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清-第3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舰只上的船帆,有的还收卷着,有的正在慢慢张开,随着太阳的升起,船帆变换着颜色,从开始时候的暗蓝,渐渐发白,又迅速染红。



  “冠军号”的上层甲板上,人来人往,脚步纷沓,口号声、命令应答声,此起彼伏。



  慈禧洗漱、着装已毕,李莲英进来替她梳头,还是拢成一条又黑又亮的“马尾”,用一个翡翠发夹牢牢扣住,垂在脑后。



  玉儿熄掉了煤油灯,舱室的舷窗立即明亮了起来。



  传过早膳,玉儿服侍慈禧漱过口、擦净手,李莲英即进来禀报:“关贝勒请见。”



  关卓凡进来后,胸膛高挺,脚跟相碰,“啪”的一声,举手加额,行了个漂亮的轩军军礼。



  “请太后安!”



  坐在梳妆台前,慈禧向来人微微转过头去。臻首摇动之间,不知不觉,已是眼波流春,嘴角含笑:唉,这个男人,瞅着瞅着,怎么愈瞅愈俊了呢?



  关卓凡的手放下来的时候,脸上已换了一副笑嘻嘻的表情,说道:“太后昨儿晚上歇息的可好?”



  言者不知是否有意,听者却不能不有心,慈禧和玉儿,脸上同时一红。



  “嗯,还好,我这个人,倒是不大认床。”



  “那就好!太后歇的好,那是我臣民将士之福!”



  呃……这马屁拍的。



  “托太后的福,今儿风和日丽,海况好极了!太后昨儿晚上又歇的好,今儿初次出海,可保不会晕船——臣可是放心了!”



  哦,原来不全是拍马屁——如果圣母皇太后昨儿晚上没歇息好,一是现在必精力不济,一是表明不甚适应水上起居,那么初次出海,风波浪里,自然就容易晕船。



  慈禧心下微微感动,说道:“我素来体气壮,不碍什么事的。”



  关卓凡笑道:“太后不晓得,这个晕不晕船,和体气壮不壮,可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太后晓得,臣的身子骨儿也不差,可第一次坐长途的海船——就是去美国的那一次,打头的那几天,天旋地转,吐得是一塌糊涂,简直是‘欲哭无泪’了。”



  什么叫“太后晓得,臣的身子骨儿也不差”?我如何晓得你的“身子骨儿也不差”?难道是你每次和我那啥啥啥的时候,都是一次一次又一次,没完没了么……



  圣母皇太后脸上,两朵刚刚消褪的红云,又悄悄地浮现出来了。



  这一回,真正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了。



  慈禧定了定神,没接关卓凡的话头,却转向玉儿,含笑说道:“如此说来,你可得当心!”



  玉儿微微一愣,随即明白了圣母皇太后的意思:你昨儿晚上没有“歇的好”,今儿出海,“可得当心”晕船。



  她昨天晚上没有“歇的好”,另有缘故,倒不是因为不适应水上起居。但心里既和圣母皇太后一样,“做贼心虚”,脸上便亦同圣母皇太后一般,也红了起来。小小一张鹅蛋脸,看去犹如朝霞晕染,着实动人。



  玉儿嗫嚅了两下,低声说道:“奴婢身子糙,不怕折腾的。”



  慈禧一笑,转回了头,没再说什么。



  关卓凡却笑着说道:“回太后,今儿海面上,浪高不过数尺,‘冠军号’这般大船,只要航速不是太快,走起来几乎没有什么颠簸,没出过海的人,也不大会晕船的——就算晕船,过了刚开始的那个劲儿,也就好了。”



  “一般情形下,晕船晕得厉害,都是走远洋的,不过,臣等私下玩笑,这个晕船,呃,‘吐啊吐啊的也就好了’。”



  慈禧“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默然片刻,她轻轻叹息了一声,看了关卓凡一眼,神色异常温柔:“万里海途,也真是辛苦你了。”



  “万里海途”——当然指的是他率领轩军,越洋赴美。



  关卓凡微微感动,说道:“谢太后奖谕!臣实在不敢当——这都是臣份内的事情!”



  掏出怀表,打开盖子,看了一眼,说道:“回太后,时辰差不多了,这就请太后移驾‘舰桥’。”



  慈禧点了点头,站起身来。



  玉儿替慈禧整理妥帖领口,李莲英取过大氅,替慈禧披上了,玉儿小心地扣好了大氅的纽子。



  关卓凡抱着那顶“宽沿军帽”——就是牛仔帽——在一边候着,待玉儿退开,即上前替慈禧戴上,然后系好帽带。



  他的手指划过御姐光洁娇嫩的脸庞,细细地拢好了女人鬓角的秀发。



  四目相交,女人清亮而火热的眸子里,波光潋滟,似乎寻不到一点杂质。



  关卓凡抑制住内心的冲动,轻轻地放下了明黄面纱。



  *
第一三零章 上天注定
  h2》搭着关卓凡的胳膊,慈禧走上了上层甲板。



  极目天际,朝霞如火,万物描金。



  御姐眯起了眼睛,深深吸了一口初冬清晨凉爽的空气,止住了微微昏眩的感觉。



  昏眩的感觉不仅仅来自阳光灿烂,更因为巨帆已经半张,如云欲蔽日,尽染成朝霞,在桅杆上竖起了一只只巨大无朋的火炬。



  慈禧在心底深深叹息了一声。



  “冠军号”将士,已在左右舷侧列队,有华有洋,一个个身着雪白制服,双腿微开,高挺胸膛,背手而立,钉子般地扎在甲板上。



  见到圣母皇太后在关爵帅陪同下现身,值星军官大吼:“敬礼!——”



  “刷”一片响,列队海军官兵,并足举手,然后高呼:“乌拉!——乌拉!——”



  “冠军号”前舰桥的楼梯旁,丁汝昌、杜立德、乔百伦、柯烈福、海曼奇、狄克多等一众中、美、英海军高级将领,已在肃立恭候。



  这个时代的军舰的“舰桥”,还算真正意义上的“桥”,和我们熟悉的高高耸立的“桥楼”形象是大不相同的。



  “舰桥”之谓,源于明轮蒸汽舰船时代。“明轮”安装在舰船左、右舷外侧,上覆“轮罩”。所谓“舰桥”,就是连接左、右两个“轮罩”的、架在半空中的一条工作通道,同时兼观测、指挥之用,真正是条“桥”。



  进入螺旋桨时代,庞大臃肿的“轮罩”连同“明轮”一起消失,“舰桥”的形制也跟着发生了些许的改变,有的长度缩短,不再连接左、右两舷,有的挤在上层甲板的侧舷火炮和烟囱之间,形成围绕烟囱的、架在半空的工作、观测、指挥通道。



  不过,“冠军号”的舰桥,和明轮蒸汽舰船时代的舰桥,几乎一模一样,就是连接左、右两舷的长长的“高架桥”。前舰桥架在两根巨大的烟囱之间,后舰桥架在中桅和后桅之间。



  购买“冠军号”的时候——那个时候还叫“翁贝托国王号”,关卓凡曾试探着问英国人,这个“前舰桥”,可不可以前移到烟囱和前桅之间的位置?



  关卓凡有此议,是因为他觉得前舰桥设在两根烟囱之间,一来,烟囱遮挡视线;二来,在两根巨大的烟囱之间来来去去,总是有那么点“心障”。



  “冠军号”的烟囱,在前桅和中桅之间。



  答案是不可以:这么干,会影响前桅的帆、缆的设置和运作。



  咳咳,惭愧,惭愧,我太不专业啦。



  此时,“冠军号”前舰桥周围,已经按照战斗条例码好了沙袋,但舰桥上边,却是“冠军号”全舰唯一未严格按照战斗条例准备的地方,和战斗无关的物件,不但没有减少,还大大增加了:铺上了红地毯;舰桥的左端,还设有铁艺桌、椅——都用螺丝牢牢地固定在舰桥上面。



  这自然是为了给圣母皇太后休憩之用。今儿出这趟海,来回要花上好几个时辰,除了举行“阅舰式”和“海上分列式”之外,不能叫圣母皇太后一直站着看风景啊。



  这也不能叫“违反战斗条例”,因为真正战斗的时候,圣母皇太后是不可能呆在“冠军号”上面滴。



  其实,“冠军号”上,还有更加讲究的“看风景”的地方,那是位于舰艉的“阳台甲板”,是专供舰长和高级军官休憩的地方,上面有漂亮的铁艺扶手栏杆和遮阳棚,固定式的桌、椅也一应俱全。



  不过,今儿圣母皇太后銮驾出海,不是游船,而是阅舰、观武,御驾只能驻跸前舰桥,呆在舰艉的阳台甲板“看风景”,可不合适。



  辰正,“冠军号”汽笛长鸣。紧接着,巨大的烟囱,喷出了滚滚的浓烟。慈禧清晰地感觉到,船身微微地震动起来。



  她激动起来:大船即将出航了!



  泊在锚地的二十余艘舰只,一只接一只,鸣响汽笛,喷吐浓烟。



  作为编队旗舰,“冠军号”的信号桅上,“按时起航”的信号旗升了起来。



  各舰依次起锚。



  巨舰起锚是一个非常壮观的景象,可惜舰桥上的圣母皇太后看不见:粗大的锚链从水中升起,激起白色的浪花,冲刷着锚链上的淤泥;锚链通过链洞的时候,持续发出轰隆隆的声响。很快,水面激烈的涌动,似有水怪正在水底兴波,最终,巨大的铁锚巍巍出水,激流从锚爪上四面冲下,犹如瀑布。



  “冠军号”庞大的身躯,开始缓缓移动。



  这对慈禧来说,是一个真正的“梦幻时刻”:“九千一百吨”的钢铁巨物,无需任何牛马人力牵引,凭着她至今尚不能真正理解的“水火之力”,自个儿就“迈开脚步”,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破浪而行了!



  这个事儿,虽然正在实实在在地发生着,但慈禧依然有不甚真实之感。



  出港之后,“冠军号”改挂满帆。



  就在圣母皇太后的眼前,蔽日遮天般的巨帆徐徐升起。



  之前,慈禧也曾想象过船帆升起的样子——可是,她实在想不出来,如何才能把如此巨大的船帆拉起来?得有多少水手在桅杆上爬上爬下?是不是许多人排成队,一边喊号子,一边拉绳子?



  御姐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她的这番关于升帆的想象,如果放到风帆战舰时代,居然是八九不离十。但是,“冠军号”虽然保留了船帆,但历史早已进入了蒸汽机时代了。



  站在桅杆底下的一个水手,扳动操纵杆,一旁的缆索绞车便哗啦啦地转动起来,巨大的船帆随之缓缓升起。前后不过一杯茶的时间,船帆便升到了桅杆顶,庞大无比的身躯完完全全地舒展开来。



  没有人爬上爬下,更没有人排成队喊号子。



  不需要关卓凡解释,御姐也能够想到,举泰山若拈鸿毛的力量,来自于那个巨兽巢穴般的“轮机舱”,来自于“水火之力”。



  圣母皇太后又在心底轻轻叹息了一声。



  太阳升得更高了,海面上的薄雾散了开去,湛蓝的大海,在眼前铺陈开来,无边无际。



  初冬清冽的海风掠过甲板,然而,慈禧却觉得心头火热,一点儿寒意也没有。



  “冠军号”的锅炉保持着最低的压力,眼下的航速为六到七节,这只是“风帆航速”,并不算太快,但御姐却觉得乘风破浪,有如凌云御风!



  她心头的情愫,愈来愈激亢了。



  此时,若能从空中俯视,海面上确实是一副非常壮观的景象:“冠军号”打头,二十二只军舰排成一列纵队,前后两舰相距约半海里——九百米左右,破浪而行。每一只军舰,都在蓝色的海面上,犁出白色的浪花,舰艉后面,都拖着一条长长的雪白的尾巴。



  晴好的天空下,几十道黑烟滚滚升起。



  站在圣母皇太后身边“随侍”的关卓凡,也是心潮起伏的,但是,感慨的内容,和御姐就大不相同了。



  二十二只军舰,拿火力和吨位来说——总火力、总吨位也好,舰均火力、舰均吨位也罢,这几乎算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一支海上分舰队了。



  “冠军号”和“射声号”,固然是这个时代最先进、最强大的海上捕食者,刚刚打完内战的美国海军,亦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之一——当然,不久之后,一门心思“搞建设、谋发展”的美国人,就自己把自己的海军,裁成了世界二流、乃至三流的水平。



  关卓凡感慨的是:可惜啊,这支强大的舰队,只有两艘军舰是我自个儿的——而且,就是这两只,也还没有形成真正的自主战斗力。



  关卓凡在心中默念:我在这个时空要做的事情,不过才刚刚开了个头。



  他抬起头来,望向海天交界处,心里说道:但是,我终究会成功的——这是上天注定的。



  中国会成功的——这更是上天注定的。



  *
第一三一章 云帆沧海
  “冠军号”的锅炉开始加压,位于军舰中央的两根巨大的烟囱,里面的动静,明显地大了起来。?。



  烟囱纵向排列,前舰桥在其中横穿而过,站在前舰桥左端的慈禧,感觉到了来自右首边的巨兽的呼吸节奏的变化,她不由微微紧张起来,双手抓紧了栏杆。



  一只手伸到她的前臂下面,轻轻托住。慈禧微微转头,清晨的阳光洒在身旁的男人的脸上,勾勒出清晰有力的线条,温和而灿烂的笑容如此令人心安。



  慈禧嫣然一笑。



  回过头,她轻轻吸了口气,努力抑制着慢慢升起的肾上腺素。



  “冠军号”开始提速,巨大的船身开始微微颠簸起来。



  出港伊始,“冠军号”主要以风帆为动力,大约是六到七节的航速。事实上,如果风速、风向适合,“冠军号”风帆动力的航速,最高可以达到十三节。如果锅炉加全压,以全动力航行,冠军号的航速,可以超过十七节——即每小时六十五华里。这个速度,编队中不是每一艘舰只都能够跟得上的。



  慈禧的呼吸加快了。脚下开始起伏,扑面而来的海风愈加猛烈,面纱贴在了脸上。肾上腺素迅速飙升,紧握栏杆的手心渗出了汗水。



  站在前舰桥上的她,能够看见舰艏溅起的巨大的白色浪花。一群她从未见过的海鸟,在舰艏附近,高低盘旋,随舰飞舞,啾啾长鸣。



  遮云蔽日的船帆。兜满了风。犹如“冠军号”这个巨人。深深吸气,胸膛高高鼓起,在长空中猎猎作声。



  慈禧没有一丁点儿“晕船”的感觉。她心跳加速,身子火热,头脑清爽。海风拂面之中,极自然地,关卓凡跟她讲过的两句诗,跃入脑海: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编队到达预定海域,随即摆开阵势,举行海上阅兵式——先“阅舰式”,后“海上分列式”。



  “阅舰式”,同陆上的“阅兵式”仿佛,受阅诸舰成首尾相接的单纵队列队——关卓凡说给御姐听的,就谓之“一字长蛇阵”——然后停车不动,检阅舰——即圣母皇太后和关爵帅乘坐的编队旗舰“冠军号”,和受阅编队对向而行,距受阅编队舷侧一链多一点——大约两百米左右。平行通过。



  “海上分列式”,亦仿佛陆上的“分列式”。和“阅舰式”则刚好反过来:检阅舰“冠军号”停车不动,受阅编队成单纵队,首尾相接,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