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还珠)当雍正穿成乾隆-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把他的尸体送回将军府吧!”

    “嗻!”

正文 第九章

    当令嫔听到大佛堂传来的消息的时候,就已经惨白了一张脸。

    而再听到乾清宫传来的消息时,几乎要摊倒在地了。

    怎么会这样……

    令嫔不停的踱步,手上无意识的绞着丝帕。听听‘丝拉’一声,丝帕裂了一道口子,也把令嫔的神智唤了回来。

    令嫔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看来这个妃位是升不上去了。

    令嫔眼神幽暗,一向和蔼可亲的脸上透着一丝狰狞。

    本来想着,若是讨好了这个新月格格,自己会有一点好处的,没想到现在……若是乾隆知道了自己去过大佛堂,告诉过新月格格早朝时发生的事情,那自己不就……

    后宫不得干政!

    这个规矩压得令嫔几乎喘不过气来。

    最重要的是,要是乾隆发现身边竟然被令嫔安□了人,那……令嫔更害怕了!

    令嫔的脸变成了青色。

    这个嫔位保不住倒也算了,怕是连性命也保不住了!

    令嫔呼吸极重。虽然在宫里安插眼线是各个宫里都不成文的规定,但是,有心要追究的话,  那也是大罪啊,尤其这人还是安插在皇帝身边的!

    索性这消息是自己在眼线传过来的,虽然宫里的妃嫔们怕是都知道了,但还是有转机的。

    想到此,令嫔心里有丝愤恨。

    若不是孝贤,她早就有阿哥伴身了,这样的话,不看僧面看佛面,乾隆必定是会对她留有三分情面的。

    然后又摸了摸自己的肚子,令嫔的心里更复杂了。

    她不甘心!

    她好不容易的趁着孝贤皇后怀孕之时,爬上了皇上的龙床。皇上看在她是孝贤的人的份上,把自己直接提做了令贵人。

    但是,令嫔知道,孝贤皇后表面上有多贤惠,实际上就有多狠毒!

    令嫔是极会看人脸色的人,若不是这样她也不会成为孝贤皇后的心腹,可是她不甘心!她想爬得更高!

    而唯一的阻碍就是孝贤皇后。

    所以令嫔对孝贤皇后下了药,就像孝贤皇后对慧贤皇贵妃做的那样!

    她一直都记得,她是如何在给孝贤的养身汤里下的药,就像孝贤让慧贤的心腹给慧贤下药一样。

    那药,连御医都查不出来。

    或许查出来了,只是碍于孝贤皇后的威慑,不敢开口罢了!

    她也不会忘记,孝贤皇后听说慧贤被封为皇贵妃时那狰狞的表情。

    然后,药剂的量就这样加大了。

    没有两、三天,慧贤就死了……

    就是因为令嫔对孝贤皇后的了解,所以在她发现自己怀孕的时候,才不敢留下这个孩子。

    可怜的孩子啊……那时也不过才两个月而已,连是男是女都还不清楚……

    令嫔的眼眶红润了,那孩子若是能生出来,不管是男是女,也是她的依靠啊!

    就是因为如此,令嫔在那个时候越发的温柔小意,令乾隆对其慢慢的有了好感,然后被封为了令嫔,赐住于延禧宫。

    可是,孝贤却也因此疑心于她!

    孝贤好不容易才除掉了慧贤,又怎么愿意有人替代慧贤,夺得皇上的宠爱呢?虽然这不过是没影的事情。

    然后,令嫔就喝下了孝贤皇后赐下的养身汤!

    即使令嫔知道那是打胎药。

    只要乾隆宠幸过她的第二天,孝贤都会赐下!

    令嫔抬眼看了看这金碧辉煌的延禧宫——她的寝宫。

    难道她就要这样搬出去了吗?

    不!

    绝对不行!

    她不愿就这样功亏一溃!

    她好不容易从一个包衣奴才成为一宫之主,怎么就愿意这么离开这尊贵的位子!

    本来想着那个新月格格是端王之后,好歹端王一家都战死沙场,只留下新月与幼弟。再加上新月又是姓爱新觉罗的,与她交好必定能让自己的身份也跟着水涨船高!

    没想到啊……身为皇室之后却想着一个奴才!

    身为皇室格格,竟然想着和奴才交朋友。

    人人都想着向上爬,她倒好,竟然向下走。

    本来想着新月只是觉得那个努达海对其有恩,所以才连连追问她那努达海的事,却现在,她才知道,新月那贱人竟然有这么个心思。

    平白的连累了自己!

    索性她死了!

    令嫔握紧了拳头

    否则,她也必不会放过她的!

    “令嫔娘娘!”

    一阵尖锐的唤声打断了令嫔的沉思!

    令嫔抬头一看,是乾隆身边的小太监。

    令嫔心中一沉,脸上却是笑容可掬的连忙上前。

    “路公公怎么来了~真是让人惊喜啊~”

    路全却是一脸似笑非笑的看着令嫔,阴阳怪气的开了口:“奴才只是个伺候人的,怎么担的了令嫔娘娘的如此夸赞。奴才是为令嫔娘娘道喜来的!”

    令嫔心里扑通一声,声音透着一丝不稳:“路公公真是说笑了,这喜从何来啊!”

    “呵呵!皇上对令嫔娘娘真是宠爱啊,又为令嫔娘娘赐下了一个小太监和两个小宫女。”然后,话音一转,变得严肃起来,对着外面说道:“还不快给令嫔娘娘带进来!”

    “嗻!”

    门外走进六名侍卫,每两个人又架着一个人进来。刚一站定便把手上的人扔了下来!

    令嫔看清这三个人,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三个人分明就是自己放在乾隆身边的探子!

    令嫔晕倒之前唯一的意识就是——

    这回是真的完了……

正文 第十章

    乾隆十三年十月,为孝贤皇后百日。

    移孝贤皇后梓宫于静安庄,上如静安庄奠酒。

    百日一过,乾隆就亲自写下诏书——封乌喇那拉氏·娴皇贵妃为皇后。

    爱新觉罗·弘历是雍正帝诸子中最有才干的一位,自小甚得其祖父康熙与父亲雍正喜爱,康熙曾为其慎择良师,进行多方面教育。后世的一些清史学家认为,正因为康熙认为孙子弘历的出众,所以才传位于其父雍正。

    弘历即位前,封为宝亲王,少年的他聪颖过人,能文能武,行事恩威并施,十分有才干。雍正对他的寄予厚望,这在皇子中是无人可及的。早在雍正元年八月,弘历就被以“秘建皇储”的方式立为皇太子。皇子弘时曾与之争宠,却被削除宗籍。但雍正接受康熙的教训,不让皇子参与政治,同样弘历登基前未曾参与过朝廷政事,也未曾出任过军政要职,只于雍正十三年参与了苗疆改土归流的事物处理。1735年,雍正驾崩,乾隆顺利继承皇位。(自百度小受)

    可是等到乾隆继位的十三年后,雍正版的乾隆帝才发现他当初错的有多离谱!

    乾隆手里拿着的是皇帝私库的账本,手不停的打着颤!

    才十三年!十三年啊!

    乾隆在心里感叹道。

    只是十三年,只用了十三年,就把朕辛苦积攒多年的私库败了一半!

    乾隆心里暗恨,却只能无奈的咬牙切齿!

    朕怎么就生了这么个不着调的东西!

    尤其是朕以前跟他说的全都放在一边了!

    八旗制度创立于关外时期,适应战事情况,是清朝的根本制度。清军入关后,随着统治的确立,八旗子弟被国家供养起来,“以清语骑射为本务”不工,不农,不商。当兵者按一定标准发放钱粮,然而兵额有限,钱粮标准又是祖宗定下的,不能调整,而入关后八旗人口剧增,每家的人越来越多,钱粮不变,加上物价上涨,八旗子弟生活愈发奢侈,八旗生计愈发艰难。八旗生计问题康熙末年出现,到乾隆时就很严重了。为此,康熙、雍正、乾隆三帝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增加兵额,添加“养育兵”;政府拨款给八旗子弟还债;资助部分在北京的八旗子弟迁居东北开荒等,然而效果都不理想,增加兵额远远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加重国家财政负担又不能增强战斗力;政府拨款给八旗子弟还债助长了八旗子弟“等靠要”的心态;养尊处优惯了的八旗子弟也不愿意到东北开荒。(自百度小受)

    以前雍正帝在位之时,就时常忧愁于八旗生计之事。

    曾多次跟当时还是宝亲王的乾隆提过关于八旗未来的规划。必要在当政期间把八旗生计一事当做首要来办!

    这本来就是表明了要立乾隆为下任皇帝的暗示。

    只是没想到啊,曾经跟他说过的事,在雍正帝过世之后就被忘在了一边!

    还有就是有关于“文字狱”!

    “文字狱”并非乾隆首创,也非清朝首创,以言获罪是很早就有的事。清王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对汉族知识分子心怀戒备,因而从顺治起就开始兴文字狱,康熙在位61年搞了十余起文字狱,雍正在位13年搞了数十起文字狱。(自百度小受)

    可是他也叮嘱过,为了大清之后的安定,继位之后,切勿再兴‘文字狱’。

    再看看手上粘杆处送上来的谍报,关于‘文字狱’的斑斑血迹……

    难道朕真的选错继续人了?

    乾隆坐在龙椅上,面色铁青!

    乾隆咬咬牙!

    也罢!

    攘外必先安内!等朕安定了后宫之后一切再做计较吧!

    于是在册封了皇后之后的几天内,后宫先后升了嘉妃、舒嫔、婉贵人和陈常在林常在的份位。

    而后又封皇长子永璜为定亲王,三阿哥永璋为循郡王。

    册封妃子大臣们倒觉得没什么,后宫之中,升升落落乃是常事。只是没想到,受到皇帝斥责为对嫡母不孝的两位阿哥,在孝贤纯皇后百日刚过之后,便被册封为了亲王和郡王。

    难道乾隆对他们还没彻底失望?

    随后,乾隆又陆陆续续的给两位阿哥众多的赏赐,并派了吴书来前去安抚。

    顿时,朝中的大臣们对两位阿哥又再次另眼相看起来。

    同时,令嫔也在提心吊胆几个月后,接到了乾隆所下的圣旨。

    封令嫔为令妃!

    令妃听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太好了!

    令妃喜极而泣。

    令妃忙叫身边的宫女给宣旨的太监一锭金锞子做为赏赐,等宣旨太监走后,又坐在延禧宫的主位上接受延禧宫众人的礼拜!

    赏过延禧宫偏殿内的贵人、常在和答应之后,便令她们离去了!

    令妃觉得这一切就像是做梦一样!

    果然!

    令妃坐在梳妆台前,用手细细的描绘着自己的眉眼。

    梳妆镜中的女人虽然称不上美艳,却也是清秀可人,而且还透着一丝妩媚!

    令妃在孝贤纯皇后身边服侍多年,自然知道乾隆喜欢的是什么样的女人。

    是懂得服低做小,温柔可意的解语花!

    而那个乌喇那拉氏凭什么可以做继后!而自己用心讨好乾隆,混到现在也才册了个妃位!令妃又开始妒恨起来。

    不就是因为乌喇那拉是满族大姓嘛!

    没关系!

    令妃眼神中透出一丝阴恨!

    她会让乾隆亲自为她抬旗,就像当初乾隆为慧贤皇贵妃抬旗一样!

    然后,不会讨好皇帝的皇后,就会慢慢的失宠!

    令妃轻轻笑出声来,口中喃喃自语:“终有一天,皇后之位必定为我的囊中之物!而我的儿子就是下一任皇帝!”

    然后便忍不住大笑起来……

正文 无责任番外——七夕(未完)

    “退朝!”

    属于太监的尖细的嗓音传遍整个大殿之后,乾隆信步向殿外走去。

    “奴才见过皇上!”

    路全早已候在殿外,手上拿着一封信。

    “起来吧!吴书来!”

    吴书来领命上前,接过路全手上的信。

    “粘杆处的?”

    “回皇上,是的!”路全毕恭毕敬的站起来,回道。

    乾隆打开信封,上面写着两句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后面的署名只写了一个‘八’。

    乾隆微皱着眉头,过了半晌才转开了头,看向散朝后群臣们离开的方向。然后便把信纸给收了起来。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自百度小受)

    乾隆穿着常服,坐在马车上看向窗外热闹的街市。看着外面卖的各种巧果和其它应节之物,才发现今天竟然是七夕。

    为了应景,便叫吴书来去买上一斤的巧果。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巧果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吴书来买了一斤,还拿了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

    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罪尤折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称为“花瓜”。

    而吴书来买来的正是‘花瓜’。

    把‘果食将军’赏经了吴书来,随手拿了一个雕成牡丹的‘花瓜’轻轻咬了一口,便皱起了眉头。

    太甜了!

    乾隆轻叹了口气,把‘牡丹’给扔了出去。

    “爷,已经到了!”

    马车停了下来,乾隆看向窗外,确实的到了和府。

    在吴书来的搀扶下,乾隆缓缓下了马车。

    和府门外,善保早已候在府外了。

    乾隆看着站在大门口的善保,夕阳西下,剩下的几缕阳光照在他的身上,竟让乾隆看着有丝恍惚。

    和府离大街不远,乾隆隐隐的听到女孩们唱的乞巧歌——

    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

正文 第十一章

    自册封皇后之后,乾隆便在坤宁宫留宿了半个月,以示恩宠。

    随后,帝后分别搬回了养心殿和翊坤宫。

    乾隆又翻了牌子,在养心殿宠幸了每一个升过份位的嫔妃们,同时也包括了令妃。

    但是,令妃却并没有感觉到任何的恩宠。

    清代嫔妃侍寝与各代不同,不是皇帝亲自登门。清代皇帝自有一套制度。每日晚膳时,决定哪一个妃子当晚侍寝。每个妃子都有一块绿头牌,牌面上是该妃子的姓名。备晚膳时,敬事房太监将十余块或数十块绿头牌放在一个大银盘中,谓之膳牌。皇帝晚膳用完,太监举盘跪在皇帝面前。如果皇帝没有兴致,则说声“去”。若有所属意,就拣出一块牌,扣过来,背面向上。太监拿过此牌,交给另一位太监,这位太监专门负责把将要求承幸的妃子用背扛到皇帝的寝所来。出于清代皇帝高度的戒备心理,防止妃子中出现刺客,妃子必须裸/体来到皇帝寝所。方法是妃子被带到离皇帝寝所不远的一间屋里脱光衣服,宦官用红锦被或大衣将她裹上,扛上肩,背进皇帝的寝所。到帝榻前,去掉外裹的红锦被或大衣。(自百度小受)

    而在升为令妃之前,还是嫔的她就与其她的妃嫔不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