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从酋长到球长-第4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者他这一世看到的第一篇学宫的天文学论文就是关于荧惑星偏心率的,而初级微积分和直角坐标系已有雏形,那篇文章他已经看过十年了,写文章的先生他也见过了,那位老先生的名字成了子午线的名,弟子也跟着陈健出海到了大明……

    再加上从假说开始的那个族群一直都是相信日心说的,所以偏心率事件所影响的只是世界的“对称圆美学的宇宙观强迫症患者”而没有影响到宇宙的模型。

    假说是假说,日心说可以解释很多东西,但地心说同样可以解释。

    所以想要把这个假说让徐光启这样的接受了完美的地心说学说的人接受,就需要提前数年准备。

    现在的问题是陈健靠着名声和关系网罗到了族群中年轻一代中很优秀的天文学和数学人才,但是想要解释清楚却需要徐光启先帮着他把《算数与几何》润色一番,并且能够理解椭圆与三角形原理的一些计算方法。

    这就像是一个怪圈,想要吃到馒头需要先种麦子,而种麦子又必须要吃馒头以保证活下去……

第六十三章 三观毁灭者(下)() 
因而,当徐光启问起天文学的时候,年轻人没有直接说关于日食月食历法之类的东西,而是问了徐光启对宇宙这个概念的看法。

    这在明朝也是有争论的,宇宙即为空间和时间,那么空间和时间到底是可以单独存在的?还是无法单独存在的?这是后续很多东西的哲学基础,或许对于普通的学生只需要按照前人的学说给出一个填鸭一样的公式即可,但想要毁掉徐光启这样人物的三观却需要从根源做起。

    年轻人没有直接解释,而是又问道:“玄庵先生看了几天那本《算数与几何》,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请问玄庵先生几个问题。”

    “请讲。”

    “假使,一加一等于四,而四加一等于八。那么按照那本书中的说法,一加一再加一必然等于八,对吗?”

    “正是。虽然有悖常理,但是按照所谓逻辑,在这个假使之中这是对的。”

    “那怎么才是错的呢?”

    “在这个假使之内,算出的结果与假使的并不相同,便可证这个假使本身错了。”

    “是的。那么就玄庵先生如今所知的宇宙之一角,想必是地球为心星辰旋转。不管对不对,这都是一种假使。而我们所知道的,地球却是围着太阳转动的。所以,在讨论天文之前,就必须要接受这个假使,二者选其一,否则的话之后的一切都难以理解,也解释不通。”

    徐光启略微反应了一下,便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假使本身是没有对错的,但假使的东西与事实不符的时候便证明这个假使本身就是错的。

    现在他判断不出哪种假使是正确的,但却知道一件事:眼前这群人依靠他们假使的宇宙,推断出了彗星降临,而另一种假使的人却没推算出来。

    这不是有没有心的问题,徐光启很清楚,利玛窦想要得到皇帝陛下的赏识,在翻译几何原本的时候就想着先翻译天文历法书籍。

    如果有机会能够算出彗星降临这样事,利玛窦是绝不可能错过的,可既然错过了那就证明他没有本事预测,也就证明他所传授的地心说的假说是错误的、至少在彗星这件事上是不如日心假说的。

    对面的年轻人手中拿着泉州知府姜志礼的一些书信,上面明明白白地写明了彗星事件的原委,并且也拿出了考证过的那些元宋史书上的记载,基本上都能对的上,甚至想要继续往前翻可以翻到战国策……

    没办法,这是个自国人暴动共和执政就有信史的伟大族群,有心翻阅并不难,陈健是处心积虑穿凿附会,以有心算无心,以神棍冒充科学,自是占优。

    而一旦接受了关于天文学的说法,就必须要接受与之配套的世界观与宇宙不能单独存在的概念,这是一体的。

    徐光启这一生经历过两次大的世界观转折。

    入教的时候已经有过一次,从万历二十一年开始直到万历三十一年,整整十年的时间让他接受了天主教的世界观。

    而如今,他又面临着第二次的选择,而这一次只会比前一次更加的激烈,他能感觉到。

    脑中一个声音不断地告诉他,这是异端邪说,不可听信。另一个声音却在启迪着他,这是科学,听下去……

    两种想法千军万马一般在脑中挣扎了许久,终究徐光启长叹一声道:“既是假使,那就说说你们的假使吧。”

    年轻人也笑道:“是啊,只是假使,玄庵先生不妨听听。”

    说完,他问徐光启要了纸笔,很娴熟地画了一个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的轨道,标出了赤道和黄道,简单地做了一番讲解。这图他在闽城见的多了,南安的学堂填鸭式的教育中已经再教这些东西,孩子们只要知道不需要穷其根本,而有心人则另有说法,需要数学来证明,这就是另一回事。不是每个知道地球是球的孩子都能自己推出万有引力的,但不妨碍孩子们知道,质疑和反对那是干一行的人要做的事。

    “玄庵先生,再说这个之前,我先说说我们假使的宇宙。当天地初开,天地之道便已存在,天地因何而开不知,天地何人所开亦不需知,因为在天地初开的那一瞬间,开天辟地的人或是神祇都已没有意义,唯一存在的便是那一刻定下的天地之道。”

    见徐光启要反对,年轻人又道:“这是假使。玄庵先生倒先不必急,我先请问若以这个假使论,玄庵先生以为天地之道是什么?随意举出一例即可。”

    徐光启想都没想,随意答道:“若以此假使,太阳东升西落便是天地之道。”

    年轻人却摇摇头道:“玄庵先生错了。太阳东升西落只是天地之道的表现,而非天地之道本身。所谓东升西落,不过是因为地球自己转动的时候是自西向东。只不过在天地初开的那一瞬,地球恰好是自西向东转动的。倘若地球在那一瞬是自东向西转动,那自然是西升东落。便以《算数与几何》中的因为所以来说,东升西落只是所以,而非因为。若以东升西落为因为,得到的所以是早晨影子在西傍晚影子在东。同样,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而转,所以太阳在我们看来是东升西落,但实际上它根本没动。”

    年轻人又道:“也就是说,东升西落本身不是道,因为东升西落所以晨影在西而夕影在东……这从因为开始到在东结束的一整句话才是道。同样,自西向东转本身不是道,而因为自西向东转动所以太阳东升西落这一句完整的话才是道。”

    徐光启还在愣神的功夫,年轻人又趁热打铁道:“玄庵先生相信地球是圆的吗?”

    被这么一打岔,便也跟着点头道:“当然相信。”

    “那玄庵先生想没想过地球的另一面的人为什么掉不下去?”

    “这……”

    “因为地球就像是一个磁石,只是这磁石吸的不仅仅是铁,而是万物。草木竹石、铜铁人畜,都被吸住。所以人永远是朝着地球的球心,所以不可能会掉下去,就算掉也是往球心之处掉。这连在一起也是天地之道,而如果只说一块石头扔到空中掉下来,那只是天地之道的表现而非天地之道本身。我们算出了掉下去的快慢,以此可以让大炮的轰击更为准备,这就是通晓天地之道的好处。”

    徐光启仔细琢磨着这句话,闭上眼睛想了一阵,豁然道:“是了,不是向下而是朝着球心。我们的下是下,而若在地球另一端的下是我们的上……怪不得!”

    借助徐光启感兴趣的大炮和天文打开了突破口,后面的问题也就简单了许多。

    一连半月,坐而论道,将许多毁灭性的事物灌输到徐光启的脑海中,而本身自有的“道”这个概念让徐光启不难接受,甚至更容易接受。

    而这样一来所要面临的最大的世界观抉择就是:天或是上帝是否有意义?如果在创世之后便不再影响世界,那么即便存在意义又合在?没有意义的东西存在与否重要吗?

    假使道与天与上帝重合,那么道是可知的可测量的也就证明上帝与天是可知的,可天与上帝怎么会是可知的?

    当一样东西,看不到、摸不到、嗅不到、感知不到、影响不了人的生活、有它如此,无它也如此,拜它如此,不拜它也如此,信它如此,不信它也如此。

    那么即便存在,存在与不存在有何区别?

    这不是陈健的想法,但却是此时的人最容易接受的想法。

    这不需要否定天或上帝的存在本身,但需要否定他们存在的意义。

    虽然仍旧唯心的,可在此时却是地动天摇的惊涛骇浪。

    徐光启不想接受,可连问了几个问题对方都一一解答,要么就是描述了一番在都城学宫那一场颇为轰动的展示中的一些情景,听起来并不似作伪,因为这人说了如果徐光启有兴趣将来有机会随时都可以复制一遍。

    微粒说、肥料学、摩擦起电、电解水、真空汞柱、三棱镜分光、打着微粒即万物、物质不灭只是重新组合为旗号的化工作坊……

    这些听起来玄之又玄的东西一件件说给如同再听山海经一样的徐光启听,却又一遍遍告诉徐光启因为天地之道不会改变,所以不论何时不论何地,以天地之道为基础的东西都是可以重复的,所说的一切不怕质疑都可重复。

    等再问道一些玄妙的道理时,年轻人便说自己所学极浅,不过中人之姿又兼语言不熟,所以非不能而实不为也。

    某一日争论问询之后,年轻人又摸出一本书,名为《有趣的种豌豆》,交予徐光启道:“这本书是数百年前便有的,学堂农学之生均要学习,我见玄庵先生自持稼穑之事,不妨尝试,极为有趣。只不过从种到收将书中所写全做一遍,恐要两年之期。玄庵先生守制期间,正好尝试,以眼前所见来证真伪。两年后咱们再谈天地之道的问题也可以……”

    接过书随意翻看了几页,上面图文并茂,说的极为详细。

    他没有拒绝,但心中已经没有好奇,因为书中给出了答案,而他此时已经相信书中的答案必是正确的……

    是夜,徐光启头疼欲裂,难以入眠。

    满脑子都是这些天听到的东西,闭上眼便是那些稀奇古怪的书籍和送来的稀罕之物,耳中满是道道道道之类的复寰,肺腑中俱为血液蠕动之声。

    圣人之言、耶稣之义、天地之道、佛陀之语……种种声音不断地在他脑中翻滚,夜半之时忽然坐起,长啸数声,心如擂鼓汗如浆出……

第六十四章 谶语(上)() 
徐光启这一病就是月余,只是这病既无发烧温热之症,又无腹泻水肿之痛,除了他自己之外竟是难以叙述。

    这一个月的时间,那几位客人又和徐光启交流了几次,留下了一些书本和大约六百两白银,说是请徐光启寻找一些才俊青年前往福建。

    正是儒学为体、科学为用,补益王化,安邦除弊等等,徐光启听闻也觉颇有道理,便一一答允。

    其后这几位客人又请徐光启写些荐书,这些人想要前往各地游历。徐光启一开始并未同意,但后来这些人说起油灯灯油等事,说是在福建听闻有名叫四川的地方也是用此方法打井,所以想去见识见识,互补不足,徐光启这才知道这些灯油竟然来自地下。

    既然知道来自地下,不免想到宋人沈括所书的石油二字,又询问了一些炼制的办法。

    这几位客人便说这东西可以照明,亮与蜡烛且无需剪烛,又可挂于马前作为马灯,价格便宜于民多利而无害。

    既然土地岩石九州趋同,想必中国也有石油,所以希望能够学习技术,日后也好在这里开采。

    既不争地、又不扰民,还可以收拢饥民流民等等好处,徐光启知道这件事极难,但他也不想要放弃,至少有所准备。

    此外这些客人又说了一些“化学”、“颜料”、“矿石”等等一些东西,又说前年在荷兰的时候就见过不少青花瓷,被誉为最纯净、只有神与天使可用之物等等,所以想要去景德镇看看。

    徐光启交游颇广,又是宦林中人,四川、江西等地均有熟识好友,便写了几封书信。

    这几人或往四川自贡、或去江西景德。

    一方面去学习这里的一些技术,另一方面陈健也是趁这个机会让党内的一些人去见识一下即将发生的景德镇民变。

    看看那里的斗争形式和宗族、同乡、官窑、私营、匠户、雇工、颜料垄断家族专营、官窑私窑陶土之争等等矛盾,积累经验,写出第一手的报告,以分析学习。

    这可以说是明朝市民阶层暴动和争取利益的第一手资料,远比自己揣测的要准确,怎么说这个年份在瓷器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年份,故而记得十分清晰。

    自贡盐井历经数百年,水平之高远非陈健所能想象,有很多可学之处,至少钻头断了掉在里面在南安的油井区还是个大难题,自贡盐井却早已解决,而且打千米井这种堪称玄幻的事人家却是靠竹子做成了,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限的,何不趁此机会整理出来以为体系。

    另外景德镇民变之后,许多匠户匠人雇工的身份限制也放松了许多,能找机会聘请几个回来也有利可图,交流技术、归纳经验。与时俱进,这一点也是要注意的,不然再过几年英国的韦奇伍德就要在陶瓷上逆袭了。

    这些事半真半假地利用了徐光启,基本上达成了目的,留给徐光启的只有长久不能平静的内心和三观的混乱,每天夜里难以入眠,着实痛苦。

    徐光启回味了一下那些客人所说的三观,基本上总结出来就是十二个字:物质不灭、天道永恒、宇宙恒变。

    从基本的微粒说再到施肥的原因,徐光启也弄清楚了这些人看待变与不变的大致观念:人死后化为肥料回归大地、大地滋养草木米麦、牛羊以草木为食、人食牛羊米麦……微粒不变,而天地时时在变。

    至于灵魂,这些人没说,所以还给了徐光启很多思考的空间。然而子曰敬鬼神而远之、主说天堂地狱、佛曰六道轮回……在物质的层面上即便接受了那十二个字,灵魂层面又该怎么面对?

    人一旦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而起这个问题是自己所信奉的很多东西互相矛盾的时候,难免要食不甘味形容枯槁……

    他见番邦来客的故事已经在上海以及周边传开,郭居静几次前来开导,学生们也屡屡前来探望,然而一旦开始思索这些东西,便不是一两个人可以说清楚的,只能靠自悟。

    却说这一日,徐光启的一名学生前来探望。

    这学生姓孙,名元化,字初阳,嘉定人。

    徐光启幼时家贫,靠教授里中子弟为生,即便中举之后会试之前,也曾在上海教书。上海与嘉定毗邻,故而孙元化也曾在这里读书,两人相熟,以恩师相称。

    孙元化家中富庶,也是宦林之后,不愁衣食,自小喜好奇谋兵略,从徐光启这又学到了几何学,更是没了进取的心思,放下来四书五经沉迷于几何算法。

    孙元化是徐光启的弟子,前来拜会也是经常之事,无需通报便自己走进了徐光启的书房。

    前些天他也听恩师说起那些番邦人的故事,又翻阅了那本《算数与几何》,立时入迷。

    这些日子恩师生病,许多弟子忧心忡忡,他却大笑。

    众人不解其意,他只道当年新建伯格物看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