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6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围围观的百姓早已经散去了,周围留下一滩滩呕吐物,那些百姓也受不了这么残忍的场面。

    同时,连城的百姓都被白龙军雇佣去,将那些腰斩的鞑子尸体,运到城外掩埋。

    到了行刑的第二天晚上,周大柱来向李子霄汇报,多铎死了。

    最终,多铎还是没撑到第三天,在被吴师傅割了三千零九刀时,咽气了。

    “好,我知道了。

    让吴师傅继续行刑,直到割满四千刀为止。”

    李子霄对周大柱说道。

    “另外,明日本侯要启程前往金州。

    到时候,你将那些鞑子的人头,以及多铎和阿古羊的人头,还有阿古羊的人皮带上,一起带到金州。

    等到了金州,本侯要将多铎的人头,阿古羊的人皮,以及所有鞑子脑袋,一起送给多尔衮和豪格。

    到时候,本侯相信他们一定会很喜欢本侯送给他们的,这个礼物的。”

    “是,侯爷,属下记住了。”

    到了行刑的第三天,吴师傅终于将四千刀剐完了,到此为止,这场行刑算是彻底结束了。

    随即,李子霄便带着周大柱,武北望等白龙军将领,启程赶赴金州,半日后抵达金州。

    同时,李子霄也让李胜负责对南关城和连城的重建,从其他地方迁移百姓过来,尽快让两城重建完毕。

    “参见侯爷。”

    李子霄到了金州之后,金州城内的白龙军守将们,主动出城迎接。

    但刘重却此时却不在金州城内,而是在更北面的大小黑山堡垒群防线上,对抗多尔衮和豪格两路鞑子大军的攻势。

    “刘重呢?”

    “回侯爷,将军一日前,率军赶往大黑山了。”

    “好,知道了。”

    李子霄听到刘重率军已经前往大黑山后,便知道刘重已经准备好对多尔衮和豪格的大军,进行反击了。

    随即,李子霄在金州暂时住下了,了解北面大小黑山那边的战况。

    “回侯爷,经过数日鏖战,我军驻守大黑山的上万将士,牢牢守住的防线,没有让鞑子攻克。

    其中,大黑山主堡垒群十八处堡垒,安然无恙,只有最北面外围的七处小堡垒,被鞑子攻克。

    连日战斗,我大黑山守军伤亡并不是很大。

    反倒是进攻的鞑子,损失人数远远超过我们。”

    听着一名白龙军将领,对于大黑山战况更详细的介绍,李子霄也不由得点点头。

    刘重和周大柱两人,耗费了两年多心血,在金州北面大小黑山所修筑的这条堡垒群防线,绝对堪称易守难攻。

    这次别说是鞑子来攻了,就算是换上李子霄率领白龙军,面对那些修建在山上的堡垒,想要将其攻克,也将要付出惨重伤亡代价。

    坚固的堡垒,在这个火器刚刚大规模发展的时代,绝对堪称防守利器。

    对付这种堡垒,最傻的方式,就是强攻。

    最正确的对付办法,就是围困。

    只可惜,此时围困的对策,放在大小黑山这些堡垒上,是行不太通的。

    一方面,是鞑子没有那么多时间,二则是大小黑山特殊的地形所致。

    “好,本侯相信刘重,相信他会给本侯带来好消息的。

    周大柱,你带武北望,秦虎他们,赶去大黑山,支援刘重吧。

    顺便,也将本侯给多尔衮和豪格两人准备的礼物,一起带过去。

    找个合适的时机,送到多尔衮和豪格的手上,本侯要告诉他们,杀我大明子民者,血债血偿。”

    随即,李子霄便对周大柱吩咐道。

    李子霄这次赶到金州,并没有打算亲自指挥白龙军,与多尔衮和豪格在北面大黑山战斗的准备。

    毕竟,李子霄对于金州这边的情况,还不太了解,由刘重这位镇辽军团主帅,指挥这一仗,是最合适的。

    而且,李子霄要相信自己的部下,相信他们能获得胜利。

    随即,李子霄便暂时留在金州,同时召见冷锋,让他动用在关外的情报网,将此时鞑子各路大军的具体情况,尽量打探清楚。

    李子霄在金州从七月十七日,一直待到了二十日,冷锋也陆陆续续从关外各地,搜集到足够多鞑子大军的情况。

    “侯爷,根据我们安插在鞑子汉八旗中的一部分暗探回报,这半个月来,鞑子频繁调动兵力。

    除了留守盛京的鞑子正黄旗,以及镇守盛京外围的汉军正黄旗,两部人马之外。

    其余鞑子七旗人马和汉八旗中的其他七旗人马,全部都有调动。

    其中,多尔衮和豪格率领的四旗,共计七八万人马,南下进攻我金州。

    另外其余鞑子大军,基本上都朝着松锦一带运动,似乎是由鞑子郑亲王济尔哈朗统帅。

    不仅如此,在北面草原上,蒙古八旗也已经蠢蠢欲动,这段时间也在集合部众,明显有南下的意图。”

    冷锋将自己这几日探知到的情报,向李子霄汇报道。

    “嗯,情况和本侯想的差不多。

    鞑子显然也是收到国内的情况,知道李自成想发兵进攻京城的消息。

    如果本侯所料不错,李自成进攻京城之时,也就是鞑子再次叩关之日。

    只不过这一次,鞑子很明显是想彻底拿下山海关,打通他们南下的最后一道阻碍。”

    李子霄听完冷锋的话后,点点头,情况和他预想的差不太多。

    “那侯爷,咱们现在该怎么办?

    总不能坐视鞑子进攻山海关吧,要不要派人给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提个醒呢!”

    冷锋开口说道。

    “提醒还是有必要的,待会本侯亲笔书写一封信函,你派人秘密送到山海关,交给吴三桂。”

    “是,侯爷。”

    随后,李子霄亲笔写了一封信,交给冷锋,让他带去给吴三桂。

    “吴三桂啊吴三桂,就看你这次怎么选择了?

    选择对了,你或许可以名垂青史,要是还是选择错了,那只有继续遗臭万年了。”

    望了带走自己信函的冷锋,李子霄低声自语道。

    到了这个时候,李子霄当然不希望看到吴三桂像历史上那样,投降鞑子,打开山海关,让鞑子大军顺然入关了。

    如果吴三桂坚决不投降鞑子,死死守住山海关。

    哪怕是鞑子举全国之兵力来攻,以吴三桂手里的实力,加上山海关的易守难攻,足以让他在山海关坚守很长一段时间。

    只要吴三桂能在山海关坚守两三个月的时间,李子霄就有把握,在李自成攻克京城之后,快速的消灭他们。

    历史上,在李自成没有攻克京城之前,吴三桂都已经没有反,也没有投降鞑子。

    而在大明灭亡后,吴三桂就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投降鞑子,二是归附李自成。

    最终,吴三桂选择了鞑子。

    民间野史一直传言,说吴三桂投降鞑子,是因为刘宗敏霸占他的爱妾陈圆圆,才让吴三桂愤怒之下投降了鞑子。

    这绝对是片面的,绝对不是主要原因。

    像吴三桂这样的枭雄,怎么可能为了一个女人,就轻易做出这么重要的决定。

    促使吴三桂投降鞑子的真正原因,还是他觉得投降鞑子,给他带来的好处,远远超过他投降李自成。

    而且,更重要的是,吴三桂作为明朝将领,家族显赫,和李自成这些起兵造反的反贼,感觉格格不入。

    甚至于,在吴三桂的心里,他是看不起李自成这些反贼的。

    吴三桂和李自成所代表的,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利益阶级。

    吴三桂担心自己,如果投降了李自成,恐怕下场不会怎么好,反倒是鞑子那边对他提出的诱降条件,极为宽厚。

    同时,在那个时代,当李自成攻破京城,逼死崇祯之后,整个大明所遗留下来的忠心臣子,都以反对李自成,为崇祯报仇为己任。

    就连吴三桂也不例外,因为只有反对李自成,才能彰显出他对前主崇祯的忠心,才是正确的做法。

    看看当时的南明朝廷,甚至在鞑子入关之后,还联手鞑子,一起对付大顺军,就知道了。

    连崇祯的子嗣,以及南明的那些官员,都恨李自成,比恨鞑子还强烈。

    毕竟,对于崇祯的子嗣来说,李自成和他们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当时人们的眼光,终究有着巨大的局限性,不是能同李子霄这个后世人相比的。

    只有李子霄知道,鞑子入主中原后,给华夏带来怎么的灾难,这个时代的人是不知道。

    但这个时空里,李子霄的出现,让此时大明内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吴三桂在鞑子和李自成两者选择之外,还能多出李子霄这么一个选择。

    李子霄再给吴三桂送去的那封信函中,便给他开出了很高的筹码,同时也给他选出了另外几条路。

    就是希望吴三桂别走投降鞑子的路,至于能不能成功,李子霄就没把握了。

第852章 两个鞑子亲王齐吐血() 
    恋上你看书网 W。630BOOK。LA ,最快更新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最新章节!

    852两个鞑子亲王齐吐血

    今天章节奉上,求订阅!

    很快,山海关的吴三桂就收到了李子霄派人送去的信函。

    等吴三桂看完李子霄的信函后,冷哼一声道:“李侯爷还真是手眼通天呢,身在倭国,也能对关外和本侯这边的情况,了如指掌。”

    从吴三桂这句话中,明显有着对李子霄的不满。

    随即,吴三桂便看向下方一人,正是冷锋手下一名情报人员,说道:“你回去告诉李侯爷,山海关这边的事情,用不着他操心。

    本侯对圣上的忠心,日月可鉴,只要本侯镇守山海关一日,关外鞑子就别想轻易入关。

    反倒是李侯爷,现在陕西闯贼势力越来越多,朝廷和圣上正苦思冥想应对之策。

    而李侯爷这个时候还在倭国,恐怕就说不过去了吧。

    朝廷对李侯爷可不薄,用兵千日,用兵一时,这个时候李侯爷与其操心本侯的事,还不如反省一下自己呢。”

    吴三桂这句话,很明显就是告诉李子霄。

    你丫的,你自己就一肚子坏水,不尊朝廷和圣上命令,也不出兵攻击李自成,还让手下人谎称在倭国,你骗鬼呢。

    你特么一个乱臣贼子,还有脸过来对本侯指手画脚,你不够资格。

    “吴侯爷的话,小的一定带到。小人告辞。”

    说实话,这个时候,吴三桂对于大明和崇祯的忠诚,还是有的。

    而且,这几年他手下实力越来越强,并且被崇祯封侯,对于李子霄也没有太多尊重和忌惮。

    毕竟,人家爵位不差李子霄,实力也有,自然视自己与李子霄平起平坐了。

    现在,李子霄派人送来一封信函,对他这边的事情‘指手画脚’,吴三桂当然不乐意了。

    其实,李子霄在信函中,已经说得非常委婉了,让他提防鞑子,不管朝廷亡不亡,都不要让鞑子入关。

    但这在此时的吴三桂眼中,依旧不满。

    并且,吴三桂此时也还没有投降鞑子,或是归附李子霄的纠结。

    因为,此时在大明境内,虽然李自成打下陕西大片地盘,实力急剧膨胀,甚至称帝建国。

    可是,大明依旧没有亡,崇祯也还活了。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明再衰弱,此时朝廷依旧可以调集不少兵马,与李自成周旋。

    所以,吴三桂可不认为,短时间内大明会亡掉。

    在大明没有灭亡之前,大明这边终究是他吴三桂最好的归宿。

    等李子霄听到那名使者的回报后,冷笑着说道:“本侯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

    此时的吴三桂可谓是处在人生巅峰,本侯的话,估计他也没怎么放在心上。

    尽人事,听天命。

    该做的本侯都做了,至于吴三桂到时候自己如何选择,就看他自己了。

    就算到时候吴三桂真的还是投降了鞑子,打开了山海关,本侯一样能将其打出去。”

    李子霄从没指望,吴三桂真的完全听从他的意见,想要改变这个世界,还得靠自己,靠自己手里的力量。

    李子霄在金州的这几日,每天都能听到从北面传来的炮声。

    多尔衮和豪格率领的鞑子数万大军,依旧与刘重率领的白龙军人马,在大小黑山激战。

    时间到了七月二十五日,李子霄已经在金州待了半个月了,他已经准备离开了。

    因为,此时大明境内因为李自成发兵,进攻山西,再次热闹起来。

    李子霄需要回去主持大局,不可能在金州久待了。

    李子霄之所以等到现在还没走,他就是想在临走前,听到从北面传来的捷报。

    “报,捷报!”

    终于,二十五日下午时分,一匹快马从北面窜来,一名白龙军传令兵大声吼道。

    很快,李子霄便收到了这个消息,刘重在二十五日凌晨,对多尔衮和豪格的人马发动反击。

    战事进行的极为顺利,到了二十五日午后,刘重率领的两万白龙军人马,便击退多铎和豪格的数万鞑子大军,大胜。

    原来,刘重带着一万白龙军精锐,在抵达大黑山后,并没有立即将这一万白龙军精锐投入到和鞑子的战斗中。

    而是,将这一万白龙军人马藏匿起来,在大黑山上继续保持防守姿态,只用原本的人马防守。

    连续一周多的进攻,鞑子依旧未能攻克大黑山堡垒群,并且在高强度的进攻中,让鞑子损失惨重,士卒极其疲惫。

    可是,多尔衮和豪格两人,都没有放弃进攻,甚至也没下令让士卒休整,反而下达加大攻击强度。

    因为,距离多铎和阿古羊率军渡海,绕到金州后方袭扰,已经过去一周多的时间了。

    他们心里急啊,但是多铎和阿古羊两部人马出事,才急着进攻。

    这个时候,多尔衮和豪格都还认为,多铎和阿古羊率领的人马,应该还坚持在金州后方战斗着,牵制了不少白龙军人马。

    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判断呢,因为他们发现,自从多铎和阿古羊绕到金州后方袭扰后。

    大黑山上防守的白龙军兵力,就减少了很多,他们自然也就认为是被调走,围剿多铎和阿古羊他们了。

    而到目前为止,大黑山这边的白龙军人马,依旧没有丝毫变多的迹象。

    这就让多尔衮和豪格误以为,多铎和阿古羊两部人马,会在金州后方坚持,牵制的白龙军人马无法返回大黑山。

    但其实呢,被调走的白龙军人马,早已经悄悄的返回了。

    此时,全都被刘重藏匿在大黑山内,就等着一个合适的时机,然后对多尔衮和豪格发动反击了。

    在这种情况下,刘重还是非常有耐心的,等了一周多的时间,一直等到了二十五日,才全线发起反击。

    结果,刘重指挥的这场大黑山反击之战,进行的异常顺利。

    连续进攻的鞑子士卒,极为疲惫,早已经不想打了。

    特别是,作为进攻主力的汉军正红旗和正白旗士卒,因为进攻大黑山堡垒群,伤亡惨重,早已经怨声载道,不想打了。

    奈何,多尔衮和豪格对于汉军旗下的士卒生死,看得并不那么重要。

    相比起多铎这个鞑子亲王,和阿古羊这位豪格的小舅子,汉军两旗的那些士卒的性命,根本不会让多尔衮和豪格在意。

    结果,二十五日凌晨,刘重率领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