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钢铁时代-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400美元,尉明知道国外货币的币值,美元跟银元的比价,大概是两倍,400美元,就是800银元,放在中国,这绝对不能够称之为小钱,几乎等于几十亩地的薪水,这还是月薪,再加上之前杨悦所说的,工作环境和研究条件,尉明听进去了,承诺会促成族中子弟前往德国留学,杨悦也会做同样的事情。

    他们两个,代表着太平比较大的两个家族,家族之中,都有不少的子弟,在新式学校之中读书,相对于受着中国传统教育的学生而言,有着巨大的优势,起码不用再补充基础数理化之类的知识,直接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就可以适应德国的条件,更容易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之中。

    得到了两个人的首肯,杨元钊也就没有去找别人,他相信的,尉明和杨悦会把这个条件告诉其他人的,想来以山西的底蕴,200个学生的数字,应该会很容易满足的。

    包头距离太原较为遥远,加上这件事情,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商议出来,杨元钊没有催促他们,左右哈比还要一两个月的时间,才会启程前往欧洲,时间还多的是。

第九十章 砖厂启动() 
阳高高的升起,为大地带来了无穷的热力,也让室外气温急剧的攀升,超过20度的气温,已经不能够叫做舒适了,可是在包头镇外几公里的荒地之上,一个人工的建筑正在逐步的成型。

    砖墙围出来的几百亩的土地,旁边,还有一个小土山,可以为砖瓦厂提供源源不断的黄土,大师傅们,从昨天,就开始了配比,用合适泥土配比到一起,等待着今天的试运行。

    两台制砖机,已经到位了,全程都是在杨元钊和几个工程师的帮助之下安装,近代中国,没有多少规模化的工业,却也培养出了一批初等的产业工人,这些人之中,偶尔有天赋极佳的,他们会自学成才,成为基础的工程师,或许对于一些精密的仪器和复杂的机器,他们无法拆卸和维修,简单的工作还是可以的。

    这就节约了杨元钊大量的时间,铁匠们熟悉的,只是拖拉机和面粉机,如果换到制砖机之上,还需要一步步的培训,他们更多的是一个比葫芦画瓢的,而不是真正的工程师,跟着哈比一起前来的。

    为了不到10个的工程师,哈比最少付出了2000银元的代价,而且他们的工资幅度,也是整个中国最高,每个人都在每月50以上。

    钱这方面,杨元钊从来都不是问题,他更加关注的是,钱是否能够起到相应的效果,这点上,从昨天到今天,已经明白无误了。

    对着他们,杨元钊不用亲自的去教导,只用告诉他们,如何的组装,组装之后,要达成什么效果,甚至连蒸汽机跟动力的联动,他们也都很熟悉,减轻的不少的工作量,昨天晚上8点开始,一直到今天早晨10点,2台制砖机,已经安装好了,等待调试。

    从太原而来的,尉家砖厂的大师傅,看着眼前的这个古怪的机器,之前砖窑,除了大一点,密封比较好,能够承受的温度更高一点,就没有其他的优势了,要想达到几倍的效率,节约几倍的人手,就只能在这个制砖机上面,传统的烧制,在完成了材料的混合之后,需要用人力来制作砖模,然后阴凉处晾干之后,才会放入到砖窑之中烧制,否则,潮湿的砖,很容易在烧制的时候裂开,浪费掉了。

    蒸汽机是首先开始轰鸣了,从点火,到稳定燃烧,需要一段时间,哪怕杨元钊对于蒸汽机进行了优化和改装,也避免不了这些本来的问题,这也是蒸汽机固有的问题,所以蒸汽机才在不久之后,被内燃机所取代。

    机器的轰鸣声再一次的响起,从上海来的10个工程师,他们表情平静,从工厂之中出来,他们之中最长的在工厂之中,已经15年了,这样的轰鸣声,简直是耳熟能详了,反倒是那些大师傅,他们不知道,作为大工厂的动力的蒸汽机,为什么会出现在砖瓦厂。

    过了不到40分钟,蒸汽机平稳了,借助着传送带,接连到了动力之上,完全由钢铁构成制砖机,开始猛动弹了起来。

    “可以进料了!”杨元钊检查了一下机器,机器的运转比较的平稳,点头说道。

    早已经准备好的料,从巨大的入料口进入,直接的传送到了制砖机的主体,一个砖模,在机器的种植之下,在料堆上面,制作出一个个的砖胚,然后传送到另外一边,早已经准备好了工人,开始把砖胚分别的放好,这点都是做熟的东西,他们按照不同的摆放方法,把这些砖胚给摆放整齐。

    工厂之中,一片繁忙的景象,尉明在默默的计算着,可是制砖机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快的,他就查不出来了,杨元钊走到了尉明的面前,说道:“不用数了,我计算过了,一台制砖机的效率,大概是每天4万块砖!”

    “四万块!”旁边,一个姓张的大师傅吃惊的说道,制砖模,这是耗费劳动力最大的,而且要求较高的,只有大师傅级别的,才能够制作,要知道,尉家的砖厂,这么多年,也才有了50个大师傅,按照一个人每天300块速度,也不过是15000块,而且这是理论,事实上,不可能每一个大师傅都在做这个,还有也不可能每天都保持着这个高强度的工作。

    现在,一个简单的机器,不用他们动手,只是把配好的泥巴,装入到进料口之中,剩下的,只要靠小工在那里搬砖就好了,这样不但强度大大的降低,效率也提升了很多。

    刚刚,在机器制砖之后,他曾经看过那些砖模,绝对可以算的上是最好的,不但压的非常的结实,而且形象特别的好,恐怕水品最高的大师傅,制作一块的效果,也未必会比这个好。

    不但是张姓的大师傅吃惊,其他的大师傅也都是这样的,甚至一些悲观的,会想到自己的饭碗,大师傅之所以能够拿到这么高的工资,还有很多的福利,原因就在于不可或缺的,他们是整个砖瓦厂的支柱,少了他们,抓瓦厂就运转不起来,可是一台机器,基本上把他们大半的技术都给抵消了,砖厂再也不会困扰与每天制作多少砖,只要人员齐备,只要动力动起来,每天几乎可以制作无限。

    这时候,另外一个制砖机也开始轰鸣了,这也是提前安装好的,一台蒸汽机的动力,足以支撑两台制砖机,制砖机需要的动力,只是把砖模打在料堆上面,然后形成固定的砖模就好了,这样连续不断,速度极快,耗费的动力也不大,远远不如面粉厂拉动石磨的力量大,所以只是一台,而且制砖厂,也不用一天24小时不间断的运转,晚上制砖不但危险性大,效率也不高。

    一排排整齐的砖墙,就这么的竖起来,熟练工人们排起来,每块砖之间,都会有缝隙,在部件阳光的地方阴干,后期,在进行技术改造之后,会用专门窑洞来烘干,这其中,对于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是砖的质量的关键,这样可以不受天气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制砖,效率大规模的提升。

    眼下,没有必要这样,西北的夏天干燥炎热,进入六月份之后,更是飞火如瀑,杨元钊手头上面的研究有些多,这些简单的任务,回头留给其他的工程师好了。

    砖厂到这种情况之下,就可以正常的运转了的,杨元钊最后还要确定一件事情,那就是进料口的自动化,现在进料还是控制在大师傅的手中,而且进料的快慢,直接的影响到了机器,杨元钊发现,几个大师傅,有些供给不上,两台制砖机还好办一点,可是将来这个工业区的发展会越来越大,砖头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多,必须改变这一切。

    后世的搅拌机,就是一种原料混合,原理非常的简单,只是把各种的材料,给混合均匀就好了,杨元钊稍稍的回忆和尝试了一下,就把搅拌机给绘制出来,并且根据现有的制砖机,可以完美的跟制砖机联合到一起,只不过材料的配方方面,需要大师傅的配合。

    普通的红砖和青砖,最多加上瓦,在杨元钊看来非常的简单,后世的砖的品种很多,不同建筑,使用的砖也不同,甚至还有专门的仿古砖,还有琉璃砖,玻璃砖等等,大师傅之中,杨元钊只是对几个大师傅比较熟悉,特别是刚刚的那个张姓的,他一直都在身边,而且在众多大师傅之中,地位较高,他摆摆手,把张师傅叫过来,和颜悦色的说道:“张师傅,我们研究一下制砖的配方,能告诉我,需要多少的黄泥和其他材料么?”

    “不行!”

    “为什么,不就是材料的比例么?”

    “不行!”张师傅的声音明显的高了很多,杨元钊抬起头来的时候,发现张师傅瞪大了眼睛,似乎看仇人一样的看着他。

第九十二章 洋灰场() 
三四天之后,第一批的砖胚,被送到了八卦窑里面,这种结合了后世的知识的砖窑,可以容纳40万块砖,一次性的烧制的,因为这是新窑,没有人会在里面塞满了砖头,26天的时间,30万块砖,这样的效率已经不低了,周围,还有三四个庞大的砖窑,正在拔地而起,制砖机每天8万块,而且速度还在不停的提升,最多4天就可以生产处一个窑洞的砖头,晾晒三四天之后,就可以进入窑洞之中烧制,这样下来,最少要7个甚至是8个窑洞,才能够供制砖机满负荷运载。

    尉明几乎每天都扑在工地上面,本身,预计50万的制砖厂,一下子增加到了每月240万左右,即便放在太原这样的省会城市,也绝对是一个超级大砖厂,杨元钊在砖厂上了轨道之后,就甩手不管了,当然了,以他个人的名义,给砖厂签订了一个包销合同,只要是销售之外的,他照单全收,会给砖厂留出20%的毛利。

    这样的利润已经不低了,因为机械化的运作,单位砖的人工,降低到了之前的几十分之一,即便加上蒸汽机的运转,山西,可是煤炭大省,蒙古这边,大煤田也不少,哪怕无法深层次发觉,这些煤绝对不能说少,而且价格便宜异常。

    砖厂欣欣向荣了,水泥厂,还是在计划之中,地点已经确定了,就是杨元钊在包头勘察的时候,找到的那一片区域,相对而言,拥有大量的石灰矿,粘土矿,还有一些必要的微量元素,可以说是制作水泥的上等材料的,从启新洋灰场得到了水泥的配方,已经是这个时代比较先进,暂时而言,那种高标号,暂时还不需要,回头等水泥厂运转起来,再投入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站在未来洋灰场的这块地方,这是一片荒地,在旁边的山上,被开了一个小型的石灰矿,这片地方,是一位徐姓的地主的,他跟吴广仁和赵书明一样,是这一片的大地主,家里有几百倾的土地,还有数十座山和矿,可以说是财大气粗。

    这样的人家,杨元钊要从他手中得到矿,这不容易,好在,现在的杨元钊在包头,不是一文不名了,包垦公司那么大的阵仗,集中大规模的种植棉花,还不受季节的影响,这一点,就可以打动徐地主,要知道,包头的条件,最多就是一年一熟,最多,在秋粮随便种一点短季节作物,能够收多少,就靠天吃饭了。

    在不耽误小麦的前提之下,种植的还是经济作物之中,价值比较高的。

    这种前提之下,徐地主获得了包垦公司的支持,会在明年,提供2万亩左右的棉花植株,当然了,这需要付钱的,而杨元钊也得到了这一片土地的,大概是540亩,其中包括了300亩左右荒地滩涂,还有200多亩的小山,这个只有400多米,全部都是石灰岩的小山,只是制作水泥的重要原料。

    几十个从包头请来的工人,正在那里忙碌着,在中央,还有4台拖拉机在欢快的运转着,拖拉机被杨元钊安装了类似推土机一样铲,借助着液压和电力驱动,可以简单做一些动作,挖土或许有些困难,可是推平土地,还是可以。

    一台推土机可以相当于几百号人的平整完成量,剩下的工人,更多的是在做一些查漏补缺的工作,还有就是外墙。

    砖窑的第一窑砖头,还要半个多月,才能够出来,这一批砖头,还是杨元钊从太原那边收购过来,正是这种收购的幅度,才让尉明放心,全力以赴的投入到了砖瓦厂的制作之中的。

    准备做水泥厂120亩土地,已经做了简单的平整,眼下,一共有两套机器,因为杨元钊的扩张,每一套的效率,大概比得上的启新洋灰场两倍左右,两套差不多相当于启新的4倍左右,这样,日产水泥可以达到2800桶,这样的水泥厂,在1908年的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庞然大物,可是跟后世相比,简直是小水泥厂之中的小水泥厂,一桶水泥的重量,大概在200公斤左右,日产2800桶,也就是在560吨左右,年产量也不会超过20万吨。

    后世,别说全国十强的水泥生产企业,前十的年产量超过3。6亿吨,每个平均就是3600万吨以上,更别说第一的水泥厂一年生产一亿吨,一些市级,甚至是县级的水泥厂,年产量都在百万吨以上,20万吨,恐怕就属于那种关停并转的高耗能的小企业了。

    在1908年的时代,哪怕年产量20万吨的小水泥厂,在中国兴建起来,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其他人不怎么看好,尉家和杨家都没有参与,只有杨元钊等不及了,准备独立推动这个水泥厂的建设,好在,杨家和尉家,没有投资和参与,可是在其他的方面,帮了杨元钊不少,杨家和尉家,位于天津,上海和武汉的分铺,他们正全力以赴的帮助杨元钊挖角,启新洋灰场是重点,还有其他租界的小水泥厂,从普通工人,到大师傅,几乎一个都不漏过,几乎都开出了2倍甚至是3倍的薪水,想来,最多一两个月,就能够看到成效了。

    就这样,工人数量还不够,水泥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企业,需要的工人数量众多,后世的百万吨水泥厂,因为有自动化的管理系统,各种电子控制系统,所以人员会降低到300到500人之间,可是在这个时代,杨元钊只能够依靠人工,最多根据后世的一些经验,做一些用机器代替人力的工作,比如说自动升降机和天车之类,这样减少的人员会非常有限,保守的估计,人员数量会在1500人以上。

    中国的产业工人,数量相对比较少,哪怕是杨家和尉家,花费两三倍薪水,对其他的企业进行挖角,再加上一些其他产业之中找到的工人,不会超过150个,剩下的,都需要填充进来。

    洋灰场不同于砖瓦厂,有大量同类的工厂,而且技术水准相对的比较低,要从一穷二白之下,把工人培养起来,这中间要做的工作会非常的大。

    杨元钊一阵的头疼,水泥厂的机器,已经放在他之前的大院之中了,全部打包,没有安装,还有一些关键的设备,也悄悄的被生产出来的,最关键的就是水泥煅烧窑,这个,需要用耐火砖和钢铁构建配合之后,才能够兴建起来,保守的估计,这个洋灰场要投产,最少需要2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就培养工人好了。

    包垦公司的人事,就是由刘澍来控制,招人的工作已经在进行之中了,因为水泥价值较高,他制作生产线,效率也相当的高,所以综合考虑之后,他给工人开出的工资也相当的高,普通工人,都在20元左右,夜班工人每月会有3元的补助,一定级别的技术工人,在确定了岗位和职责之后,工资会逐级向上,从2级技工30元,一直提升到7级技工的180元,幅度相当的大,至于更高的水准的,在目前的世界之上,都少有这个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