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2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阴冷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中众人,最终停留在了礼部尚书杨嗣昌的身上。

    “杨卿,前方战局形势如何?”

    杨嗣昌硬着头皮站了出来,兵部尚书张阁老身体越发的衰弱,已经卧床不起很长时间了,如今朝中主持兵事的,便是他,如果说刘宇亮是大明王朝的前线总指挥,杨嗣昌就是后方总指挥,总策划。

    “启禀皇上,高起潜所部如今驻扎临清,颜继祖率三千士卒镇守德州,山东总兵倪宠,剿援总兵祖宽在滨州,如今正与包围济南府的鞑子形成对峙之势。”杨嗣昌低着头,额头上不断地渗出细小的汗珠。

    “德王正在济南,城里如今只有一千士卒,张秉文已经给朕送来两封求援信了,为何这些人不速速增援济南?却要分兵处处把守?”崇祯皱着眉头,很是不满。

    “皇上有所不知,清军势大,急切难敌,我军势弱,例如颜继祖大人那里,只有三千人,敌军足有十数万之多,如何能敌?贸然出击难以取胜,为今之计只有以守为主,待到洪大人、孙大人的秦军来到,集合大军,方能为济南城解围。”这些话也都是这几人的原话,各个都推脱自己实力不济,无法抗衡清军,不能增援济南。

    “更何况,德州,临清,滨州三个地点也暗暗封堵住了鞑子北上的路径,使得鞑子短期内无法威胁京师。”杨嗣昌继续说道。

    这就有点想当然了,这不过是粉饰太平,给自家脸上贴金的一种行为,三千人打不过清军,居然还能挡住清军北上了?

    “哦,”崇祯皇帝缓缓点头,听着似乎有几分道理,不过,你们都有事要做,那济南府怎么办?就这么坐视鞑子攻破济南城吗?朕的王叔可还在那里啊。

    崇祯对德王谈不上什么特别的感情,只是都是老朱家的子孙,皇室贵胄,坐看济南被攻破,崇祯颇有一种兔死狐悲之感,他隐隐觉得,若是不能挽回颓势,只怕数年之后,德王的悲剧也会在自己身上上演。

    德王的遭遇,恐怕是自己的前车之鉴啊,崇祯如此想道。

    “济南城有数百万民众,山东布政使张秉文,德王王叔也都在城中,如今济南正被鞑子大军包围,难道我煌煌大明,就没有人敢去济南解围,为朕分忧吗?”崇祯的语气中,既有愤懑,也带着一些激将之意。

    然而他失望了,沉默良久,也没有哪位大臣敢于出列,接下这个任务。

    成国公朱纯臣上前一步,一脸的慷慨之色,“鞑子安敢如此猖獗!可恨老臣要在此拱卫京师,无法前行济南为德王解困,老臣惭愧啊!”说着说着,两行老泪自他脸上缓缓流下。

    崇祯心中大为感动,“老国公不必如此,相比营救德王,拱卫京师更为重要,老国公万勿自责。”

    成国公擦了擦眼泪,依言退下,低下头像是在擦拭眼泪,浑然没有人注意到他眼中闪过的一丝得色。

    其实崇祯是个很聪明的皇帝,刘宇亮,颜继祖等人的托词,他其实也是不信的,但他努力地让自己相信,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不相信又能如何?起码刘宇亮还能主动请缨,前去担任督师,颜继祖,高起潜等人虽然畏敌如虎,但若是不用他们,崇祯又能用谁?

    崇祯如今方寸已乱,颇有些越做越错的感觉,反复衡量下来,还是只能捏着鼻子继续使用这些人。

    殿下的群臣一个个低着头躲闪着崇祯的目光,这些平时文章做得好,有或是道德上的完人,平时在朝上互相攻击,阻挠皇上对地主豪族征税,人人都是一把好手,如今面对清军的入侵,他们却只是束手无策。

    文章做得好,也不能当成武器用,道德上再完美,也没法教化说服凶残的满清不要入侵。

    崇祯有些无力地低下了头,看来这一天,又要不出意外地一事无成,今日的议事,注定是不会有什么结果出来了。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自建极殿外传来,在人心低落的众人眼里,这样急促的脚步是如此的不合时宜,充满了不详的意味,难道说,济南终于失陷了?

    不知为何,有的大臣竟然心中暗暗地松了一口气,济南城富庶非常,清军打了这么一个大目标,也该会填饱他们的胃口,看来京师应该无忧,自家的家产可保无恙。

    片刻之后,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匆匆进殿,跪倒在崇祯面前,“启禀皇上,青州知府赵无忌,于五日之前在青州府誓师出征,亲率手下六千家丁,前去迎战清军,为济南府解围!”

    此言一出,满座俱惊!

第五百八十六章吴三桂来援() 
崇祯皇帝猛然站起,似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般,盯着跪在地上的骆养性,颤声问道:“此事可是为真?赵卿家不是重伤昏迷,一直卧病在床吗?他又如何还能率军出征?”

    骆养性低着头,手里举着一份奏折,“启禀皇上,此事千真万确,赵大人已于十余日之前苏醒,此后当赵大人得知济南被围,当即便在青州府誓师出征,欲要前往济南与满清一战,臣这里有赵大人的奏折。”

    崇祯听了,顿时脸上皆是惊喜之色,马上便有小太监匆匆上前,自骆养性手中将奏折取来,然后恭恭敬敬地呈给了崇祯。

    崇祯急不可待地接过奏折,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他越看脸上神情就越是畅快,看到最后,他一把将奏折抓在手里,“哈哈哈哈,赵无忌真忠臣也,大病初愈便敢兴师前去迎击满清,济南有救矣!”

    殿下的群臣听了,顿时也都是喜上眉梢,赵无忌虽然在朝中一向低调行事,一直都在刻意隐藏自己的锋芒,但他在神木县击败多铎,在西北击败罗汝才,孙可望的兵马,以及在皮岛大战阿济格,将满清朝鲜联军击败,最终保住皮岛的事迹,却是无论如何也掩盖不住的。

    以赵无忌曾经连败多铎,阿济格的功绩,称他为大明对满清战绩最好的名将,却也是实至名归,如此名将如今再度出征,众人似乎都看到了济南城解围的曙光。

    崇祯内心激动不已,如今大明王朝风雨飘摇之际,终于有人肯站出来,欲要力挽狂澜了,更何况此人曾经连续战败过多铎和阿济格两人,堪称是满清克星,若是赵无忌出手,似乎此番大明与后金之战,尚有一线转机。

    “升赵无忌为……”崇祯兴奋之下,便想给赵无忌升官,没想到这时殿下突然有一人出列,大声道:“皇上不可!”众人看去,此人正是少詹事黄道周。

    黄道周此人,文学上的才华是有的,道德上也无可挑剔,虽然此人很有节操,在历史上最终也是壮烈殉国,但可惜此人当真没有从政的眼光和能力,堪称明末空谈误国的典型。

    就以几个月之前的事来说,当时崇祯曾经有意与后金议和,暗中吩咐杨嗣昌执行此事,杨嗣昌于是便派辽东巡抚方一藻具体操作此事,方一藻的使者周元忠,在满清受到了相当的礼遇,皇太极明确表示,‘若有确议,则撤兵东归’。

    满清当时确实没有那么大的胃口,毕竟他们人数太少,若是明朝肯每年岁币纳款,皇太极倒也愿意和大明议和,毕竟不用打打杀杀就能白拿钱,这倒也不错。

    而崇祯此举也是有他的苦衷,议和是杨嗣昌的主意,其核心就是攮外必先安内,杨嗣昌这个大方向应该是正确的,首先,关宁军每年都耗费国库几百万两白银,起到的作用却微乎其微,与其拿钱养着他们,还不如直接给满清钱。

    最重要一点则是大明自己内患重重,当前剿灭流贼已经刻不容缓,连凤阳的祖陵都被流贼给刨了,流贼已经成为不次于满清的心腹大患。

    在这种情况下,同时和满清与流贼两个强大的敌人作战,显然并不现实,那么拉一个打一个,先安抚住其中一方,全力对付另外一方,这也是一条可行之策。

    两者相比之下,显然大明朝廷不可能对流贼做出任何的妥协,反贼和官府是天然的对头,所以对满清做出妥协便成势在必行之事。

    结果议和之事走漏了风声,弄得满朝大臣人人皆知,于是,少詹事黄道周带头,对杨嗣昌开展了猛烈的进攻,他表面反对杨嗣昌的夺情入阁,实际是反对议和之策。

    从道德的角度来讲,黄道周此举无可厚非,堂堂天朝上国,跟野蛮的鞑子称兄道弟,还要纳贡议和,这面子往哪放?更关键是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当初便有不议和不割地不赔款的祖训,祖宗之法不可变。

    黄道周和杨嗣昌的一番大战后,崇祯就怂了,于是议和之事不了了之。

    接着也就有了半年之后,满清的再次入侵。

    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一味刚猛,不知变通是不行的,韩信尚能忍胯下之辱,国家之间,势不如人之时,暂时退让也未尝不可。

    再说黄道周此人,平时总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说别人不行,但他自己又拿不出解决方案,典型的眼高手低,这就是空谈误国,听着挺好听,全是正义凛然的词汇,对于朝政时局,并没有什么用。

    只见黄道周出列上前,道:“赵无忌资历尚浅,年纪轻轻,无威信以服众,臣以为,皇上暂时不宜升他的官。”他说的还是论资排辈的那一套。

    崇祯嗯了一声,觉得他说的也有些道理,于是便压下了升赵无忌官的心思,正思量间,他猛然又想起一事,便急忙看向跪在地上的骆养性,“骆卿,赵无忌带了多少兵去迎战清军?”

    骆养性身子一颤,“回皇上,赵大人的文书中,说他带了六千兵马前去。”

    此言一出,顿时便给大殿中正在欢欣的众人迎头浇了一盆冷水,据情报,清军可是有十几万之多,赵无忌虽然是名将,但是拿六千兵马,去迎战十几万满清的大军,怎么看,都像是去送死。

    卢象升和高起潜军队将近十万,尚且败给了清军,赵无忌虽然一直对满清保持不败,但打仗最终看得还是实力,他此番的兵力实在太少。

    听说赵无忌才带了这么一点兵,崇祯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就反应了过来,这时他才开始后悔,因为正是他自己担心赵无忌谋反,所以给赵无忌下了家丁上限不得超过六千的命令,而今赵无忌便也只能拿着这六千兵,去济南府给德王解围了。

    崇祯的脸上尴尬之色稍瞬即逝,“嗯,六千兵是少了点,不过朕听闻,他还号召山东境内的其他兵马,与他一起合力迎击清军吗?倪宠,高起潜等人又是如何回复他的?”

    “高公公和倪总兵那边,臣暂时还未接到消息,臣所知道的是,目前驻守泰安的总兵吴襄,已经派遣他的爱子吴三桂率三千关宁铁骑,前往青州府助战去了。”骆养性答道。

    “好!吴襄果然不愧是朕的股肱之臣!朕听闻吴三桂虽然岁数不大,却已是我大明有数的勇将,听说他作战向来骁勇非常。”崇祯将目光投向了杨嗣昌。

    “皇上所言极是,吴三桂虽然年轻,勇猛却是更胜其父,号称勇冠三军,有他前去相助,赵大人此行的胜算定会再添三分。”杨嗣昌也是一脸的惊喜。

    崇祯含笑频频点头,“好,好,朕的大明,从来都不缺忠臣良将,赵无忌,吴三桂二人忠君之心,可鉴日月,此战若胜,朕绝不会吝惜奖赏!”

    赵无忌六千,吴三桂三千,加起来一共九千,九千对十几万,胜算有多少,在场的众臣皆都是了然于心,不过,这对他们来说,这已经算是最好的结局了。

    总算有明军敢前去与清军一战,朝廷的体面也终于保住了,至于胜负,他们并不放在心上,取胜希望渺茫,若是胜了那是最好,若是败了,无非是丢了济南,而在济南打捞一笔,吃饱喝足的清军,也该会满意地返回辽东,此番劫难也就躲过去了。

    至于以后,谁还管以后。

    崇祯满脸含笑,虽然他心中也感觉赵无忌,吴三桂两人兵力太少,未必能取胜,但是,就算不能取胜,在洪承畴,孙传庭的秦军到来之前,牵制一下满清也是好的,更何况赵无忌一直都是抗清名将,也许,这次他还会给朕一个惊喜?

    而此时此刻,远在淄川城的赵无忌刚刚睡醒,正睁着惺忪的眼睛看着商敬石,一脸的迷惑之色,“什么,吴三桂来淄川了?还带了三千骑兵?他来做什么?”

    商敬石脸上也有些迷惑,“吴将军说他是前来助战的。”

    “助战?”赵无忌终于想起了自己那封昭告天下的文书,揉了揉眼睛之后,一骨碌地下了地,开始手忙脚乱地穿起了衣衫,“本官前去会一会他。”

    片刻之后,在淄川城外,赵无忌终于见到了这位历史上‘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名人。

    只见此人身材高大,样貌俊秀,眉宇之间英气逼人,一身银甲卖相颇为不俗,赵无忌看着他,含笑问道:“可是吴三桂吴将军?吴将军大明,本官一向也是久仰了。”

    吴三桂单膝跪地,双手抱拳,“正是末将,末将见过赵大人!”

    眼看他如此客气,赵无忌急忙快步上前,伸出双手,就打算扶他起来,谁知稍一用力,吴三桂竟然纹风不动,赵无忌脸上顿时出现尴尬之色。

    就在这时,借着赵无忌相扶的姿势,吴三桂已自行站起,若无其事一般,看着赵无忌微微一笑。

    对于这位连挫多铎,阿济格的名将,吴三桂心中好奇的紧,他原以为对方和自己,卢象升一样,也是员勇冠三军的大将,所以刚才他故意用力不起,想试探一下对方实力深浅。

    一试之下,这才知道对方身手虽然也不错,但相比自己,尚差了许多,当下吴三桂心中更是好奇,心想此人凭什么能够两次击败清军,莫非是此人是个计略过人的智将?

    吴三桂此番前来淄川城,半是他自己的意思,半是他老爹吴襄的意思。

第五百八十七章佩服() 
吴三桂如今还不是后来的那个腹黑枭雄,他现在还很年轻,还有些热血,看到清军在大明内地肆意征伐劫掠,他的内心也是极为的愤怒。

    他此次跟随关宁军一起入关勤王,虽然在高起潜和他父亲吴襄的约束下,并没有实质性的与清军交战,但他的内心依旧躁动不安,在这个朝局危急的时刻,他很想挺身而出,率领手下家丁和清军较量一番,打上几场胜仗,扬名天下。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其实也是吴三桂内心深处的追求,但是势不如人的时候,他会很明智地选择三十六计的最后一计——走为上策,而不会像曹文诏和卢象升那样,和敌人死拼。

    当卢象升在巨鹿兵败身死之后,高起潜手下的关宁军,更类似于一种主动性溃败,与满清的军队交锋时,往往一触则溃,虽然场面难看,但由于是主动逃窜,除了个别跑得慢的倒霉蛋,大部分将军手下的实力却都保存了下来。

    吴襄,吴三桂父子率军逃到了青城,他们手下的军马几乎完好无损,这也是吴三桂此番敢于率军前来淄川的底气所在。

    而在连续溃败的情况下,吴襄的面子也有些挂不住了,他们这一路关宁军屡战屡败,丝毫没有发挥作用,这样一来,将来还如何跟朝廷要饷要钱?所以这次爱子吴三桂主动请战之时,考虑到赵无忌也是大明有数的名将,吴襄于是也就顺水推舟地答应了他的要求,不过依旧是再三嘱咐吴三桂,这些家丁可都是花费了大量银钱练出来的,都是自家的心腹力量,作战时一定要小心,实力不如人之时,万万不要勉强浪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