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钢铁时代-第5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称之为工业强国,在油井灭火上面显示出来的高效率,让德国有理由相信,中国的石油设备说不定会更好,按照之前的约定,以巴库油田生产最高的年份为基点,超过了这个产量的。中国将拥有更高的份额。

    德国只是稍稍犹豫,就答应了,所以这么轻易,是因为德国没有石油方面的研究,石油,必须要有油井才可以,之前的几十年,石油还没有取代煤炭,没有多少用途,到战争爆发。发现了石油的重要作用,德国千头万绪的,想要继续都有些困难,既然中国这么的有信心。让他们试试好了,当然了,大胆尝试也要小心验证,德国人并没有让油井上,全面都竖起来中国的采油设备,他们只答应了一个。

    此时的油井大火。基本上都已经熄灭了,超过半个月的油井燃烧,不知道多少吨的石油,变成了热量,燃烧殆尽了,在井口燃烧,肯定不可能是完全燃烧,石油大部分化成了碳,弥漫在空气之中,让空中的污染物颗粒变得多了起来,即便是远离燃烧现场,都隐隐有一种刺鼻的味道,在近距离的话,甚至一般人闻到这些味道,会头晕,呕吐,严重的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其实在燃烧的核心位置,真的是一片毒气污染的地方,在石油之中部分矿物,比如说,硫磷之类的,这些矿物不完全燃烧之后,就会化为有毒气体,冬季里没有什么大风,更没有降雨,这些污染物会停留在这一片区域,燃烧的烟雾完全散去之前,在测量这一片区域的污染物超标的情况下,所有在当地施工的人员,都必须带着防毒面具。

    在扑灭火灾的时候,就有大量的防毒面具,在获得了德国的认可之前,也有地质学家对当地的环境,进行一个整体的评估,获得批准之后,更是如此,数以百计的中国地质学者,加上工程师工人之类,频繁的进入到目标区域,就地貌,地形,甚至是之前的数据进行评估和汇总。

    德国人没有阻挡中国人,对于巴库来说,越早一天的恢复,越早一天的投产,代表着德国的财富增加,对于中国也是如此,巴库恢复的越早一天,可以越早一天的获得原油储备,这可是世界级的大油田,一年保守可以生产5000万吨,只有中国能够获得一半,一直都制约着中国的石油危机,将会不复存在,哪怕未来中国彻底的普及了机动车,也是同样的。

    德国吐口让中国在一口日产2500吨的油井上面,先使用中国的设备,中国的行动也在继续,哪怕是带着防毒面具,也把前期的准备工作给做完,灭火队抵达巴库之后,后续的设备已经过来了,双头采油机,已经在国内证明了效率,不可能比单头的提升一倍,却最少增加7成,在特定的油井,可以提升的更多,这样的效率,对于急需石油的中国来说,才是最重要,只要每一个巴库的油井都用上了双头采油机,生产量必然会增加,在一个3000万吨年产能力的油田上,哪怕是1%的提升也极为可观,比之前中国的储备要多的多。

    设备从伊斯坦布尔运过来需要时间,铁路还没有完全贯通,还有一个简单的公路,大量的载重汽车,用了3天的时间,把各种的采油机械都给运上来了,一共120套,堆积如山的设备,占据了一个巨大的空场,德国方面没有多说什么,却主动的给中国人分配了一个仓库。

    虽然,德国只是吐口,让中国在一个油井上面实验,可是对于采油设备充满信心的中国,还是运来了这么多,一个世界级的大油田,怎么可能只有这么点的油井,120个,不过是初步的,接下来,可能最多需要1000套,甚至是更多,这需要采油专家细细研判之后,才能够定夺的,未来的巴库,将会满是中国的油井。

    被德国交给中国作为实验的这一口2500吨的油井,位于巴库的近郊,是之前扑灭的10口油井其中的一口,此时,黑烟寥寥,大地似乎还带着热力,地面一片赤黑,所有的工人都需要带着防毒面具工作。车辆和工人入场,他们并没有在原来油井的位置,竖起油井,而是另外选择其他地方。

    在过去的几天之中,中国的采油专家,经过了认真的考察,查阅了之前地址数据,还有油井的一些东西之后,选择了在原址有一公里左右的距离之上,重新的树立油井,这里是最为适合的一个点,虽然钻探的深度要比之前的那一个油井高出200米,可是油压巨大,工业流的喷出,也会比之前高的多,这也是中国的石油理论,在欧洲,在世界上的第一次尝试。

    工人们在机械的帮助下,固定的钻头,来自中国的高硬钢砖头,经过了短暂试机之后,开始开动了,巨大的轰鸣声再一次的在巴库的上方响起,这时候,在这一片土地之上,除了中国的地质学家和工人之外,还有3个来自德国的石油专家,他们是负责监控中国人的动作,防止中国人乱来。

    他们并没有在油井的近前,而是在远处,观察着这个油井,并且简单的交流,按照他们认知,之前的油井,虽然燃起大火,采油设备也被破坏的差不多了,可是钻探的通道还在,如果在那些地方采油,耗费时间肯定很短。

    他们在知道中国人改换了位置之后,也曾经向上反映,德国高层已经答应了中国,况且只有一口油井,只有这么一口油井起效果了,才会陆续的增加其他油井,在德国高层看来,中国人在某些方面,有些的固执,也有些没理由,但是过去的几年,中德之间的合作,德国还是占据大便宜的,从1913年爆发战争,到达1915年,2年多的时间,德国没有崩溃,也多亏了中国,想来,以石油对中国的重要性来看,他们不会轻易的乱来的。

    在控制巴库德国高层眼里,中国人应该掌握了更好的石油理论,否则不会轻易的提出提升4成理论,他们也对巴库进行了评估,如果换掉俄罗斯原来的旧设备,换成目前世界上主流的新设备的话,提升4成应该不成问题的,至于提升3倍以上,德国高官根本就没有在意,选择性的放在一边而已。

    钻探在继续,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些地质专家虽然没有亲自勘探过的油田,也没有安装过油井,却通过一些公开的知识知道一些,别的不说,钻探的知识还是知道的,这不外乎是用一个钻头,不停的钻探地层,虽然说更深的地层,需要的技术手段更多,却不牵扯高深的原理,很多时候只是简单的力学。(。)

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惊人提高() 
巴库位于东欧,是在里海和黑海之间,本身位置靠近里海,里海黑海曾经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虽然现在处于内陆,里海更是完全没有跟外界联通的通道,是一个内陆湖,可是这个内陆湖,跟别的内陆湖不一样,他是咸水湖,而且拥有跟大海相似的生物群落和环境。故而巴库这边的土层,岩石层并不太坚硬,一部分的岩石之中还有大量的海底化石,甚至石油也是在漫长的地质环境之下,生物转化而来的,拥有构成油田的条件。

    中国工人为了更快的开采里海的石油,专门采用了最好的钻探机器,里海沿岸的岩石,面对着为坚固岩层准备钻探机械,根本无从抵挡,一层又一层被钻探完,钻头开始深入到了地壳之中,伴随着钻探的家具,数据也一一的报出来,从300米开始,450米,600米,700米,越来越深入了。

    在400米左右,已经钻探到油气层了,有剧烈的油气反映,550米的时候钻探通过了一处油层,有喷油的迹象,三位德国专家还以为钻探在这个时候就要结束了,却没有想到,中国地质学家的要求继续的钻探下去。

    这中间,忍不住德国专家起了争执,可最终没有说服中国指挥官,钻探在继续,在穿过了一层大概40米的油层之后,继续钻探下去,巴库的多层结构,这里最佳的位置应该在800米以上,但是具体的点位,就需要慢慢的来测定了,可是之前,必须要把油井打下去,打到合适的位置,甚至超过这个层次也无所谓。

    在这个时代,石油科技其实刚刚起步,甚至对陆相和海相的研究也是最基础的,杨元钊是搞动力发动机的。甚至在动力上面,又偏重于摩托车的,对于汽车发动机,甚至是飞机发动机。能够称之为触类旁通,可是对于石油和采油,真的只能够算是一知半解。

    不过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很多东西哪怕你不懂,却会通过咨询。通过无边无际的网络,冲到你的面前,作为跟石油相关的顶级发动机专家,在不经意间,却了解了一些东西,比如说石油成型的地质条件,采油机械之类的,这些更多的只是一个创意,一个理念,可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国来说。理念就够了,只要提出了方向,自然有无数的人,通过大量的实验,来验证这些方向,目标对,差别只在于耗费的多少,对于这个,中国耗费的起。

    正是这种精神,正是这种模式。让中国在顶级科学家缺少,甚至是中高层科学家都不足的前提下,却能够异军突起,就是依靠着这个。很多时候,研究者不缺乏实验的能力,只是缺乏实验的方向,在专家,在工程师的研究之下,不但在最早的延安油田实验。后面又蔓延到了大庆,胜利,中原和克拉玛依进行研究,在对石油的理解上面,远不是德国所能够相比。

    这一块的油气庞大,日产2500吨的油田,即便在巴库也算是上品了,可是之前俄罗斯在布局的时候有些错误,只是找到了油田,树立了油井而已,位置不算错,可油井梳理的位置,不是压力最大的地方,按照中国专家的推测,压力最大的位置在800米左右,只有找到了这个点,在10年的时间之中,石油喷发的强度都会大大增加。

    中国的工程师,专注看着深度,一边看着钻探的深度加大,一边关注着压力等指标,虽然中国没有即时的压力传感器,却可以通过种种仪器,间接的推算出地下的压力,不过越是深度加大,这个时间就会稍稍的慢一点,在800米之后,钻头的钻探明显的小了,每隔3米左右,都会做一个压力测试,确定压力指标,终于,当压力达到了预定的压力之后,钻头又向下了5米,最终定深的位置在865米,压力比预定的高出了3%。

    油田的压力,代表着喷发的强度,只要接上了足够的管道,就可以喷发,当位置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埋下采油机械,这对于中国工人来说,并不难,固定了钻探之后,就可以开始了。油田最大的问题,永远是确定油井的位置和钻探,一旦钻探完成,采油机械的安装就容易许多,或许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来说,超过700米的深井,几乎是难以假设的,可是对于中国来说,别所是800多米的深井,1800米的深井也树立过,甚至在巴库采油的这些工人,就亲自参与过。

    按照标准化的施工,用了3天的时间安装了设备,看着迥异于普通的才有设备的,德国人心中有些怀疑,却还是看着,当最后一个零件安装上来,出油实验的时候,中国人却把这个交给了德国工程师。

    这虽然是一个重新安装设备的油井,但是连油井的位置都改变了,并且钻探深度比以前高出了200米,跟一口新井没有多少区别,德国工程师稍稍迟疑,就欣然的接受了,这也是一种荣光,对于采油的肯定。

    伴随着按钮开启,双头采油机很有韵律开启了,一股股力量和压力打在了油井之中,很快的专门的管道之中,开始出水,大概一分钟左右,黑色的原油喷薄而出,一个德国专家拿出了特殊的设备点火,轰然燃烧的火焰,证明了流出来的是油,不是水。

    虽然没有专业的设备测算,可是按照估计,这是大型的工业流,不会比原来低,甚至要高,第一次采油,工业流的原油让德国专家相当的兴奋,这等于是这一口油井获得的恢复,接下来,就是测算具体的产量,因为中国人如果恢复油井的话,可以获得设备的订单,但是增加产量的那些份额,就不是中国的了,现在只是第一步。

    采油机械这方面,德国方面不太擅长,可是测量工具上面,德国一直都不错,在之前,就做好了准备,通过管道流出的原油,会直接的储存到几个大型的罐体之中,这些都是原来属于巴库的,差不多有15000立方,即便按照之前的日产量,2500吨,石油的比重比水轻,差不多需要3000…3500立方米,这样可以算出一天的产量。

    这个产量数字至关重要,关系到接下来,中国可能获得的订单数量,双头采油机一共是120套,如果效果跟之前的差不多,或者是提升的不太明显的前提下,可能只有10个油井树立起来之后就没有了,之后如果中国地质学家,能够从巴库找到一些新的油井,还可以获得一部分,但是数量不会太大。

    黑色的工业血液,在采油机的推动之下,进入到了输油管道,然后通过输油管道,依次的进入到了大罐子之中,最少有30多名德国方面的专家,在对产量进行测算,大概3个小时之后,第一个1000立方的罐子装满了。

    所有人都兴奋了起来,这个速度稍稍有些快,按照之前的预计,可能7个小时,或者是8小时,才能够装完一个罐子,这个速度明显快的多,难道,真的跟中国所说的那样,中国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巴库的产量,这个是双头采油机的效率,还是加深深度的效率?不管如何,产量都增加了,这是一个大好事,消息直接的上传,甚至通过了电报,报到了柏林。

    柏林方面,一直都关注着巴库,一个年产量在3000万吨,一年可以创造10亿美元价值的地盘,对于资金消耗完毕,只剩下输出劳力的收入的德国来说,简直是一个强心针,3个小时估算,或许真的如同中国方面所说,产量会大幅度的提升。

    不过,还要等最终的数字下来,24小时,就在焦急的等待之中过去了,这个测算,中国方面完全没有参与进去,全部由德国方面来进行,根据的德国方面的测算,日产油的数据,从2500吨,提升到了5795吨,足足提升了1。26倍,这可不是简单的提升,这是巨大的提升。

    这中间,为了得到准确的数字,德国方面的工程师专门的询问了中国方面的工程师,最终得到的数据,其中的6成左右,是因为增加了钻探深度,哪里是压力的结合点,比之前的压力更大,可以轻松的提升产量,而另外一部分,则是双头采油机的功效,按照测算的,双头采油机,在这个油井之中,提升的效率达到了6成。

    再三确认了数据没有问题之后,巴库方面向德国国内报喜,对于一个世界级大油田来说,6成的提升,代表着巴库价值的大幅度提升,可能每年会达到几亿美元,这笔钱,哪怕是开战前,都足以让德国人动容了,更别说开战之后,各方面千头万绪的,每一个方面都需要钱的现在,6亿美元的年收入,哪怕是制作战列舰,一年就可以制作30艘,至于武装的军队之类,几百万美元就足以整编一个师了。(。)

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运力问题() 
运输可以用火车来解决,超过10万个车皮,只要有一个月的时间,生产出来也不难,只不过从的巴士拉拉回来就有些困难了,陆地可以用铁路来解决,可是海上呢,虽然中国拥有世界上数得着的远洋船队,每年运送到德国这边的物资,数量极为的庞大,可以说,德国外购的90%以上的物资,都是通过海上的运输船运来的,可惜这些船都是散装船,滚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