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清-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帐篷,号服,腰刀等一应军需,可以直接从府县的兵库之中报数领取,不用另外花钱。由松江知府刘文身代买的五百多匹军马,也可以等筹足数目之后,再一并算钱。



  但洋枪洋炮的钱,却是一笔大数。利宾替马队所买的一千支马枪,是十六两银子一支,每支再送一百发子弹,而另外加购的大量子弹,则须多付六千两,因此一共是二万二千两。



  十二门洋炮,都是八磅的法国野炮,带有炮车。每门炮七百五十两银子,倒还好说,关键是炮弹金贵——每枚开花弹,要价六两!炮加上炮弹,一共是一万九千两银子。利宾已经付了定金,只要款子筹足,就可以提炮。



  而供两营新勇使用的洋枪,在洋行方面,关卓凡打算交给金能亨去做,算是对他办事的酬庸。而自己这一边,则准备把面子卖给吴煦——一支枪大约在十八两上下,随他戴多少帽子,反正不是自己出钱。



  这样算下来,总要十三万银子才能过关,洋枪队的兵费,是由地方上的士绅筹措,还没有包括在内。关卓凡自己也有点犯嘀咕,不知道是不是所求过奢了。



  等到回了城,把自己的担心向利宾一说,利宾倒笑起来了。



  “逸轩,你知道的,吴煦的这个上海道,全名是‘分巡苏松太常等地兵备道’。苏松太是什么地方?那是全天下一等一富裕的地方!现在再加上一个上海,你说有钱没钱?”利宾的意思,是笑他杞人忧天。这点钱根本算不了什么,而且——



  “有土斯有财。吴煦是地方官,有地方才有官,若是地方被长毛占去了,他到哪里做官去?你帮他守上海,他正求之不得,怎么肯在银钱上难为你?更别说还有那一千二百支洋枪的人情了。你尽管去,要多少有多少。”



  “那就好。”关卓凡嘿嘿一笑,“我原来还怕他肉痛。”



  “肉痛归肉痛,两害相权取其轻!”利宾笑道,“若是单单用银子就能把长毛砸死,他吴煦必定第一个从城上往下扔。”



  *



  *



  果然不出利宾所料,吴煦听说了民众踊跃投军的盛况,又听关卓凡说要多募一千人,真是打心眼里高兴出来,十三万的军费,一口答应。



  “逸轩,若是不够,你尽管开口。”吴煦叮嘱道,“而且只要守住了上海,地方上的父老,一定还另有表示。”



  既然他这样痛快,关卓凡投桃报李,把采买洋枪的事提出来了。



  “吴大人,轩军新募的兵勇,要一千两百支枪,打算就从租界的存货里买。洋行那边,我委了金能亨替我找货,咱们这边,我洋务上不熟,价格什么的,更是完全不知,因此想请吴大人派员,代为办理合同。”



  吴煦心想,你马队的一千支好枪,是利宾替你办的,你绝没有不知价格的道理。他明白这是关卓凡特意送一桩生意给自己做,钱多钱少是另一回事,至少为人上很漂亮,既不是目空一切,也没有吃独食。这样一想,更觉得这个关卓凡,有好好结纳的必要。



  “逸轩,多谢你。”吴煦放低了声音说道,“这张单子,我让张师爷去接洽,最后的合同怎么定,我让他请你的示。”



  “是。张师爷谈下来的,一定是好的。”



  “对了,你跟那个金能亨,是朋友?”吴煦很注意地看着关卓凡。



  “也还谈不上,我是拜托了他,去给华尔带个话。”



  “哦——”吴煦明白了,想了想,说道:“有他去说项,那也很好。洋枪队的事,自然按你的意思来办,我听说城里的士绅,已经动手在筹款,而且捐输都很踊跃,想来旬月之间,便能够募齐。”



  “是,有吴大人的威望作为号召,万事顺手。”关卓凡捧了吴煦一句,问另一件事:“不知李参将那里,上次所说补发欠饷的事,有没有着落?”



  “唔,他那里,”吴煦慢吞吞地说,“我已经行了咨文给贾益谦,请松江府送了两万银子过去。”



  关卓凡知道,李恒嵩的绿营兵,有三千多人,这两万银子,就算层层克扣,发到士兵手里,每人总还能有个三四两,对士气多少会有一些帮助。不过看吴煦的神色,虽然钱是给了,但并不痛快,与对轩军的态度有天壤之别。



  吴煦实在也是这样想的。他虽然只是四品文官,但作为分巡道兼兵备道,有权节制地方绿营武职,当地方安宁受到威胁时,可以移牒所在营汛令其出兵。只是去年的一战,李恒嵩的兵一触即溃,丢盔卸甲,在吴煦心中留下的印象太坏。这支兵是江南提督的本标右营,并不归他筹饷,所给的两万银子,是因为卖关卓凡的面子,不得不如此,因此当然给得不怎么痛快。



  吴煦的意思,关卓凡当然听出来了,笑着说道:“黑云压城,只好同舟共济。我看李参将这个人,还是能打的,只不过‘皇帝不差饿兵’,绿营的情形,由来已久,手里没钱的话,他也没有办法。”



  朝廷对绿营的供饷,一向秉持“无事少给,有事多给”的原则。因此没有战事的时候,绿营士兵的饷银极低,甚至低到了无法养活自己的地步,而就连这样的饷银,也还要积欠,士兵要靠出外贩运,做生意,卖手艺这些旁门邪道的补贴,才能够生活,简直已经不是一个兵了。



  等到战事紧急,朝廷倒是肯给钱了,然而军纪废弛已久,训练荒忽,哪能说打就打?所以常常是钱也给了,仗也败了,变作“百年受养兵之累,临敌无破寇之效”,白花花的银子,等于都扔在水里。不过站在朝廷一面想想,也是无奈,天下半壁战火,财赋之地断绝,国家岁入只有这么一点,左拙右支之下,弄成这副样子也不奇怪。



  “逸轩,李恒嵩的兵,疲弱得很,军纪也不怎么好,你要慎用,不然搞不好会坏大事。”吴煦特地叮嘱了一句。他对于绿营,真的是全无信心。



  “卓凡绝不敢轻率,请吴大人放心。”关卓凡含含糊糊地答了这么一句。



  李恒嵩的兵,是一定要用的,只是该怎么个用法,在关卓凡的心里,另有一番打算。



  *



  (谢谢行走时代的两次打赏,中午居然看漏了~)



  C
第十五章 出人意料
  杨坊那里,不负所托,很快有了下文,派人送了一封信过来:华尔愿意接收关卓凡的邀请,不过希望在事情定板之前,见一见关卓凡,地方就在杨坊的府上。



  这算是合理的请求,关卓凡也欣然应允,到了下午,便再一次乘轿登门。杨坊在门口亲迎,待到进了客厅,见到沙发之前,站着一名二十七八岁的年轻洋人,身形笔挺,穿着一身燕尾服,衬领雪白,皮鞋铮亮,向他伸出手来。



  “关大人,很高兴见到你。”



  关卓凡心想,华尔的仪容说得上是一丝不苟了,没想到他的中国话也说得这么好。微笑着伸手一握,说道:“华尔先生,我也是慕名已久,请坐。”



  等到彼此都在沙发上坐下,杨莺从门外进来了,亲自端了一个精致的托盘,放在关卓凡的面前。



  “关老爷,请用茶!”杨莺的脸上红红的,带着一丝羞涩的表情,说完了这句话,照例远远地坐在了一边。



  这个小丫头真有意思,关卓凡心想,她第一次见我时,大方得很,这一回倒害羞起来了,难道是情愫暗生?



  不过现在有正事要办,不是想这些的时候。华尔这名美国人的性格,非常爽朗,关卓凡几乎没花多少时间,便把洋枪队的薪水、饷源、枪械、驻地等一应事情,跟他全都敲定下来。洋枪队原来的两位副手,福瑞斯特和白齐文,华尔也已经征询过他们的意思,都表示愿意加入。谈得这样顺利,两人在不知不觉中,都改了称呼。



  “逸轩,你邀请我替你组建一支部队,我很感谢。可是仍然有一个问题,我需要你的澄清——为什么只允许我招募不超过两百个外国人,而要使用五百名中国士兵?”



  “这是因为在上海,也许没有这么多合适的外国人,供你招募。”



  “怎么没有?”华尔不以为然地耸了耸肩膀,“逸轩,我想你可能不清楚,租界里曾经打过仗的人,就有很多,各国兵舰上的水兵,只要有合适的薪水,愿意来的也有不少,还有菲律宾人,印度人……”



  “我清楚得很,”关卓凡接过了话头,不再客气,“我还知道,去年你就因为私募英兵太多,几乎被英国舰队司令何伯逮捕。”



  华尔一时语塞,惊奇地看了关卓凡一眼,自我解嘲道:“军事上的事情,总会有风险存在,现在早就没事了。”



  “华尔,今天的事情定下来,我就要向朝廷上折子,替你请一个四品都司的官职。你的洋枪队,朝廷会当成一支经制的武力来使用,再不会像原来那样,打完一仗就解散,因此要做长远的打算。”关卓凡平静地说,“我希望你能多招募一些有经验的军官,而不是只会放枪的士兵,更不是那些只知道泡酒馆的兵痞和酒鬼。至于英法兵舰上的人,不是说不可以招,但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过犹不及’,做得太过分了,人家就不免就要对付你,那就不是我的本意了。”



  这一番话,有理有据,华尔不能不服,然而——



  “中国的士兵,战斗力不行。”华尔的话,亦说得很坦率,“又不会使用枪械……”



  “你说的那是原来的绿营兵!现在这五百名新勇,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不但都能吃苦耐劳,人也不笨。”关卓凡又拦住了他的话头,“华尔,我听启翁说,你是最善于带兵的人,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把他们训练出来!”



  “那也要看是带谁,”华尔争辩道,“我在克里米亚的时候……”



  “你在克里米亚的时候,带了四个连的新兵,连续从俄国人手里抢夺了两个渡口,又帮助法国人守住了埃松高地。”关卓凡第三次打断了华尔,漫不经心地说,“在君士坦丁堡,你的部队纪律最好,几乎没有酗酒和梅毒的现象发生。在墨西哥,你替沃克训练佣兵,几乎以两千五百人,就攻占了尼加拉瓜全境。”



  “我……”目瞪口呆的华尔,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转头去看杨坊。杨坊却也只能一脸讶异地摊开双手,表示对这些话,闻所未闻。只有坐在一旁的杨莺,听了关卓凡的话,崇拜地看着华尔。



  明明应该崇拜我才对嘛!关卓凡心说,如果哥不是学历史的,又怎能把这个洋鬼子的底细,摸得如此清楚?



  “现在在中国,我相信你也一定能把我交给你的这一营兵,训练成一支劲旅。”他微笑着对华尔说。



  “我答应了!”华尔站起身来,对关卓凡伸出了手,“逸轩,不管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的,我佩服你!我非常不喜欢你们的文官,但跟你打交道,非常痛快。”



  “咳咳,我也是文官。。。。。。上海知县。”关卓凡提醒他。



  “你是皇帝陛下身边的侍卫,是军人。”华尔很认真的说。



  “那我父亲呢?”一旁的杨莺,涨红了脸,又气又急地瞪着华尔说道。



  “哦……哦……”一直很严肃的华尔,面上居然现出了一丝忸怩的神色,慌乱地说道:“杨道台……是例外……”



  纳尼?关卓凡看看杨莺,又看看华尔,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看来杨莺跟华尔之间,不仅早就相识,而且人家才是情愫暗生,说不定连终生之约都有了。



  想到自己方才还在自作多情,关卓凡不免暗暗苦笑,心说这位杨道台,这下怕是要招个上门的洋女婿了。



  *



  *



  没有想到的是,到了第三天,杨坊忽然亲自来了县衙。



  “逸轩,事情有变。”刚在签押房坐定,杨坊便皱着眉头说,“洋枪队的兵费,只怕有麻烦。”



  “怎么?”关卓凡吃了一惊,“是一时募不足款项么?”



  “倒也不是募不足,只是那边……”杨坊用手往东的方向指了指,“让我把募款的事,先停一停。”



  东面,自然指的是县城东大街上的道台衙门了。这么说,吴煦在洋枪队的事情上,有了变卦。



  “原来是这样。”关卓凡有一桩好处,就是每逢大事有静气,当下不动声色,轻声问道:“启翁,可知道是为了什么?”



  “听说,是在上海的林下大老们,对洋枪队这件事,有不同的想法。”



  关卓凡明白了。林下大老,是杨坊一个委婉的说法,本意是指致仕退休的高官,所谓“退居林下”的意思。眼下滞留在上海的大员虽然不少,但大多却不是真正身在“林下”——有的是赴任或者述职的途中,道路为战火阻断,不得不暂居于此,有的是做官的地方,为长毛所占,只能无事闲居,更有的是丧城失地,从长毛的兵锋底下逃到这里来的。他们的手里虽然一时没有实权,但影响力极大,吴煦只是一个四品道台,对他们的意见,不能不有所顾忌。



  关卓凡在心里盘算了一会,知道这件事还是得先见过吴煦,把情形弄清楚了,自己才好有所主张。于是送走了杨坊,坐上官轿,直奔道署。



  吴煦自然知道他的来意,延入内室,没说话,先叹气。



  “唉,逸轩,这是真正想不到的事情。”他摆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说,“在上海的几位大老,都觉得用洋人来打仗,于理不通,于礼上亦有悖,是万万不可行的事。”



  关卓凡心中冷笑:到了这种时候,还在纠缠理和礼,倒不如请他们去到长毛的军营,讲理讲礼,看看能不能说得李秀成“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话不能直说,只是淡淡地问了句:“吴大人,不知是那几位大老?”



  “反对最力的,是原任的江督何桂清何大人,奉旨接任江西学政的彭大人,还有已经致仕的礼部侍郎孙大人,其他的人,也以他们的马首为瞻。”吴煦无奈地说,“逸轩,守上海,是以你为主,可是何大人的话,咱们做属下的,也不能不听。我不是跟你过不去,实在是夹在中间,为难的很!”



  吴煦这话,听上去是两面都不想得罪,但行为上却露了马脚——既然停了杨坊的募款,便等于说是宁肯得罪关卓凡,也不愿拂逆了这班大老的意思。



  “吴大人,”关卓凡提醒道,“何桂清早已经革职,属下不属下的,好像也谈不上。”



  “逸轩你说的虽然不错,不过咱们江苏的薛抚台,到底还是何大人提拔的——”



  何桂清是云南人,道光十五年的进士,翰林出身,官运极红,四十一岁就当上了两江总督,风头一时无两。然而太平军攻破和春的江南大营时,他在常州坐拥重兵,见死不救,可等到太平军开始逼近常州,他却又怕了,借口要到后方去筹饷,意图先行离城而走。常州的耆绅,攀辕跪香,不让他走,他的亲兵小队居然开枪,共打死了一十九人,到底还是出了城。



  等到常州一破,咸丰的圣旨也到了,何桂清“革职,交部议处”。



  照例,既然被革了职,应该自行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