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钢铁时代-第7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最后的阶段。上一次,杨元钊抵达的时候,这个项目的进度已经达到了8。5成左右,只是飞机的雷达改装,就进行了4轮了,10架飞机早就耗费完毕了,还摔下来了2架,雷达在某些时候,测试的是极限性能,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危险。

    上个星期到来的时候,杨元钊还记得雷达基本指标是探测范围82。5公里,重量在6。05吨,已经接近极限了,整个雷达使用的绝大部分的材料,跟最初的时候,完全不同,甚至根据一些材料诞生的一些新的理论,从侧面推进了雷达的模块的改进,雷达的设计,逐步向着更加出色发展,如果不是雷达的任务紧迫,没有这么多的时间,细细研究之下,有个三五年的时间,把雷达升级换代一倍,也不是不可能。

    可惜跟美国的战争,已经是迫在眉睫了,按照德国方面得到的消息,最多一年,美国方面最少有40艘战列舰下水,如果到1917年中旬,甚至可以达到64艘,战列舰都几十艘的造,这个世界上面,除了中国之外,也就是美国了,在没有得到英国的战舰技术之前,美国人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可是一旦得到了英国的技术,英国跟美国之间的技术,最终产生了化学的效果,并且最终展现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实力。

    好在,6吨左右,已经到了临界点了,之前他留下来了十几种材料,足以让重量再减少200公斤,别小看这个数,目前能够减少半公斤,已经是不错的突破了的,行百里者半九十,现在已经到了最终的突破点了,按照这个进度来看,杨元钊估摸着,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

    汽车停在了停车场,在电梯上楼,经过了几重防卫严密的安检,最终抵达了核心实验室,让杨元钊微微有些吃惊的是,核心实验室之中,几个实验室都没有人,雷达实验室,可以说是整个西北大学,活力最强,也是最认真的一个实验室,这么一个实验室,拥有着年轻的队伍,他们几乎要达到规定要求的极限,才会离开,类似这样,在工作时间,实验室里面没人的情况,还是第一次出现。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杨元钊心中带着这样的疑惑,走进了实验室的核心区域,很快,就碰上了一个正在匆匆出来的研究员,他看到杨元钊,吃了一惊的,然后立刻通报了他一个好消息,雷达的完成度大大的增加了,两种新发现的材料的奇妙结合,改变了雷达的理念,虽然不是如同多普勒和单脉冲那样革命性的,可是小范围的调整可以进行,最少节约了600公斤的重量,把雷达的重量从6吨多点,降低到了5400公斤左右,最关键的死,使用这两种材料和理论,原则上可以提升雷达性能60%。

    这可是一个惊人的奥消息的,以目前雷达80公里左右的探测范围,扩张60,就会达到130公里左右,这已经从中程提升到了远程,安装了雷达侦察机的探测范围几乎提升了一倍,最关键的是,80公里,理论上,还可以用光学测距来探查,可是超过100公里,因为地球曲面的关系,要发现几乎太难了,除非有精准的定位。

    杨元钊匆匆的赶往实验室,果然,在这个核心实验室之中,一台刚刚制作完成的核心机,正躺在实验台上面,因为是刚刚组装完成,这个核心机看起来有些丑陋,好在杨元钊并不在意,实验室里面小批量完成的东西,大部分都是这样,甚至还经过了一定的美化。

    而站在这个核心机前方的,就是目前空基雷达的首席科学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无线电天才,曾经只是一个流落到包头的小乞丐,也就是包头的发展,才让他有了学知识的机会,天生聪慧的他,在学习方面,一经接触就展现了出色的天赋,并且逐步的被杨元钊提拔起来,进入到了材料学的实验室。

    这个从材料学开始,再到进入到了无线电领域,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之后,就被派往美国和德国留学,这位到现在年纪不足27岁的年轻科学家,是被杨元钊一直寄予厚望的,他还跟随者特拉斯一段时间,在杨元钊没有在的时间,就是他负责,上一次杨元钊已经指明了接下来的路,提供了5种新的材料的,不过幸运的是,这些新材料之中,他偶然间把两种材料混合起来应用,不但的替换了最困难的那个区域,甚至还能够替换其他的区域的,让重量大幅度的降低下来,性能上也有一定的增长,这个成功的雷达,总重量得到了600公斤的减轻,性能上比之前的高出了6成。

    “刘志,怎么样,已经验证了么?”杨元钊走到了核心机的面前,问道。

    “已经验证了,性能指标都超过了标准,我还没有上电压,估计上了电压会更好的!”刘志的脸上充满了笑容,有些兴奋的说道。

    “很好?”杨元钊点点头,接下来说道:“结构分析的如何了,有没有可能降低性能减重!”

    “这!”刘志的脸上露出了为难的表情,毕竟这一个核心机,都是幸运弄出来的,如果再重复这个过程,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可是降低性能减重,这就有些困难了,这里面的东西没有吃透!

    看到了刘志的表情,杨元钊就知道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从事科研工作的他,也很清楚这个难度很大,真的要从某种意义上面说,5。4吨的重量,已经差不多可以了,不能说最为合适,却也可以应用到飞机上面,对于重型轰炸机来说,这完全没有问题,即便是中型轰炸机,考虑到其他的而一些结构,减轻400公斤的重量,也不是不能完成的。

    可是抱着万一的希望,杨元钊还是把手按在了核心机上面,他动用了一体机的扫描功能,认真的分析哪两种材料的情况,最终,整个雷达的性能一目了然,果然,这个雷达并没有达到性能的极限,如果保证核心电压,把其中的两个模块进行简单的调整,这个雷达的性能还会更上一层楼,会达到180公里左右,比最初的,足足提升了100公里,可是要想减重,几乎不可能。

    在一体机之中,也讲明了这个雷达之所以性能这么出色的,就是因为12个核心元件,特别是哪两种新的材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一旦少了这12个核心的任何一个部分,雷达的性能都会大大的减少,连之前的都不如。

    整个核心机,一共拥有16个核心部分,其中的4个,已经是大量使用了新材料,减重的可能是有,这4个部件,加起来也不过是600公斤,全部减去才能够合乎需要,这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几乎是不可能,能够减掉三分之一,已经是天幸了。

    也就是说,性能无法减弱,重量也很难降低下来,这样的结果,并没有让杨元钊失望,原因很简单,雷达是要靠性能说话,在重量提高10%的前提下,性能提升一倍,即便是在后世,把飞机上面的每一个地方都精确到克的时候,也足以选择更重,虽然后世是因为雷达就是眼睛,雷达的测量范围,直接决定了导弹的射程,否则的话,空有300公里射程的导弹,没有雷达的精确导引,再性能出众的导弹,也只是一个摆设的。

    既然重量上面,很难的减少,还不尽如人意,多了400公斤,可是性能上的提升,可以让雷达的可用性提高了不少,不是每一款雷达,都拥有如此出色的性能的,即便为来建中成功,再加上重量,也未必能够达到到这个效果。

    明白了这一切之后,杨元钊没有多说什么,一体机的效果,只能够深埋于心中,解决了这个雷达原型机的问题,中国的海军的强大,已经是指日可待了,雷达方面,到时别那么的着急了,哪怕刘志他们,继续在这个雷达的基础上研究,也未尝不可,杨元钊看来,这种可能性太小太小了,可是科技不就是一次次的失败之后,这才获得的成功。

    杨元钊到来了之后,刘志主动把这个雷达定型的权利交给了杨元钊,杨元钊来判断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件事情,除了杨元钊很难有其他人决定,因为整体的指标,全部都是杨元钊一个人来确定的,说实话,这件事情,杨元钊也没有想到,不过杨元钊并没有迟疑,果断的通过了这个计划,虽然说,后续,会继续研究,减轻重量变成次要的,如何在同等质量,或者说,相同的情况之下,增加性能才是最重要,甚至把软件和数据总线也整合进去,可是第一批最少100架安装了这个雷达的飞机,就会开始兴建了,其中中型的70架,重型的只有30架。

    由此可见,杨元钊对于雷达的重视,中型的飞机,全部都是海基型,未来会最终达到300架,只有满足了海基的需求之后,才会逐步的面向陆基,在此之前,重型轰炸机改造过来的侦察机,成为了陆基雷达的主要力量。

    一旦每一艘舰队航母,都拥有了8架安装了雷达中型飞机,整个舰队的侦查力量肯定能够上几个台阶,到时候,就是如何用软件更好的计算,更快的把敌人显现出来,中国的导弹,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可是的标准化的火箭弹已经出现,用雷达和瞄准系统结合,可以有效的节约驾驶员的精力,为战斗机增加能力,虽然战斗机还没有办法装上雷达,却可以用中型或者重型来做测试,为未来雷达装上战斗机积累经验。

    这一点,可以为未来的喷气式的前置的雷达,虽然说喷气式还还在研制之中,对于一些理论上面的东西,已经有所了解了,实际上制作难度非常的大,当然了的,如果杨元钊全程的监控这个制作的话,还是有可能制作成功的,毕竟一体机之中的材料,远胜于现在的材料,解决掉喷气式飞机的问题应该不难。

    本身,因为材料的关系,中国越过了活塞式发动机,直接走涡轮螺旋桨,哪怕看起来一样,可是性能上几乎是云泥之别,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在各方面,都比活塞式发动机更强,就省油一项上面,就足以出色了。大部分的活塞式发动机都是短腿的,除了少部分,剩下的,航程都不高,无法起到战略轰炸机的作用,可是涡轮螺旋桨有这天然的优势,单发的航程已经足够的远了,更别说后续的多发的,中国在4发战略轰炸机上面,不但全面超越了美国的b17,而且在1915年前后,已经基本上达到了b29的程度,这可是极为惊人。在别人的飞机,还没有出现的前提下,已经是出色的了,没有必要追求喷气式。这也是中国的目的,如何在涡轮螺旋桨的基础上面,迈进到更深刻的程度,才是中国的正确道路,至于其他,那都是拔苗助长。(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首要对手() 
这也是斯大林的首要目的,要想彻底的解放和统治哈萨克斯坦地区,首先就需要击败奥伦堡方面的俄罗斯军队,预计可能会有3到5万人,大部分都是正规军的情况下,会是布尔什维克第一次正规作战,对于这个斯大林相当的重视,到时候会派出包括布尔什维克一师在内的4个师,10万人攻击奥伦堡,以布尔什维克一师的强大炮火,加上布尔什维克军队的战斗力,拿下应该不是问题。

    这只是占据哈萨克斯坦的第一步,斯大林没有自大到,打败了俄罗斯军队之后,哈萨克斯坦就会举手来投,哪怕是哈萨克斯坦归入了俄罗斯的统治之下,这么多年了,哈萨克斯坦都没有的彻底的归附,当地的贵族和民族势力相当的强悍,按照哈萨克斯坦籍的士兵回忆,这些哈萨克斯坦的民族势力,主要集中在诺盖、吉尔吉斯、卡拉卡利帕克等地。

    因为必须要先对付俄罗斯军队,而不是哈萨克斯坦,所以在打败了俄罗斯驻军之后,布尔什维克军就会由暗转明,这也是最大的弊端,可惜为了扎根在哈萨克斯坦,加上为了转化和改变哈萨克斯坦的势力,他们不可能直接无差别的进攻,最多留下2个师,做好预备,然后在徐徐图之。这就会加大损伤,可是为了革命的全局,斯大林几乎是没有别的选择的一样的选择了这么一条最艰难的道路。

    不过这样做,也不是没有优势,5000多名哈萨克斯坦籍的士兵和接近3000名哈萨克斯坦籍的布尔什维克党员,他们都肩负了不同的任务,会分成最少300个小分队,每一个小分队大概有30个人,无法对付成建制的武装人员,可是这些人的任务并不是武装斗争的,他们是宣传的,向底层的民众宣传布尔什维克的政策,前景,鼓动民众加入到布尔什维克党,甚至是发起武装革命,推翻反动政权。

    武装斗争暂时不是布尔什维克的传统,可是宣传攻势,一直都是布尔什维克的强项,只要宣传了足够的人员,整个哈萨克斯坦才800多万人,只要其中7成以上,归于布尔什维克之后,剩下的,就可以全部打到了,不至于跟革命一样的去****掉,可以送到中国去做苦力。

    接近一万人,骑马离开,能够从中亚走出来的,大部分都会骑马,剩下的,最多让人带一带,相对于步行每天不足40公里的速度,骑马可以保证一天最少200…300公里的速度,这样可以迅速的抵达的目标地区,宣传的同时,也算是为布尔什维克打好前站。

    刚进入的第一天,这些宣传的人员刚刚离开,没有什么情报反馈回来,他们主要在讨论奥伦堡的事情,按照中国方面传来的消息,奥伦堡地图也送过来了,汇总哈萨克斯坦籍的信息和中国方面的侦察报告,最终得到了消息,位于奥伦堡的俄军总人数比之前预料的要减少一部分,大概是2。7万人左右,并且奥伦堡的防御也很清楚,俄军并没有做一定的防御,唯一的问题就是,重火力暂时没有办法跟上,随军的火炮,最大的不过是75毫米。

    对于军人来说,当然是想要争取最好的条件,对于此,斯大林也不好多说什么,想到派出了规模庞大的宣传队,从一定意义上面说,暂时不必担心,第一战对于布尔什维克军来说,不亚于立威的一战,必须要打好,故而在计划之中,他们准备用30天左右的时间,到达奥伦堡的附近,然后集中2…3个师的重炮,彻底摧毁守军的防守的意志,向哈萨克斯坦彰显他们到来。

    斯大林所在的位置,在整个俄罗斯军队的中部,最前列的,是哥萨克骑兵是,一共2个师,共计5万人的哥萨克骑兵师,作为进入到哈萨克斯坦的先头部队,他们需要迅速的抵达奥伦堡,彻底的封锁住奥伦堡,给后续部队提供时间,毕竟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庞大的中亚国度,拥有800多万人,哪怕是地广人稀,总有进入到人口稠密地区,布尔什维克的政策,也不允许他们灭绝一切消息,万一守军选择了别的方法,或者是干脆跑了,这么蓄满了力量的拳头,不就是一下子打空了,这关系到展现布尔什维克力量的一战,不容有失。

    5万骑兵,13万匹马,一部分甚至保证了一人三匹,加上后续后勤部队,2个师一共拥有18万匹马,正是这么庞大的马匹,给两个哥萨克骑兵师带来了强大的机动能力,第一天,在后续的大部队,行进了37公里的时候,骑兵师突进了300公里,预计最多3天的时间,就能够抵达奥伦堡的附近,比主力部队最少快了一个月左右。

    哥萨克骑兵们,兴奋无比,哪怕是曾经在西伯利亚的时候,都没有这样酣畅淋漓的感觉,哪怕是哥萨克的主力部队,都无法保证一人双马,在长途奔行之后,进入到作战状态之前,必须要进行休整,可是一人双马甚至是三马的前提下,完全可以不吝惜马力,全力的突进,一天300公里的感觉,对于大部分的哥萨克来说,都是久未享受过的感觉了,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