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燕太子丹-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用?”秦怀玉沉默片刻,继续说道:“不瞒赵兄,其实我祖上也是武将出生。唉,到了我这一代却成了文弱书生。”

    “哦,你祖上何人?”姬丹好奇心起,追问道。

    “唉,提起祖上,我真是羞愧。我祖父名叫秦开。”

    “啊,秦开?”姬丹大吃一惊,问道:“就是那位为大燕拓地千余里的贤将秦开?”

    “真是!赵兄既然在蓟城,家学渊博,想必知道我祖父秦开之名。”

    “常言道: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姬丹心中想道:“没想到我随便出来转转,碰上个人便是名将之后。”姬丹认识秦怀玉也有些时日了,没想到竟是秦开的孙子。这下姬丹对秦怀玉肃然起敬了,问道:“原来秦兄是名将世家,怎么没有出仕?”

    “唉,我父亲是庶出。不过我叔父家还在蓟城,继承了祖父的爵位。”

    “哦?”姬丹突然心中一动,问道:“不知你是否认识秦舞阳?”

    “秦舞阳?”秦怀玉吃了一惊,问道:“赵兄难道认识我叔父的初生婴儿?”

    “唔…哦…怎么说?”姬丹不置可否,反问道。

    “我叔父名为秦琪,去年生了个儿子,取名秦舞阳。”

    “哦,原来如此。”姬丹想起来秦舞阳现在年龄还小,想想刚才语言中的破绽颇多,便说道:“我也是听起家中长辈说起过这个名字,没想到是个小孩。不过这名字取得不错。”

    “嗯,”秦怀玉笑笑说道:“想必是赵兄家中有人给我堂弟庆生,议论起这个名字,被赵兄听到了,便有了印象,现在想起来也不足为怪。”

    姬丹见到秦怀玉并不怀疑,便问道:“怎么没见弄玉姑娘,她一向可好?”

    “她呀,又到我舅舅家去了。”

    “哦。,不巧!”姬丹继续说道:“听说弄玉姑娘琴艺不错,却从来没机会欣赏,下次见面一定要求她弹奏一曲。”

    “赵兄放心,”秦怀玉拍拍胸脯,说道:“下次小妹若在,我一定让她弹奏给赵兄听。” 

第二百零七章 李宽拜将() 
更新时间:2013…03…19

    接着,两人又闲聊了一阵。姬丹知道秦开对燕国的功劳之大,几乎可以与秦国的司马错相提并论。以前姬丹不知道秦怀玉便是秦开的孙子,现在知道了,又觉得亏欠他了什么,便说道:“秦兄,我要去出一趟远门,就把赵勇留在你这里,每天陪你练武。我相信你,总有一日你也能和秦开将军那样沙场杀敌!”

    “将赵师傅留在这里?这怎么好意思,我家可供养不起这么好的武师。”秦怀玉有点受宠若惊地说道。

    “你别担心,我不要你钱。我也是燕国人,一向敬重为国出过力的大将军。只是自己杂务缠身,不能亲自为国杀敌,这就算是我为国做点贡献吧。”

    辞别了秦怀玉,姬丹回到蓟城,便派人去查访了一下,找到了这户户主叫秦琪的人家。秦怀玉没有撒谎,秦琪确实是秦开的儿子,秦琪也曾经做过秦国的旌卫,后来受伤了,便离开军队,回到家中养病,再也没有回到过军队。

    去年秦琪也确实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秦舞阳。据史书记载,历史上秦舞阳从小有胆气,十二岁便在闹市中杀人。后来随荆轲一同前去刺杀秦王,而当时秦舞阳在秦国朝堂上的表现却像个狗熊。

    不过对于这些记载,姬丹一向是不全信的,说不定文人为了烘托出荆轲的勇猛,不顾史实贬低秦舞阳也是有可能的。

    姬丹没有惊动这一家人。不一定非要出将入相,建功立业才算是成功。让他们安静地过平民的生活,享受天伦之乐也不失为一种幸福。姬丹如此想道。

    不过对于秦怀玉,姬丹倒是希望他能为国做点什么,一则秦怀玉与姬丹有缘,算是莫逆之交。与他交往下来,姬丹感觉秦怀玉心胸坦荡,满怀热情,对功名也颇为渴望。既然如此,作为朋友,姬丹也乐意给他一个机会。

    至于这个机会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朝堂上,那就得好好考虑考虑了,姬丹现在也没有想好到底怎么安排。

    这边姬丹已经决定亲征,而赵国的主将也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这日早晨,代邑太守府中,李宽正在院中潜心研读李家祖传的那本。

    "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谓明;必胜非勇,能胜能不胜之谓勇"读到这里,李宽抬起头沉吟起来,口中慢慢念叨:"必胜非勇,能胜能不胜之谓勇"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虽然只过了几个月,此时的李宽与以前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了。之前的李宽虎虎生威,英气勃勃,年级大一点的人一看就会喜欢。

    而现在的李宽,英武之气之外还带了一丝沉稳,一丝从容不迫,指挥若定。特别是他的双眼,以前的目光如清澈的溪水,一眼见底,而现在的目光仿佛一潭深池,一汪深藏蛟龙的深潭。

    李宽读书是如此的投入,就树上的叶子掉落下来,落在他的肩上都不知道,连就连其父亲李牧来到他身边了都不知道,直到李牧连叫了三声“宽儿”,李宽这才回过神来。

    "父亲!孩儿拜见父亲!"李宽起身对李牧行了个礼。

    "嗯,"李牧赞许地点点头,说道:"宽儿,这本书你读得怎么样了?"

    "回禀父亲,这本书果然晦涩难懂,孩儿有很多不明白之处。"

    "哦,说来听听。"

    "就说这里吧,必胜非勇,能胜能不胜之谓勇,孩儿就不是很明白。一个将军领兵打仗,就是要打赢,百战百胜,这才是勇武之将。可为何书中却说能胜能不胜才是真正的勇武?"

    “孺子可教也!”李牧欣喜地赞赏一句,继续说道:"宽儿能勤加思索,便是走向大将之路的第一步。这句话其中包含着几层含义,非常深奥,不能言明。为父仅举一例:当年代地屡受匈奴侵扰,为父受赵王之命,前来驻守。为父命令军队遇到匈奴兵只准败,不准胜,进入营垒坚守。百姓遇到匈奴突袭,一律快速躲避。宽儿可知为父用意?"

    "知道,父亲是为了要引诱匈奴前来,然后用伏兵击之!"李宽不以为意地说道。

    李牧不说话,只是含笑看着儿子。李宽突然有所领悟,说道:"哦,孩儿明白了。不胜是为了诱敌,是为了大胜!"

    "嗯,"李牧点点头,说道:"这是其中一层意思。"

    "那还有什么意思?还请父亲指点。"

    李牧摇摇头,说道:"因人言而悟终非真悟。宽儿要细心体会,为父相信你总有所成。"

    "是,父亲!"

    "好了,你看书也看得差不多了有几个月了,下面要到战场上去体会体会了。"

    "战场上?"李宽眼睛一亮,不过马上又耷拉下脑袋说道:"父亲,现在代地没有匈奴兵入侵啊!"

    "嗯,上次匈奴兵被我们打怕了,一时不敢过来。不过,为父刚刚接到赵王的命令,秦国准备攻打韩国,命为父前去。为父以身体不适为由,辞掉了。"

    "啊?父亲不去,那赵王派谁去呢?让廉颇老将军去吗?"

    "廉老将军年事已高,虽然他自己不服老,但是赵王不看好。何况,廉将军现在驻守桑丘,也是个紧要之地。"

    "桑丘?就是以前燕国投降过来的城池?"李宽奇怪地问道。

    "是。"

    "不是说七公主要嫁给燕王了吗?燕王做了赵国的女婿,还需要这样防着吗?"李宽不解地问道。

    "宽儿,你要记住,国与国之间永远都是利益为先。也许和亲能解决一时之急,但是时间一长,两国又会成为仇敌。"

    "哦,这么说廉老将军是需要守在桑丘。那赵国还有谁可派?"

    李牧笑着指指李宽的鼻子说道:"你!"

    "我?"李宽吓了一跳,说道:"父亲不是开玩笑吧?我连这部兵法的一成还没领悟,怎么能去领兵?"

    "兵法要在应用中才能领悟得更加透彻,为父已经向赵王推荐了你。"

    李宽有点兴奋起来,问道:"这么说,我马上要做大将了?"

    李牧点点头,神色中有一丝欣喜,有一丝顾虑,说道:"宽儿,这次出兵你虽然是主将,但是还有其他诸侯国会派兵前来。凡事不要出头,多看,多听,以保存赵军实力为上。"

    "是,孩儿记下了。"李宽知道李牧说到正经点子上了,急忙正色应道。两人虽为父子,却也是上下级关系,对于李牧的命令,李宽向来是一丝不苟地执行的。

    "嗯!"李牧放心地松了口气,自言自语道:"听说燕国也会出兵,不知领兵的人是谁?"沉吟片刻,李牧继续道:"我猜应该是昌国君乐闲。"

    "乐闲?父亲,以你看此人能打仗吗?"李宽问道。

    "当然。宽儿,如果见到此人,你要礼敬有加!"

    "是!"

    李牧叹了口气,说道:"昌国君也算是燕国难得的将才,不过比起其父乐毅,还是要差远了。"

    "哦,这么说燕国无人了?"

    "不,燕国有一人,其才不在为父之下,不可小嘘。"

    "是谁?"

    "就是燕王自己!"

    李牧一字一句的说出,李宽听了大吃一惊,说道:"听说燕王年纪比孩儿还小一岁,怎么能如此厉害?"

    "奇才天成!"

    这一天,李宽受父命,带着一万代地的精兵来到邯郸城外。代地民风彪悍,向来是赵国出精兵的地方。此时邯郸城外除了李宽的一万精兵,还有大队兵马集结于此,在城外扎营。

    看着这连绵的军营,据李宽估计,兵马的数量不下十万。见此,李宽便下令大军也在城外扎下营寨。

    早有军士报入城内。不久,一名太监来到李宽的军中,其身后还跟着一名将领。这名太监李宽认识,正是与李家很有些交情的李公公,而其身后的将领却不认识。

    李公公见到李宽,来不及叙旧,说道:“大王诏书到,李宽接旨!”

    李宽一听,急忙跪拜:“臣接旨!”

    “秦国出兵伐韩,为共御强敌,寡人命李宽为大将,归度为副将,领兵六万,赴韩国协助韩军拒敌!”

    李宽听了心中奇怪,却不动声色,说道:“臣谢主隆恩。”

    接过诏书,李宽起身,李公公身后的那位将军上来单膝跪下,说道:“末将归度拜见将军。”

    “将军请起。”李宽马上上去扶起归度。虽然这是李宽第一次见到归度,但是对他的大名却早有耳闻,知道也是赵国难得的良将。

    接着,李宽转身对李公公问道:“李公公,我看这里集结了不下十万兵马,为何诏书上只说六万?”

    “将军好眼力!”李公公赞了一句,解释道:“这里是集结了十万兵马,但是只有其中的一半是为将军准备的。”

    “那另外一半…”

    “另外一半将由庞援将军指挥,用于防范燕军。”

    “防范燕军?”

    “是!”李公公继续解释道:“听说燕国也要出兵相助。燕国出兵,必从赵国境内经过,所以要重兵防范。”

    “哦!”李宽若有所思,点点头。 

第二百零八章 特殊使命() 
更新时间:2013…03…20

    李牧父子虽然在代地为将,但是家小还都在邯郸。李宽经过邯郸,自然要进城去拜见自己的生母亲宛夫人。李宽自幼随父从军,一年与宛夫人见不了几次,有时候几年也难得见面一次,这次虽然军情紧迫,但也要稍作停留。

    李宽带着十余名家将,离开军营进入邯郸城。凭着记忆,李宽在邯郸城中七拐八拐,在一种宅院前面停了下来。宅院的门口挂着一个匾额,匾额上写着“李府”二字。这两个字朴实无华,没有丝毫特别之处,仿佛寻常稍微有钱一点的百姓之家一般。不过全邯郸城的人都知道,这就是威震天下的名将李牧的家。

    “大公子回来啦,大公子回来啦!”

    李宽脚还没踏进府门,就被府门内的家丁见到了,立刻兴奋地大叫了起来。不久,院子里站出来很多仆人,而一位贵妇人被丫环搀扶着,走了出来。

    "孩儿拜见母亲!"见是自己的母亲,急忙下跪。

    宛夫人是位中年贵妇,看上去雍应容华贵。见到自己的儿子几年前还是个半大的小孩,现在已经出将入相了,宛夫人心里早已乐开了花了,急忙说道:"宽儿,快快起来!让娘好好看看。"

    李宽站起身来,正想上前说两句,这时门外侍卫进来了,报告道:"少将军,门外有宫里的人求见。"

    "宫里的人?求见?"李宽沉吟片刻,急忙说道:"快请到大厅。"

    "是!"

    李宽的第一反应就是赵王派人传诏书来了,不敢怠慢,吩咐众人散开,而自己则来到了大厅中等候。不久,来人被请到了大厅。

    李牧不在,大厅平时少有人来,现在也只有李宽一人,其他人都退避了。不过这次来的不是什么王公大臣,也不是什么太监,而是一个宫女,赵妍儿的侍女小玉。李宽并不认识小玉,等她说明自己身份的时候,李宽吃了一惊。

    李宽从小在军营中长大,面对着一个女孩子,还真不知道怎么应付。想了想,李宽毕恭毕敬地行了个参拜礼,说道:"末将拜见小玉大人,不知小玉大人有何差遣?"

    小玉被李宽的称呼逗乐了,扑哧一笑,说道:"李将军,我不是什么大人,你叫我小玉就行。"

    "是,小玉不知末将有什么可以为小玉效劳的吗?"

    小玉又是扑哧一笑,说道:"也没什么,就是听说这次将军被赵王任命为赵军主帅,前去韩国拒敌,可有此事?"

    "是!"

    "嗯。小玉还听说燕军也会前去,对不对?"

    "小玉您说得没错,末将也是这么听说的。"

    "就是不知燕军的统帅是否便是燕王?"

    "这个末将不知。"

    "嗯。如果有机会见到燕王,还请将军留意一下燕王的人品武艺。最好,最好能画一幅全身像来。"

    李宽一怔,不过马上明白过来,小玉的主人便是七公主,听说七公主与燕王订婚了,这个必定是七公主的吩咐。既然是七公主的吩咐,李宽自然不敢怠慢,说道:"末将一定看个清楚明白,画一幅画像回来。"

    "好,"小玉像个大人物一样点点头,说道:"我家主人说了,只要你做好这件事情,便是大功一件。"

    "是!"

    第二天,李宽辞别了宛夫人,领着六万赵兵,朝韩国进发。

    说起韩国,与赵、魏一样,也是从晋分三家开始的。当年晋国是中原大国之一,一直是天下最强盛的国家。后来晋国国主渐渐被国内的几大家族架空,最后被韩、魏、赵三家瓜分,从此晋国消亡,同时也拉开了历史上著名的战国时期的序幕。

    不过在这三家之中也有强弱之分,韩国弱小,魏、赵较强。韩国北临魏赵,东有齐,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敌,可以说完全没有战略发展空间。所以从韩国立国开始,便成了其他强国争霸的资本。

    早在九十年前,兵法大家孙膑指挥齐兵在韩国的马陵打了一场大战,把魏将庞涓射杀。这场战争名叫马陵之战,是当时的霸主魏国为了吞并韩国发起的战争。齐**师孙膑围魏救韩,将庞涓诱杀在马陵。

    想当年孙膑和庞涓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乃是同门师兄弟。后来庞涓先起了歹心,谋害孙膑,而孙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