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清-第5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东营的营务,暂由千总张勇统带。”关卓凡扫视着场中的士兵,面无表情地说,“以后营里的规矩,得改一改。好好干的,我自然有赏,有敢乍刺儿的,我关三能替你把毛捋直了——你比林千总还横?”

    让张勇带东营,是关卓凡认真考虑之后的决定。整顿营务,作训士兵,厚重沉稳的丁世杰比张勇强,但说到收拢东营的人心,慑服林千总留下的这批军官,让这支部队走上自己既定的路子,则凶悍中带有几分邪气的张勇,更胜一筹。

    果然,两天之后,步军衙门传来复命,如他所请,任张勇为西营马队千总。

    很好。关卓凡走出军帐,看着营外烂漫遍野的山花,而远处的大戏台,也正有工部的匠人在修修整整,不由得心想:我一味地在这里打打杀杀,倒辜负了这一片大好春色。

    不愿辜负这大好春色的,不止关卓凡一人。行宫深处,咸丰皇帝的病情,居然也有了起色,想要动一动,散散心了。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五十一章 春心萌动的皇上
    咸丰的身体,既畏寒,又畏热,虚到了极处。到了春暖花开的四月,气候宜人,仿佛为他枯瘦的躯体注入了一丝活力,由两名小太监搀轻轻扶着下了床,拖着步子,慢慢在暖阁中绕了一圈。

    “肃六!”皇帝脸上浮出了笑容,“你看我的病,这可不是快好了么?”

    “皇上万安!”以内大臣身份在一旁侍候的肃顺,连忙跪下磕头,“皇上的龙体健旺着呐,一点儿小小的不舒服,哪里算得上什么病。”

    咸丰微微一笑。他虽然不是个多能干的君主,但也不至于昏庸到以为自己根本没病,只是听了肃顺所说的吉利话,精神还是一振,指了指设在阁中的御座,说:“拿燕窝粥来,我坐着吃。”

    立时便有太监去传燕窝粥,两名小太监还是小心翼翼地搀扶着皇帝,慢慢向御座走去,眼光却不敢朝下看——咸丰有轻微的跛足,如果盯着他的脚看,会被以为是大不敬,惹来祸事。

    连吃了两碗燕窝粥,皇帝更加觉得精神大好,吩咐肃顺道:“好是好了一点儿,可也耐不得繁钜——就见见军机吧,让他们拣要紧的事说说。”

    “是,这就叫起吗?”

    “叫吧。”

    “叫起”是皇帝命臣下进见的通俗说法,一拨人就是一“起”。等载垣率全班军机赶到东暖阁,肃顺在门口又叮嘱了两句:“皇上刚见好,请诸公要言不烦,那些芝麻绿豆大的事就不要说了。”

    肃顺的话,对他们来说无异于圣旨,于是进殿磕过头,给皇帝问过安之后,便只拣了两件事来说。

    “恭亲王报京师平静,奏请回銮。”怡亲王载垣陈奏道,“恭亲王另外还有个片子,奏请到热河给皇上问安。”

    开口就是让人心烦的事儿,皇帝和侍立一旁的肃顺,不约而同的皱起了眉头,但皱眉的原因,却不尽相同。

    咸丰北狩热河,最初自然是为了逃难,但是渐渐地,他却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他自十年前登基以来,几乎没过过一天太平日子,太平天国还没闹腾完,洋人又几次打进来,焦头烂额之下,自觉难胜繁杂,常常生出困惑来:他的诸位列祖列宗,何以能轻易便将一应军国要务都处置得井井有条?

    等到到了热河,惊惶之情初定,便发现了这里的一桩妙处:远离京城,每天不再有大批官员拿着各种待办事件来烦他,不是急务的折子也可以扔着先不管,清净多了。宫禁也不像紫禁城中那样严苛,寻芳猎艳,乐趣多多,于是乐不思蜀,找了各种借口不肯回銮,实在是“赖”在了热河。

    这个老六,咸丰心想,我好不容易过几天安生日子,偏偏要来搅合。“京师平静”,好像生怕别人忘了他办理抚局之功似的。

    “回銮的事,先摆着吧。”咸丰吩咐道,“另外,京师乃根本之地,所关尤重,恭亲王请来行在问安一事,着毋庸议。”

    好得很,肃顺心想。皇帝在热河,朝局就可以为他所掌控,最好是能借皇帝的力量,将恭亲王的权柄慢慢削去,那时再议回銮,就稳妥得多了。

    “还有什么事?”咸丰问载垣。

    “曾国藩奏请将大营移到东流,要请皇上裁夺。”

    这是军务,不能不重视,而平洪杨的重任,全由曾国藩一身所系,则更要加倍重视。咸丰坐直了身子,问道:“那是什么缘故?”

    这话载垣就答不出了,就算答得出来,亦答不好,于是将跪在地上的身子偏了偏,暗示身后的杜翰来回答。

    这一班人中,以载垣和端华的爵位最高,肃顺是主心骨,而杜翰则是其中的谋胆,理路最是清晰。此刻领会到载垣的示意,先磕了一个头,越次答道:“恭喜皇上。曾国藩的意思,是要全力支应曾国荃打安庆了。”

    “哦?!”咸丰将身子往前一倾,“何以见得?”

    “曾国藩在祁门的大营,先后两次为洪逆所围,都拼死不退,他当时的折子上,有‘去此一步,无死所也”的话。现在自请向安庆方向移营,可见皖南的局面,已经尽归掌握,只要支援他那个九弟把安庆打下来,则安徽全境一定可以肃清。”

    “好,好!”咸丰大为兴奋,面泛红潮,不由又咳嗽起来。

    肃顺担心地看了皇帝一眼,自作主张地替皇帝答了一句:“皇上已经准奏,你们跪安吧。”

    等到军机大臣们退了出去,咸丰那一阵咳嗽也平复了下去,肃顺便说:“请皇上还是多歇歇。”

    “总算有个好消息,我自觉精神还成。”咸丰摆了摆手,略带亢奋地说:“你说我该到哪儿玩玩去?”

    “是,奴才这就去传升平署备戏,等敬诚殿的戏台布置好了,就来请皇上移驾。”

    肃顺知道,皇帝说想到哪里去“玩玩”,以这副身子骨,寻芳是绝无可能了,那自然就是想看戏。咸丰是个最大的戏迷,不仅爱看,而且深通,假如真的打扮起来,粉墨登场,一定也是个唱作俱佳的好角。

    说办就办,升平署等于是皇家豢养的戏班子,行头砌末精美异常。班子里头虽没有盖世的名伶,但各个生旦净末丑的头牌,也都是当行出色的好角,再加上一班漂亮的“学生”,花团锦簇,几场戏下来,陪着皇上看戏的内务府官员和太监,都有大饱眼福的感觉。

    肃顺却一直看着咸丰,见他虽也有摇头晃脑击节叫好的时候,但神情里面,总有点恹恹不足的样子。于是等一出戏唱完,凑上去躬身问道:“皇上,可是有哪一段唱得不对?”

    问下来的结果,戏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演戏的地方。

    “又是敬诚殿,”皇帝环顾四周,微微叹了口气,“不是说不好,就是这地方待得让人有点气闷。”

    “回皇上,如意洲那处‘一片云’,奴才早就已经命工部修整了,”肃顺知道他的心意,笑着说,“等过两日皇上身子大好了,奴才请皇上到那儿去看戏。”

    热河的戏台子一共有三处。一处在敬诚殿,一处在勤政殿前的福寿园,这两处都在宫内。另一处则是在禁宫之外的如意洲,叫做“一片云”,规模最大,风景也是绝佳。

    “好!”想到可以出宫,到那片山花烂漫遍野的如意洲去散散心,咸丰的眼中不禁放出光来,“把在热河的三品以上大臣,都叫上。这些日子,他们苦哈哈的,也够累的,听一场戏,就算是我和皇后给他们的赏赐。”

    “有皇上这样体恤的主子,真是奴才们的福气。”肃顺哈着腰称颂一句,又请示道:“储多宫那边儿……?”

    这是在问要不要叫上懿贵妃。既然皇后要去,照道理说,宫内的嫔妃们自然该伺候皇后同去,但懿贵妃的失宠,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而肃顺对她,还另有一层忌惮之意。

    咸丰的脸色果然沉下来了,默然半晌,才轻轻叹了口气。

    “也叫上吧,大家都高高兴兴的,少了她,不大好。”
第五十二章 绝世御姐 (二更)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不知怎么,关卓凡骑在马上,看着眼前的一片春色,忽然想起了这一句诗来。百多年后的热河,大约已经没有这样的景致了吧?一时之间,有时空错乱的感觉,自己一个历史系的学生,眼下却是全副戎装,在这里为历史上的皇帝“站班”。

    咸丰出宫,这在热河是常有的事,特别是在他生病之前,隔三岔五就有一回,因此随驾扈从的侍卫也早有定规。但象现在这样,不仅皇上自己,还带着三宫六院、诸位大臣一起来看大戏,单靠侍卫处派出的侍卫就顾不过来了,毕竟禁宫之内,也仍需要如常值守。

    关卓凡的东西两营马队,以驻地就近的缘故,提前两天得到了步军统领衙门的分派,要跟御前侍卫一起,充任如意洲周围的守卫。一名叫兆丰的侍卫领班,特意到他的驻地,跟他划分防区。商量的结果是,戏台五丈以内,仍由侍卫设岗,十丈之外的第二圈警戒,由马队的士兵站班,带刀不带马——怕马匹嘶鸣打扰了皇帝看戏的清兴。只有关卓凡和两名千总,因为要巡查督促,可以骑马。

    叫做“一片云”的戏台,是建在一片缓坡之上的最低处,已经布置得美轮美奂。戏台前好大一片空地,设了前低后高的上百个座儿,当中一个,以黄绫包裹,不问可知是皇帝的御座了。关卓凡骑在马上,缓缓地沿着戏台两侧行走,虽然隔了有近二十丈的距离,仍能清晰的看见戏台上下的戏子和太监,正在忙忙碌碌地收拾准备着。

    等到宫内的仪仗浩浩荡荡从如意洲的西侧转过来的时候,关卓凡的心,便开始不受控制地砰砰跳了起来——这是皇上啊,开玩笑么,全中国的历史学家,除了我关卓凡,谁能亲眼看到一个活生生的皇上,在面前落座?

    先入座的却不是皇上,而是各位后妃。她们下了轿子,由太监和宫女引导着,找到指定好的座位,站着等候,小声言笑着。对她们来说,出宫是一件难得的喜事,看惯了高墙云影,此时来到暖风和熙、一览无遗的野外,实在是莫大的享受。

    随后入座的是在热河随扈的王公亲贵,和在皇帝身边办事、三品以上的大臣。他们一个个都做出肃穆端庄的样子,在最后几排按位置站好,目不斜视地看着地下——毕竟身前的一群,是皇上的女人,不管心里怎么想,也是不敢死死盯着看的。

    等到皇帝和皇后的轿子到了,静鞭三响,举座肃然,直到皇帝最后落了座,所有人才敢坐下,终于完成了这个就座的仪式。

    “今天朕开心,不要闹那么多规矩。”咸丰笑道。到了这样正式的场合,他就要口称朕躬了,“看戏么,太拘束了不好,让大家随意些。”

    “嗻——”副首领太监王义答应着,随后扯着公鸭嗓子传了旨,座上的气氛便稍稍活跃了些。关卓凡听着这声音耳熟,仔细看去,原来还是老熟人——正是那天在御景街看到的那个分派珠宝的老太监。而他身边的皇帝——

    皇帝的身材不矮,但瘦得厉害,龙袍穿在身上,有晃里晃荡的感觉。脸色苍白,看上去连一丝血色也无,双目之中,神采黯然,显是酒色过度加上大病未愈的结果。关卓凡看着咸丰,在心里算了算日子,暗暗叹息:他活不久了。而这种竟能够预知生死的能力,让他有一种非常奇怪的感受,那种讨厌的时空错乱感又再袭来。

    他告诫自己,不要陷入到这种情绪当中,而他转移自己注意力的办法也很有效:看美女。

    *

    扮戏的伶人,给皇帝磕过头后,两位带戏的司官登上台子,往“出将”和“入相”两个位子上一站,戏就开场了。

    先演的是一出文戏。关卓凡是个乐盲,更是一个戏盲,他搞不懂台上那个正在唱的,究竟是个青衣还是个花旦,只觉得满耳咿咿呀呀的,不胜其烦。但台下的后妃们,却个个看得聚精会神,生怕漏过了一句戏词。

    几十位嫔妃,裙裾宛然,环佩琳琅,可以清清楚楚地尽收眼底。

    站班的兵士们,人人手按刀柄,只能背朝戏台向外警戒,关卓凡则可以借控马督查的机会,偷眼相望。他没有办法走到戏台的正面去,因此只能看见她们的侧面,虽然只是侧面,也足以一饱眼福。

    他先寻找的是皇后,因为这是他唯一能够认得出的人。后妃服装的规矩是什么,他不甚了了,但皇后是要带朝冠的,好认。果然,他只扫了几眼,便看见了带着青绒朝冠、饰有红色帽纬的皇后。

    皇后现在还很年轻,坐在皇帝左手约一丈远的专座上。看上去是个圆脸,生得亦很端正,怀里搂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一边看戏,一边从旁边几子上摆的点心盒子中,拿东西给他吃——不会错了,关卓凡激动的想,这就是未来两宫并尊二十年的东太后了,她怀里那个,则毫无疑问就是未来的同治皇帝。

    然而,他还没找到那个他最想找的女人。坐在皇后后面一排的嫔妃,应该是等级最高的六七个人,却不知哪一个是懿贵妃?连着再往后数排的嫔妃,看侧影,个个都觉得年轻漂亮,不由心中感叹:国势强弱,不需要什么麦当劳指数,只凭嫔妃的样貌,便能看出一个大概。此时咸丰的妃子们,还算得上是佳丽如云,而等到光绪一代的那几位嫔妃,真的就有不忍目睹的感觉了。

    心中正转着这样亵渎的念头,目光扫到后排的太监宫女身上,却忽然跟安德海照了一个眼。略略一愣,便想到懿贵妃既然在这里,安德海当然也在这里伺候的,于是微微颌首,算是打过了招呼。安德海见了他,却很沉稳,点了点头,示意看到了,过得片刻,取了条手巾往左臂上一搭,托着一个盒子,躬着腰沿过道向前走去。

    这是什么意思?关卓凡的心,再次扑通扑通地跳起来,安德海这一下,分明是要给自己指出懿贵妃的所在啊。

    果不其然,安德海走到第二排嫔妃的座位处,蹲下身子,先把盒子奉上,又小声说了句什么,关卓凡便看见座上的两名女子,齐刷刷地将头一偏,向自己看过来。他顿时恍然大悟——安德海不是要把懿贵妃指给他看,而是要把他指给懿贵妃看!

    关卓凡是这边唯一骑在马上的人,当然是可以被一眼认出来的。他心想,看就看吧,我救过你哥哥,我给你娘家送过孝敬,我……我……

    他看清了两名女子的容貌,忽然心思就乱了。

    两名女子,虽然服饰不同,但年纪相仿,容貌相若,仿佛是一胞所出的一对姊妹花。他的目力极好,再仔细看便看出了分别,左首的一位,年纪略长,应该是姐姐,穿着金黄色的对襟龙褂,乌发如漆,柔美如玉,秀美中却透着一股冷艳,眼波一闪,晶光粲烂,有令人不能直视之感。右边的一位,梳着旗头,穿一身黑领粉色团纹花袍,容貌亦美,然而坐在姐姐身边,就不免相形失色了。

    关卓凡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