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唐风流-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偎邓俏业幕首樱筇频耐跻退闼院罂赝粒灰约菏腔实郏腔共皇俏业墓停氲秸饫铮瞽Z心中也不气了,毕竟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既然不能出气,也不能表示自己的不满,唯有在那珍妃娘娘的肚皮上将自己心中的那股怒火发泄出来吧!

第131章改革军政() 
第131章改革军政

    李弘茂在泉州夺师以后,一直注意朝廷的动态,毕竟自己现在才初出茅庐,什么事情都在草创阶段,虽然现在手中谋士,猛将如云,但是毕竟大多跟自己一样,都没有经过任何历练的,当然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也不敢有什么风吹雨打!李弘茂在府中虽然与众将商议泉州事物几天,但是一直都没有心情,大家都知道是因为泉州的夺师事件,虽然将这禁卫军给夺了下来,但是事后想想还是真有些后怕,毕竟这是明目张胆的抗旨,如果真的皇帝李璟真的追究下来,那还真的要造反吗?不过大家都知道这是王爷的一道坎,没有这些兵马将帅,那王爷如何在泉州站稳脚跟,如何能有更大的发展,一统天下,定鼎中原,如果皇上真的如此做了,王爷说不定也真的效仿刘从效自立了,但是接下来怎么办,就看上天的意思了,毕竟身处四战之地,处处都是危险,没有大的势力在后面做后盾,那只有拼命搏杀了,说不定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那样的话,天下一统,说不定要艰难的多!所以大家都梦想着李璟不要发怒,也不要发神经,将此事好好的平息!

    不知道是上天听从了众将的召唤,还是李璟发起善心来,不光没有追究李弘茂的责任,就连那些禁卫军的将士也没有追究,当然了想要的奖赏肯定是没有了,只能从泉州府库中出了,尽管这样,李弘茂和众将依然很高兴,毕竟这一关已经过了,以后就可以好好的经营自己的泉州之地了!不过他们高兴归高兴,还没有忘记朝廷发来的邸报上说的,已经任命林仁肇为镇南将军,汀州节度使,李璟这招用的好,你征南,我就镇南,看谁能压得过谁!当然李璟的目的不光光如此,现在江北十四州之地都在李弘冀的手中,并且朝中势力也极为庞大,自己如果还不能好好的护住自己一点仅有的势力的话,那么将来整个朝堂将不在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自己的圣旨也不再飞出那皇宫的政事堂,毕竟权力是现实的,人又操控这些现实的东西,难保有一天,自己的命运就和大唐高祖李渊一样,被自己的儿子赶下皇位,所以必须得早做图谋,再说让林仁肇在汀州一方面是监视李弘茂,另一方面也是要需找时机,争取更大的势力!

    现在楚国马氏政权正在分家产,打得不可开交,前一段时间,马希崇遣使来金陵,希望李璟能支持他,如今这时代没有外援是不行,不过李璟却不这么想,好吧,老子不是支持你,老子是要你的地方全部变成我的,既然你们兄弟要打就打吧,不过面子上还是要过的去的,再说,不让你看到实际的东西,你会拼命和你那兄弟分家产吗?所以李璟与李弘冀达成协议,让东都留守边镐任命为湖南安抚使,准备时刻进攻楚国,帮助马希崇,不过作为报酬,那就是林仁肇的任命,虽然那是自己的势力,但是朝廷百官当中大部分都是李弘冀的人,李弘冀不同意,林仁肇根本不可能就任汀州,再说林仁肇的任命已经超出了官场的规矩了,南唐的节度使都是空职,闲职,根本没有任何的权力,不过李璟给林仁肇的任命却让他做镇南将军,这样以来就成为了一方诸侯了,有兵权在手,谁与争锋!其实这个任命让人很好笑,毕竟李弘茂才是李璟的儿子,为什么李璟不信任自己的儿子,却偏偏信任自己的女婿,这让百官们不得其解!

    对于林仁肇的任命李弘冀却乐得其成,李弘冀此人目空一切,在自己的心目中,天下就属于自己是英雄,其他人算个屁,李弘茂不算,林仁肇更不算,就是老子是天下第一,韩熙载和钟馍苦苦相劝,就是不听,他认为林仁肇只不过是一跳梁小丑而已,再说连李弘茂都对付不了,还能对付自己,自己那自以为是的老子既然将他放在汀州,目的一是要监视李弘茂,二是想在自己将来的伐楚的大业上分一杯羹,不过李弘冀根本就看不起那林仁肇,既然自己的老子想要帮助自己伐楚,那好,就让这小子跟着自己吧,不过将来的功劳铁定是自己的,再说自己已经身为太子了,除非想干掉自己的老子自立,不过李弘冀始终没有这个心,要不然那日在庆王府,他已经成功了,他虽然跋扈,但也知道名不正,言不顺的道理,更何况也不想成为那十恶不赦之人!只是想让自己的父皇,能名正言顺,将皇位给自己,当然了,不管你是心甘情愿,还是逼不得已,那自己就不管了,反正必须在天下人的面前,是笑呵呵的才行!所以李璟才能和李弘冀如此的合作,如此的愉快!

    李弘茂既然没有了来自朝廷的压力,所以做起事情来,也就更加的踌躇满志,不光在政治上进行了革新,还在经济文化上也下了功夫,毕竟自己不想当这草头王,更何况自己还想定鼎中原,所以这一切都是按着日后的一切去做的,毕竟现在泉州是自己一人当家,再说那些点子也确实很好,虽然有的时候,难免有瑕疵,不过手下那么多的谋士,那是干什么的,就是专门查露补缺的,所以一项项改革下来,整个泉州民心归附,士气高涨,人人争先恐后,赶着发财!

    其实对于政治上的革新,李弘茂到没有做什么太大的变化,毕竟南唐号称是李唐正嗍,所以一切都是依照李唐而定,只不过李弘茂在泉州改革的时候,专门成立了新的财政衙门,毕竟这个地方比较特殊,再说李弘茂又使人瓜分了这泉州的利益,所以这个衙门就应允而生了!李弘茂打算以后都照此办理,这样一来,所有的赋税都是通过此衙门收缴,与地方没有什么关系,不过地方上要是需要什么,就必须向上面申请,上面同意了,才可作此办理,拨付钱财!如果上面不同意,那就不肯能有钱拨下来,粮食和其他的东西也一样,都成立专门的机构,虽然看似机构增加,其实不然,因为这些部门,因为将以前衙门的人给剔除去单独成立一个衙门而已,不受当地衙门管理而已!还有就是成立专门的司法机构,地方衙门不再接受民众的告状,而这些司法机构只有审判权力,和监督权力,却没有抓捕之权,这样一来,这司法机构就和地方衙门既相互制衡,又相互合作,更便于中央的管理!这几项改革一出,所有的原泉州的旧官员,如五雷轰顶,不知所措,毕竟以前跟随刘从效作威作福惯了,虽然庆王来了,他们不害怕,毕竟自己是这里的父母官,庆王要想治理泉州,还得依靠他们,可是现在一道道的政令下来,如头上压着大山,不过这些人短暂的惊慌失措以后,都赶紧投入到工作当中,毕竟谁不想当官,谁不想权力在手的感觉,再说,自己当了这么多年的官老爷,一旦将手中的权力放下,悠然南山,那自己也不可能,毕竟世上有几个陶潜,就连那豪放不羁的诗仙李翰林,诗里处处是视功名如粪土,但是骨子里还不是一心想为官吗?要不然当时蜀王造反的时候,他何苦苦苦跟随呢?再说现在只是自己的权力小了点,做事的时候小心点,其他的也没有什么,更何况自己只想做官,不想做王,那些改革对于自己来说根本又没有多大的损失!所以都纷纷遵行!

第132章狼烟四起1() 
第132章狼烟四起1

    原本李弘茂和赵普等人,认为这次政治改革会引发泉州官场的大地震的,到头来却什么都没有,这让李弘茂和赵普等人虚惊一场,政治改革完毕,那就是军制改革了,不过这比较简单一些,再说原来的禁卫军将不复存在,既然李弘茂被任命为清源军节度使,那么所有的泉州军队当属于是清源军了,不过李弘茂按照当时和赵普等人商议的,一方面考虑泉州地理特点,李弘茂将裁撤一部分军队,不过不是真的裁掉了,从军中挑选优异的军士补充到虎贲军中来,现在李弘茂的军队仍然叫虎贲军,至于挑选是非常严格的,宁缺毋滥,而那些稍差一点的,就让其转为地方的守备军队,协助地方治理民众,不过这些军队是将领是每三年调动的!军士是五年一动,避免将领掌权时间过于太长!

    而最后那些老弱之兵,李弘茂则专门划出区域来,建立军区,这些军人都充当所有军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开垦良田,制作军器,监造盔甲,运送物资,等等,这些都属于这些军士的范畴!

    而那些最强的虎贲军士,都直接听命于李弘茂,李弘茂成立专门的军事部门,叫军事参谋部,出兵打仗的事情,都由这里做决定,那些高级将领都是军事参谋部之人,平日里这些人都在此做出规划,没有军事参谋部和李弘茂的手令,任何人都不能调动部队,再说他也调不走部队,因为所有的中级将领平日里只负责训练,并且所有的训练都不是一指定的教官,不过训练内容却是一样,这样虽然短时间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但是通过训练,大家都会认识,不过这只是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之上,根本不可能有深交,所以也不怕那些将军有反叛之心,并且将领通过各种军队的训练,知道各种军队的特点和缺点,这样一来,在战场上才能做到真正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那些军事当中的下级军官,更简单了,所有的军士提拔必须上军校,而军校的课程就给以前虎贲军训练时一样,不通过考核的军官是不能提拔的!并且不光是这些人,就是那些军事参谋部的大佬们和那些教官也给上军校,同样是不通过考核也不能上岗,再说军中各部都不是主将一个人说了算,每一支军队,都有直属的政治委员,这些人平日里不管军事,只管军士的生活和升迁,没有他们的同意,就算是主将也不能任命一人为官!而这些政治委员都是经过军情处严格审查出来的!

    当然这里还要说到军情处,这是一支特殊的部队,领导人暂时是赵普,不过等琯琯身子好了以后,这领导人当然还是李弘茂的老婆了,毕竟他老婆是专业人士,再说老婆也是非常可信的,这支军队,专门刺探军情,不过当然也涉及民生,官员的一些秘事,不过这件事除了李弘茂和赵普几个为数很少的人知道以外,所有的人都不知道的事情,毕竟现在才草创阶段,弄的人人自危就不好了,但是要裁撤这一部门,这就傻逼人的做法,毕竟人心不古,过分的相信于人的人,一般都死的很惨!所以这支军队的重要性,赵普等人也明白,尤其是现在动乱的时代,有枪就是草头王!能不防备吗?

    不过除此改革以外,李弘茂专门成立了海军部队,以原来的泉州水军为基础,毕竟在泉州这个地理限制的地方,海军的的实力是不能忽视的,所有李弘茂在泉州的这段时间是大力发展泉州海军,毕竟要想南方一统,没有强大的海军是不可能的,再说还有对岸的夷洲,和那矮冬瓜之地,一一都需要靠海军去征伐!

    正在李弘茂大力改革泉州军政,发展泉州,积蓄力量之时,整个神州大地,正上演着一场场如火如荼的大场面!

    周国皇帝郭威为了显示新朝气象,也使自己的权力能更好的抓在手中,于是大刀阔斧的改革,并且不断的撤换边将,安插心腹,致使个守将人人自危,周国兖州节度使慕容彦超见昔日的同僚现在成了皇帝,称孤道寡,本来心中不服,现在郭威又开始大张旗鼓的安插亲信,弄的朝廷百官和地方藩镇,心中不满,于是慕容彦超随即扯起大旗,反叛郭威,本来以为其他藩镇都会相随,可是没有想到,各个藩镇都处于观望状态,郭威随即从汴京发兵,任命柴荣为兵马大元帅,女婿张永德为兵马副元帅,赵匡胤为先锋统兵官,禁卫军马军指挥使韩通为左先锋,步军指挥使石守信为右先锋,统兵十万,讨伐慕容彦超!

    慕容彦超一见,虽然自己的兵力和柴荣所统帅的差不多,但是自己是一隅对抗一国,所以在兵力上还是捉襟见肘,于是赶紧派使者出使南唐和北汉,可是南唐现在也不是李璟一个人说了算,并且李璟伐楚势在必行,根本就无力帮助慕容彦超,慕容彦超无奈只好求助北汉!

    北汉皇帝刘崇派遣太子刘承钧率领十万兵马,分五路进攻晋州,晋州节度使王晏闭门不出,刘承钧认为王晏胆怯,随即下令士兵像蚂蚁那样密集攀墙登城。王晏在城外埋伏的士兵奋起反击,北汉军队死伤一千余人。刘承钧派副兵马使安元宝焚烧晋州西城,可是安元宝早已经不满刘氏父子投降契丹,随即向王晏阵前投降。刘承钧于是转移军队攻打隰州,癸卯(十一日),隰州刺史许迁派步军都指挥使孙继业在长寿村迎击北汉军队,捉住北汉将军程筠等人,杀死他们。不久,北汉军队进攻隰州州城,多日不能攻克,死伤惨重,于是退兵离去。

    慕容彦超见自己的救兵一个没有来,一个来了却没起什么大的作用,连晋州大门都没有攻下,还就此损兵折将,于是就退却了,再加上慕容彦超师出无名,民心不稳,军队补给不足,军士到处抢掠,百姓对其厌倦,处处反抗,而柴荣统军,处处秋毫无犯,力争军心,民心,这样一对比,那慕容彦超就落了下乘了,仗还没有打,自己就弱了三分,而柴荣随军幕僚王璞,范质等又用离间,收买之计瓦解慕容彦超的将领,慕容彦超无奈只好匆匆决战,柴荣一路行来士气正浓,况且这又是禁军精锐,所以这一仗根本没有什么用力,就让慕容彦超丢盔卸甲,逃回兖州,但是柴荣不给其机会,派先锋大将赵匡胤,韩通,石守信等紧跟其后,一路追杀,直至兖州,慕容彦超逃回兖州城时,跟随其人只有数百骑,慕容彦超见大势已去,随即在兖州节度使府中自焚而死!随着慕容彦超的败亡,其他藩镇不敢在处于观望状态,于是纷纷进入汴京,向郭威请罪,郭威顺势拿下这些不忠于自己的节度使,全部换上自己的心腹将领!至此周国皇帝郭威以自己兵锋锐利的军势,使得周国短短的时间,就达成了权力的统一,政权也稳固起来!而皇子柴荣在此一战中,表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才能,使得朝中一切原本对他立为太子有看法的老臣都闭上了嘴巴,而柴荣至此一战也培养出了自己的嫡系赵匡胤和韩通,此二人也开始走上大周权力的高层!

第133章狼烟四起2() 
第133章狼烟四起2

    而除了周国以外,蜀国孟昶得帝位后,虽然无力北伐中原,但是却多次和吐蕃等国互有战争,毕竟现在的吐蕃,今时不同往日了,如今吐蕃由于内乱,早已经分裂成三个部落,而这三个部落又自称是松赞干布之正嗍,互相攻伐,致使原本的那些臣属于他们的各部都纷纷反抗,如于闐,九姓乌护,西州回鹘,葛逻禄等部纷纷而起,不再受吐蕃控制,而吐蕃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了!孟昶本无意于那蛮荒之地,但是吐蕃一些贵族见惯了中原的繁华,又见中原处处狼烟,回想起祖宗的霸业,欣往不已,于是为此联合,出兵剑南,想来中原瓜分一片天下,虽然孟昶不是大志之君,但是守成却还是可以的,再说对付的又是这样的一群乌合之众,所以立即派遣工部尚书武德军节度使郭彦均率军出征,其监军王承丕不满郭彦均统帅,在朝中抵制郭彦均,但是孟昶却依旧派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