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3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结果,他派出去的第一批人,直到过去了整整五天,都没见回来,于是他又派出去了第二批人。

    卢象升等了三天,还没见人回来时,他的脸色就已经很难看了,虽然卢象升怀疑李子霄是谎报军情,可是他没有证据。

    可他接连派出去两股联络兵,都渺无音讯,更是加深了卢象升的怀疑。

    “李子霄啊李子霄,你难道已经等不及了,真的打算见死不救嘛!”

    卢象升脸上露出悲凉之色,低声自语道。

    就在所有人以为李子霄还在汝州的时候,其实这个时候的李子霄,早已经乔装打扮,在十月初的时候,就返回到了徐州。

    在汝州的一切,都是戚威执行的,卢象升派出去的联络人马,在半途中,就会遭到伏击,根本到不了汝州城。

    李子霄回到徐州时,当三件事引起他的兴趣,一件事就是郑芝龙交付的第二批船只到位了。

    这个时候,李子霄手下水军,已经有包括两艘三桅炮船在内的,整整一百二十多艘船只,水军发展到四千余人。

    还有就是,陆远和洪生在一个月前,还护送了第二批出海到倭国交易的船队,那也是他们的第一次海上航行。

    这方面,也是经过李子霄同意的,这次海上出航,总体来说,并没有多少危险。

    毕竟,此时的东海一带,虽然也有些海盗存在,但都是小规模的,在白龙军水军这样的庞然大物前,他们不敢冒头的。

    同时,这次陆远率领白龙军水军出海。

    除了有护送第二批,到倭国交易的商船船队之外,也是奉李子霄之命,绘制此时东北方向上,有关朝鲜和倭国海域的情况。

    而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李子霄离开时,让周擎率领他在扬州组织的第一批,到倭国进行贸易的船队。

    那时候,整个船队有一半都是李子霄的,那些扬州商人加起来才凑了不过一半船只。

    可是,当半个月后,周擎带船队从倭国平安返回后,所以运去的货物,全都售卖一空,拉回了银子和一些当地特产。

    这个时候,那些商人才发现,他们这一趟竟然获利巨大,同样的丝绸运到倭国,价格竟然是他们当地的四五倍。

    不仅仅是丝绸,还包括茶叶,棉布,书画等其他特产,到了倭国出售,价格普遍都要比在大明高出好几倍。

    那些精明的扬州商人,立马就从这其中看到了丰厚的商机,得到第二次周擎组织到倭国交易时,那些商人一个个都开始积极响应了。

    这就使得,整整拖了近半个多月,周擎才组织好第二批出海到倭国进行贸易的船队,规模比上一次整整大了两倍多。

    而这些扬州商人的船队,全都是从扬州港离港出海的,也为扬州市舶司奉献了第一笔比较大的关税。

    这让史可法非常高兴,他也充分看到了市舶司的潜力,因为李子霄的带动,扬州的海贸正式兴起。

    这三件事,都与水军和海贸有关,李子霄对于水军的重视不用说,他对于海贸也更是非常重视。

    此时,史可法在扬州市舶司负责管理海贸,史可法对于海贸还是比较支持的,李子霄暂时无法派人取代他。

    就在李子霄刚刚返回徐州不久,李岩就兴冲冲的跑来面见李子霄,也是来报好消息的。

    “将军,属下幸不辱命,历经四个月的时间,已经全面恢复了清江船厂,从江南、京城等地,招募来造船工匠七百余人,其中三十年以上的老工匠,十二人。

    有着这些熟练造船工匠的到来,加上船厂以前留下的工匠,还有招募了新的八百多学徒,全部在船厂开工。

    船厂恢复了两个总厂,另外两个由于破损太扬中,暂时放弃,目前两个总厂已经足够咱们使用了。

    恢复开工的清江船厂,除了不能造郑家那种三桅炮船之外,像鸟船,沙船,赶缯船等,清江船厂都已经能够生产了。

    只不过,他们制造的速度有些慢,还在熟悉船厂和工具,工匠之间也在磨合,学徒也在适应。

    但,只要再给他们一两个月,他们的制造速度就能提升上来,到时候咱们就可以自己打造海船了。”

    李岩得知李子霄回来后,赶紧过来汇报这个好消息。

    “好,李岩,你做的很好,该赏!”李子霄听完李岩的话后,也是十分高兴,说道。

    清江船厂恢复正常生产,这对于李子霄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意味着他很快就能自行打造战船,扩充水军了。

    “李岩,现在我授你昭信校尉,命你为西征军团副统领,立即赶赴汝州,到那里一切事情与戚威商议。

    我估计李自成想要攻陷洛阳,至少年前是不可能的,有卢象升坐镇的洛阳,可不是那么好啃的。

    但朝廷派不出援兵,洛阳陷落是早晚的事情,一旦洛阳被李自成打下来,你和戚威就这么做……”

    说着,李子霄将心里,早就计划好的谋划,全都跟李岩说了,然后打算派他到汝州去。

    戚威虽然在带兵打仗上面,很有谋略,但在其他方面,就有所欠缺,而李岩诡计多端,是个多方面人才。

    将他派去汝州,给戚威查漏补缺,李子霄才放心,实在是一旦洛阳被李自成攻陷,这件事太大了。

    李子霄绝不肯放过,趁机在洛阳狠捞一笔的机会。

    可惜这个时候,他在徐州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无法再赶去汝州,只能派一个能力强的人过去。

    李岩听完李子霄对他的叮嘱后,两眼直冒精光,打心底里佩服李子霄的谋划,开口说道:“将军好谋划,属下真心佩服,属下一定辅助好戚将军,办好将军交代的事情。”

    “恩,李岩你办事,我是放心的,好好干,拿着我的手令,到卫老夫子那里领一千两银子,这段时间你也辛苦了。”

    李子霄签署了一份奖励手令,交给李岩,笑着对其说道。

    “多谢将军体恤,属下感激,那属下就告退了,今晚我就启程前往汝州。”李岩强忍着心中的激动,说道。

    “不用着急,汝州那边,短时间内局势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你先将清江船厂的事务交代好。

    然后回家看看妻儿,不然你这么拼命,会让人说本将不知体恤下属,使劲压榨手下人呢!”

    “谢将军关心,属下知道了,属下告退。”

    李岩退出李子霄的书房,这是李府后院,在李子霄的手下中,真正能被李子霄叫到他的书房单独面谈的人,屈指可数。

    之前也就只有钱广元,石英,卫宏,周大柱,戚威这几人,有过这样的待遇,就连邱广明都不曾来过。

    现在,退出李子霄书房的李岩,激动的手舞足蹈,他已经很久没这么高兴过了。

    因为,这意味着,李子霄正式认可了他的功劳和能力,将其接纳为自己的心腹,甚至,直接加以重用。

    这次,李子霄授予李岩昭信校尉,其实只不过是一种荣誉称号,有品级而无职掌,但这却是李子霄对他之前功劳的认可和嘉奖。

    而李子霄更是直接将他派往汝州,辅佐戚威,处理好西征军团的事务,同时在李自成进攻洛阳这件事上,好好坑一次李自成。

    这次坑李自成的安排,要执行起来非常不容易,哪怕是李子霄都已经提前计划好了,但是想要执行,都必须十分谨慎。

    难免不保证中途,会出现什么纰漏,这是一件苦差事,却也是一件大功劳,李岩丝毫不觉得劳累,他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汝州去。

    李岩虽然一直强忍着,但他眼神中的激动,李子霄其实早就看出来了。

    对于像李岩这种有能力,有野心的手下,李子霄用起来,还是非常顺手的。

    至少像这么重大的事情,李子霄可不敢放给,其他平庸之辈去做。

    李岩走后,李子霄先去看望了正和李母待在家安胎的林婉儿和关明夕,而且林雨落也怀孕了,前段时间他辛勤的耕耘,总算有了结果。

    在和自己母亲、三女聊了一会天,全家聚在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后,李子霄就带着石英赶赴淮安。

    此时,李子霄手下一共有三处水军大营,昭阳湖一处,那是李子霄最开始设立的水军大营。

    还有就是长江上一处,只不过现在那里是一处空壳子,负责接收郑芝龙送来的船只而用。

    目前为止,陆远和洪生率领的白龙军水军主力,其实真正的大本营在淮安的洪泽湖内。

    这个时代的洪泽湖,与黄河下游主干相连接,可以通过黄河进入黄海,处在李子霄的实际掌控区域腹地,比较安全。

    李子霄来到洪泽湖的水军大营,陆远和洪生也才在几天前回来。

    “参见将军。”看到李子霄过来,陆远和洪生齐齐单膝跪下迎接。

    “都起来了,入帐再说。”

    陆远和洪生跟着李子霄后面,进入水军大营主帐。

    “这一次你们护送商船船队前往倭国,感觉怎么样?在大海上驰骋的感觉,和在内河中航行不一样吧!”

    入帐后,李子霄看着两人,笑着问道。

    “启禀将军,那简直太不一样了,大海上风浪更大,危险更大,但那才是我们水军应该驰骋的疆场。

    很多水手一开始在内河航行时,一点事都没有,但到了大海上就有些不适应了,好在经过我们这段时间海上生活,大多数水手都适应下来。”

    陆远说道。

    “恩,以后你们多出去几次,慢慢就习惯了。我让你们找的耽罗岛(济州岛),你们可找到了?”

    这个时候,李子霄突然问道。

    “回禀将军,我们找到了。你看,这是我们绘制的海图,耽罗岛就在这里,再往北一点,就是朝鲜。

    我们也是找了一位郑家的老水手带路,在海上找到这座岛屿,这座岛屿看上去很大,和将军描述的差不多,应该没错。”

    听到李子霄的询问,陆远从案桌上,拿起一份白帛,上面绘制的就是黄海到倭国和朝鲜一带的海图。

    陆远现在就指着海图上面,一个很大的黑点,对李子霄说道。

    耽罗岛,也就是后世大家都知道的济州岛,耽罗是古代华夏人对它的称呼。

    这个时候,耽罗岛名义上是归属朝鲜的,至于朝鲜这个名字,都是当年朱元璋册封的,朝鲜的前身就是高丽。

    不过,就在几年前,也就是崇祯九年,皇太极带兵征战朝鲜,势如破竹,很快就将朝鲜打趴下了,攻陷了朝鲜王城汉城。

    如此一来,朝鲜国王仁祖李倧向皇太极投降请罪,皇太极降旨赦之。

    双方筑坛盟誓,朝鲜去明年号,缴纳明朝所赐诰命敕印,奉鞑子为正朔,定时贡献,并送质子二人。

    此役就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丙子虏乱’,‘丙子虏乱’之后,朝鲜就沦为了鞑子的附属国。

    当然,后世的宇宙国是不会承认这一点的。

    他们五亿年前,可是曾经统一银河系的伟大种族,怎么可能被鞑子轻易打败呢,那太不科学了。

    这个时候,李子霄让陆远找到耽罗岛,是因为李子霄盯上了这座面积广大的岛屿。

    只要白龙军水军拿下耽罗岛,就等于获得了一处从海上进攻辽东的海上基地,是李子霄接下来对付鞑子重要的一环。

    这次,李子霄就让陆远在护送船队,前往倭国的同时,分出一支舰队北上,找到了耽罗岛。

    (本章完)

第440章 耽罗到手() 
440海州港,多修路

    【今天的章节奉上,求求收藏订阅了!!】

    “你们水军准备的怎么样了?可否出征啊!”

    这个时候,李子霄笑看着陆远和洪生两人,出言问道。

    李子霄这么一问,陆远和洪生两人,就更加印证了他们心中的猜测,李子霄是要夺取这座耽罗岛了。

    “将军,我们水军全体将士,早就等得不耐烦了,就请将军下命令吧!”陆远和洪生两人激动的单膝跪下,请战道。

    “好,既然你们都猜到了,那我就命令你二人,即日起,率领水军出征耽罗岛,将耽罗岛给本将拿下来。

    耽罗岛上此时就算是有人,也不会太多,朝鲜对于此岛的经营力道并不大。

    你们拿下耽罗岛的难度并不大,但我要求你们不许放走岛上一人离开,不能将咱们占据耽罗岛的消息传出去。

    明白吗?”李子霄对陆远两人,提出他的要求。

    “是,将军,必不辜负将军所望。”

    “好,我就在徐州等你们的好消息。”

    李子霄随后就离开了洪泽湖水军大营,以白龙军水军的实力,此时要想拿下耽罗岛,基本上没多大困难。

    这件事,他交代给陆远和洪生两人,相信他们能够做好的,如果他们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

    李子霄还真不敢继续将水军,交给他们两人执掌,同时陆远和洪生也迫切希望建立功勋,加重水军在李子霄心中的地位。

    每次看到白龙军陆军将领,一个个跟随李子霄立功杀敌,得到李子霄的重用,陆远和洪生两人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至于这个时候,耽罗岛到底是归属大明的,还是归属朝鲜的,在他们眼中根本不重要,他们只听李子霄的。

    李子霄离开洪泽湖的水军大营后,并没有前往扬州,而是去视察了清江船厂。

    这次他再次来到清江船厂,见到的不再是上一次那一片萧瑟荒凉的场景,而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不得不说,李岩将清江船厂改造的很成功,给清江船厂重新注入了火力。

    其实,李岩改造清江船厂的办法,很简单粗暴。

    他依靠李子霄的支持,拿着李子霄的手令,从卫老夫子这位‘李子霄的钱袋子’手里,支取了大笔银子。

    有了银子就好办了,李岩首先对清江船厂进行改制,制定了新的管理制度和薪资、奖励制度,新的制度让船厂的那些工匠们,看到了希望。

    随后,李岩花费巨资,对清江船厂进行整治、改造,淘汰老旧设备,疏通船厂,然后向大明其他船厂‘挖墙角’。

    他利用李子霄的名号,花了不少银子,从大明此时其他几家官营、甚至是私营船厂,挖到了一批顶尖的造船工匠。

    这些顶尖造船工匠的到来,弥补了清江船厂顶尖造船工匠的流失,带来技术流失。

    这些被‘挖’来的顶级造船工匠,一个个全都具备,制造大型海船的经验和手艺。

    这就让解决了清江船厂,制造不了大型海船的窘境,为清江船厂注入了新的活力。

    最后,李岩机就需要给船厂拿到订单,让船厂可以正式开工,让船厂自己制造效益,进入良性循环。

    这一点,就更简单了。

    李子霄的水军,此时就缺战船,同时由周擎正在筹建的李家船队,此时也正缺少那种大型海船。

    所以,清江船厂未来几年内,都不会担心没有订单,而每造一艘船,负责的工匠们都会有提成。

    这就大大刺激了工匠们的积极性,就这样,李岩只用了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就让一家几进废弃的大型船厂,重新恢复火力,正式开工。

    随后,李子霄前往淮安府海州,也就是后世的连云港,因为这里正在修建一处海港。

    明末这个时代,因为黄河还未改道,经过江北入黄海,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淤积的江北沿海,让这里很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