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清-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功课为“五段”——军机处的过场走过,交内阁明发上谕。



  又关卓凡举荐翁同龢“入弘德殿行走”,亦照准,写旨来看,明发上谕。



  年关一过,关、翁两位师傅立即上任,课程安排的“改良”亦同时实行。



  这两道谕旨,过了午时,便会传遍朝野,能掀起什么风波,且拭目以待。



  军机全班叫起之后,是关卓凡单独“递牌子”请见。这个不是两宫事先的安排,并不晓得他要说什么事情。



  关卓凡进得养心殿东暖阁,胳膊下夹着一大卷纸,两宫皇太后看着奇怪,是“地图”么?



  在御案上摊开,“图”确实是“图”,却不是“地图”。上面画着许多亭台楼榭,还有大片的山水。慈禧隐约觉得有点眼熟,却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奇道:“这是什么?”



  关卓凡说道:“两位皇太后夙兴夜寐,宵旰忧勤,臣以为,应该修一个园子,给两位皇太后悠游颐养。”



  *RP
第六十四章 万寿清漪
  慈禧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她扭过头,和慈安对视了一眼,两个人都在对方脸上看到了难以置信的神情。



  慈禧抑制住自己怦怦的心跳,说道:“修园子?”声音微颤,已有几分干涩。



  关卓凡说道:“是,这是草图,恭请两宫皇太后圣鉴。宸衷若以为尚可愉目,臣就叫人绘制细图进呈。”



  两宫皇太后的眼睛不由向图上看去,但见青山秀水,琼楼玉宇,重门叠户,眼花缭乱,也看不了那许多。



  慈禧压低了声音:“关卓凡,你可别哄我们姐俩虚高兴!这个园子,倒是搁在哪儿呀?”



  关卓凡说道:“臣焉敢?两位皇太后请看,这是清漪园,臣的想头,是把这个园子重新修起来。”



  两宫皇太后这才看出来,果然是清漪园,怪不得好像在哪里见过呢。



  北京的皇家行宫苑囿,集中在西郊一带,有所谓“三山五园”的说法。



  “三山”乃香山、万寿山、玉泉山,香山建有静宜园,万寿山建有清漪园,玉泉山建有静明园,加上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合称“五园”。



  其中清漪园乃高宗为孝母所建,规制宏大,全园四千四百亩,以万寿山为基址,玉宇琼楼,自山脚迤逦而上;万寿山南边,则是碧波浩淼的昆明湖。清漪园以这一山一水为主架构,朱楼锦阁,入境山水,“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北京的皇家园林。除了圆明园,就得数到清漪园了。



  道光朝以来。国力虚弱,无力维持偌大园林,宣宗“撤三山陈设”,事实上“丢荒”了静宜、清漪、静明三园。



  咸丰十年,英法内犯。一把火烧掉的,不仅仅是圆明园,“五园”尽遭焚掠,包括清漪园。



  如今的清漪园,基本上是一片废墟,关卓凡要把它重新修起来,可能吗?



  慈禧入宫的时候,清漪园早已荒废。所以从未去过,只是在图画上领略过这一乾隆盛世的光景。



  现在,目光再次落到“草图”上,看到万寿山脚的长廊,山上的佛香阁;昆明湖畔的清晏舫,湖上的十七孔桥,不由心神荡漾,难以自己。



  住进去。锦阁绣户,重翠霞芬,碧波涵月。露白风清,真是神仙一样的日子!



  正在神魂颠倒,旁边的慈安开口了:“关卓凡,我们姐俩知道你有孝心,可是,修这个园子。得多少银子啊?这钱,可不敢乱花!”



  慈禧清醒过来,真是煞风景!



  修园子的费用,是她本能地想回避的一个问题;当然,她也知道,这个问题,终究是装不了傻的。



  关卓凡说道:“母后皇太后教训的是,当下百废待兴,国家兴作,在在都要用钱,国库里的钱,咱们得掰着手指头,一两银子一两银子地花。”



  他顿了一顿,说道:“不过,臣仔仔细细地算过账,也筹拟了十分妥当的法子,断不会给朝廷造成多大的负担的。”



  这个话太动听了,慈禧的眼睛都亮了,刚想说话,慈安又先开口了:“唉,我不是教训你,这些道理,你当然比我懂得多——嗯,那么你说说,到底怎么一个状况啊?”



  是啊是啊,你说说,到底是怎么一个状况啊?慈禧热切的目光落在情郎的脸上。



  关卓凡说道:“回两位皇太后,臣查过档案,乾隆十五年,纯庙为贺崇德皇太后六十整寿,开建清漪园,至乾隆二十九年建成,费银四百四十八万两,打得宽一点,大致是四百八十万两。”



  两位皇太后同时轻轻“咦”了一声,慈安惊道:“要四百八十万两?”



  关卓凡说道:“是。”心中说,四百八十万两算啥,你是不晓得原时空后世重修这个园子花了多少钱!



  慈禧问的却是:“修了十四年?”



  关卓凡懂得御姐的心思:十四年之后我都不漂亮了。



  他说道:“回圣母皇太后,高宗皇帝修这个园子的时候,还没有万寿山和昆明湖,万寿山是用开挖昆明湖的土方堆成的,工程浩大,工时自然较长,咱们现在重修清漪园,山水都是现成的,不需要这么长时间。”



  御姐的脸上明显露出了欣慰的神色。



  慈安却问道:“这么说,也不用花这么多钱了?”



  关卓凡说道:“是,母后皇太后圣明。”



  慈安突然微皱眉头,说道:“可是,咱们现在的物价,似乎比乾隆爷那阵子贵吧?乾隆爷四百八十万两银子办成的事,咱们办得成吗?”



  关卓凡心中大喝一声彩:慈安姐姐,这是我认识你以来,你说的最有水平的一句话!



  谁说咱们慈安姐姐傻乎乎的?



  这样不好——我会爱上你的!



  真是屁股决定脑袋啊。一件事情,位置坐对了,人自然清醒,甚至可以超水平发挥,俺们的慈安姐姐就是明证;位置坐不对,再聪明的人也会变傻,或者是装傻——比如俺们聪明的慈禧姐姐。



  关卓凡说道:“母后皇太后圣明。咱们现在的物价,确实比乾隆朝贵了不少,不过这是以铜钱计价;咱们现在的银价,比乾隆朝也贵了不少。两相抵消,如果以银计价,同治朝和乾隆朝的物价,没有太大的变化。”



  他顿了一顿,说道:“还有,即便以铜钱计价,咱们现在的工价,和乾隆朝相比,也是大致持平的。”



  最后总结:“所以,纯庙四百八十万两银子办到的事情,咱们花同样的钱,也应该能办到的。”



  这个时候,如果有人留意慈禧看着关卓凡的眼光,会发现,那种热辣的眼神,已经不能叫做“欣赏”,而是应该叫做“爱慕”了。



  慈安明显地舒了一口气,说道:“那么你总算过,咱们现在重修这个园子,到底要花多少钱呢?”



  关卓凡说道:“回母后皇太后,臣的想头,是分成两步走路。清漪园的精华,都在万寿山的前山,咱们先把前山修起来,两位皇太后就可以入园颐养了;后山,咱们手头宽松,就修得快一点;手头紧张,就修得慢一点。”



  又顿了一顿,说道:“如此,臣估计,花上三百五十万两银子,清漪园就大致挺像个样子的了;打得宽一点,不会超过四百万。”



  慈禧想:三百五十万两,不算多嘛,也就左宗棠西征一年的军费。



  慈安却说:“三百五十万两,也不少了,国库现在,能拿得出这笔钱吗?再说毕竟不是急务,外面会不会说闲话?”



  关卓凡说道:“母后皇太后厪虑极是,三百五十万两,如果全要国家掏钱,压力很大,也难免物议。臣的想头,是国库拿出一百万两就好,余数臣自个想法子补齐。”



  有这样子的好事?



  慈安、慈禧对视一眼,慈禧又压低了声音,说道:“你有什么法子?关卓凡,可不能动不该动的钱!”



  关卓凡微觉感动,御姐并没有完完全全一头扎进园子里出不来,还是为自己着想的。



  他说道:“臣受慈恩深重,焉敢负恩背德?两位皇太后放心,这个余数,臣不在国内筹措。”



  慈禧和慈安又对视了一眼,慈禧问道:“那么是哪儿呀?”



  关卓凡微笑道:“美国人既然和咱们亲近,总该要报效一点子的。”



  慈禧轻轻地透了一口气,和慈安相视,微微颔首。



  姐俩一样,都不了解外面的世界,对关卓凡在美国的能量的想象,近乎迷信。他说有法子,自然就有法子。



  不动国内的钱——不准确,是国内的钱仅占修园子总花费的小头,这样一来,连慈安都没有心理压力了。RO
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更新安排
工作岗位变动,工作量变大,接下来一段时间,难以保证每天两更,得两更、一更交错着来了,狮子致歉。



  有书友批评狮子只欠账,不还帐,狮子深感惭愧。



  喘过气来,狮子一定爆发还账,且请拭目以待。



  *(未完待续。。)RT
第六十五章 赎买和底线
  关卓凡说道:“还有,虽说是重修清漪园,但修好之后,许多地方和原来的园子毕竟不大一样。臣请旨,这‘清漪园’是否可以改一个名字?”



  慈禧、慈安都心领神会:清漪园规制宏大,“重修清漪园”,外面的各种猜测说法一定很多;改一个名字,就说在清漪园旧址修一个“小园子”,舆论的压力就会少很多。



  慈禧微笑着说道:“可以啊,不过,这上头我们姐俩可不大懂,你说叫什么好呢?”



  关卓凡说道:“臣以为,这个园子既为两宫皇太后悠游颐养之地,取‘颐养冲和’之义,就叫‘颐和园’如何?”



  好名字,又低调,又有“大义名分”——“太后以天下养”,修一个小小的园子,“颐养冲和”,天经地义。



  这个“和”字亦可理解为,太后“颐养”之后,自然内外相得,一团“和”气。



  于是两宫皇太后欣然同意。



  关卓凡准备跪安了,慈禧笑着说道:“这张图,就留在我们姐俩这里,明儿再还给你,成不成啊?”



  关卓凡说道:“是,当然要请两位皇太后详加指点。”



  关卓凡跪安退出,帘子放了下来。



  慈禧的眼光又回到图纸之上,身子里没来由地生起了一股活泼泼的躁动,令她微微地口干舌燥,不知道是因为这个还在图纸上的园子,还是刚刚出去的那个人?



  颐和园,就是关卓凡“赎买”两宫皇太后的“大计划”;也是昨天晚上。在恭王府,得到了几个大军机的“理解和支持”的那件大事。



  所谓“赎买”。不仅要她们接下来支持改革朝政;还希望,她们能够尽早地、尽量和平地离开权力中心。



  关卓凡认为,慈禧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女人。说得白一点,是一个“**强烈”的女人。这种“**”,包括了对生理、物质和权力的要求。



  如果她在生理和物质方面难以获得满足。自然就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对权力的追求。



  原时空慈禧对权力的执着,除了自保的要求外;关卓凡认为,生理需求的压抑,喜爱奢适生活的天性未得餍足,是很重要的原因。



  平心而论,除了晚年终于忍不住,和醇王“权钱交易”,修了个颐和园。之前的慈禧,真没花过什么大钱。



  做一件色彩鲜艳的袍子都跟做贼似的。



  她的权力,一直受到体制、舆论和爱新觉罗家族的相当程度的制约;在财政上,尤其如此。



  慈禧从来没有直接地掌握过财权。



  颐和园事实上是醇王给她修的,交换条件是:放弃垂帘,允许光绪自立,自个在这个园子里“悠游颐养,以尽天年”。



  慈禧基本上遵守了这个条件。如果不是光绪和康有为的事情办得实在二。真不至于走到那么一个几败俱伤的地步:光绪幽死;慈禧留下身后骂名;他们为之服务的家族,失去合法管理国家的最后机会。



  这个园子,既然早也得修。晚也得修,为什么不早一点修呢?



  物质上面得到满足,当然不会百分百消灭慈禧对权力的兴趣,但一定可以大幅度地转移她这方面的注意力。特别是现在的慈禧尚未掌握最高权力,她自己也认为“垂帘”只是一个暂时性的安排,儿子成人后。“还政”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个园子,是促使慈禧离开权力中心的重要推手。



  在慈禧离开权力中心之前,获得她对于改革朝政的强力支持,更是题中应有之义。



  所以,关卓凡认为,只要财政允许,就应该给慈禧修这个园子。



  谁叫咱碰到的君主不是汉文帝呢?



  话说回来了,真碰到汉文帝,关卓凡想,大概未必轮得到我上下其手了。



  那么,财政允不允许呢?



  在君臣对奏的时候,关卓凡算的那些帐,自以为**不离十。事实上,如果三百五十万两真的够用的话,即便全由国家财政支出,也是可以承受的,只是名声不大好听罢了。



  所以,还是一百万两好了。



  “余数由美国人报效”,只是关卓凡的一个幌子。两百五十万两银子,又不是一次性拿出来,哪儿匀不出这笔钱啊?



  左宗棠打一年仗,就花三百五十万两。而且,和原时空不同的是,陕西已经为关卓凡平定,左宗棠一出兵就可以进军甘肃。平定全回之乱,费时一定比原时空少,估计能比原时空省下近千万两银子呢。



  实在不行,这笔“余数”,俺自己掏腰包好了。存在美国的银子,溯本追源,也是美国人民奉献的,说是“美国人报效”,也不错吧?



  问题是,三百五十万两银子,真的够用吗?



  原时空,醇王修这个颐和园,后世的学者们,可是算出了“两千万两到三千万两”的天文数字啊。



  对于这个“研究成果”,关卓凡以一个历史系研究生的身份,表示怀疑。



  先不说算多了算少了——修颐和园,因为资金来源不好见光,所以账目极其粗疏,许多明细都刻意销毁了。不晓得这个“两千万两到三千万两”,是怎么算出来的?



  不过,关卓凡也没有足够的证据否定这个数字。



  如果这个数字是真实的,那就太可怕了。



  高宗修清漪园,包括挖昆明湖、造万寿山在内,才花了四百八十万两;你不用挖湖造山,修个规模只有清漪园三分之二大小的颐和园,要花五倍的钱?



  事实上,颐和园的建筑,不论是质量还是面积,都比不上清漪园。



  为什么?还不是钱不够用?



  多花了五倍的钱还不够用?



  前文已经说过了,通货膨胀没那么恐怖,银价还在上涨。



  如果真花了“两千万两到三千万两”,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惊人的贪污、浪费、低效率。



  脸上身上,抹了几块洋务运动的红药水;但这个国家的里子,比起乾隆时期,其实要烂得多了,朽败不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