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河山永固之秦皇-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来都是一员儒将风采的韩信突然大吼一声道:“所有人给我集合。”

    看到将军发怒,所有人都扔下了手中的筷子和酒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纠结完毕。

    韩信表情阴狠道:“我们的袍泽被人杀死三百人,他们的尸身都被敌人残忍地对待。你们告诉我,我们应该怎么做?”

    “报仇,报仇。”

    “报仇,报仇。”

    士兵们一个个气愤地喊着,心里的怒火似乎要将自己都烧死。

    “好,陈贺。”

    “末将在。”

    “我命你率领3万兵马留守此城,如果丢失了城池,提头来见。”

    “其余人跟我走。”

    韩信怒发冲冠地上了战马,坐下的马儿似乎感受到了主人滔天的怒火,奔跑的速度比平时快了许多。

    马蹄奔跑如飞,韩信的心情却没有丝毫好转,作为一名优秀的将领必须做到爱兵如子,自己手下的士兵被人残忍地杀害,作为长官无论你如何考虑那都是以后的事情,此时唯有复仇而已。

    身后的士兵们也是憋了一肚子气,他们的愤怒不比韩信少。

    古城在望,那低矮的城门紧闭。

    韩信虎吼一声道:“给我开门。”

    城上的士兵一个个看都不看韩信,自顾自地聊着。

    韩信一抬头就看到了被杀死的士兵们的头颅。

    韩信睚眦欲裂,牛头吩咐道:“把他们的头颅取下来。”

    城中的人这时终于听到韩信说什么了,他们剪断了绳子,一个个人头落在地上,头颅上的鲜血尚未凝固,地面上的土壤都被染红了。

    “弩手给我把城上的杂碎全部射死,一个不留。”

    “是。”

    “给我撞开城门。”

    身后的士兵们挺着血肉之躯冲了上去,有些破烂的城门在他们肉身的撞击下摇摇欲坠。

    “轰”

    木门碎裂了一地,这座城池的历史走到了尽头。

    此时正热血上涌,仇恨炽烈的士兵们不等韩信下令,他们就冲进去城中,他们一个个变成了暴怒的雄狮,见人就杀。

    这一天被交趾国的土著们永远铭记在了心头,让他们明白了世界不是她们这群白痴想的那样。

    杀戮持续了三个时辰,从半夜杀到了太阳初升。

    原来不仅残阳如血,朝阳也可以如血。

    满城的鲜血在朝阳的映照下,鲜红而凄艳。

    韩信赤红着双眼,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将士兵们那已经完全没了人样的尸身找见了。

    一个个士兵因为一夜没睡,脸色多少显得有些苍白,他们的目光全部放在了韩信的身上。

    “放火烧城,全部化为飞灰。”

    古城化为了滔天的火海,秦人的愤怒却不是一场烈火就能平息的。

    “蒯通。”

    “将军请吩咐。”

    蒯通,本名蒯彻,范阳今河北徐水北固镇人,因为避汉武帝刘彻之讳而改为通。蒯通辩才无双,善于陈说利害,曾为韩信谋士,先后献灭齐之策和三分天下之计。韩信死后被刘邦捉拿后释放,后成为相国曹参的宾客。据传,东汉末年刘表的谋臣蒯良、蒯越是其后裔。

    作为一名顶尖的谋士,时刻都需要掌握好主公的每一个动作或者语言的含义,从这一点上来说本蒯通绝对是当之无愧的顶尖谋士。

    他明白此时的韩信肯定是想着那位陛下知道这里的事情后悔如何发落他,毕竟擅自屠杀一座城池里面的百姓,这件事可大可小,在秦国因杀降而死的可是有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啊。

    虽然陛下仁慈,可是韩信也吃不准陛下会如何发落他。

    韩信长长地出了口气道:“你带领几百人回去向陛下说明一下这里的情况。”

    “是,将军尽管放心。”

    蒯通领了几百人骑着快马向海边赶去。

    这场大火持续了两天两夜终于熄灭了。

    在这化为历史尘埃的古城旧址,出现了三百个坟堆,下面埋葬着惨死的三百英魂。

    韩信带头跪倒在地,声音沙哑道:“三百位兄弟愿你们英灵不远,可以看到我和这么多兄弟为你们做的这一切,你们的仇我们报了,只望来生我们还可以并肩作战,兄弟们一路走好。”

    “兄弟们一路走好。”

    两万热血大汉一个个睁着赤红的双眼,用尽他们全身的力气大声喊着,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心中的悲痛减少。

    却说蒯通一路北上来到了辽东郡,当得知扶苏在朝鲜的平阳关时,他来不及歇息就骑马往平阳关敢去。

    夕阳即将落下的那刻,蒯通出现在了平阳关外。

    “来者何人?”城头上的士兵走着眉头大声喝问道。

    蒯通作揖道:“韩信将军手下谋士蒯通有大事求见陛下,还望兄弟通报一声。”

    “那你们等着。”这位士兵快步跑着离开了。

    很快城门就打开了,中车领孙承恩亲自走了出来。

    “陛下宣你觐见,你快快随我来。”孙承恩脚尖似乎都不着地身子就那样快步往前。

    “蒯通觐见。”内侍大声通报道。

    “宣。”

    这还是扶苏第一次见蒯通这个传奇的谋士,于是我们这位穿越人士好好滴打量了一番蒯通。

    蒯通白衣黑发,衣和发都飘飘逸逸,不扎不束,微微飘拂,眼睛里闪动着智慧的光芒,容貌儒雅。

    “蒯通先生不知见朕所为何事?”扶苏一脸和煦道。

    蒯通知道事关重大他也不敢怠慢,他字斟字酌道:“我军三百名士兵被交趾国降兵残忍地杀害了,在所有士兵的请求下韩将军不得不······”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扶苏就挥手打断了他的话,他面色冰冷道:“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了,此事韩将军不仅无过,而且有功。”

    好一个交趾小国把朕对你们的善意当做是朕无能,居然如此挑衅我大秦,朕会让你们知道什么是大秦的天子之怒。

    蒯通看着扶苏的眼神变了,变得有些恐惧,他自认为自己对人心的把握已经有很高的水平了,可是在这个年纪比自己小了许多的皇帝面前,他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来。

    “蒯通先生跟朕走吧。”扶苏没有来得及和任何人打招呼就和蒯通一起返回了辽东郡。

    蒯通急剧地喘气道:“陛下我们歇歇吧。”

    扶苏看了一眼蒯通道:“这样吧,你暂且留在辽东郡,朕先出发。”

    “好吧。”蒯通无奈道,他实在是劳累过度,无法再继续颠簸了。

第38章 天子之怒(二)() 
海船来到了琼州。

    海岸边有一支军队驻扎着。

    扶苏下了海船直接走到了岸上。

    看到他所乘坐的船和自己等人坐的船一模一样时,负责海岸巡逻的士兵面带笑意道:“这位兄弟你也是我们赵佗将军麾下的士兵吗?我看你面生的很。”

    扶苏笑道:“我有急事找你们赵佗将军,还麻烦这位兄弟带带路。”

    这位士兵是一个十夫长,他是没有资格直接去找赵佗的,不过他还是热情道:“你随我去见我们的将军,他可以带你去见赵佗将军。”

    “好。”

    扶苏一路上和这位十夫长闲聊着。

    “你是哪里人氏?”扶苏笑着问道。

    这位十夫长的年纪只有二十二三,他浑身上下洋溢着对生活的热情,就连在从事枯燥的巡逻任务时依然面带笑容。

    “我叫李牧,原来是赵国平原人。”

    “你的父亲肯定特别崇拜李牧将军吧?”从他的名字里面不难看出这一点,不然一般人是不会取这样一个名人的名字的。

    李牧一脸兴奋道:“不仅我父亲崇拜李牧将军,我自己也很崇拜他,我希望我有一天可以像李牧将军一样被后人铭记。”

    说到李牧这家伙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激动。

    扶苏点头道:“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李牧口中的将军曾经见过扶苏几次,他远远的就看到了跟在李牧身后面带笑容的扶苏。

    他连忙跑了过去行礼道:“末将沈峰参见陛下。”

    扶苏连忙伸手扶起沈峰道:“将军免礼,朕说过在战场上不用向朕行跪拜之礼。”

    “此处并不是战场。”虽然沈峰不是一个读书人,但他也明白礼不可废这个道理。

    扶苏无语了,这军中的男儿大部分都是一根筋的耿直汉子,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赵佗此次琼州之行,不仅带来了10万秦军,更带了许多粮食和生活物资,面对还生活在原始社会那种食不果腹状态中的土著们很容易就被收服了,秦兵们现在就是在一步步教导他们如何使用农具等等大秦人基本的生活技能。

    琼州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典型土壤为赤红壤(又称砖红壤性红壤),年平均气温为21~22,十分适合种植农作物和各种水果,这里的作物一年三熟,完全可以发展成为大秦帝国的粮仓。

    当扶苏看到赵佗时,他正挽着袖子在水田里种植水稻。

    不过扶苏对爱并不奇怪,因为秦人的士兵除了上战场外,其余时间都需要去土地里劳作。

    “赵佗将军你这手艺没落下啊。”扶苏打趣道。

    赵佗赤裸着上身从田间走来,正要行礼时,扶苏却伸手拦住了他。

    “赵将军朕需要你尽可能多带些兵力和朕一起前往交趾国。”

    看到扶苏的表情变得严肃,赵佗也意识到了肯定有大事要发生,他二话不说道:“这里民风淳朴,已经完全接受我大秦的统治,所以我只需要留下两万兵力,其余8万全部带走。”

    “好。”

    赵佗迅速集结各处的军队,夜幕降临时才集结完毕。

    扶苏现在恨不得离开杀到交趾国,他即刻命令道:“大军立刻登船,出发。”

    浩浩荡荡八万大军紧张有序地登船。

    海上波涛滚滚,但是面对如此之高的巨船却没有多大影响,虽然不能说是如履平地也插不了多少了。

    在路上扶苏将交趾国发生的事情说给了赵佗。

    赵佗心里也很是悲愤,堂堂秦军士兵没能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梦乡,如此奇耻大辱不仅仅是那些跟随在韩信身边的将士,就是赵佗也坚决不答应。

    不过他知道自己和陛下的立场不一定一样。于是他试探着问道:“陛下要如何做?”

    扶苏不答反问道:“我老秦人是用什么征服九州之地的?”

    说到这每位秦国子民都会很自豪,他们本来是一西垂小国,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流血牺牲才换来今天的九州一统归于秦。

    赵佗似乎明白了扶苏的意思,开口道:“我大秦以铁血赢得天下,关东六国畏我大秦如虎,一个个争相赂我大秦,于是六国越来越弱,我大秦则拥有了一统河山的强大气势。”

    “哈哈哈,赵将军所言极是,那么以后朕会让整个世界都知道我大秦的铁血,朕可以以仁义降服四海,同样也可以以铁血手段征服世界。”

    此时扶苏身上流露出来的气势,让赵佗眼前一阵恍惚,他感觉自己像是又跟随在了始皇帝的身边。

    扶苏突然哼唱了起来:“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听到扶苏的哼唱之声,所有的士兵都站了起来一起唱响了铁血大秦的战歌。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海难平。

    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雄。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海难平。

    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雄。

    秦有锐士,谁与争雄。”

    “哈哈哈,秦有锐士,谁与争雄。”扶苏敞开了怀抱似乎这波涛汹涌的大海已经被他怀抱在了怀里。

    旭日东升。

    太阳刚刚升上山头,被几片鲜红的朝霞掩映着,阳光照到海面上,像无数条巨龙喷吐着金色的瀑布。

    “交趾国将是我大秦呈给这整个世界最铁血的答卷,我大秦愿在霸道中灭亡,也绝不忍受来自小国的一丁点侮辱,杀。”

    “杀”

    “杀”

    “杀”

    八万人的气势将世界的一切声音超越,大秦的雄师带着重新崛起的霸气走向了第一个见证大秦雄霸天下舍我其谁的磅礴气势。

    正午时分,船队在交趾国南海岸靠岸了。

    扶苏第一个登上了岸。

    “赵佗。”

    “臣在。”

    “即刻分兵三路,将南边被我们攻下的城池全部屠城,一个不留,城池也不用留了。”

    “是。”

    赵佗体内嗜血的因子完全被激活了。

第39章 陷入恐慌的交趾国() 
扶苏亲率一军直直地往前扑去。

    眼前是一座小城,城门大开,两个秦兵守在门口。

    “希律律”

    马儿在两人的面前停了下来。

    他们一眼就认出了扶苏,连忙跪地道:“参见陛下。”

    “城中有我们多少人?”扶苏让他们起身后就问道。

    “城中有五百人。”一名身材有近两米高的士兵道。

    “把他们全部叫出来。”

    当五百秦兵全部来到城门口后,扶苏面色变得如腊月寒霜一般。

    “秦有锐士,谁与争雄。杀啊。”

    大秦虎狼之师冲入了城中,扶苏一脸从空中劈下,无形的劲气将路中间的行人直接杀死,鲜血顺着他们的额头流下。

    看着这一幕身后的秦兵们傻了,他们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剑都没有碰到人的身体,就可以把人杀死的。

    不过现在明显不是想这个的时候。

    这座小城不过数万人,扶苏率领3万秦军不到半个时辰就把城中所有人全部杀死,他们的头颅全部被割了下来。

    身后燃起了熊熊大火,扶苏头也不回地冲向了下一座城。

    除了绿柳城,被秦军攻下的共有十二座城池,半日间全部被屠城,滔天的大火将天空都染成了红色,浓烟随风而去,距离绿柳城不远的一座小城的人们抬头就看到了那漫天的烟雾,如同妖魔鬼怪降世。

    “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烟雾也实在是太浓了?难道是那座山着火了?”

    另一人摇头道:“就算是一座山着火了,也不该有如此浓的烟雾。”

    夜晚,不眠不休的秦军合兵一处继续向北进攻,他们没有再进行屠杀,但是大火却还是将这些城池吞没了。

    两日后,经过一夜休整的秦军兵临交趾国巨牙关城下。

    看着黑压压连成片的秦军,城中守城的无论是将官,还是士兵都有种心惊胆战之感。

    秦兵们没有攻城,他们在离城不远的地方停了下来,然后一个个沉重的袋子被他们扔在了地上。

    一队士兵出列将袋子里面的东西倒了出来。

    当一颗颗血淋淋的脑袋在地下活动时,城头上的将士们傻眼了。

    随着脑袋数量的增加,他们的脸色越变越差,有的人甚至已经低头呕吐了起来。

    “这最少也有二三十万颗人头,我……”城头守将手指颤抖着指着地面上的头颅。

    秦兵们退了下去,无数颗脑袋就那样躺在地上,朝鲜守军的胆子都被吓破了。

    他们是见过不少人头,可是眼前的这些人头有老有少,几岁大的孩子的脑袋都有不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