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清-第3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顿了一顿,继续说道:“肃州那个地方,已经快出嘉峪关了,距中原甚远,彻底剿灭这支回匪,多少需要一点时间。不过,釜底游魂,马文禄匪股覆亡是迟早的事情,不足为太后厪虑。”



  慈禧轻轻拍了拍放在桌子上的折子,说道:“好,甘肃的回匪剿净之后,就可以进军新疆了!”



  说到这儿,面色又微微一沉,说道:“不晓得官军进入新疆平乱,俄国人会不会从中作梗?”



  *(未完待续)R655
第一二一章 联英拒俄?
  要俄国人一点小动作不做,是不可能的。不过,关卓凡并不以为,老毛子能弄出什么太大的动静来。



  原时空,俄罗斯侵占伊犁,是同治十年,即1871年的事情,距今还有五年多;现在,新疆的形势,还远没有发展到那个地步。



  去年,喀什汉城沦于阿古柏之手,守备何步云率残部投降,喀什葛尔办事大臣奎英举家自尽殉国,至此,南疆完全沦陷。不过,朝廷在北疆还有一些据点,和河西走廊的联系尚未彻底断绝。



  南疆目前的情形,是叶尔羌、和田、库车、喀什四雄并立、彼此攻伐的一个局面。其中,最凶悍者,要数以喀什为大本营的“哲德沙尔汗国”。



  同治三年,新疆乱起,一大堆地方割据政权冒了出来。其中,喀什旧城的“伯克”,叫做思的克的,自立为“帕夏”,派人迎接寄居在浩罕汗国的“圣裔”布素鲁克回疆,立为“和卓”。



  这位布素鲁克,就是乾隆朝回乱的大头目“大和卓”波罗尼都的曾孙,他的老爹,便是道光朝回乱的大头目张格尔——这一家子,从乾隆朝到同治朝,一百多年间,没完没了地同中国闹腾。



  之所以称“圣裔”,是因为这家人的先祖玛哈木图。阿扎木,号称自己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



  波罗尼都、张格尔祖孙二人,都因和中国作对而身首异处,这个布素鲁克呢?



  浩罕汗国很乐意借此扩展自己的势力,于是,派大将阿古柏护送布素鲁克入疆。



  思的克打的如意算盘。是把布素鲁克当做泥胎供起来,他自个儿在幕后做*oss。可惜,布素鲁克不肯当这个傀儡,一到喀什,便和阿古柏一起。赶走了思的克,大大方方地鸠占鹊巢起来。



  一年后,在阿古柏扶持下,布素鲁克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



  布素鲁克不做思的克的傀儡,却不能不做阿古怕的傀儡。打跑思的克,建立“哲德沙尔汗国”。东征西讨,扩大地盘,全靠阿古柏之力。



  但布素鲁克终于不耐烦了,趁阿古柏东征叶尔羌的时候,发动兵变。宣布阿古柏为叛逆。阿古柏立即同叶尔羌言和,回师喀什,一巴掌就把“圣裔”拍得七荤八素,然后请他去麦加朝圣,再也不要回来了。



  也有一种说法:布素鲁克其实是被阿古柏干掉了,去麦加的那位,是个西贝货,是阿古柏拿来掩人耳目用的。



  接着。阿古柏立布素鲁克的堂兄卡塔条勒为汗,继续充当自己的傀儡。



  “哲德沙尔汗国”废汗、立汗,是前不久发生的事情。朝廷也是刚刚收到的消息。



  此时的俄罗斯,势力已经深入浩罕汗国,但若要完全控制乃至吞灭之,还得花相当的时间和气力。



  另外,不久前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侵占的中国的大片领土,俄罗斯也得花时间消化。



  因此。北极熊的爪子,暂时还不能直接伸到新疆的头上。这个时候就出兵伊犁,老毛子尚力有不逮。



  还有。原时空,俄罗斯之所以在1871年侵占伊犁,是因为那个时候,阿古柏已经占领了全疆,俄罗斯也完全控制了浩罕汗国,双方的势力直接碰在了一起。阿古柏对意图吞灭自己祖国的俄罗斯深怀戒心,于是“远交近攻”,依靠英国人的力量,和俄罗斯对抗。俄罗斯为“小惩大诫”,乃出兵伊犁,以震慑阿古柏。



  现在,阿古柏连南疆都还没搞定。



  俄罗斯也还没有搞定浩罕汗国。



  根据历史资料和现实情报,关卓凡平灭回乱、靖定西北的计划如下:



  同治五年,即1866年,像他对慈禧说的那样,搞定甘肃,恢复河西走廊和北疆的正常联通。



  同治六年,即1867年,大军入疆,征讨目标的排序:先北疆,后南疆。



  北疆恢复之后,如果历史按照原时空的流程走,彼时的阿古柏,应该刚刚搞定南疆——当然,因为官军已经入疆,也有相当大的可能,彼时的阿古柏,无法统一南疆,并永远不会再有这个机会。



  好吧,就算阿古柏已经一统南疆,又如何?



  历史上的阿古柏,虽然占领了全疆,但他的“洪福汗国”——改“哲德沙尔汗国”而来——真正强大起来,是在接受了英国的大量军援之后。即便如此,他依然不是左宗棠的对手。



  何况本时空的阿古柏,到官军恢复北疆的时候,既不会有英国人的军火援助,又最多只局促南疆一隅?



  又何况本时空的西征大军,比原时空的更加强大?



  在这个过程中,就算觊觎在旁的俄罗斯馋的流哈喇子,关卓凡也不会给俄国人什么对新疆下嘴的机会。



  如前文所说,彼时之新疆,对于俄罗斯来说,不是一个熟得可以摘下的果子,老毛子只能望梅止渴,干咽口水。



  等到果子熟了,果园的守卫也就到位了。



  所以,自始至终,俄国人只好一直流涎不止啦。



  一直流到我把铁路修到新疆。



  然后,咱们通前彻后地算账。



  不过,这些个推论,没法子都跟御姐说。



  当然,也没有必要都说。



  或者,换个说法?



  *



  *



  于是,关卓凡这样回应圣母皇太后的厪虑:



  “回太后,俄国人狼子野心,要他们全然安分守己,确实是不大容易的。”



  “嗯。”



  “俄罗斯疆域广大,不过,其地大多十分寒冷。温暖的南方,对于俄国人来说,犹如中原锦绣之于匈奴、突厥,诱惑难以抗拒。因此,俄人早早便定下了南下的国策。也正因如此,罗刹窥伺我西域之心始终不死。”



  “哦!……”



  御姐微现忧容,心里面是更担心了。



  “不过,”关卓凡开始转折,“臣有足够的把握,不令俄人得寸进尺,染指新疆。”



  “哦?”



  “回太后,俄人进占西域,有些人,大约比咱们还要着急——这便是英国人。”



  “英国?这是为什么呢?”



  “回太后,由北而南,过了西域,俄人便可进窥印度——这印度乃是英吉利一等一的禁脔,英人素来视作命脉,是断不容他人觊觎的。”



  “啊,我明白了——为了印度,英国人不能不拦着俄国人乱来。”



  “是,太后圣明。”



  其实,英国人也不是什么好鸟,一样是“乱来”的。只不过,英、俄在亚洲的争夺,英国确实是处于战略防御的态势。争夺中亚也好,染指西藏也好,英国人的根本目的,是阻拦俄国人南下。一来,保住印度;二来,不给俄国人获得南方的出海口,把北极熊一直堵在寒冷的欧亚大陆腹地里边。



  需要说明一下,御姐是晓得“印度”在哪里的。自从轩军赴美,御姐就开始对“世界地图”这样物事产生了兴趣——当然,是平面的“世界地图”,不是那个奇奇怪怪的“地球仪”。



  这次天津之行,鱼水合欢之后,心甜意洽之时,有时候,关卓凡会在床上摊开“世界地图”,慢慢儿地给御姐口讲指画。御姐躺在情郎怀里,纵览天下大势,时不时的,情郎还在自己的身子上面,“指点江山”一番。这个“地理课”,上得是再舒爽不过了。



  好吧,言归正传。



  关卓凡先把英国人搬出来,是因为这个时候的慈禧,面对俄罗斯这只庞然大物,对自己的力量,毕竟还没有足够的信心;而对造出了“冠军号”的英国人,这个信心,自然要更大一些。



  慈禧说道:“你是说,咱们要……联英拒俄?”



  关卓凡大赞:“太后圣明!‘联英拒俄’四个字,真正是高屋建瓴,把什么都说透了!这四个字,臣就想不出来——臣以为,很该以之为大清今后十年之国策!”



  慈禧心中得意,却也忍不住抬起玉手,纤指握拳,轻轻地在关卓凡的胸膛上捶了一拳,说道:“收收你的‘太后圣明’——这个‘联英拒俄’,还不是你肚子里的馋虫,引着我将它勾出来?”



  “太后的譬喻,实在太……鲜活了!臣的一点小心思,难逃圣鉴!呃,太后圣明!”



  御姐“格”的一声,笑了出来。



  *(未完待续)R655
第一二二章 历史的轨迹
  不过,笑归笑,御姐并非没有疑虑。



  “你说,这英国人,靠得住、信得过么?”



  关卓凡说道:“回太后,臣以为,英国人靠不靠得住、信不信得过,不在英国人,而在咱们自个儿——咱们自个儿争气,英国人就靠得住、信得过;咱们自个儿不争气,别说什么靠不靠得住、信不信得过了,英国人就算和俄国人勾起手来,合而谋我,也不稀奇。”



  慈禧默然半响,然后缓缓说道:“你这话有味道,是这么个意思——总要自个儿的步子踏实稳当了,人家才愿意跟你搭把手!”



  关卓凡非常欣慰,说道:“太后圣明!譬如新疆的回乱,咱们拿叛逆一个个打平了,再把整个新疆,扎紧了篱笆,俄国人见无隙可乘,自然不敢轻易起衅。英国人对咱们有了信心,也就乐意锦上添花,助咱们一臂之力;说不定,还要倒过头来,求着咱们帮着他们对付俄国人呢。”



  “哟,果真如此——那敢情好!”



  “非但如此,英国人既有求于我,就不会在中印之间,轻易动什么手脚,西藏的局面,也就容易安定了——这是一个连环套,拿洋人的说法,叫做‘良性循环’。”



  “‘良性……循环’?”



  “是。”



  御姐认真想了一想,大致明白了这个词的意思,心里微微激动,连连点头,说道:“是这么回事!”



  关卓凡缓缓说道:“至于罗刹人已经吞了下去的,臣总有一天,要叫他们一口一口。都吐了出来。”



  慈禧怔了一怔,说道:“你是指……”



  关卓凡心中暗叹:如果是现代的中国人,绝对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自己指的是什么。



  可是,这儿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回太后。臣说的是,咸丰八年、咸丰十年、同治三年,咱们同俄国人签的那几个条约。”



  咸丰八年,即1858年,《瑷珲条约》。



  咸丰十年,即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



  同治三年,即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三个条约的年代、名字,先后在关卓凡脑中跳出。



  当《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跳出来的时候,关卓凡的太阳穴微微颤动了一下。他似乎听到了自己心房滴血的声音,一瞬间,嘴里充满了又苦又涩的味道。



  这个条约,是1864年签订的。彼时,自己正在由美返国的海路上,挟美利坚平叛大胜之威,军容壮盛,器械精良。端的是“中外仰望”,风光无限。



  彼时,自己已经整整穿越了四年。



  可是。历史依旧以其强大的惯性,按时催生了这个条约。中国无可奈何,关卓凡亦无可奈何。



  那个时候,关卓凡才深刻地意识到:历史的轨迹,并没有发生真正的转折;中国的命运,并不能只靠自己在异国投机的一场胜仗。就发生实质的改变。



  自己在这个时空要做的事情,不过才刚刚开了个小头。



  那个时候。关卓凡才痛感:呆在二十一世纪,对着已经作古的先人们。放嘴炮、唱高调,何其容易;真正设身处地,在这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扭转乾坤,改定命数,又何其艰难。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是奕?拍板定案的,可是,在回乱暴起,捻乱肆虐,整个西北烽烟遍地,新疆事实上已全不受控的情况下,即便换了自己主政,这个约,真的就可以不签吗?



  关卓凡一点把握也没有。



  力不如人,说什么都是废话、空话。



  原时空,能够勉强收回伊犁,说到底,不是因为曾纪泽的口才好,而是当时回乱已经平定,左宗棠的大军,正驻扎西北,虎视伊犁。



  好了,该御姐说话了。



  “这几个条约,我不大清楚到底怎么回事。划界上面,咱们似乎……吃了亏?”



  似乎?!



  还好,姐姐,您还知道我说的是“划界”的事情。



  不怪得御姐“似乎”——穿越之后,关卓凡才发现:此时的主政者,对中俄划界,并不是不知道自己吃了亏,而是糊里糊涂的,不知道自己到底吃了多大的亏。



  就是说,没有明确的“量”的概念。



  关卓凡查阅《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关于划界部分,有一个共同点:只有关于河流、山脉和卡伦的名称、走向的简单描述,没有任何距离、高度的具体数字。



  粗疏之处,和现代划界协议的精准,差的太远了。



  事实上,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既缺乏“数目字管理”的概念和手段,也不具备现代意义上的疆域观念。遥远的东北、西北的国境线,在理论和现实中,都非常的模糊,严格说起来,并不存在一条几何意义上的“线”。



  更致命的是,彼时的中国,缺乏万国公法中关于疆域的“实际控制”的概念——这让中国在和俄国的折冲樽俎中,吃了大亏。



  比如,俄国人坚持要求以中国的常设“卡伦”——就是哨所——为划界依据,可中国的许多常设卡伦,距理论上的国境线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于是,这段距离之内的国土,就被俄人用“先予实际占领、再祭万国公法”的法子,强行划走。



  俄国人的逻辑是这样子的:这块地方,是我的实际控制区,而不是你的实际控制区——所以,这块地方,是我的领土,而不是你的领土。



  好,该关卓凡答话了。



  他轻轻吸了口气,说道:“回太后,咱们确实是吃了亏。臣手上有个很粗疏的数字:这几次划界,加在一块儿,俄国人大约多占了咱们……一百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地方——嗯,‘平方公里’是洋人的说法,一个‘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咱们的一千五百亩。”



  看到慈禧脸上微微茫然的神情,关卓凡补充了一句:“一百四十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十个安徽省的地方。”



  御姐美丽的凤眼,倏然睁大了。



  关卓凡拿安徽说事,是因为慈禧的父亲惠征,就是殁于安徽宁池广太道任上的。安徽,算是慈禧最熟悉的省份之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