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唐风流-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等张仲坚一走,娥皇就紧盯着李弘茂不说话,永宁在一旁也瞪着李弘茂,李弘茂“呵呵”一笑道:“好拉,我怕你们了,好不好?”于是就将那晚之事全部将了出来,连带欧阳静的事情也一块儿说出来,李弘茂知道既然要讲,就说出所有的事情,免得到时候又出现突发状况的时候,让众人弄的手忙脚乱,胡乱猜疑!

    娥皇听完李弘茂的讲述,看着李弘茂,轻声的说道:“那欧阳姑娘现在如何了?”李弘茂见娥皇的脸色如常,这才放下心来,长叹一口气道:“也许现在在汉国,也许回华山了吧!”永宁一听小声的说道:“那欧阳姐姐也太可怜了吧!”李弘茂知道这件事情自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可是自己又有什么办法呢?欧阳静的眼中只有自己的师兄,也许对自己有情,但是比起她对自己师兄的情来,自己又算得了什么,当日自己在摩陀岭上与柴荣生死搏斗的时候,她始终如一的站在她师兄的一边,李弘茂不怪她,真的,毕竟每一个人的选择都不一样,更何况自己做了对不起她的事情在先,凭什么要求人家一定要对自己好!李弘茂想到这里长叹一声!

    娥皇一见李弘茂从悲痛中出来,赶紧笑着说道:“你看,琯琯小姐还独自在房中,我们一起去看看吧!顺便告诉她喜讯!”李弘茂一听,赶紧站起来,就往琯琯的房中而去!

    琯琯的闺房本来是娥皇以前在此来玩的时候,留宿在此的暂歇之地,结婚以后,这个地方就空出来,后来李弘茂将受伤的琯琯带回来,娥皇就将琯琯安置在这里,毕竟这里靠近花园,有山有水,有草有木,这样有利于她养伤,屋中的摆设还是娥皇当时摆弄的,琯琯并没有更换,一是她也喜欢这优雅的格调,虽然她是一个双手沾满血腥之人,但是她的内心跟娥皇一样,是那么的纯净,祥和!二来,自己的身份不明,到底以后如何都不知道,怎么能擅改别人家的摆设呢?

    琯琯正躺在床上,刚才张仲坚的表情,她已然明白,再说自己的身体,自己心中清楚,这一段时间以来,总是吃不下饭,有的时候还呕吐,不过为了怕别人知道,所以一直在人前的时候,都用内力控制着,所有没有人发觉,可是今晚由于一时的高兴,竟然忘记了自己不能劳累,所以才发生这样的状况!想到这里琯琯不禁担心起来,自己对于李弘茂的心意也许娥皇看出来,但是她没有证据,可是这下,她全然知道了,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她清楚的记得自己的义父,曾经也纳过一房小妾,可是就是因为那小妾恃宠而骄,后来虽然有了身孕也被自己的义母给活活的打死,事后自己的义父虽然很生气,但是也无可奈何,毕竟这是自己的结发妻子,也是自己义父最爱的人。如今自己比那小妾更为可恨,主母都还没有身孕,而自己却先有了,更何况自己与李弘茂的关系都未明确,想到这里琯琯不禁长叹一口气!

    正在这时,只见李弘茂大步走了进来,后面跟随着娥皇和永宁公主,琯琯正要行礼,只见娥皇赶紧上前道:“琯琯小姐有了身孕,要好好休息才对!怎么能随便乱动呢?”琯琯一见娥皇,面露微笑,眼睛明亮而有光泽,琯琯知道娥皇不是作伪,于是放下心来,对于娥皇的大度而感叹,对于自己的猜疑而自责!李弘茂慢慢的走上前去,一把抓住琯琯的手,琯琯一见,慌忙挣扎了一下,最后无奈的低下头,满脸羞红,李弘茂说道:“都怪我,这一切都怪我,明天我就进宫,找父皇,我李弘茂要纳琯琯为侧妃!”琯琯一听,赶紧抬起头看着李弘茂,,只见李弘茂的眼睛中满是真诚,而娥皇也笑着点了点头!琯琯一见,激动的扑在李弘茂的怀中哭了,几个月来的委屈在这一刻化成了无尽的泪水,任由他流了出来!娥皇见琯琯的哭声,心中也有些酸酸的,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琯琯,一个女子为其男子忍受了多大的煎熬!

    而在同一时间的汉国京城汴京城中的一座将军府中,一男子正高坐在上,下面跪着一个妇人,只见那妇人小声的说道:“老爷,奴婢今日去问了一下欧阳小姐身边的小丫头,那丫头支吾了半天,后来我恫吓她说,老爷您已经知道了,如果她不说,就将她逐出府去,她最后才说,欧阳小姐今日这样的情况已经有多时了!”那妇人一说,顿时吓得不再说话,因为他看到自己的老爷是满脸的怒气,那男子就是赵匡胤,近日来军中有事,一直没有回家,好不容易所有的事情都办妥,再加上明日自己就将追随大帅出征了,此次事情极为重大,一旦妥当,那这汴京城可就要换天了,所以想到最近一段时间都在军中忙碌,根本没有与府中的家人一起吃饭,于是大摆筵席,将最近一段时间根本就理自己的师妹也叫来,毕竟上次在摩陀岭上是自己对不起她,本想要赔罪,可是没有想到师妹竟然发生那种事情,本来只是怀疑她吃坏了东西,可是娘子的一席话,让自己猛然的一惊,毕竟当时娘子生德秀的时候,自己也是发觉她跟自己的师妹一样,现在自己的娘子生疑,以为是自己跟师妹一起,这都是什么吗?自己一直以来都是将她当做是自己的妹妹,什么时候对她有过那种男女之爱了,尽管自己如何解释,自己的娘子都不相信,还将自己给赶出卧房,赵匡胤想到这里,站了起来,见那妇人还跪在那里,沉声说道:“你起来吧,一会儿到账房去支点银子,就说是我打赏的!”那妇人一听,高兴的只磕头,赵匡胤看着她又道:“这件事你知道就行了,如果府中有什么谣言,你是知道后果的!”那妇人一听,慌忙的磕头道:“奴婢知道!”赶紧退出房中!

第117章() 
第117章

    赵匡胤在房中待了一会儿,实在是想不出头绪,从知道师妹怀孕的那一刻起,自己就在不停的想着,这到底是谁的孩子,如果谁要敢在自己的眼皮子地下,做这种事情,不管是谁,都杀无赦!

    赵匡胤想到这里,实在想不出任何的头绪,哎,女人啊,真是麻烦!于是向欧阳静的房中走去,可是还没有走到自己师妹的闺房,就只见师妹房中的小丫头春桃,慌慌张张的跑过来,赵匡胤一见,赶紧将其制止,春桃一见是自己的老爷,赶紧跪下道:“老爷,不好了,小姐不见了!”赵匡胤一听,赶紧问道:“怎么回事?”春桃害怕的说道:“今晚我叫小姐出来吃饭,小姐说不饿,说她要休息!后来我正要将饭菜端回去,却遇上吴妈,她说她奉老爷的命令来问奴婢问题,奴婢一听,就只好她问什么,奴婢就回答什么了!”赵匡胤一听心中明白,今日之事肯定师妹也知道我们已然知道了,再说自己又派人去探听这消息,肯定吴妈说的话,师妹听见了,所以不好意思在府中所待就走了!

    赵匡胤赶紧疾走两步到自己师妹的房间,却见房中的宝剑已然不在,而书桌上留下一张书签,赵匡胤将书签拾起来一看,上面是一首词: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赵匡胤看着这书签,一股惆怅之心油然而起!

    正在这时,只见奔进来一个少年,赵匡胤一见一扫惆怅,激动的说道:“匡义,你回来了,一路上还顺利吧!”这少年就是赵匡胤的二弟赵匡义,自从摩陀岭事件以后,赵匡义极受少主柴荣的赏识,现在担任柴荣的亲兵卫队长,此次他奉柴荣的命令,奔赴雁门关,告知雁门关守将李继勋,假传契丹入寇雁门关的消息,让朝廷好将大军派出去!虽然赵匡胤已经知道了结果,但是听到赵匡义在自己面前所讲的一路上的见闻,仍然是那样的兴奋!渐渐的将欧阳静所走的不悦,都抛的干干净净!

    过了好一会儿,赵匡义激动的说道:“大哥,此事我们兄弟一定要立首功!”赵匡胤点了点头道:“现在我们就已经是首功了!不过此事你还得要小心,不要让别人知道此次出征是假的!”赵匡义笑了笑道:“大哥真的以为大帅没有想到吗?”赵匡胤看着这个弟弟,虽然在少主身边没有几天,可是表现出来的机智,与权谋,就连自己也自叹不如!赵匡胤说道:“大帅当然知道此事,并且我们的所作所为都在他的眼中,唯一不知道的就是张永德,他和少主都知道大帅称帝时迟早的事情,而大帅的亲子都被刘承佑所杀,所以现如今至亲之人只有少主和张永德两个,而大帅早有称帝的心愿,可是就是没有合适的时机,一是怕军中将领不服,二是朝中大臣不满,这几个月来,大帅执掌中枢,将那么心存疑惑和观望的将领与大臣通通换了,这才有了你我兄弟的出头之日!可以说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是张永德身为大帅的女婿,却不知朝廷大事,身居庙堂,却不能与大帅心意相通,整日的遛街走狗,醉宿烟花之地,大帅哪能指望与他,相反,少主虽然这几次事情办的并不好,但是少主绝对是一干臣,大帅也相信少主能将此事做好,所以才故意在酒醉之间说着胡话,让众人去猜测,一是想试试少主和张永德两人的悟性,二是想为将来的太子做准备呢?”

    赵匡胤说道此处,端起茶来泯了一口道:“所以我才将你投军,并且让你投到少主的军中!”赵匡义一听,激动的说道:“大哥真的以为少主能做太子!”赵匡胤笑道:“不是以为,而是一定,如今少主掌握着这汴京城的大权,其实在大帅的心目中少主早就是他最为合适的接班人!”赵匡义一听说道:“那大哥,我们跟随少主,那真的是跟对了!以后我们就能飞黄腾达了!”赵匡胤一听沉声道:“二弟,你要记住,少主此人心机极重,你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他的怀疑,还有此人睚眦必报,跟随在他的身边你必须小心,你要始终记得当日李弘茂在摩陀岭上的教训,少主根本不是你我看到那样好相与的人,你看看小姐,一起青梅竹马长大的妹妹,可是一旦违背了他的意愿,他说杀就杀,毫无亲情可言,更何况,我们这些人!“赵匡义见自己的哥哥这么严肃,也知道他说所说的就是事实,重重的点了点头道:“匡义记住了!”

    赵匡胤看着这个弟弟,微笑着点了点头,自己胸怀四海之志,深藏经略天下之心,况且当今天下,诸侯割据,纷纷称王,百姓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困苦,自己在游历的那几年当中,见惯了杀戮,见惯了家破人亡,见惯了灾害连连,可是这一切,在那些地方的最高统帅的眼中都没有什么,有的只是权力的争斗,有的只是享乐,就如这大汉的隐帝刘承佑来说吧,不理朝政,整日的流连勾栏院,却不愿意听到不满的声音,并且还对大臣猜疑,一旦猜疑心起,那绝对就是家破人亡,血流成河!最终的结果如何,还不是被大帅带着人马逼死在乡村!自己虽然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禁卫军的小统领,但是王侯将相,另有种乎?况且我一堂堂的七尺男儿,怎么能久居人下,任人侮辱,自己相信总有一天会借雷飞腾,扶摇九霄!更何况自己早就立下志愿,要拯救天下万民于水火,而如今自己身逢乱世,正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丈夫自当干一番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以立身扬名于天下,荫庇子孙于万世!如今诸侯割据,征伐不断,战事连连,烽烟四起,可以说战火炙烤神州,四面干戈扰攘,八方画角悲凉!正是大好男儿建功立业之时!想到这里,赵匡胤浑然感到一阵激动,于是命人拿出镔铁棍,就在院中舞动起来,只听得呼呼作响,豪气冲天!让赵匡义不禁惊呆了!

第118章兵动泉州1() 
第118章兵动泉州1

    南唐保大九年七月初六日,皇帝李璟正式下诏,同意李景遂辞去储君之位,正式封李弘冀为吴王,加封尚书令,而李景遂为右仆射,封李弘茂为禁卫军大元帅,林仁肇为副元帅,率领五万禁卫军将士发兵泉州!而同一天正式加封琯琯为庆王侧妃!此次的诏书在朝廷中起了极大的震动,众人都清楚的明白,皇上李璟与燕王李弘冀的已经讲和,或者是暂时讲和,同时李景遂与李弘茂的新起,新的大唐体系格局正式形成!

    而在同一天,大汉雁门关守将李继勋急报汴京,契丹皇帝耶律阮亲率十万铁骑南侵,大汉朝野震动,皇太后立即派大汉监国枢密使郭威率领二十万禁卫军出征讨伐!而军队兵至澶州,数千将士大燥于营门,扯裂黄旗,披在郭威的身上,高呼“万岁!”郭威无奈,只得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汴京,而在此次事件中立功最大的养子柴荣被其封为皇太子,赵匡胤为禁卫军都虞侯,而年轻的赵匡义则被封为禁卫军供奉官!于此同时,郭威又派王峻杀死汉国最后一个皇帝刘赟,大汉正式落入郭威之手,而太原留守刘崇在自己的儿子刘赟死被郭威所杀以后,仰天大哭,发誓要报此杀子之手,在郭威称帝后仅十天,刘崇也在太原称帝,属置百官,国号仍为“汉”占有河东并,汾等十二州之地,史称北汉,刘崇自知北汉地狭民困,难以和郭威相抗衡,再说雁门关还在郭威手中,时刻有腹背受敌之危险,于是效法后晋石敬瑭的故伎,向北方的契丹人求助,刘崇遣使者携国书和大量的财物去契丹,自称“侄皇帝致书于叔天授皇帝”和契丹约为“父子之国”!共同约兵讨伐雁门关,雁门关守将李继勋在郭威的命令下,撤出雁门,回师潞州!至此潞州以北皆属北汉之土!

    此消息传至南唐,李璟正与众人商议李弘冀的太子大典,以及出兵泉州之事!听到此事李璟顿时想取消出兵泉州一事,进而只取中原!以李弘茂为首的庆王集团积极赞成,但是以吴王李弘冀的为首的太子党,却对此事极不赞成!遂在朝堂上进行了一场龙争虎斗!

    只听见李弘茂道:“此次郭威称帝,皇位不稳,毕竟原来汉国执掌军权的地方军阀多是他的同僚,以前一殿为臣,即使他为监国,众人也没有什么,毕竟那些地方军阀是国中之国,现在则不一样了,郭威称帝了,而那些国中之国们,怎么能允许郭威在其头上发号施令,并且还要处处担心,郭威收其兵权,所以肯定对其不满,再说郭威杀了刘崇的儿子,刘崇与郭威势不两立,现在已经在太原称帝,还投靠契丹,并与之一起占领雁门,声势浩大,而我们现在带兵攻入中原,中原各地方军阀都会纷纷反抗郭威,到时候,我们在一一击破,那时候中原就唾手而得!”李弘茂的话音刚落,就只见钟馍道:“刚才庆王的话,听似很有道理,但是庆王想过没有,我们一旦进攻中原,成功肯定很好,但是一旦受阻,在中原被困,而后面的吴越政权和泉州会不会乘机而起,那时候,我们将两线作战,并且前后有敌,肯定是功亏一篑,到时候我们平白的树立一个强敌,那就不划算了!”

    众人一听知道钟馍的话也有一定道理,可是李弘茂却不这样认为,李弘茂看了一眼正在闭目养神的李弘冀,上前说道:“吴越,泉州均是跳梁小丑,我们只需要调集十万军马,在常州,建州,汀州一带佯动,做出进攻之像,他们就会不敢乱动,到时候,从江北十四州派遣军队出入中原,那中原还不是瞬间而定,更何况任何战争都有风险,难道我们怕风险,就不一统天下了吗?再说郭威此人,重权柄,素有大志,今日我们不乘此机会,进攻中原,他日郭威一旦站稳脚跟,肯定会牧马大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