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百零七章教育法() 
与武将们不同,几个文官重臣都在后面与朱聿键走在一起,处于木兰卫的保护之中。见到朱聿键不说话,旁边的潘独鳌先发现了异常,他低声问道:“王爷可有心事?”

    “是啊,我想要在浙南五府内发起学习文化的运动,让那些成年人都开始读书写字,尤其是军队更是重点。可是本王手中却没有这么多的私塾先生,诸位可有解决之道?”

    “这有何难?我族中孙辈数十人,大多数都已经成年。他们自幼饱读诗书,当私塾先生没有问题。”孙承宗笑呵呵的说道。

    “孙总理的孙辈之中人才辈出,如今在浙南五府多地为官不少,赋闲的人恐怕只有几人而已,根本不够用啊。”宋献策摊摊手道。

    潘独鳌说道:“实际上私塾先生并不难找,江南等地历来富庶,读书之人比比皆是,其中许多终身科考不第,弄得倾家荡产。这些人生活困苦,如果唐王出榜招贤,恐怕会有许多人来应征的。只不过我知道王爷对现在的朱程礼教不甚认同,而这些人都是学习此等经典的,万一”

    潘独鳌后边的话没说出来,但其顾虑非常明显,万一他们把人都教成了一心求仕的人,恐怕有违唐王初衷。

    潘独鳌的话让朱聿键眼前一亮,他挥手道:“这个不用担心,我们给出高薪聘请私塾先生,给成人们上夜校教育知识。不过我们自己出课本,他们只教人读书识字不讲经典,如果有违背的人直接开除了事。这些人不但能够在晚上教成人知识,白天还能在学校教授文学和历史,规定也是一样的。”

    宋献策担心的问道:“军中好说,只要军令一下,人人都要读书识字。可是民间百姓恐怕没有这样的想法,如果强制恐怕不妥。”

    “这也好办。”朱聿键哈哈笑道:“从明年开始我们起征教育税,不参加夜校学习的成人,每人每月交银一两,请假一次交大钱十枚。每月进行一次考核,不合格者罚大钱五枚,合格者赏大钱二十枚,优秀者赏大钱三百枚。正式入学的孩童也是如此,诸位以为如何?”

    “赏罚有度,条理清晰,王爷高见。”潘独鳌听得眼前一亮,这样有赏有罚,估计所有人都知道该怎么做了。

    第二天郑彩与施大瑄婉拒了唐王的热情挽留,返回了福建福州府。对于刚刚七岁的施琅,以及四岁的郑森和施显,朱聿键感到非常满意。他们心思灵巧,小小年纪有了见识,对朱聿键所教的知识都能举一反三,让他不得不叹服果然是历史人物都不一般。当然反过来想也是一样,没有点特异的优势,也不可能在历史上留名了。

    朱聿键将三个孩子就留在唐王府中,与其他孩子一起上课,待之如自己的孩子一样。孙巧婷和叶纨纨对他们也是非常照顾,让那些跟随的仆妇都受宠若惊,在之后的日子里,郑森和施琅、施显与朱聿键一家人建立了深厚的亲情,这也让后来的许多事情变得水到渠成。

    不管朱聿键如何教育这三个孩子,郑彩和施大瑄回到福州以后,立刻就被等着消息的郑芝龙叫了去。

    “那边情况如何?”郑芝龙也不绕弯子,劈头盖脸的就问道。

    “大哥你这步棋走得秒啊,唐王对我们非常热情,还说早闻大哥的名声非常敬重,对于手下大公子也相当爽快。”郑彩说着,不禁感叹起宁波府的繁华来。

    “如此我就放心了。”郑芝龙点点头:“只要唐王肯接受我们的孩子,咱们也算与唐王拉上了关系,相信巡抚大人不会太过留难了。”其实郑芝龙并未期望郑森等人能够学到什么知识,他不过是借着此事与唐王拉关系撑腰而已。对于朱聿键说久仰大名之类的话,他根本不放在心上。他心里清楚,自己的大名恐怕就是海盗的身份而已,这样的大名不要也罢。

    见到郑芝龙眼神中的怀疑,郑彩道:“大哥,唐王似乎对你真的很器重。他好像知道咱们如今的困境,还特别让我给你带了一份礼物来。”他说话间将礼单递了过去。

    郑芝龙接过来一看顿时傻眼,这上面的军械都是他所急需的,如果有了它们恐怕自己短时间内就能军力复振。只不过对于这样的好事,郑芝龙还有些不相信,他问道:“你们看过那些军械了?能用吗?”

    郑芝龙担心朱聿键这是客套,给他的却是一些次品,根本没法使用。可是郑芝龙刚提出疑问,施大瑄就接了过去:“大哥放心,我都查验过了,那些家伙可都是好东西啊,全部是精钢所制,而且都是全新的,我试了试比咱们的家伙要好得多。”

    “哦?唐王居然如此真诚?”郑芝龙有些迷惑了,他不知道为什么唐王会对他如此器重。这个时候郑芝龙也有了些悔意,是不是自己受招安投错了人。如果能够投入唐王麾下,会不会让自己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这个时候的郑芝龙还没有后世那么大的野心,他的势力还小,也不奢望能够成为海上霸主,他所想要的至是有个正式洗白的名份,全家安泰得享富贵罢了。郑芝龙内心所想,只有他自己知道,而他未来的走向也因此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不过这个时候在唐王封地内却热闹了起来。

    上元节过了之后,所有人都准备重新投入工作的时候,唐王府发布了新的教育法,这部法律中对十二岁以下儿童参加六年全日制学习,以及成年人的夜校学习做出了规定,并对赏罚如朱聿键所谋划的那般进行了设置。为了鼓励成年人上夜校的积极性,还决定设立技术班制度。

    成年人每天在夜校学习一个小时的文化课,其余时间可以自选技术课程。这些课程都有经验丰富的老工匠或者老农民讲授,专门交给技能知识和农耕诀窍,大家不需要组成班级,而是采取走读制度,自由选择参加的课程。

第二百零八章招贤令() 
这些课程也不会有硬性规定,不学习也没有关系。看上去除了农耕技术比较吸引人之外,工匠之内的并无多少人会参加。不过朱聿键很快将船厂的工匠等级制度推广到了麾下所有产业,让不同技能的匠人的工钱有了很大区别,这就调集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工业集中的沿海三府,工匠班恐怕会人满为患了。

    除了义务教育和成人夜校以外,朱聿键还特意宣布在各府开办女校。教育法对适龄儿童不上学的罚款很高,普通人家根本就承担不起,但对于女子失贞的民间舆论又不得不照顾,所以朱聿键才想出这么个办法。

    有孙玉娇等二十多个女老师,以及她们教授了半年多的上百女孩子,开办女校完全没有问题。之前有食品厂的成功先例,至少在封地内对纯女子组成的机构,已经完全可以接受了。借着这样的有利条件,朱聿键将女子权益又向前推动了一步。建立起这一批女校,让广大女子群体终于有了受教育的机会。

    朱聿键在调动领地内广大百姓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公布了唐王府的招贤榜。这份榜单上重点招募的就是各种工匠、农民、水手等技术人才,当然也有士子的招募,只不过数量有限制罢了。

    榜单上写明唐王府招人不计较出身,但必须是拥有专业技术的人方可入选,有专门的评选会进行初步筛选,一旦合格就能加入到唐王府麾下各处产业工作,工钱则按照工匠等级的规定实行。农民会发给耕地,按照同样的比例缴纳农税,甚至可以低息租借种子、耕牛和工具。

    这份招贤令不但张贴在浙南五府境内,还在江南江北的各个省份都有张贴。招贤令一出立刻引起了巨大轰动,大家万万没有想到唐王对实业和农业的发展如此上心。大多数百姓都闻所未闻,唐王封地的工匠和农民居然有这么好的待遇,而那里的农税竟然这么低,工匠的工钱有这么高。

    许多人还有些不相信,不过这份招贤令是唐王下达的正式诏令,有唐王印玺又是张贴在各个官府张贴榜单的位置上,根本不可能有假。很快许多技艺精湛的工匠开始纷纷收拾行李,带着家人离开家乡,踏上了前往唐王封地的路途。

    这种情况在福建和广东省内最为明显,那些身份地位生活清苦的船匠最是动心,因为朝廷的禁海令让船厂难以得到发展,船匠们多半只能打造单桅小船,利润低数量少,平日里只能温饱而已。

    见到唐王的船厂内工匠的工钱居然比知县还多,他们如何能不心动。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广东和福建的大量船匠宣告失踪,各个船厂完全陷入了停滞,就连给皇帝建造封舟的长乐船厂也彻底成了空壳子。

    工匠的流失并未引起官员们的警觉,毕竟在传统思想中重农抑商才是真理,只要农民不流失就没有问题了。不过很快农民的流失也严重了起来,等到开春之后,人口流失开始加剧,各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撂荒现象,官员们这才着急起来。如果没人耕地就没有农税,如果赋税交不上去,他们肯定会受到斥责的。官员们有心拦截离开的人,但碍于唐王威势不敢做得太过火,所以他们只好任由百姓离开,同时以密奏向朝廷上报这种情况。

    官员们的想法很明白,这件事情不是自己能够扛的,只要先在朝廷备案,等到赋税收不上来也有说的,自己可以脱罪就好。他们是这样想的,朝廷却不能这么想,看着从各地而来的奏报,如雪片般进入京城,所奏的事情都差不多,大量农民抛地前往唐王封地,如今各府县农耕受到影响,恳请朝廷下旨斥责。

    看着这些奏折,当朝首辅韩爌感觉事态严重,决定带着奏本在朝会上禀明崇祯皇帝。为了能够稳妥起见,韩爌还与一些同僚进行了沟通,希望能够让皇帝对唐王有所限制,免得他越来越过分。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经过了六部的日常奏报,曹化淳一如往常般站在台前对着文武百官喊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退朝。”

    “臣有本上奏。”首辅韩爌赶快出班跪倒在地上。

    见到是首辅启奏,崇祯皇帝相当重视,他连忙问道:“韩爱卿,未知有何事奏报?”

    韩爌定了定神说道:“启奏皇上,今日微臣收到多地府县奏本,声称唐王在多省内张贴招贤令,至使农人大量流失,多县耕地撂荒,对春耕造成了很大影响。唐王此举实乃不智,更是动摇我大明根基之举,还请皇上下旨斥责,要求其收回招贤令。”

    “韩爱卿太过了吧,因为一张招贤令就要斥责,岂不令天下人嗤笑?何况朕当年给唐王封地的时候,将浙南五府一切军政大权都交给了他。唐王想要励精图治多耕田地,这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爱卿为何有此一说?”

    “皇上明鉴,此事看似偶然,实则危害甚远。”礼部尚书周道登也站了出来:“农人乃立国之本,如若任由农人离开造成耕地撂荒,其结果必然是危害江山安定。试问无人耕种何来粮食,无粮则国不稳,国不稳则乱民起,还请皇上明察。”

    周道登的话正中崇祯皇帝的软肋,农民军在山陕甘三省闹得越来越大,已经成了朝廷心腹大患。如今崇祯帝对农民军深恶痛绝,被周道登又提起民乱问题,他自然不高兴,心中不免对朱聿键有了些怨念。

    见到崇祯帝不语,大家自然知道他产生了一丝犹豫,这让众人看到了收回封地的希望。户部尚书李标同样是东林党人,对唐王拥有封地一直不满,见到皇上犹豫,他赶快火上浇油:“皇上明鉴,此事非同小可,一旦动摇江南朝廷根基,悔之晚矣。”

    “臣附议。”

    “臣附议”不少东林党人都出班表示支持,旁边的吏部左侍郎成基命却皱起了眉头。

第二百零九章出动水师() 
“臣认为不然。”成基命实在忍不住了,最后不得不站了出来。他与孙承宗关系最好,见到这么多人围攻孙承宗的孙女婿唐王殿下,他自然要说几句公道话。

    见到有人反驳,崇祯皇帝抬起头来,看着成基命问道:“成爱卿有何话讲?”

    “启禀皇上,今年来大旱连连,但土地并非绝收,只不过是出产过少而已。百姓之所以从贼,大多是因为饥饿所致,其根源乃是地少人多之故。如今大量农人被唐王招走,土地多而人少,粮食自然就够吃了,这样一来可以减少流民。至于江南土地撂荒的问题,大可从山陕甘等民多地少的省份迁移过去,则可解燃眉之急,又能让流寇少了兵源,此乃上策。”成基命绝对是第一个提出地少人多的官员,他的这种思想绝对比东林党人的那些言论更有可操作性。

    成基命师从东林党高层叶向高,可以说在东林党内部地位不低,不过因为他性格宽厚,对待政敌也比较仁慈,所以为东林党所不喜,在如今东林党组阁的情况下,也受不到重用。如今见到成基命又开始与东林党唱反调,当即惹怒了不少东林党人。

    礼部右侍郎吴宗达出班道:“皇上明鉴,成大人所言不实。山陕甘已皆是乱民,如果将其引入江南,势必引起混乱,此实非良策。”

    “吴大人过滤了吧,所谓民心思定,那些百姓只不过是吃不上饭而被迫从贼。如果分给土地粮食,他们自然会安定下来,试问谁会喜欢刀头舔血的生活?”礼部左侍郎显然是支持成基命的,说话毫不客气。

    “万一动摇江南根本如何是好?”

    “如你所说,山陕甘百姓皆成乱贼,个个该杀?”持两种意见的官员在朝堂上吵了起来,一时间皇极殿成为热闹的菜市场,吵得崇祯头疼不已。

    “好了,此事明日再议,散朝。”崇祯实在头疼,直接挥袖子走人了,再也不给大臣们吵闹的机会。

    崇祯没有当庭下旨职责唐王,让成基命一方的人放了心,但有些人看得出来,崇祯皇帝已经对唐王有所不满了。在大臣们不知晓的情况下,崇祯命锦衣卫带着一封斥责的圣旨,前往唐王府宣旨了。崇祯如此做,也算是挂念昔日恩情,给朱聿键留了面子,让他收敛些的同时避免被大臣们知晓。

    密旨尚未送到唐王府,这个时候的朱聿键却已经开始头疼了。他本来是一时兴起,在招贤令上加了农民的招募一项,结果他没有想到大明朝的农民会如此之多,他们对土地和低税赋的渴望竟然会如此强烈,短短的一个月内就有二十万农民进入了浙南五府。

    这些人分配去耕种山坡地,虽然土地并不算多,但凭借着土豆和红薯的高产,问题还不算大。只不过根据宋献策的计算,这些人只不过是靠近封地周边各府的百姓,这还是只是小数目而已。随着远地而来的人抵达,进入封地的农民数量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唐王府恐怕没有那么多耕地给他们,时间长了恐怕生乱。

    朱聿键本来计划先招募农民,等到舰队抵达朝鲜之后,再移民过去。没想到舰队尚未出发,农民已经大量涌入了。朱聿键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知道对朝鲜的攻略已经不得不展开了,他立即命令水陆师做好准备,数日内起锚开赴朝鲜,同时他自己也要亲自前往。

    本来几个女人听说朱聿键又要远行,吵着要跟随的。不过很快孙巧婷被发现怀孕了,根本无法同行。为了安抚孙巧婷,朱聿键给叶纨纨做工作,让她也留了下来,所以最终朱聿键只是带着郝玉兰登上了战舰。

    当年为了给孙元化避讳,朱聿键不带女人上船,现在是他自己做主,他才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直接将木兰卫都带了上去,对此张名振也是无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