授。当然铸炮对经验的要求很高,光是解说无法直接教会他,最后孙元化却给朱聿键出了个主意,用青铜铸炮。

    在这个年代,铸炮的材料基本上都变成了铁质。但融化铁需要的温度高,造成其流动性差,杂质也难以沉淀,一旦模具表层无法快速排出水汽,原本沉积在铁水或者模具内的水珠就会蒸发,在铸铁的表面形成砂眼。砂眼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它会让炮壁变薄,增加周围铸铁的受压力矩,造成炸膛的危险。

    反观青铜就要好很多了,这种金属硬度堪比钢铁,融化温度却要低得多。而且青铜流动性好,不容易形成砂眼,是铸炮非常好的材料。如果说青铜主炮唯一的问题就是它的韧性不好,为了增加炮身强度,只能将炮管壁做得更厚一些。

第一百三十二章先掌军政() 
铜比铁密度大,铸造的火炮也更加笨重。不过现在是解决有无问题,朱聿键要使用的一批大炮,估计也会用于守城或者守海港,放在固定炮台上,重一些也无关痛痒。

    宁波府靠近应天府这个京师重地,自大明朝开国以来,从未封过藩王驻节,所以王府自然也是没有。整个宁波城虽然富户居多,也都是一些中等大小的江南庭院而已,跟本住不下太多人,这可难坏了先行抵达的宋献策。

    大规模修建王府,这个办法耗费时间太久,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工程,按照大明朝的惯例,哪个王府不是要修上十几年的光景,有规模宏大的甚至几代藩王才能修成,这显然缓不济事。更何况宋献策也知道,朱聿键对那些奢华的享受并不感兴趣,他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就够了,从不追求过度的奢华。

    宋献策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在东钱湖东岸,买下了一栋大宅子进行改造。为了能装下数百名护卫和朱聿键的家眷,他将周边的街区都买了下来,对房屋重新进行连接整修,并建立起三米多高的宫墙。

    这些施工尚未完成,朱聿键就已经到了,宋献策只好将其迎入了未建成的唐王府之中。

    “主公走海路竟然来迟了,我等很是着急啊。”宋献策询问道。

    朱聿键摆摆手道:“人算不如天算啊,我们在海上遭遇了风暴,只能在胶州湾等了半个月,要不然早到了。”

    “所以说还是运河更安全,主公万金之躯以后还是不要轻易涉嫌的好。”宋献策的劝慰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因为朱聿键已经被王府内的情况吸引了,他看着周围忙碌施工对人员呵呵笑道:“这个王府还算不错,康年兄真是有心了。”

    “这只是暂时居住而已,如果主公想要个像样的王府,还是重建一座的好。”宋献策回答道。

    “千万不要。”朱聿键连连摆手:“我志不在此,如果有那么多钱,还是发展一下地方经济的好。”

    “殿下果然仁善,看来浙南百姓有福了。”孙承宗笑着走了进来。

    “太外父大人安好,这一路可有不适?”朱聿键笑眯眯的说道。

    孙承宗道:“没有什么不适,只不过我耽搁了几天行程。宋大人先来的宁波府,我却是晚了几天,也是昨日才刚到这里。年纪大了不以筋骨为能,如今还有些乏累。”

    “太外父大人出了什么事情?为何迟了几天?”朱聿键很意外,他们应该是一起走的,想不到竟然并未一起抵达。

    孙承宗神秘的一笑:“我自然有自己的道理,浙南刚刚入手,事务千头万绪,恐怕你一时和很难理得清。我就自作主张,将整个家族都移了过来,族中那些尚未入朝做官的家人随你调遣,免得人手不足。”

    “多谢太外父大人。”听到孙承宗如此鼎力支持,朱聿键也是感激不尽:“如今我们需要理出一个章程来,才好发展浙南五府之地。”

    朱聿键这么一说,宋献策和孙承宗却皆尽默然,说实话他们并不看好浙南这片地方。虽然大家总说江南乃是大明朝膏沃之地,财富之所在,但实际上也是分地方的。

    例如应天府所辖各地,加上杭州府、嘉兴府和湖州府等地,都是桑棉产地,有着极其发达的纺织业生产基地,棉布和丝绸的产量高居全国之首。江西则是瓷器之都,更有煤铁之便利,湖广则有大批优质耕地和便于浇灌耕地的湖泊,根本不怕旱涝。因为那里的粮食产量极高,固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至于这些地方之中最差的福建,也有茶叶产地的便利,只要实行对外贸易,就能获取大量财富。

    被这些地方环绕的浙南五府,却偏偏是个例外。这次封给朱聿键的五府之地包括衢州府、处州府、温州府、台州府和宁波府。这五个府除了宁波府有些棉纺织业以外,其他四个府都是异常穷困的地方。这里的主要问题就是浙南山区太多无法进行耕种,交通不便又难以修筑商路,所以才会越来越闭塞。

    为了能活下去浙南当地甚至有一种风俗,男子成年之后立刻在家乡结婚。然而新婚的第二天,这个男子就要带上行李外出谋生,如果不能衣锦荣归,就无颜再回到家乡来。许多年轻人就这样一走了之,直到客死异乡也没没能回到家乡,这也造就了浙南多贞节牌坊的现象。

    浙南如此风俗,固然有不近人情的地方,但也揭示了一个问题。浙南土地贫瘠,无法养活过多的农业人口,为了谋生他们才将年龄很小的孩子赶出家乡,让他们去外面闯荡求存。当然有弊就有利,这样的社会风气也造就了宁波商帮和龙游商帮这样的大型商帮。

    “两位有什么看法?”大家都知道浙南五府是什么样的地方,根本不需要解释,所以朱聿键一上来就询问起今后的治理方略。

    孙承宗道:“我们应该先对官员和卫所进行统计,官员们是当得朝廷的官,六品以上都需要回京城复命,不过这是有一段时间的。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最好能够拥有自己的官员填补空缺。其次就是军制了,因为当年戚家军在此地抗击倭寇,戚继光对浙南卫所进行过一次整顿,所以如今浙南的卫所兵还是可用的。按照皇上的旨意中所说,文官回到朝中另有任用,武将和六品以下文官自行选择去留,卫所就全盘留给了我们,这些力量需要重新编组。”

    “不错,先把军政大权揽在手中,再说接下来的问题。”宋献策也点头表示支持。

    “这种军政整合方面的问题,我是不懂的,需要太外父帮忙。我只想提一个建议,我朝官员多是科举出身,他们除了擅长八股文之外,对地方政务并不精通。实际上这也是我朝的顽疾之一,官员们在地方只是个摆设,真正运作地方政府的是那些小吏。”朱聿键板着手指说道:“其实官员被调回京城是东林党在给我下绊子,希望让浙南五府内混乱起来,他们才好上书要求撤去封地。只不过这些人并不知道,真正能够让地方顺畅运行的恰恰是那些小吏。按照本朝祖法,小吏是由官员发放私下俸禄的,一旦官员离任就由下一任官员接手,他们是不在编的。”

第一百三十三章大才宋应星() 
“主公的意思是招揽这些小吏,让他们继续为我所用?”宋献策听出了其中关键。

    “还不止,我打算重新建立政府体系,开设公务员考试项目,只要合格的都能正是成为我唐王封地的官员。这些官员是由唐王府发出俸禄的。”朱聿键说道。

    “这样会多耗费大量的银子。”宋献策听得直皱眉。

    朱聿键却摇摇头道:“一切政府机构都应该正规化,如果你不能让他们有稳定的收入,他们就会有不安全感,就会更加迫切的聚拢财富。如果让他们贪赃枉法,封地内受到的损失会更大。”

    “就算给他们固定的俸禄,也不能保证他们不贪腐啊。”宋献策争辩道。

    “那就是另外一个部门的事情了,我打算成立检察院,专门查处官员贪腐问题,一经查实就要革职拿问,严重的直接砍头。”朱聿键冷笑道:“我一手给他们高薪一手拿着屠刀,看他们会如何选择。”

    “果然是好办法。”宋献策听得眼前一亮,又讨教起应该如何建立新的官府架构。朱聿键虽然嘴里说着不通政事,但经过网络时代的熏陶,他对后世的政府机构毕竟还是有所了解的,说起来头头是道,各种机构互相牵制互相配合,足以让整个地区高效的运行起来。

    朱聿键的一套想法,让宋献策和孙承宗都听得津津有味,他从未想过原来国家政治机构还可以如此运作。两人都是对此有过研究的人,只是听了模糊的大概情况,他们立刻就明白这样的体制能做到人尽其责相辅相成,行政效率和成本都会得到极大改善。

    “这军事方面情况不明我也不好多言,还需要太外父多多帮忙。”朱聿键笑着说道。

    孙承宗点点头:“我会尽快将五府之内所有武将和军兵数量尽数查清,然后我们才好定策。”三人正说话间,徐光启回来了,他看到朱聿键竟然也在,连忙上前道:“殿下已经回来了,路上可还安全?”

    “让老师担心了,路上因为风暴耽搁些日子,幸好有孙师兄与我同行,也不会感到无聊。”朱聿键笑着回答。

    “哦?初阳跟你在一起?”徐光启眼前一亮,孙元化和朱聿键都是他最得意的弟子,听到弟子的消息他自然兴奋。

    “孙师兄本来是想要见见老师的,结果却没有见到。不过我们两人聊了十几天,本王受益匪浅啊。”朱聿键笑道。

    “我看是初阳受益匪浅才对吧。”徐光启对这位弟子的水平有一定了解,对于他的能力也是暗暗称奇。

    “我所学都只是理论,比不得孙师兄能够应用于实际。实际上这次我希望老师能够帮个忙,建立起一个研究所来。”朱聿键看向了徐光启。

    “研究所是什么东西?”徐光启好奇的问道。

    朱聿键立刻将试验科学的那一套东西说了一遍,最后才说道:“这个研究所看似无用,实际上却是大明兴旺的核心,如果做得好大明必然能够更加强盛。”

    “殿下厚爱我自然明白,只是我自知才疏学浅,根本无法涉及那么多的学科。”徐光启摇头道。

    “不需要老师全都明白,只是主持大局而已。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专门负责人,老师只需要统带他们,时不时开个交流会,并对各学科所用银两进行把关。目前我打算先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个基本研究学科,还有造船、军工、农业、机械、冶金五个实用学科。只不过目前人手不足,我的那些学生已经有些可以出师了,让他们挑起大梁,剩下的人手就需要老师代为招募了。”朱聿键说道。

    “招募人手吗?我倒是有个人选。”徐光启说道。

    “老师所看中的,必然都是大才了。”朱聿键听得眼睛发亮。

    徐光启捋了捋胡子道:“的确是个人才,我刚才就是去见了他一面。此人叫做宋应星,是个江西举子,这次是上京赶考路过此地。我们也算是忘年交,所以他得知我在这里,就过来看看。”

    “宋应星?”朱聿键听得眼睛发亮,这只要是对历史有些了解的人都听说过这个名字,他可是华夏历史上了不起的人物。他一生致力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形成了类似于后世试验科学的思想流派。他所编撰的天工开物可谓华夏数千年科技的集大成者,其中所涉及领域之广,内容之详实深入,堪称华夏古代科技的大百科全书,尤其是其中对锌的提取,西方人始终解决不了,直到一百多年后看到了他的这本著作,才掌握了这门技术。如果能够得到这样的人加入科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