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从酋长到球长-第4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珲必然会受到颇多责难,这简直就是火上浇油。李珲数万两白银撒下去,总算换来了辽东都司承认嫡长子哥哥有病不能即位的一句话。

    向南,一省之临,正在闹饥荒。再向南,江潮倒灌,死人数千。更向南,江西民变,乡族械斗罢工罢窑罢市……

    使者们入京的时候,或许从上海县启程向南的孙元化终于明白过来恩师为什么让自己看那几页纸张:以大明的体量,只要惨胜就是不败。又或许在海边看到了缓缓前行的乌龟,偶有所悟,只要学这乌龟,以堡为壳、徐徐图之,周边便没有不可战胜的敌人。

    只是他毕竟年轻,没有经过历练,想的还是简单,不明白这要花多少钱,也不知道大明能不能拿得出这些钱,此时难免有些异想天开,以为自己习得筑堡放炮的法门,便可海晏河清天下安宁。

    虽是异想天开,但终究壮怀激烈,不负青年热血之志。

    他连举人都还未中,正是年轻挥斥方遒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很多事真正难的地方在哪。

    事实上,年轻时如孙元化这样想的人并不少。

    但当不再年轻、真正踏入宦图多年之后,或许最喜欢的诗词就要变成稼轩居士的却道天凉好个秋。

    譬如此时,譬如此刻,某个二十年前也如此时的孙元化一样壮怀激烈的人,此时此刻正意兴阑珊,眉头紧锁。

    京城,武英殿中书舍人赵士桢的书房中,门窗紧闭。

    这位写过《神器谱》、改良过火绳枪、仿制过图菲克的“幸臣”,独坐书房。

    桌上,一长一短两支番邦的火枪。

    长枪为步卒所用,短枪为骑手所用,均以火石发火,装填速度极快,威力巨大,结构精巧。

    这是不久前一个古怪的国家的前来都城的使节送给他的,据说在福建便听过他的名号,所以来到京城后就先送来了两支火枪,还送了一本装填手册。

    除了这两支火枪和那本小册子,案几上还有基本赵士桢自己写的书,譬如《防努车铳议》、《神器杂说》等等。

    案几上还铺着一张白纸,旁边是已经研好的墨,一支笔横放在笔架之上。

    雪白的纸上没有一个字,连一个墨点都没有。

    赵士桢就这么静静坐着,坐了一夜。

    这不是第一夜如此这般。

    从收到那两支火枪作为礼物之后,他便常常这样坐在书房,已有一月时常。

    他不是不知道如何下笔,而是不知道为何下笔。

    一个月前,这些古怪的使者送来了火枪,交流了几句。

    赵士桢很清楚这些人为什么会找到自己,火枪只是为了打开贸易的大门,至少有个机会。自己恰好是国内为数不多重视火枪的人,找到自己也无非是通过自己这个中书舍人的身份,在京城制造一些机会。

    可以说,这是投其所好。他也愿意被投其所好。

    火枪乃是军国重器,从这里作为入口,想要获得贸易,看起来是个两全其美各有所得的好事。

    只是看了几眼施放,便知道这是好东西,可以说对方找对了喜欢的人,却没找对可以办成这件事的人。

    这些人目的不纯,赵士桢很清楚。无非就是靠着火器犀利引起宫中注意,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开市贸易。

    正常来说,不管目的是否纯正,对大明来说犀利的火器总归是有用的。

    一旦推广,用之京营,可以壮居重驭轻之势。广之边方,可以张折冲御侮之威。每年可以节省下的银两和一些隐性的威慑导致的支出,加在一起少说也要几十万两。

    若是几年前,赵士桢一定脑袋一热,便奋笔疾书。

    可现在,他已经不敢动笔,也不想动笔再去写这些东西了。

    因为现实给了他狠狠的一巴掌,让他明白什么才是真实的世界。

    也或许他早就明白,只是装作不明白。

    六年前,他那时年近五十,却仍旧热血满坡。

    尝试制造了迅雷铳、鲁秘铳、改良了防虏铳车,急不可耐地上书诉说火器的好处。

    然而上书不过一月,各种嘲笑的流言蜚语就布满了京城。

    其一,你赵士桢就是个靠写字这种旁门左道的东西做的官,你以为你是什么东西?幸臣。其二,你弄出这些东西就是为了进身之阶,目的不纯,小人。其三,你一中书舍人你管火器还琢磨要造攻城防守用的铳车,你意欲何为?

    然而凡事有热血支撑的时候,总会不知疲倦不惧流言。

    面对流言嘲弄,赵士桢充耳不闻,继续上书,继续作死。

    半年后,他又考察了工部的兵器制造作坊,写了另一篇奏章。

    经过考察,他发现每次铸造完大炮,试炮的时候总会炸膛,而每次炸膛之后又可以填写一份报表多要一些钱。

    所以他认为,大炮每次试炮都炸膛,既有技术不过关的原因,也有那些制造作坊的人故意而为的影响。如果不炸的话,那就没办法搂钱,你不给他钱,他就让大炮炸膛。正所谓“需索不遂,故意损伤”。

    其实这事大家都知道,但你赵士桢写出来而且送上去,这就是分明与众人为敌。

    于是有人警告,有人恐吓。

    赵士桢当时还没有心如死灰,继续上书。

    半年后,他又上书说,根据戚继光、俞大猷等人的经验来看,最好在制造兵器的时候能够让军方派出一人监察。

    因为造兵器的不是用兵器的,所以他们不知道火器如果造的不好,对军心士气有多大的危害。再者,有人监察的话,也可以消除一些弊病。

    如今的军械制造,令出三家。兵部、户部、工部互相推诿,又都想要趁机多弄一些钱。今后陛下可以尝试将兵器制造组成一个部门,便于令出一家。陛下你可以派出一人专门管钱,军营中也派出一人监察,这样一来火铳的炸膛率一定会有所提高,效率也能提升,每年的银钱也不用那么多。

    赵士桢写的这东西一经传开,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万历批准允许他尝试制造。

    千不该、万不该,赵士桢干的第一件事是对账。

    按照账目来看,府中应该有银两三万零七十两才对,然而对方回应只有一万六千两,过往的账目太过久远,查不清楚了,你爱信不信。

    赵士桢当然不信,于是想要去各个有关的衙门去查,结果可想而知。

    赵士桢是中书舍人,这件事也是皇帝准许的,虽然银钱对不上,可武器还得制作,于是京营中派出了一人监督,名叫何良臣。

    很快,兵部派遣的这位何良臣就被人先查了个底朝天。

    其一,此人有贪墨的前科,用这种人监督军械制造,简直可笑。

    其二,你赵士桢收了何良臣多少钱?为什么要用他?

    其三,制造军械是我们工部的事,我们工部没人了吗?

    其四,就算我们工部没有人了,兵部难道别人都死绝了,非要派出一个有前科的人?

    我看你赵士桢不是为了制造铳车,而是另有隐情。

    不久之后,工科给事中便上了参良臣疏。

    赵士桢也清楚,这时候不能让事情闹大,否则的话,这件事就真的做不成了。

    被人猛扇了一巴掌,却还要笑着上书道:工科给事中这是为了我好啊,是怕我不知道何良臣有前科,万一将来出了大问题要牵连到我。但是,兵部启用何良臣是走的正当程序,并没有程序不正义也不是没有依据的。陛下要是因为这件事就中断了制造铳车的大事,恐怕日后天下人都会以我为戒,再也不敢干正事了。有什么责任我担着,出了问题就处理我,但是一定要把铳车制作完啊。

    其余人一看,万万没想到这世上还有如此不要脸、不懂人情世故的人。

    众人均想,看来想弄死赵士桢,还真得想个别的办法,再这么下去大家都搂不到钱了。

    你赵士桢心怀天下是你的事,但你不能因为心怀天下,不能因为你年轻的时候在家乡看过倭寇横行就堵了我们的财路是不是?

    劝也劝了,说了说了,你还是冥顽不灵,那就没办法了。

    于是,妖书案一出,顿时流言四起:这妖书根本不是皎生光写的,其实是中书舍人赵士桢写的。

    皎生光被凌迟,你赵士桢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可以安然自若?难道你不愧对你的天地良心吗?难道你晚上可以睡着吗?难道你不怕皎生光来索命吗?不把赵士桢凌迟,对得起司法的公正吗?

第六十七章 天下兴亡、与我何干(下)() 
是的,从那之后赵士桢睡不安稳了。

    不论寒暑秋冬,他的房间总是密封的,里面悬挂着铜镜,门窗也用桑皮纸封紧,生怕皎生光真的会来索命,以至于精神恍惚。

    皎生光是被凌迟的,一刀刀的凌迟。

    那时候谣言还没有出来,京城的很多人亲眼目睹了那一场凌迟,刽子手用小刀小心翼翼地割下每一块肉,那场景宛如炼狱。

    赵士桢是目睹了那场凌迟的,看过皎生光眼神中的恐惧和不安,以及一丝怨毒,可惜没有机会将这份怨毒叫喊出来。

    随着一刀刀割下去,这些怨毒消散在肉体之中,恐怕永远不会消散。谁都知道,妖书不是皎生光写的,可是谁都知道皎生光必须被凌迟。

    从那之后,谣言渐起,赵士桢也不得不面对那个终极的问题:生存?还是毁灭。

    他曾经以为,自己有勇气面对那些流言蜚语与诽谤中伤。

    也曾经以为,他可以去忍受那狂暴的命运无情的摧残甚至挺身去反抗那无边的烦恼,把它扫一个干净。

    但现在,他却发现无能为力。

    他也曾一次次在白天结束后,想过:睡吧,睡吧,睡过去就什么都结束了。这苦恼、这诽谤、这谣言……通通都没了。

    如果睡眠能结束心灵的创伤和肉体所承受的千百种痛苦,那真是生存求之不得的天大的好事。

    然而,睡去后却会做梦,梦里被凌迟的皎生光用怨毒的眼神盯着自己,仿佛在质问赵士桢为什么让他去死而不是自己站出来承认妖书是他写的?

    一次又一次,赵士桢从梦中惊醒,大喊着不是我……可当梦醒的时候,怨毒的皎生光也不见了,自然也听不到这句话。

    在谣言之前,赵士桢曾上书过一次:请求陛下接纳我的提议,如果不信可以先用京营的两队人做个比较,如果说我说的那些办法不能提高战斗力和军备水平,您可以杀了我,理由很充分:我这是欺瞒陛下别有所图。

    那时候,五十岁的他还是有那么一丝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心态的,血还未冷。

    死,固然可怕,但最可怕的是死的毫无价值,连自己想要死法都无法选择,甚至对方连给他一个以死荐轩辕的机会都没给。

    等到谣言之后,赵士桢更明白,自己就算死了,那也是被皎生光索命而死。

    都说杀人、诛心,可这群人不但杀人、诛心,还连墓志铭都替他写好了,管教他永世不得翻身。

    就是这样,当使者送来火枪的时候,赵士桢已经精神分裂恐惧难安整整两年了。

    在看到两支火枪和那本施放之法的时候,浑浊无神的眼中两年来第一次露出了神采。

    仿佛那些已经冷掉的、如同泥浆一样的、曾经热过的血,又一次流过了自己的身体。

    可是,拿出纸笔,他又犹豫了,不知道该写什么,不知道该说什么,不知道自己还敢不敢写……

    于是,整整一个月,白纸上没有一丝墨点。

    这一个月,发生了很多事,使者们似乎找到了别的门路,赵士桢也听到了一些消息。

    这些消息汇总到一起的时候,换来的是赵士桢一个月后的绝望,换来了今夜赵士桢独坐书房盯着火枪愣愣出神一夜无眠,直至天明。

    使者们找到的门路竟然与火枪毫无关系,而京师之中的人对这些使者感兴趣也不是因为火枪这种国之重器,这让赵士桢忽然明白自己所坚守的一切到底有多么可笑。

    一年前,京城大雨,城中水深数尺,死人无数。半年前泉州地震、浙江海啸,西安府地震,彗星降临……

    从京城大雨的时候,便有人上书:为什么下大雨?这是上天的警示啊,这是因为用人不广。既然说到用人不广,那就不得不给陛下推荐几个人,比如顾宪成、邹元标、赵南星等人。

    然而也有人说,从这个天人感应的角度来看,大雨不是因为用人不广。

    整体来看,大雨的原因一般有如下几点:比如貌之不恭是为不肃厥罚恒雨又曰废祭祀逆天时等等,根据排除法来看,前几点都没有问题,那么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夷狄可能要入侵……事实上,这些人用的是归纳法。

    陛下你看当初这个汉文帝三年的时候,秋天大雨水溢蓝田,匈奴很快就闹事。宋宣和年间的时候,也是开封大水,不久金人入侵,这都是有前例的。

    所以,陛下一定要小心可能会出现新的夷狄,从而如同倭寇一样有侵犯中华的心思。而且很可能这个夷狄是前所未闻的,这不能不小心啊。

    后来又有人怒斥道这就是无稽之谈,怎么可能会有新的夷狄?这人怒斥之后又说这明显是因为大臣比周私相树植,小臣趋风日复益众,这分明是对结党的警示啊……这个认为警示是在说结党问题的,很快被贬谪了,既然这么说要被贬谪了,那问题显然夷狄的问题。

    等后来彗星降临的时候,正赶上各处地震、大雨、海潮、民变之类的事在一起,问题变得更为严重。

    众人纷纷上书,根据前人经验来看,问题已经很明显了。

    嘉靖十八年,也出过彗星,于是世宗撤天下镇守内官,太监们都回来了。而一旦这么做了,即使有边方之警也不足为虑。

    之前的水灾那就是警告可能有边事,如今的彗星更是告诉了陛下依照前例该怎么办。撤回内官太监,这水灾警示的边患就会平息。否则的话,是要出大事的。

    然而不久之后,内廷中就传出了一丝不一样的消息。

    福建税监高寀星夜派人送回来了关于彗星的消息,声称这不过是一种天文现象,和日食一样都是钦天监可以观测的,并且引经据典地证明这颗彗星不过七十多年出现一次,不需要大惊小怪。

    一时间京师哗然,本来好容易抓住机会互相攻讦抓住机会上位,竟然被人破坏了,这还了得?

    当真是群臣汹汹,驳斥之法自然要有技术性。

    其一要从根源上驳倒这些东西,这是祸国殃民祸乱天下的开始,这是夷狄入侵的前兆。

    其二便是假装同意这上面的内容,从中找到破绽,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一种办法自有人去办,第二种办法也很快找到了答案。

    有人趁机仔细观察关于这颗彗星出现的时间,终于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按照内廷传出的这篇东西,这彗星在洪武十一年出现过,那问题就更加明了了。

    洪武十一年,诸王国宫城纵广未有定制,太祖御批规制:周围三里三百九步五寸,东西一百五十丈二寸五分,南北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

    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颗彗星就算是周期性出现的,也是太祖为了告诉陛下,现在是该让福王就藩的时候了,要不然为什么太祖会在洪武十一年彗星降临的时候批定诸王王府的规制呢?

    如今东宫已定,福王还不就藩,这正是太祖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