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从酋长到球长-第4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博得这些名声的时候,随船而来的党内的一些骨干分子也深入到泉州的一些农村,考察这里的乡绅、投靠、盘剥、圈海等事,又深入到一些贫民之中聊聊家常,考察可以大规模偷渡的海湾。

    这场地震,也让泉州知府姜志礼得了个好名声,泉州众人便要给他建生祠,陈健又撺掇他收拾那些圈海占渔的豪强,给出了一些办法,正投其所好。

    两个人的关系也就拉近了许多,算起来他比陈健大十岁,陈健便称之为立之兄。奈何陈健的先生不给陈健取字,称呼起来便有些麻烦,不伦不类。

    这一日,城墙的工程量已经计算出来,又展示了一番陈健携带着转了大半个地球的水泥的效果,姜志礼大喜,便宴请了陈健。

    本来本地的乡绅与名流也要宴请的,但是有些事还要和陈健商讨,便只是私人的宴会。

    借着地震的风灾这件事,陈健终于混到了一场正式的宴请,看起来还算不错,想来福州那边的事很快也会有答复。

    然而借着这场地震而大快朵颐的,不止是他,还有泉州各地的豪强。靠卖米搂一笔的美梦被陈健破坏了,但别的事还是一切照旧。该让族中女人守寡的守寡、该借着大灾买地的买地、该圈占滩涂的圈占滩涂渔场,吃的不亦乐乎。

    这都是常态,也没什么可说的,年年如此只是这几年地震频发让这种活动变得方便了许多,圈占和兼并的速度更快了一些。

    加上今年又要因为地震减免赋税,富户喜不自胜,便纷纷捐钱重修洛阳桥、清净寺等本地名胜,顺便希望姜志礼小心一些,不要妄图退回被圈占的沙格澳等地的滩涂,免得大家都不好看。

    不过这些既然都是寻常之事,倒也不会扰了这次小宴的兴致。姜志礼也知道陈健不喜欢那些应酬,便选了一处清静之地,说了些这些日的见闻,又谈了几句肺腑的感谢之语,便说到了这夷学之事。

    “陈兄,你们与那红夷等人的学问,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譬如算法、会计、账目等等,的确有过人之处。前些日子我也看了看你的那本《大九州海国志》,感慨颇多啊。”

    既然混的熟识了,陈健又帮了如此大忙,姜志礼终究还是看了看那本书。虽然言辞粗陋,只是市井小说的水平,并无斐然之采,但是数字详实、看法新颖。

    尤其是《皮萨罗列传》,在姜志礼看来当真有当阳长坂赵子龙之勇,不禁感叹番邦夷狄竟然也有此人物。至于《德雷克列传》,简直便是一个夷狄版的宋三郎,原为贼寇竟列侯伯……

    这一个月以来,陈健带来的这些人展示出的干吏的水平,也让姜志礼佩服不已。

    这倒不是常态。

    一方面舰队中人一部分都是万里挑一的年轻人,另一部分则是新式学堂和党内或是进步同盟内的优秀人物。

    有组织,自不必言,服从组织决定。无组织的,陈健又多给银钱,故而显得令行禁止手段高超。

    比起整体上来华的西班牙人荷兰人葡萄牙人,还是高出不少的。除了耶稣会教士或是印度公司总督级别的,论见识手段还是不如这支精华浓缩的舰队众人的。

    陈健听到这句夸赞,却并不高兴,而是摇头道:“立之兄这话说的便有些门户之见,我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但说就是,这是私宴。”

    “立之兄刚才称呼我们的学问……虽然不曾明言,但我也听出来了,你是准备给起个名字叫夷学?”

    姜志礼尴尬地笑了笑,陈健却正色道:“我倒不在乎夷学这个称呼,只是立之兄想的不对。何谓中学?何谓夷学?难不成这计量之法在我们那里适用,在这里就不适用了?若天下人都可用的学问,怎么能分出中学夷学?只有天下人并不都适用的东西,才能分出中夷。你这样说,难道说泱泱中华就不该有枪炮、计量等学问?还是说这些学问到了这里就不能用了?”

    姜志礼一怔,隐约觉得似乎有些不对,又似乎明白了什么,便道:“圣人之言,自然是中学。”

    “那中学便是圣人之言?还是圣人之言只是中学的一部分?”

    这话让姜志礼彻底愣住了,他没学过逻辑学,这个很简单的包含关系让他有些晕,反应半天也不知道该作何回答。

    陈健质疑这句话也是在为今后的一些争端做些准备,既然科学是全人类的,那就不应该用“西学”这样的说法来代替“科学”这个名字。

    这东西并不重要,但也很重要,短短的两个字就是一种巨大的潜移默化地舆论宣传,不从源头上扭转会引发一系列的反应。

    既然是传统,那就是与众不同的。比如火刑烧死布鲁诺那是传统,比如千刀万剐的凌迟也是传统,但一些全人类通用的东西还是不要算在传统之内。

    借着这个因由,陈健又道:“我听闻《大学》有三纲八目之说?”

    “正是。三纲者,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者,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啊,这格物既然是八目之基,怎么到了立之兄这里就成了夷学?这本就是格物致知之学。算数之学,那自不必说,称之为算学、数学均可。比如天文彗星日食月食,可以译作‘空际格致’;冶铜炼铁寻石找矿,可以译作‘坤舆格致’……以此类推,为何非要用夷学为名?或者,便称之为科学,又有什么不可?”

    “科学?”

    “科者,从禾从斗,计量之学。当年秦皇一统,便统一度量衡。而在种种学问之中,这计量之学也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若无计量,便不能知天文识地理。所以便以科学为名。至少在我们那,这个名字是由此而起的。”

    姜志礼若有所悟,陈健起身行礼道:“立之兄,我有一不情之请。”

    急忙将陈健扶起,道:“和陈兄交谈,受益良多,便说就是。”

    “我从到了暹罗,才开始读诗书经典,若论起来不如开蒙之童。有些东西,便是想要翻译,也很难动手。我想请立之兄帮我将一些东西翻译过来。”

    “这……不怕陈兄笑话,格物致知之学,我所学不深。”

    陈健连忙摇头道:“不是这么翻译。比如说科学这两个字,我想翻译成科学。但是怎么才能由计量的学问引申出来,这就需要引经据典,这是我做不到的。也就是说,如何翻译,我已经想好。没有想好的,是怎么让士林中人一见便觉得果然有道理……”

    姜志礼明白过来,笑道:“穿凿附会?”

    “算是吧。”

    “这倒不难。想来这些学问,今后必然大放光彩。八目之首,的确不应该用夷学这个明目。”

    “主要是请立之兄,写一篇论科学何以以计量之学为名的文章。具体的原因我已经写好的,但是……立之兄也知道,若是我写出来,恐怕贻笑大方叫人以为这是蒙童乱语,白话可笑。”

    说完将一份早已经写好的关于计量单位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要用科学为科学的名字的原因。

    这倒是一篇很好的文章的起头,姜志礼略微一想就能从统一度量衡之类的角度为这个译名找到足够的理由。

第五十九章 汉之班超魏之唐雎() 
之后两人又说了一些别的,讨论了一下中学、夷学以及科学的区别,最大的分歧其实还是在于人文学科上。

    自由、民族、主权、权利、法……这些东西是双方的分歧所在,不能说这些东西不是全都适用的,但是此时在士林之中不能这么说,否则会引起轩然大波,引起巨大的反感和抵触,甚至会连带着科学一起被封杀。

    合理地构建制度也是一门科学,人文科学也是科学,但是此时连在一起会被人利用借此反对,那就会很麻烦。上层改良基本上没什么希望,接触到这些东西的士大夫也不会太多,但是译名的问题从一开始就不要出现偏颇,比如洋火这样的名字,这是最不起眼但却影响深远的文化侵略。

    包括陈健带来的棉布,陈健也是执意翻译成宽幅平纹布,或是宽布,绝不翻译成洋布。

    拜托姜志礼的这些事,姜志礼也很高兴,他在泉州见识过外面的世界,又经过这些日子的接触深知科学这东西的用处,确信自己会因此而名留青史——立德、立功、立言之三立,若能取立言之事也是极好的。

    陈健也尽量避免和他谈一些社会制度方面的话题,姜志礼也只是隐约知道陈健那里是禅让制,再多的便没有多问。

    酒酣之际,姜志礼又道:“我已经修书给了巡抚大人,将陈兄等人这一个月的作为写的明明白白。想必贸易的事,或有可能,毕竟守礼守法,并不做那些违法之事。”

    “那就多谢了,这才是我最想要的。”

    姜志礼呵呵一笑,欲言又止,许久终于道:“若是前往京城面见天颜,有些事陈兄还是叫手下之人收敛一些。”

    “这我省的。只是但求立之兄忙于政务之余,一定要在年末之前将我拜托的几样文章写出来。”

    “这是自然,我定然尽力而为。”

    …………

    两人酒酣耳热之际,福建巡抚徐学聚也在考虑这件事。

    陈健之前多方行贿,高寀已经写了奏文通过宦官的渠道递交上去了。在得知陈健在泉州帮着救灾后,也派心腹之人来找陈健,一则是索取贿赂谈谈这件事办成之后的价钱,二则是谈谈那些发财的路子。

    虽然走了官方的渠道,但是陈健还不至于做出官方渠道有可能成功就舍不得贿赂的行为,这是行贿的大忌,自是许诺只要事成必然会把钱拿出来。至于搂钱的办法,日后再谈。

    高寀也知道徐学聚已经收到了陈健的请求、泉州府的汇报,又见陈健即便如此仍旧没有在贿赂的问题上讨价换件,顿觉此人果然有成大事的潜质,哪像是那些和兰人……舍不得行贿不说,还在行贿这件事上讨价还价,甚至办不成还把之前的定金想要要回去,简直不可理喻。

    殊不知这也算是资本主义的行贿方式,行贿合理化的要求就是给钱办事,办不成事退钱,既然合理自然算不得行贿,只是一场生意。

    高寀也知道徐学聚对自己极为不满,所以他也清楚陈健的请求他只能在必要的时候给添把火,此时万万不可直接去找徐学聚谈,否则适得其反。他心想,既然这番邦人如此懂事,这事情咱家便要办的好些,日后真要是合伙做生意,万岁内孥丰盈自然欣喜,自己又省了许多麻烦,不用克扣抢掠这样的低级手段。

    此时的徐学聚虽然还在犹豫,却在一些事上已经被陈健牵着鼻子走了。

    靠着泉州地震和彗星这两件事连在一起的机会,陈健的那些之前被徐学聚当成妖言惑众的书信顷刻间成了解决问题的手段。

    陈健说,要当心有人借彗星和地震一起出现的事,蛊惑众人。

    结果事情真的出来,徐学聚反应也是极快,当即翻出陈健的书信,按图索骥,叫人翻阅史书,越看越是心惊。

    “嘉靖十年八月,彗星。”

    “景泰七年四月,彗星。”

    “洪武十一年九月,彗星。”

    “元大德五年八月,彗星。”

    按图索骥的事自是不用他亲自出面,手底下饱读文章的人有的是,反倒是促成了一件趣事。

    万历三十五年八月,福建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明确官方声明彗星七十六七年降临一次的地方,又寻章摘句拿出那些史书的记载,一时间谣言顿熄,倒也成了一桩奇事。

    正是有所求,所以有所用。日食在此时已经和天文现象联系在一起,已经可以预测,与天人感应扯不上关系了,但是彗星的事之前还是难说的。

    尤其是和地震联系在一起,难免叫有心人利用,加上此时各地并不安稳,徐学聚也清楚。民变、流民、人相食之类的事到处发生,就算是福建也难幸免,虽然还不至于到“就差两个人了”的地步,但也危机重重。

    陈健又忽悠说地震也是有迹可循的,实际上并不是,但既然说这只是天文地理而非巫术卜算,那就更容易接受一些。

    这样一来,之前对陈健的一些警觉反倒是消减了不少,因为陈健之前就提出了可能会有大震飓风海啸,要提前准备救助救灾的说法。

    徐学聚难免有些后悔,若是当时信了的话,恐怕还能干的更漂亮下,留下千古名声。只不过当时的情况他也不可能信,如今事情出了那又是另一种想法而已。

    姜志礼的书信和奏文也送了过来,又说了陈健等人的一些好话,什么平价粜米、预防灾疫、备荒种署之类,又说众人秋毫无犯遵纪守法,虽然不通圣人之言却有三代遗风云云,与红夷倭寇大不相同。

    姜志礼的为人徐学聚还是清楚的,泉州又近,一些消息他也有所耳闻,实际上也算是默许了陈健等人暂时在泉州停留,否则的话早就派人赶走了。

    只是他现在还是不放心。

    白乐天曾言: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种人到底是真的是仁义君子之国?还是不过只是假象?他倒是也找过一些精通外面世界的人问询,但是竟然无人知晓有此国,此时世界的消息传播是以三五年计的,不可能这么快传到这边。

    然而问及到关于什么南扶桑州的事时,却还真有殷地安这样的说法,又说那里的人喜祭鬼神、肤色红黄,倒真像是那么回事。

    而陈健递交的国书的副本,又基本上算是合格,没有直接拒绝的理由。国玺印着、开头尊重、该吹的吹该赞的赞,只不过就是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和九州的问题上有些分歧,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说大,这就是不尊重皇帝口出妄言,可以直接拒绝。

    说小,这就是不懂教化荒谬之言,哂然一笑无足轻重。

    如今又夹杂上地震海啸彗星这些事,倒不得不重视考虑。

    毕竟做到地方大员,该有的政治思维还是有的,主要就是担心这群人图谋大事以致成为沿海大患。

    从闹倭寇开始,沿海的大患基本就要考虑到日本。之前无论是谁想要在福建一代立足,第一要考虑的是这些人做转口贸易将违禁品运到日本怎么办?其次才是考虑万一成为葡萄牙占据澳门那样的事。

    作为福建巡抚,徐学聚也清楚沿海一代贸易的重要性。前些日子被西班牙人甩回来的外交信件更是明明白白地告诉徐学聚:每年吕宋大量的白银进入明国,而我们得到的不过是些手工业品云云。

    徐学聚自认自己还是有处理外交事物的水平的,前几年的讨吕宋檄文狠狠地吓唬了一番西班牙人,西班牙人把那些还没杀的、被罚作奴隶劳工的人放了回来,还送回来一些金银。

    这让徐学聚顿觉自己让西班牙人知道天威浩荡,然而西班牙人却想这就是个傻、逼。

    从书信的内容让西班牙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明朝正在地震、战争、洪水、刚打完三场大仗,根本没能力动手,所以不用担心,一封檄文将底细露了个遍,若论水平比起勿谓言之不预也实在是差了星辰大海。

    所谓皇帝以吕宋久相商贾,不殊吾民;不忍加诛!又海外争斗,未知祸首;又中国四民,商贾最贱,岂以贱民兴动兵革;又商贾中弃家游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