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从挽明开始-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袁嘉升很奇怪,明明是魏元忠被诬告,武皇为什么要叫来太子和相王。

    后来袁嘉升才知道,魏元忠跟太子李显和相王李旦都有瓜葛。这武周的朝廷局势很复杂,除了武氏家族和张易之兄弟的势力,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都有自己的势力,上官婉儿则跟武则天是一体的。

    以前历史上认为相王李旦是傀儡,没有实权,这是极其错误的,在神龙政变中,相王李旦其实比太子李显还积极。相比起被人强扶入宫的太子李显,他主动带领袁恕己去抓捕武氏集团成员,并且还率兵防御京城。

    相王李旦和儿子李隆基,在朝堂上有不少势力,重要人物有相王长史豆卢钦望、司马袁恕己,甚至姚崇和宋璟都是暗中支持相王的,所以他们以后都当了李隆基的宰相。

    魏元忠在相王担任并州元帅时,曾担任他的副职。魏元忠是太子集团的重要成员,也与相王关系密切。

    武则天便叫来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当面跟魏元忠在殿前对质。

    李显和李旦当然不承认魏元忠跟他说过大逆不道的话,李显在大殿上泪水涟涟,说:“儿臣自从重润死了以后,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基本上都没见过魏大人,实在是冤枉。”

    李旦也说,自己自从辞去储君之位,就在不出门,没见过魏元忠。

    朝堂之上的氛围很尴尬,没有证据,武皇又不肯放过魏元忠。

    张昌宗私下找到凤阁舍人张说做证人,事后给他升官加爵,张说一开始满口答应。

    武则天召张说到殿前验问:“你今日务必说实话,否则就是欺君。“

    欺君之罪就要灭九族,张说据实说:“魏元忠谋反,实无此证。”

    武则天很气脑,迫于张柬之等群臣的压力,没有杀魏元忠,只是贬授端州高要县尉。

    魏元忠从一个宰相一下子贬为县尉,连降了九级,备受打击。

    张柬之等朝臣这下子才意识到袁嘉升说的话是对的,要对付张氏兄弟,不能操之过急。

    而武皇帝对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的宠爱日盛,将散骑常侍、银青光禄大夫等各种官衔都给了他们,直到朝廷没有更高的官位,并特许他们与众多资深朝官一道朔望朝觐。

    张柬之等朝臣对女皇如此宠幸二张的非议越来越多,但女皇的身体奇迹般恢复了,重病初愈,他们也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那天,武则天招袁嘉升问话:“狄爱卿,这天下是朕的天下,朕可以为所欲为,朝臣们为什么就容不下张氏兄弟呢?”

    袁嘉升说:“德不配位,必有殃灾。朝臣们认为这张氏兄弟无才无德,只会侍奉皇上,皇上给了他们那么高的官,让寒窗苦读的他们情何以堪?”

    武皇叹了一口气,问道:“那朕该怎么做,群臣才会停止非议。朕不想杀人了!”

    袁嘉升说:“殿下一直想编纂将儒、道、佛三教精粹汇集起来的大书,可以下旨让张氏兄弟的奉宸府来做。”

    武皇说:“他们兄弟却是无才,如何能担当此重任?”

    袁嘉升说:“天下文人学士多如过江之卿,又贪恋权势,你让张氏兄弟召募几个文人雅士进奉宸府就是了。奉宸令他们只要挂名即可。世人也会对奉宸府刮目相看。”

    武皇一想,也是该给张氏兄弟找点正事做了,这样也省得张氏兄弟和朝臣老是冲突。于是,武皇下令让张氏兄弟召集天下文人士子,在内殿编纂集儒释道精华的《三教珠英》。

    很快,朝中一些想攀附权贵的文人雅士们也纷纷前来投靠张易之的奉宸府。

    比如,崔湜,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崔湜自比东晋时的王谢贵族,向张易之自荐:“我们崔家出身高贵,祖辈的官职显要,文章都属一流。大丈夫应该掌权治人,岂能默默地受制于人?”

    张易之需要这等有背景的青年才俊,就同意了他入奉宸府。

    还有诗人宋之问,巴结武皇的愿望落空,便向张易之“献媚”,完全丢弃了文人的脸面,不仅亲自为张易之端茶送水,还在晚上给他送尿壶。

    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雅爱其才,召他与好友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王无竞、尹元凯及李适、富嘉谟、刘允济等一起入奉宸府,编纂《三教珠英》。

    袁嘉升那段时间,就在大唐当了一个贵族,游离于朝臣和武皇之间,查找那个永恒时空的捣乱者,但当时朝堂上如一潭死水,没有一点涟漪。

    袁嘉升把重点放在了李旦身上,他觉得这个被历史遗忘的相王,身上有很多故事。

    当年,庐陵王李显返回洛阳,太子还是李旦。

    李旦却在半年之内连续三次提出将太子之位还给李显,女皇武则天最终恩准了李旦的请求,但还是将他的五个儿子,包括李隆基都留在了宫里。其中,最小的皇子只有五岁。李隆基这一年才十岁。

    李旦他没在东宫里多待,回到了他洛河对岸的相王府。

    李旦的五个儿子,就都在宫中长大,女皇对他们也加以培养,进宫还不到十岁的临淄王李隆基表现出色,在禁苑中学会了骑马狩猎和带兵打仗,还跟禁军的一些中下级军官成了朋友。

    李隆基从小失去了母亲,他在宫中,对上官婉儿感到亲近。上官婉儿这样一个温婉柔顺、才华横溢的美丽女人,是少年李隆基两性启蒙的幻想对象。他曾经是那么爱她,亲近她,迷恋她,想要她,这就是初恋的感觉。

    上官婉儿和姑姑太平公主也会专门来看李隆基,为他送来她们认为李隆基应当研习的史书。这时的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都没有意识到眼前十五岁的少年,将是她们日后的强劲对手,创造大唐的开元盛世。

    求订阅支持正版

第91章 武则天的密旨() 
袁嘉升要查李隆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武则天给他下了一道密旨。

    那天,武则天一个人去了万象神宫的佛堂。

    到了佛堂,女皇武则天孑然一身站立,面对一尊几丈高的大弥勒佛像,一种年老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那尊弥勒佛的佛像,微微笑着,是按照她年轻时的模样刻画的。

    儒释道中,武则天最喜欢佛教,早年,她有过一段被迫削发为尼的时光——那是她人生中最困难,最无助的一段时光,佛经是她心灵唯一的慰藉。

    当武则天准备称帝当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时,她还利用了佛教。因为在唐初,因南北朝长时期的动乱,佛教在中原颇为繁荣,影响很大,武则天就自称“佛弟子”,也有人称她女菩萨。

    在武则天革李唐王朝命的前一年,法明和尚敬献了一部《大云经》,为武则天称帝当女皇提供了证据。

    这个法明,就是武则天的第一个男宠薛怀义,原名叫冯小宝。

    《大云经》里,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净光天女曾在同性灯佛那里听大涅盘经,后又在释迦牟尼处听闻了佛法深义,然后,佛对净光天女说,你将化为菩萨,然后会以女身成为帝王,得到转轮王统领疆土的四分之一,而据说净光天女的前身就是某国王的妻子。

    这故事的前半段,就是为武则天量身定做的,后半段又符合武则天的想法,武则天找到一个古典支持女人当皇帝了。武则天如获至宝,立即将《大云经》制颁于天下,令诸州各置大云寺,总度僧千人,她还下诏将佛教地位提高到唐朝影响较大的道教之上。

    同时,武则天要各地支持建寺、造像、度僧。她下令所敕建的大云寺,遍布于全国各地,又耗巨资在洛阳城北的白司马陂,铸造了一尊特大巨佛像,大像造成之日,她率大唐的文武百官亲自拜谒。

    武则天喜欢弥勒佛,朝中就有人说她是弥勒佛转世降临,统治苍生,她便命人在洛阳皇宫里造了一个巨大的弥勒佛石像。

    到了晚年,武则天自觉杀人太多,一遇到特别烦的事,就喜欢面对弥勒佛像发呆。

    此时,她将宰相魏元忠贬出京城,然后让张氏兄弟和上官婉儿去编书,张柬之等朝臣们终于消停了,不过她对太子李显他们并不放心。

    太平公主开始撮合武三思的儿子和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的婚事,在武则天看来,这显然是在为她身后事做准备,而武三思为了自保,半只脚已经踏入李唐的怀抱里了。

    武则天虽然老了,但还不糊涂,以她的阅历,她当然知道武三思、太平公主、李显这些人的小算盘。

    武则天对着佛像思考了一会,派人召狄光嗣进宫。

    袁嘉升被内侍官带去了佛堂,武则天让所有人都退下。

    袁嘉升行礼道:“见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了。”武则天那天的脸色不好看,说话有气无力,道:“听说现在朝臣中有人蠢蠢欲动,暗中结党营私,还牵涉太子和武三思,还有太平,你说说这事儿以后朕该如何处置?”

    袁嘉升见武则天也看得明白,长叹一声,道:“皇上,君臣自古为一体,很多事无论处置与不处置都让人伤心。”

    武则天唉声叹气,道:“哎!朕咋就如难做呢?苍天为何如此为难朕呢?你说说,朕还能活几日?非得还要逼我下狠手吗?”

    袁嘉升摇摇头,道:“此等事,就是起太宗于地下,也会束手无策。因为君有君道,臣有臣道,是故君臣各安其道,各得其所,皇上不必在意。”

    武则天道:“狄爱卿,你说得没错。但朕还没死呢,谁就如此迫不及待!!将来会怎么样,朕不知道。朕做事,从来不会考虑后人会怎么看,朕都想好了,等朕去世了,就立一块无字碑!”

    “皇上难道怀疑太子在背后支持众臣?”袁嘉升道:“太子,他不是那样的人吧?现在他根本不出门。”

    “你去查清楚!这几年,朕待他不薄。无论牵涉到谁,你都可以先缉拿归案,我倒要看看,这朝廷里到底藏了多少阴谋。”武则天显然有一些愤怒,她拿出一块飞龙令牌,递给袁嘉升,道:“这块令牌能调动禁军。朕得到情报,禁军里面,最近有些人和相王走得近,找出来,格杀勿论!”

    袁嘉升一听,心里顿时感觉一紧张,看来武则天真是得到了情报,这帝王一怒,恐怕就要流血千里!

    交代完密旨,年老的武则天有些困了,嘱咐了袁嘉升几句,便回到寝宫去歇息了。

    袁嘉升得令,心想幸好武则天把这案子交给了自己,否则必然又是一阵血雨腥风,得尽快查出捣乱人的真实身份,否则很快一切都不受历史的控制了。

    袁嘉升出宫之后,马上让李楷固带人去调查临淄王李隆基,看是不是他走漏了风声。

    李楷固调查一番后回来禀报,说:“狄大人,李隆基现在确实现在洛阳,现在千骑营里任尚辇奉御,是一个三品官。”

    “这千骑营,是干什么的?”袁嘉升问道。

    “这千骑营,乃是武周禁军的一部分,在唐太宗时期,选官户及蕃口中骁勇的武士,他们穿虎纹衣,跨豹纹鞯,从游猎,于马前射禽兽,谓之百骑,武皇初期,增加为千骑,现在有两三千人,是禁军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李楷固说。

    “李隆基在禁军任职?”袁嘉升问李楷固:“他跟武皇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按家族关系,武皇是李隆基的祖母。”李楷固道。

    “我不是问这种关系。我是问,武皇这个祖母喜欢李隆基吗?”袁嘉升问道。

    “听宫里人说,武皇还是喜欢他的,李隆基幼时聪明伶俐,颇有主见。七岁时,他父亲刚从皇帝的位置退下来,有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仪式,当时掌管京城守卫的金吾将军武懿宗,他大声训斥侍从护卫,李隆基马上怒目而视喝道: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训斥我家护卫,胆大包天!弄得武懿宗目瞪口呆。武皇得知后,不但没有责怪李隆基,反而对这年小志高的小孙子备加喜欢,并留下深刻印象。”李楷固道。

    “李隆基和武则天的关系怎么样?”袁嘉升问道。

    “他们的关系还真不好说。出生时,李隆基其父李旦为帝,母窦氏为德妃。此时正是唐朝宫闱多事之秋。在李隆基降临世间的前一年,他的祖母,也就是武皇把他的伯父唐中宗废为庐陵王,其父豫王李旦被立为皇帝,是为睿宗。不过,武皇在镇压徐敬业后,命令李隆基过继予李弘为子,继其香火。五岁那年,李隆基的父亲李旦被武皇废除帝位,迁居东宫。公元693年,李隆基被改封为临淄王。但这一年,其母亲窦妃被户婢团儿诬谄为厌蛊咒诅,次年与刘妃一起被秘密地杀死于宫中。”李楷固道。

    “这么说来,是祖母武皇杀了李隆基的生母?”袁嘉升问道。

    “是的,李隆基的母亲,在某一天被武皇叫到宫中去,就再也没有回来过,那一年,李隆基九岁了,应该记事了,他跑去问父亲李旦,妈妈到那里去了,但父亲李旦却惊恐的捂住他的嘴,叫他不要问,问了连你的小命都没了。从此,李隆基开始改变自己,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直言无讳,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保全自己,也才能保全家人。”李楷固道。

    “李隆基自幼丧母,那么他是谁带大的?”袁嘉升问道。

    “是他父亲李旦的另一位妾室,豆卢氏,还有李隆基的姨妈窦氏,抚养、照料李隆基的生活。”李楷固回答。

第92章 敲打李隆基() 
接到武则天的密旨,袁嘉升决定去会会这个少年李隆基。

    李隆基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招来了袁嘉升,他太惊讶了,那些他以为的秘密,在这个断案使面前,似乎无所遁形。

    李隆基突然想起了自己九岁那年,他跑去问父亲李旦,妈妈到那里去了,父亲李旦却惊恐的捂住他的嘴,叫他不要问,他一直无法忘记父亲那惊恐的眼神。

    当袁嘉升将自己的一切隐秘的行动和盘托出时,李隆基再一次感到了那似曾相识的恐惧:对祖母深深的恐惧,对权力的深深恐惧,在这种世界里,他原来以为自己靠谨慎和智慧能生存下去,现在看来,在权力的游戏中,没有赢家,人人自危,谁也没有安全感,除了最高权力拥有者。

    不过,袁嘉升并没有为难李隆基,只是敲打了一下李隆基,说:“我知道小王爷现在很隐忍,但是,光隐忍是不够的,你不是喜欢太宗吗?你想一想太宗皇帝是靠什么得的天下?”

    李隆基说:“民心,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

    “狗屁不通,得民心者得天下那是史官们骗自己的,小王爷再想想。”袁嘉升说。

    李隆基很聪明,想了想说:“人才!太宗的秦王府里,谋士如云,杜如晦、房玄龄,将领秦叔宝、尉迟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名将如云。”

    袁嘉升道:“确实,除了杜如晦、房玄龄,秦叔宝、尉迟敬德等文臣武将,朝中还有宰相陈叔达、朝臣长孙无忌等暗中支援李世民。不过,能吸纳人才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若仅是将各方人才集中到身边,而不能用他们,或这些人不忠心于己、为己所作,那也是有不如无。”

    李隆基点点头,道:“狄将军的意思是,聚集人才之余还能使这些人才为己效忠?这样才能成就千秋霸业!“

    袁嘉升道:“是的,在太宗的身边,既有房玄龄、杜如晦这些智计百出而又忠心耿耿的谋士,又有尉迟敬德、段志玄等不为重金所收买的猛将,当初太子李建成曾送金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