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清-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前祭旗,他做的那番慷慨激昂的讲训,许的那些赏恤,根本目的,摆在第一位的,还不是“打赢”,而是“不崩溃”。



  还有,历史发生的时候,我要在现场。



  第一梯队衔枚急进,到下午五点钟左右,隐隐的枪炮声传了过来——已经接近战场了。



  这时探马来报,前方发现一支数千人的敌军,正向我军移动。



  关卓凡心里一沉:轩军已经被发现了,敌人的主将很会用兵!



  北军已大半溃退,但南军在全力攻击托马斯的同时,没有忘记照顾查塔努加方向。



  “出其不意”已经不存在了,但是也有好处:这第一仗变成了遭遇战,而非强攻了。



  他吸了一口气,轻轻呼出,然后传令骑兵下马。



  这个时代的骑兵,本质上是骑马步兵,马匹本质上是步兵的快速移动的交通工具,那种两拨骑兵绞在一起、抡着马刀对砍的场面,其实是很少见的。



  基本战术是,达到战场之后,四分之一的士兵留下照看马匹,四分之三的士兵构筑防线或发动攻击。



  关卓凡不用这么保守,只暂时留下近卫团五百人,二千四百名马队士兵全部列队,投入攻击。



  敌人已经出现在视野中了。



  一队一队,排成横列,踏步向前。



  这个时候的美国军队,许多还在使用前装枪,战场上的队形和“排队枪毙”时代区别不是很大。事实上,即便后装枪普遍装备之后,散兵战术也没有马上普及开来,散兵战术的真正成熟要一直拖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根本原因是散兵战术对士兵的个人素质要求太高,这个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远远滞后于武器的发展。



  因此,轩军这边,虽然已经装备了后装连发枪,队列和正从远处缓缓逼近的敌人区别也不大。



  战鼓响起,轩军马队士兵开步向前。



  关卓凡的心随着鼓点,怦怦地跳了起来。



  很快。双方士兵都进入了对方的射程之中。



  望远镜中,一排排灰色的人墙已经端起了枪。



  关卓凡清清楚楚听到了自己的心跳。



  忽然,南军阵列中,无数股白色的烟雾冒了起来。



  关卓凡觉得战场突然变得无比寂静,鼓声也遥远模糊。



  这是他有生以来等待的最漫长的一秒钟。



  终于,犹如骤雨扫过密林,弹幕带着一片低沉的啸声,掠过行进中的轩军士兵。



  铅弹钻进皮肤,撕开肌肉、血管和神经,打碎骨骼,在士兵们的身体上绽开可怕的缺口。许多士兵闷哼了一声,便摔倒在地。



  然后,枪声才传了过来。



  这是自城南马队以来,关卓凡的军队遭受到的火力密度最大的打击。



  但,轩军没有崩溃。



  从倒下的战友的身体旁经过,轩军继续向前,接着,举枪,瞄准,上膛,射击。



  望远镜中,灰色的人墙开始松动。



  轩军继续射击,阵列中枪声此起彼伏,很快响成一片。



  望远镜中,灰色的人墙开始出现缺口了。



  轩军射击,射击,再射击,似乎永无止休。



  灰色的人墙终于坍塌了。



  南军士兵纷纷转身向后逃去,整个阵线迅速崩溃。没有长官约束他们,因为,带队的上校也在这片夺命的火雨中倒下马来。



  整个过程不足半个小时。



  我们打赢了!狂喜攫住了每一个轩军士兵的心。



  我们打赢了洋人!



  欢呼声响彻战场。



  关卓凡手中的马缰已经被他的汗水浸透,他发现,自己的眼睛似乎也是湿的。



  历史当记取我的荣耀。



  当然,关卓凡清楚知道,轩军仅仅是打退了叛军的一次阻击,离功成尚远。



  但就是这么一次有限的胜利,已经给了托马斯极大的助力。



  其时托马斯的十四军,已经陷入了绝境。



  托马斯的看法和关卓凡一样:必须有人断后,不然整个昆布兰军团一镬熟。他做出了和关卓凡同样的选择:抗命,做他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托马斯是弗吉尼亚人,出身一个大奴隶主家庭,但从小便同情奴隶。战争爆发后,他留在北军,结果全家和他断交,要求他改姓,不许再姓托马斯。



  然而,托马斯这个姓氏,却终究因为他而青史留名。



  这样的一个人,在战场上做出这样的选择,真是自然而然。



  但当时,托马斯还不知道自己的选择能不能够达致自己想要的结果。



  十四军三面被敌,伤亡惨重,大半的阵地已经失去,如果现在撤退。阻击敌人的时间还不够长,昆布兰军团和查塔努加依然不免覆灭的命运;如果继续打下去,覆灭的就肯定是十四军,更要命的是,即便十四军全军覆没,也未必就给撤退的友军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



  就在最绝望的时候,轩军的枪响了。



  托马斯的左翼压力明显减轻,因为对面南军的右翼要分兵西拒轩军。更重要的是,十四军于绝境中乍闻友军来援 ,士气大振,疯狂反扑,一连收复了好几块阵地。



  不久,轩军第二梯队按时赶到了。



  大出关卓凡意外的是,经过超高强度的行军,士兵们虽然汗湿重衣,但精气神却都很好,满脸的跃跃欲试。而且,居然没有什么减员。



  看来,精神原子弹的威力无穷啊。



  他略一计算,手上兵力已过九千,除了马队和近卫团骑兵队的二千九百支斯潘塞卡宾枪,洋一团和克字团各有两营装备了斯潘塞连珠枪的步枪版,加起来共有五千支左右的斯潘塞,其他的也是一水的单发后装撞针步枪——也不是叛军那些杂七杂八的拼盘货可比。



  既然如此,关卓凡改了主意:不等第三梯队了,开始攻击!



  *RS
第十五章 奇克莫加
  因为数量有限,四千六百支斯潘塞连珠枪步枪版只配给了四个团,第一师的洋一团、克字团,第二师的洋二团、先字团,每团两营。



  这样的安排,其他四个团当然心有不甘,但关卓凡对待斯潘塞连珠枪分配的原则是不洒胡椒面,实战中必须能够在敌人一个有限的区块上倾注足够的火力密度,以期迅速撕开一个突破口,然后由此而彼,冲击其余,形成连锁反应。



  经过反复讨论分析,认为集中两个营的斯潘塞连珠枪火力应该就能达致这种火力密度,同时其他单发步枪部队跟进配合,形成火力梯级效应,最终迫使敌军完全崩溃。



  五千支斯潘塞连珠、四千支后装单发撞针,叠加在一起,犹如一记重拳,砸在南军右翼的肋间,南军一口气吸不上来,就像一只野兽,被一刀捅进腰腹,猛地跃起,扭头想噬咬暗算它的人,但力不从心,半空中跌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



  南军右翼终于支持不住,开始后撤。轩军并不追赶,而是折而向东,从侧面攻击南军中路。



  南军的中路兵力远较右翼雄厚,但右翼仓促撤退,中路的侧背暴露给了轩军,一时间手忙脚乱,对托马斯的攻击迅速减弱。



  混乱的情报不断传来,这支新加入战场的北军人数似乎不多,但不对——这个数字的兵力是不可能有这样的火力密度的!



  于是轩军第一、二梯队的兵力,从一万涨到二万、三万……最后南军判断,北军至少投入了五万援军。



  每一支和这支北军接战的部队都很快败退下来,南军一片混乱。



  当轩军第三梯队赶到投入战斗后,南军彻底懵了。



  终于南军中路也撑不不住了,士兵们纷纷擅自脱离战线,军官们压制不住,成规模的溃退开始了。



  中路败像毕露,左翼独力难支,也开始动摇。



  这种情况下,南军统帅部认为无法再维持持续攻击的态势,为免遭成不可收拾的后果,下令:全面和北军脱离接触。



  轩军第四梯队赶到时,发现已无仗可打了。



  阵地上,松江军团和十四军会师了,欢呼声响彻云霄。



  轩军的战力超过了关卓凡最乐观的估计,这个时候如果追击,是可能扩大战果的,但轩军孤军深入,过于危险,而托马斯军已经暂时失去战斗能力,必须撤回充分休整,无法为轩军提供掩护侧翼之类的帮助。



  另外,天色向晚,这个时代,夜间基本是打不了什么仗的。



  关卓凡想:好吧,我就等一等,反正,这支部队总是要在整个美国南部横卷而过的。



  在图林等近卫军官的护卫下,关卓凡来到奇克莫加河畔。



  这是一条浅而宽阔的溪流,无数的旗帜、军械被丢弃在沿河两岸。草丛中、河滩上,几乎走一步就能踢到一具尸体。有的尸体被淤泥半埋着,一只手伸向空中,手指不是软软地垂耷拉下来,而是保持着一个痉挛的张开的姿势,好像要抓住什么东西。



  河面上还有许多的尸体载沉载浮,河水已经变红了。



  关卓凡抬起头来,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混合着硝烟和血腥的气息。



  天边残阳如血。



  关卓凡找到了托马斯。



  托马斯正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抽烟。和那位传令兵差不多,他的军装和军靴已经完全看不出原来是什么颜色了。脸孔被熏染得黢黑,但眼睛依然明亮有神。



  看见关卓凡,托马斯的目光生出异样的神采,他拄着一支步枪颤颤地站了起来,咧开嘴,露出一口看起来白森森的牙齿,远远地向关卓凡伸出手来。



  关卓凡快走几步,紧紧握住了托马斯的手。



  从这一刻起,乔治。亨利。托马斯便成为关逸轩一辈子的生死莫逆之交。



  收拾完战场,趁着夜色,十四军在前,轩军在后,北军开始缓缓撤向查塔努加。



  事后证明,南军确实调来了援兵,而且是全力增援。邦联西线大将约瑟夫?约翰斯顿派来了一个师,东线罗伯特。李派了他的得力悍将詹姆斯。朗斯特里特率两个师乘火车驰援查塔努加,南军的总兵力不是四万,而是已增加到了接近八万。



  几乎都在关卓凡的料中,但田纳西战区的情报对此一无所知。



  奇克莫加战役的详情很快传到华盛顿,华盛顿的反应也很快:把全国分为西部、东部两大战区,任命尤利西斯?格兰特为西部战区总司令,并即赴查塔努加,全面指挥作战。



  格兰特人还没到,新任西部战区总司令的第一道命令便到了:



  免去威廉。罗斯克兰斯田纳西战区司令、查塔努加城防司令和昆布兰军团军团长等本兼各职。



  任命关逸轩为田纳西战区司令兼查塔努加城防司令。



  任命乔治。亨利。托马斯为昆布兰军团军团长,归关卓凡节制 。



  罗斯克兰斯异常沮丧,一夜之间似乎老了不少,但还是非常认真地和关卓凡办理了交接,一切井井有条。



  关卓凡反倒生出几分不忍,也佩服他作为一个职业军人的专业素养,好生安慰了几句。



  罗斯克兰斯摇头苦笑:“关侯爵,谢谢你的好意,但我不可能再呆在军界了。很抱歉当初对你的态度,希望你能谅解。衷心祝愿你和乔治好运。”



  关卓凡看着罗斯克兰斯落寞的背影,发了一小会愣,然后微微甩了甩头,好吧,我该干活了。



  首先得吸取之前情报粗疏的教训,多派侦骑便衣,严密监控南军动向。



  查塔努加是邦联必欲得之而后甘心的地方,奇克莫加一役,南军基本打残了北军的昆布兰军团,最后虽然因为轩军的强力救援而未获全功,但已是得远大于失,随时都会卷土重来。



  如果南军摸得清北军的底细,知道现在查塔努加唯一能战的就是轩军一军,倾力来攻,轩军众寡悬殊,会非常吃力。



  因为连珠枪威力再强,不能代替大炮。奇克莫加轩军一击成功,一定程度上占了当时南北两军已缠在一起的便宜,炮火受限,斯潘塞尽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如果双方都从容布阵,不论攻守,先发话的肯定是大炮,在炮火下,前装后装,单发连发,区别不大,严重的损失不可避免。



  所以,如何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发挥己方的优势,还要好好研究。



  当然,关卓凡想:本司令也有炮,这一次一门炮也没派上用场,下一次可就不一样了。



  其次,得帮着托马斯整顿昆布兰军团,使之尽快恢复战斗力。



  托马斯新官上任,刚开始并不是很顺利,麦库克和克里腾登两个明显不很服气,令不行,禁不止,阳奉阴违。他们俩资历比托马斯老,托马斯一时拿他们没什么办法。



  关卓凡的办法则很简单。



  新任田纳西战区司令下了第一道命令:免去麦库克二十军军长之职,免去克里腾登二十一军军长之职。



  好吧,格兰特,算我盗你的版。



  关卓凡下这道命令的时候,一点心理障碍都没有:不是托马斯,你们俩现在应该在南军 的战俘营吃糠呢。



  麦、克两个一去职,大伙见到了新司令的颜色,昆布兰军团的各种工作雷厉风行地推了开来,很快就气象一新。



  关卓凡带着婉儿住进了查塔努加城内的田纳西战区司令部——如果还住在城外的轩军营地,会给人亲疏有别的观感,战区其他部队找他办事也不方便。



  图林的近卫团也移驻城内。



  住宿条件当然比轩军营地好了许多。



  热水澡是每天都能洗了,军帐里那种皮革、泥土、汗水、火药和马臊混在一起的味道也没有了。



  婉儿总是把关卓凡的卧室收拾得干干净净,甚至还小小装点了一番。时值深秋,她却在窗台和关卓凡的书桌上都摆了一盆鲜花,每天浇水侍弄。



  关卓想:咱们这是要居家过日子吗?



  *RS
第十六章 格兰特来了
  这样的小日子没过两天,因为尤利西斯。格兰特来了。



  关卓凡初会格兰特,很是愣了一愣。



  面前的这个男人,身材矮小,满脸皱纹,胡子拉茬,里面穿着一件列兵穿的衬衣,套了件起了无数毛球的毛背心,外面则是一件皱巴巴的棉外套——他根本没穿军装。



  在往下看,裤子和靴子都沾满了泥点,斑驳陆离。



  这就是南北战争的一代名将、现联邦西部战区总司令、日后的第十八任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关司令笔挺的呢子军装,马靴铮亮,心中嘀咕:听说过这家伙不修边幅,可跟照片上的差得还是有点远啊。



  敬礼,握手,这个时候关卓凡发现,这个小个子男人神情沉静,目光坚毅。



  关卓凡心里不能没有感慨:三年前,这个曾身经百战的军人,还沦落在一个小皮革店里做伙计,被负债和酒精折磨着;现在,却统领数十万大军,一言可决数万人生死。



  真真正正是时势造英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