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清-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既有心思,面色便怪,语言便淡,这顿珍馐佳肴便用得味同嚼蜡。



  用过了膳,天色已晚,宫门即将下钥,原计划是要留白氏宿在宫中的,但慈禧在心里压了又压,终于说服不了自己,放了赏之后,就要白氏跪安了。客人临行之前,主人努力做出亲热的样子:“以后得空儿,常进宫来叙叙。”



  当天晚上,入梦之后,那个远方的来人又一次上了自己的床。她情热之间,竟第一次主动抬起身子迎了上去,正要入港,关白氏莫名出现在床前,先给自己蹲了一福,然后站起来微笑着说道:“卓凡,这可不好。”



  又是一惊而醒。



  关卓凡当然不知道他的两个女人已经见过了面,他正在训练场上大皱眉头。



  轩军正在训练跪姿射击。



  经过反复的研究实验,一班军事主官发现,卧姿射击暂时很难在实战中应用。



  卧姿射击只有在堑壕内使用效果才比较好,而堑壕内壁一般有一定坡度,趴在上面,手肘和身体都有支撑,其实算不得真正的卧姿射击。如果堑壕内壁没有坡度,那就是挖得比较深,在壕内向外射击,实际变成站姿射击,和卧姿完全无关了。



  如果在行进中采用卧姿射击,会带来两个问题。



  一个是地面起伏,射界会变得很小,虽然被敌人打中的概率很低,打中敌人的概率也不高。对比从堑壕内向外射击,堑壕的顶部相对于外面的地面是有一定高度的,射界要宽阔不少。



  一个是站起来,趴下去,来多几次,自然而然,队形就不大齐整了。



  总之,不是散兵战术,卧姿射击派上的用场便不大。



  *RS
第三十六章 记者
  所以,新增的训练科目主要是跪姿射击。



  为保护士兵的膝盖,还特意做了一个护膝,绑在腿弯后面。但绑绳时紧时松,动不动就往下掉,于是索性用一块皮子,缝在裤子的膝盖位置,替代护膝,然后小腿套上一体式绑腿,远远看去,上下呼应,关卓凡觉得,倒也别有意趣嘛。



  跪姿射击的效果,从自我防护方面来讲,非常之好。轩军做了和士兵一般身高的假人,以跪姿安置在地面,然后请友军列队,用前膛枪在正常距离**击,结果第一轮射击,子弹全部从假人头顶飞过,居然无一命中!



  当时使用前膛枪的士兵,尤其是列队射击,因为站姿和射界的关系,瞄准的都是敌人腹部以上的位置,习惯成自然,敌人的“身高”降低了,射击的惯性动作却一时改不过来。



  第二轮射击,不少士兵刻意压低枪口,向下瞄准,结果许多子弹都打在假人面前的地面上,假人的“伤亡”极低。



  直到第四轮,才有像样的“伤亡”出现。但实战中,如果前三轮射击不能给敌人造成实质损失,这仗基本上就输定了,何况真正的敌人又不是一动不动的假人,而是装备了射速更快的后膛枪呢。



  模拟结果令人鼓舞。但说到跪姿射击的对敌命中率,可就没那么乐观了。和站姿相比,跪姿射击的命中率明显下降,子弹出膛,飞行线路不是太高就是太低,有的士兵急起来就忘了枪托抵肩,被枪支的后坐力撞翻了一个筋斗的都有。



  关卓凡叹了一口气,没办法,这是一定要有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的,只能靠多喂子弹了,幸好俺弹药充足。



  不过让他大皱眉头的,却不是场上的射击训练,而是——记者。



  训练场周边共有几十名记者围着,镁粉灯时不时“砰”的一声,烟雾迷漫,和场上的枪声硝烟倒是相映成趣。



  有的记者趁着维持秩序的宪兵照应不过来,就往训练场中间靠。有一次一个正努力拚新闻的家伙的帽子突然飞了起来,一颗子弹擦着他的头皮飞了过去。这件事把关卓凡都吓了一跳,这种时候,这种情况下,出现“殉职”的记者,那不成笑话了吗?



  这其实还不算过分。



  查塔努加大捷后,全美国的记者都往查塔努加赶,结果这座不到一万本地居民的小城涌进了几百名记者。旅馆爆满,战争部、军械部过来公干的都没地方住了,只好到军营里挤帐篷。



  这些记者的第一目标当然是关卓凡。原本关卓凡以为开几次新闻发布会就可以满足记者们的要求了——想的美!



  每一次新闻发布会之后,宪兵们都得使出吃奶的力气,关卓凡才能脱身——这还没啥。记者们能够出现在关卓凡出现的所有场合,办公的时候就不必说了,吃饭甚至上厕所的时候亦不能幸免,以致很快,关总司令就不敢再“与民同乐”了——和军官、普通士兵一起在食堂吃饭,连司令部的厕所都要上岗,因为真发生过关总司令在里面“伦敦”,外面有记者请问侯爵阁下觉得“法国菜好吃还是中国菜好吃”——这位记者是法国移民后裔。



  记者们除了战争战役这些话题之外,最感兴趣的是关逸轩阁下的个人情况,尤其是感情生活。关总司令多次庄严宣告,本人尚未娶亲,这方面的问题无可奉告。但记者们还是要反复追问“美国姑娘漂亮还是中国姑娘漂亮”,“侯爵阁下想不想找一位美国的大家闺秀做太太”,等等。



  关卓凡绝望地想,原来二十一世纪那套,十九世纪就已经齐活了呀。



  记者们还盯上了轩军从军官到士兵上上下下每一个人,问题千奇百怪,从“在中国,一碗面真的只有一根面条吗”到“你支持共和体制还是君主体制”。轩军内部下了严令,除了关卓凡和华尔,加上两个师官福瑞斯特和白齐文,其他人不论华洋,严禁回答任何记者的任何问题,违者军法论处。



  这些记者能够钻进所有有门没门只要没有上锁的空间,比如有好多次轩军士兵训练完毕回到营内、掀开帐篷的门帘的时候,发现里面已经有记者先他们一步了。



  上锁也不一定管用。有一次,几个军需官在仓库里盘点了一个下午,最后盘点出一个记者来。



  关卓凡苦恼地想:这个军营,还有秘密吗?



  他叫人查过成例,发现当时美国已经有了新闻自由法,但军营的各种制度尤其是保密制度还非常粗疏,因此严格说起来,这些记者的所作所为都是合法的。又问以前军队遇到这种事怎么处理,回答是从来没见过这么多记者,反正格兰特总司令对记者一向非常客气,在军营里,他们爱去哪去哪,从不加以限制。



  关卓凡心想:怪不得这个格兰特日后能混上美国总统呢。



  一定程度上,关卓凡对待记者的态度的出发点和格兰特是相似的:要在舆论那里保持一个良好的形象,以利日后中美两国合作及他个人谋划之逞。



  但格兰特从没对付过这么多记者啊。



  关卓凡明白这些记者里头一定有南军的探子,但这已经不是重点。相当程度上,己方记者和敌方间谍的作用差不了多少,有时候,为满足读者的需求,记者暴露军情的兴趣比间谍还大。



  这么折腾下去,西部战区在南军那里真就没有秘密了。



  有一天,关卓凡回到司令部自己的卧室,发现桌子上的花瓶里插满了红玫瑰——这可不是婉儿平日采摘的那些野花。



  叫了婉儿来问,婉儿说是个记者送的,就是那个叫做康拉德?科尔的。



  关卓凡对这个年轻的记者有点印象,碧蓝的眼睛,一头柔软浓密的金发,长得很帅,是普鲁士移民后裔。



  又问:送给谁的呀?



  婉儿的小脸红了:我也不知道啊,就是觉得花儿挺好看的,扔了怪可惜的。



  关卓凡明白了:这个康拉德?科尔在追求婉儿。



  第二天,玫瑰花突然多了起来,因为除了康德拉?科尔,一个叫做阿兰?德?维杰里的记者也在送,这是一位法国后裔,据说祖上还是贵族。



  关卓凡想:好,这下子有竞争者了。



  婉儿已经看出不妥,红着脸,怯生生地问:老爷,这些花儿,咱们不要了吧?



  关卓凡说:别,人家一番好意,再说多好看的花儿呀,留着留着。



  遥远的、校园的气息从另一个时空飘了过来,一切风清露白。



  很快,司令部楼上楼下,到处都是红玫瑰花,来往出入的军官们的脸上,挂满了心照不宣的笑意。



  第五天下午五点钟左右的时候,华尔匆匆地走进关卓凡的办公室:逸轩,出事了。



  关卓凡赶到医院的时候,康德拉?科尔已经不行了,血从颈部的大动脉一直往外涌,无法止住;而阿兰?德?维杰里在送到医院之前就断了气,子弹正中心脏。



  康德拉?科尔很快平静了下来。关卓凡替他合上了那双蓝色的大眼睛,心中茫然:现在已经是十九世纪中叶了,还流行决斗吗?



  关卓凡来到电报房,给谢尔曼发报:老谢,有件事,你得帮我一个忙。



  谢尔曼回电:没问题,这事我来办。



  晚饭的时候,西部战区公布了联席总司令谢尔曼的命令:宣布查塔努加为紧急军事区,所有记者必须于即日离开查塔努加,不然,宪兵部队即行驱离行动。



  *RS
第三十七章 你没有错
  记者们大哗,最强烈谴责这种粗暴践踏新闻自由的疯狂行径,并推举代表,找到关总司令,要求西部战区收回成命。



  关总司令对记者们的遭遇深表同情,但遗憾的是:爱莫能助。



  因为:“我和谢尔曼将军是有分工的,新闻宣传这一块,他管。军队的事情,呃,你们懂得。”



  另外,“据我所知,谢尔曼将军的命令直接下到了宪兵团,宪兵已经受命行动,军令如山,呃,你们也懂得。”



  最后,“好汉不吃眼前亏,来日徐图吧。”



  记者们只好一边对谢尔曼破口大骂,一边收拾行装。



  谢尔曼愿意唱这个黑脸,是有原因的。



  和关卓凡、格兰特不同,谢尔曼没有政治上的企图,他只对军事感兴趣,舆论民意什么的对他一钱不值。更重要的是,关卓凡是外国人,格兰特出身低微,谢尔曼家族却是地道的美利坚政治豪门,树大根深,自己也是典型的太子党脾气,根本不在乎有几个苍蝇嗡嗡叫几声。



  谢尔曼家族发达于罗杰?谢尔曼,美国开国元勋之一,其母是英王爱德华一世的后人,在北美殖民地算地道的贵族。谢尔曼家族和出了两任总统的亚当斯家族世代通婚,枝连叶蔓,势力遍布整个美国。再往前推,谢尔曼家族和后世的丘吉尔家族、布什家族有着同一个祖先亨利?谢尔曼,说是全球最大政治豪门也不为过。



  到了威廉?谢尔曼这儿,老爸是俄亥俄州最高法院**官,虽然死得早,年少的谢尔曼兄弟被迫分居,但家族的人情脉络都在,谢尔曼的养父尤英是美国第一任内政部长和参议员。弟弟约翰?谢尔曼是现任的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日后更加做到了国务卿。



  前文说过,战前谢尔曼混得也挺蹉跎的。但和格兰特那种做小生意赔光本钱的性质完全不一样。谢尔曼是先做银行家再做律师,只是发现自己都不是那块料。最后当了大学校长,才算适得其所。



  这种履历,格兰特只能望着流口水。



  因此,谢尔曼既愿意也有这个底气替关卓凡出这个头,处理掉全美国的记者。



  还有,现在是战争时期,只要你能打胜仗。记者们不论在报纸上骂得多厉害,总统和国会都会装看不见的。



  整个世界清静了。



  处理完这一摊子麻烦事,关卓凡来到了婉儿的卧室门口,轻轻地敲了敲门。



  里面传出微弱而颤抖的声音:“请进……”



  关卓凡推开房门。坐在床边的婉儿站了起来,满脸惊恐,眼睛已经哭得又红又肿。



  看见关卓凡,婉儿又“哇”地一声哭了出来:“老爷,我错了……”



  关卓凡那颗坚硬的心被刺痛了。



  他走过去。拉着婉儿的手,一起坐在床边,然后用最温柔也是最坚定的语气对她说:你没有任何错。



  你看这些玫瑰花,生得多好看啊,可是终有一天它们会凋谢。会零落成尘。



  咱们人也一样,终有死去的那一天。



  明天走上战场,不知道哪一颗子弹就会把我打死——但是,我还是得走上战场啊,因为,这是我应该做、必须做的事情。



  那两个年轻人,也做了他们认为自己应该做、必须做的事情。



  仅此而已。



  婉儿扑在关卓凡的怀中,哭得声嘶力竭。



  搂着这个柔软的、娇小的酮体,慢慢地,关卓凡觉得自己的心和身体都开始变热了。



  他警告自己,不可以,不可以。



  怀里的哭声终于渐渐低了下去,小小的酮体的温度却一点点高了起来。



  关卓凡继续警告自己,不可以,这个时候,不可以。



  两个人就这么搂着,坐着。



  夜未央。



  西部战区全力备战。



  格兰特、关卓凡、谢尔曼商定,这一次东、两线同时发起进攻。



  以前没有统一的协调,东边打东边的,西边打西边的,各不相干。结果常常是东边开打,西边休息,或者倒过来,西边开打,东边休息。南军因此得以东西互相支持,东边开打了就把西边的部队调到东边去——反正西边没事;西边开打了就把东边的部队调到西边去——查塔努加战役朗斯特里特部就是这么个情况,反正那个时候东边没事。南军兵力不足的劣势便相当程度上被抵消了,北军的兵力充裕的优势难以得到完全发挥。



  这一次,必使南军东西不能相顾,而且,一经发动,便不停止,再不给南军任何喘息的机会,直到邦联彻底崩溃,举手投降为止。



  为此,在后勤军需方面,关卓凡向华盛顿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要求:必须为西部战区南下的两支大军备足六个月的器械粮草。



  确实,从来没有一支联邦军队提出过这样的要求——三个月就是极限了;但在此之前,也从来没有一支美**队,深入敌境,连续运动几千英里的。



  关卓凡可不打算“因粮于敌”。



  不是不愿烧杀抢掠——北军此次南下本来就是去做拆迁队的,而是不能把时间精力浪费在找吃的、穿的上面,影响了拆迁的进度。美国北方既然工业能力强大,就要充分利用。



  原则就是:不再需要二次补给。



  对关卓凡的这个要求,谢尔曼举双手赞成——谢部本来就特别重视后勤。谢尔曼还加上一条:补给不完全到位,绝不出兵。



  林肯总统亲自批示战争部和军械部:全力满足西部战区的所有要求。



  军械部还是很给力的,斯潘塞连珠枪的新货、备件和弹药已经全部到位。撞针步枪方面,虽然欧洲新下的订单赶不及亚特兰大战役,但军械部自行山寨出合用的弹药——当然枪支本身暂时还生产不了,经西部战区试用,达到了欧洲同款弹药性能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