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从酋长到球长-第2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了,我知道很多人还藏在外面,你们也知道他们藏在哪里,甚至约好了在哪里见面,这是我教给你们的合则生分则死的道理,你们不会忘记的。去吧,去把我的话告诉他们,让他们回来接受惩罚,继续做个夏城人。”

    “春天马上就要来了,难道就忍心自己当初挥汗如雨垦出的土地荒芜掉?告诉他们,回家吧,我在家里等他们。”

第八十五章 国(七)() 
第一批回来的人将孩子女人留在了城邑,带着那些骑手们继续去寻找逃亡的夏城人。

    几天后回来的人越发的多,他们身上并没有多少血,再者既然那些密谋者已经被追上,有些责任就可以推到那些人身上。

    有些话说是那么说,做却未必,陈健就是准备按照牧羊人吃了麦苗这样的罪名去处置那些叛乱者的,总要有人背锅以抹平别人的愤怒。

    新夏城人和那些起义的隶农渴求土地和真正的夏城国人身份;老夏城人中的一些期待从轻处罚。双方既然都有诉求,一些事便可以妥协一下互相出给满意的答复。

    不以氏族思维方式的律法和规矩也正在一步步地完善,这件事用暴力摧毁了残存的氏族势力,但想要在思维方式上接受新的时代还需要一些时间,但总有一天会改变的。

    过了新年,便是华历三十六年的春天了,有些姗姗然而雪却开始一天天地融化,那些垂挂在茅草屋顶上的、草黄色的倒悬的冰凌慢慢缩小,城邑中的不安与怨恨也在一天天地变淡。

    一月刚到,娥钺卫河等人便回到了各自的城邑,约定一旦信使传递消息他们就会再来夏城。

    夏城城内,木简规矩的抄写也都基本完成,耕牛土地铁器之类的统计也有了个大致的数量。

    一月初六,便有一些野民村落的首领来到夏城,这是骑手们传递的消息,让他们必须在二月之前来到夏城。

    不只是那些野民村落,还有西边封地中半开化的族群,北边阳关那里依附城邑居住或是和城邑有很多往来的氏族也都或是在赶来的路上、或是刚刚得到了消息正在往这边走。

    开始融化的雪地上出现了很多的脚印,目标都是夏城,这一次不再是如同之前一样只是去看看,而是要决定族群今后的命运。

    不久之后,那些逃走的叛乱者也被捕捉回来,没有立刻审判而是关在了一些屋子中。

    他们垂头丧气,面色憔悴,有些人大声呼喊自己错了,有些则沉默不语,不知道命运将会什么样。

    传言一天天多了起来,有人说不经意看到了姬夏首领写的木简,四百多人的名字上全写着死字;也有人说这些人可能会被流放到别处或是被送去矿山当奴隶。

    这些传言引来了一些轰动,既有害怕的也有高兴的还有同情的,但没有反对的。

    到一月末的时候,这些传言逐渐消散,人们开始谈论着不久后召开的国人议事大会,猜测着对他们而言更为直接更为重要的东西:土地、身份、赋税、规矩。开始淡忘了之前的种种与生存无关的情绪。

    除了这些夏城的国人,周边二三百里之内大大小小的氏族、野民村落、封地生存的小氏族首领们都来到了夏城,在惴惴不安中被聚到了一起。

    一个大院落中,几十黑衣卫在外守护,不少人看着那些健壮的勇士身上的武器,心中有些惧怕。

    他们不敢不来,这些年夏城已经和他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而且夏城的军势也不是他们所能抵挡的。

    在一阵寒暄祝贺或是恭维的话之后,陈健直截了当地说道:“你们想做夏人吗?”

    很多人松了口气,甚至有人高兴地叫喊起来,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他们羡慕夏城人的生活,羡慕夏城人种田的方式,也羡慕夏城人很多古怪而又好用的农具。

    对他们而言,夏人是一种身份而非一个氏族,获得夏人身份的意味着族群和那些山林中的已经不一样,也意味着自己受到欺辱、饥荒的时候,有人能够相助。

    “既然你们想做夏人,有些事就需要变一变,需要懂得夏城的规矩,会用夏城的工具,夏城的首领需要士兵的时候你们要随军出征。当然,你们也会得到农具、种子,饥荒的时候不至于饿死。”

    “但这一切你们都要从头学起,夏城也没有那么多人去你们的聚落教会你们这么多事,是时候走出山林,学着夏城人建筑城邑了。数千人聚居在一起,一起学习夏城的规矩,遵守夏城的法度,听从夏城的号令。”

    “所以,我要再建两座城邑,你们氏族都要迁徙到城邑中居住,学习耕种学习规矩。”

    “距夏城以西五十里,土地肥沃平整,正好可以筑城,名为夏西;夏城以东五十里亦可筑城,名为夏东。再加上北面的阳关,一共三城。”

    “春天已到,正是开垦土地的时机,到时候公产给你们提供犁铧、耕地牛马,以及指导你们筑城、种植的人,一切都依照夏城规矩。”

    “如今已是一月末,三月初三之前,所有聚落村社必须就近迁徙到三城之地,否则便视为与夏城为敌,我必起大军而灭之,全族俱为奴隶。”

    “如果三月三之前迁到三城之内,一切氏族在学会夏城规矩之后,一律视为夏人,不偏不倚。”

    “所有氏族首领可在夏城分到房屋一座、骏马一匹,奴仆两人,其余用度除按照夏城爵等分配外,还享有三百亩无需耕种的土地。如果你们不愿意要,当然可以继续和族人一起劳作。”

    不少人咽了口唾沫,心说一匹骏马、房屋和奴仆可都是昂贵的东西,但是这三百亩无需耕种的土地是什么东西呢?

    有人问了,陈健答道:“以今年为例,麦豆同种,两年三熟,折算一年一亩三百斤。这三百亩土地不需要你们耕种,什么都不用做,每年可得粮食,不论干旱洪涝,每年秋季定时发给。当然,也可以发给铜币,自己选择就好。”

    “你们也可以在夏城耕种、从军、做工,一切随意,所有收获依照夏城规矩扣除赋税后全都是你们自己的,但是只能在夏城居住,如果不经允许离开夏城,三百亩不虞水旱的收入极视为自动放弃。”

    “如果你们愿意,现在就可以去挑选奴隶和骏马的。房屋暂时没有,但在秋天之前必然完成,砖石结构,宽大明亮。”

    这些首领们互相看了一眼,心里盘算了一下粮食的数量,这可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氏族这些年虽然也学会了耕种,但是铁器又贵、牛马稀少,不知道要猎杀多少毛皮。以往还可以去远处聚落捕获奴隶,前年开始又禁止聚落私斗,再说捕奴的事也轮不到他们,很多夏城人以此为业,早就将那些不肯臣服纳贡的聚落抓没了。

    大部分人心中早已同意,一些心里不同意的看看外面的士兵,也不敢开口,只能支持。

    在挑选完骏马和奴隶之后,陈健叫来了一些骑手或是雪车,送这些人回去。

    临走之前,陈健再三强调:“三月初三之前,必须赶到三座城邑,违期不至,驱逐三百里之外,不迁者、全族俱为奴隶。”

    众人纷纷答应,各自散去,盟誓到时候必然会到。

第八十六章 国(八)() 
积攒了数年的家底、持续了数年的开蒙教育、对附近城邑的吸血,总算让陈健可以完成扩充基本盘的计划。

    当初准许附近的氏族聚落臣服、禁止抓捕臣服的聚落当奴隶就是为了这一天。

    把不是奴隶的氏族变为国人很简单,但把奴隶解放成国人太难,到时候会天翻地覆。氏族聚落属于自然天地,奴隶属于人。与天地奋斗有时候比与人斗要简单。

    奴隶属于奴隶主,然后奴隶主才属于国家;而成为国人则是直接属于国家,绕过了奴隶主的盘剥由国家直接管制,国家的力量会增加。

    略微估计了一下,原本的老夏城人在夏城的、活着的、不需要被处死的大约还剩四千。

    十二月十八日起义“迎接王师”立下功勋的隶农奴隶大约五千,原本就已经获得国人身份的新夏城人大约两千,获得人的身份而非国人身份的大约两千。

    城中还有各种奴隶大约五千人,除了附近捕获的还有从其余城邑购买的。

    阳关附近有国人一千五,野民两千,北边山林中能够迁出的大约还有两千。

    西边所有封地中半开化族群、之前的私奴等等,迁徙到一起大约六千。

    东边那些野民村落、属于有极远亲血缘关系的氏族、早已融入夏城体系的村社等还有三千人。

    不算不能被解放的私奴、公产奴隶外,整个夏城周边大约拥有三万的人口。

    这和榆城那些逃奴不同,那些逃奴中轻壮男性居多,甚至要用青铜去其余城邑换取女奴以平衡男女。

    这边的三万多人中男女老少都有,因为有大量曾经的奴隶的缘故,轻壮稍多,男女大体平衡。

    算上榆城那边的三万人,整个将来的夏国拥有六七万的人口。除了夏城之外,其余城邑并没有国这个概念,也可以说城就是国、国就是城。

    城市化在人类历史中是个往复的过程,从一开始的城邑集中了绝大多数的人口、到人口激增只能离开城邑前往村社、再到工业时代重新城市化,由此带来的动员力量也出现了巨大差距。

    大部分人居住在城邑,管理起来方便,动员起来容易,技术传播更快,可以真正做到自上而下的严格管控。

    等到人口过多土地不够,皇权不下县、县不下宗族的时候,层层盘剥之下并不能养活足够的管理人员,加之距离通讯因素的管理成本激增,动员力实际上比之城邑国野的时代是下降的。

    因而这个时代的六七万人,并不等同与封建王朝末期村庄田野中的六七万人。

    单独来看,夏国已经是诸多城邑城邦中人口最多、技术最进步的。

    夏城一直是草河附近诸城的文化中心,榆城基本算是大河两岸的经济中心。

    榆城的铁矿冶铁作坊,每天可以产铁三四百斤,上游到下游整个的冶炼体系需要上千人,一年的产量大约四五十吨。虽然这些都是生熟铁还不是钢,不过不用来做武器还是可以用的。

    这些产量足够在一年之内保证夏城体系内每家都拥有铁制农具。

    不论公产私产的所有马匹加在一起也有两三千,耕牛数千,加上铁器贸易和附近城邑加入沿河互助经济体系,耕牛数量也可以保证。

    足够的草场、牧场,粗通略懂一点的畜牧业知识和强制繁殖的技术,也能保证每头母牛每年都有怀孕的机会。

    轮作套种休耕和水利设施、粪肥堆积发酵的推广,总体上可以保证亩产三四百斤的水平,当然是两年三熟和平均种类之后的三四百斤,一亩地的麦子和豌豆是算在一起的。

    如今夏城周边有上好的、经过夏渠灌溉、十年内不需要休耕的土地将近二十万亩;稍微差一些的靠天吃饭的也有二十多万亩,再算上掉休耕地和一些山林、野果林、桑榆柞林、公产的作为长柄武器栽种的小树林、水泽鱼塘等,大约有六十万亩的各种土地。

    实际上也就是以夏城为中心一个大约十二公里的圈,这是让农业人口聚居在城邑而不以村社分散的完美的半径。再远一些收种都有些麻烦,但短时间内人口激增之下还能继续开垦。

    非精耕细作的种植方式让产量不是太高,胜在量大和近乎无限的土地可以祸祸,强制推广的牛耕马耕技术也让人均可耕种面积提升了不少。

    夏东、夏西两座卫星城在三十公里的半径之内,正常贸易一天之内可以到达,管辖起来方便,将来人口多了可以连成片。

    这基本上就是夏城设立郡县后可能要面临的情况和发展趋势,在国人议事大会召开之前,实际上留下的人选个各个方面的官吏人员陈健已经内定下来,只需要到时候走个过场,不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反对就行。

    送走了那些氏族首领后,议事会大厅再一次忙碌起来。

    陈健召集了自己所有的亲族嫡系和一部分从榆城带回来的年轻人,在紧闭的房间中召开了一次漫长的会议,以确定让他们听懂将来的施政方向。

    上百人聚集在房间中,拿着毛笔木简,他们已经听到了一些风声,而且很多人是第一次参加这种规格的会议,心中难免遐想无限。

    “想要城邑强大,有四件事要做好。兵、农、工、学。”

    “而这四件事,又必须要将咱们分散氏族的里司制度推行下去,严格统计人口。”

    “前几天那些氏族首领的事你们也都知道,也知道我要强制他们都迁徙到城邑中去。仅仅是迁徙还不够,迁徙到城邑之后怎么办?”

    众人都抬头看着他,陈健顿了一下道:“下面的话,你们要记住但不要外传,要明白怎么做。如果我说完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发问。”

    “首先,夏东夏西的土地都是未开垦的。但是咱们拥有铁器、耕牛、种子等,这些东西掌握在谁的手里?当然要掌握在你们的手中。要记住,那些土地是他们借用城邑的力量开垦的,他们只有使用的权利,土地并非是他们的,是属于城邑的。”

    “然后,将未成年的、但却已经不需要母亲哺乳的孩子从氏族母亲的手中带走,在城邑内强制接受夏城的教育。这一点上我不希望有人落泪可怜心怀不忍,必须严格实行。”

    “为了避免氏族之间的仇恨,所有氏族全部拆散打乱,以五十对男女编为一里,亲兄弟姊妹不能在一里之内。”

    “很多氏族并没有昏礼,也没有固定的睡觉生娃的人,咱们以前也是这样,这不是强制能够解决的问题,所以只能让他们慢慢接受咱们的习惯。五十对男女夹杂而居,混乱是肯定的,往好了说短时间内咱们又能多出不少孩子,但这样并不好。”

    “既不能强制婚配,又希望他们一男一女结成家庭,那该怎么做?修建房屋的时候修建两种,一种是集体居住的,另一种是个人家庭居住的,凡是在里司见证下盟誓昏礼的,可以优先住进那些个人家庭居住的屋子。”

    “在一男一女的家庭被这些半开化的氏族接受之前,为了保证城邑的权利和对你们的尊重,一里之内还是要保持氏族时代的集体耕种办法,也方便征收赋税和学习新的耕种办法。”

    “这么说吧,你们是城邑的官吏,但在他们心中就是非血缘血亲的氏族首领,将他们对氏族首领的尊重转移到你们这些教他们耕种的人身上。”

    “区别就在于你们随意可以撤换,可能你今天在夏东,明年就去了夏西。要让他们把这份尊重从一个人身上,转移到你们腰间的简单玉牌上。不论是谁,拿着玉牌,就是他们心中类似之前氏族首领的人物。”

    “他们可能还不太习惯把辛苦种出的粮食交给城邑,你们可以告诉他们是城邑给他们提供了铁器农具种子和技术,等到他们逐渐明白了规矩后再和他们说明白这是赋税。”

    “当然了,老夏城人和新夏城人以及城内的不少得到国人身份的奴隶也要打散到东西两城当中,以作引导。一里五十男女,至少要有五对熟悉了夏城规矩的人。”

    “两年之内,你们要做的并不多,只需要指导他们如何耕种,传授一些基本的规矩就行,就算做的不好也不会有太重的惩罚。”

    “我大致算了一下,这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