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清-第6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山是伊克桑的字,关卓凡极少这样称呼他——关卓凡在城南马队初任校尉之时,伊克桑连哨长都还不是,及至到了热河,关卓凡任西营马队的千总,才拔了伊克桑为第八哨哨长。军中兄弟,生性粗犷,谁耐烦没事把表字拿出来称呼?因此当初的一帮低级武官,现在已经变成了提督总兵,却仍然改不过来,往往都是直呼其名。

    现在老总忽然叫出自己的字来,可见事非寻常,何况老总指的是什么,伊克桑已经听明白了。

    “标下不敢!”伊克桑急忙分辨道,“老总,您的军令,标下从来没有不遵的时候。”

    “遵不遵是一回事,服不服是另一回事。”关卓凡淡淡地说,“这里没有外人,我的脾气你也知道,自己兄弟,不许在我面前说假话。”

    “……是。”伊克桑低着头想了想,小声说道,“我是一路跟着老总杀出来的,到现在,封了爵,加了一品顶戴,授了苏松镇的总兵,没有老总,就没有我伊克桑的今日!若说是对老总有一点点不敬,有一点点不服,那都是绝没有的事,如果有,现在就叫天上下来一个雷,把我劈死在当地!”

    “你这个话,我信得及。”关卓凡转过身来看着他,“不过对我没有,对别人呢?”

    “别人……”伊克桑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老总,我不是说非要当一个师官,如果是华尔,福鬼子,我也就认了——华尔不用说,福鬼子的洋一团能打,我也服气,何况说到底,他俩好歹也是归了籍的!可是白齐文……”

    说到这里,又犹豫了半晌,才接着说了下去:“不瞒您说,我是在想,论爵衔,论品秩,论功劳,我都不输给他,再说他也没有归籍。由他来做这个师官,我是有一点……想不明白。”

    “嗯,这才是真心话。”关卓凡沉吟道,“只是我也有几句真心话,不知道你想不想听?”

    “请老总指示!”

    “伊克桑。”

    “标下在!”

    “你在松江掘壕据守,大破长毛的盾车,是为轩军之首胜。在昆山,两破千灯,逼得谭绍光分兵回援。在苏州,派展东禄搭建浮桥,血里火里杀出了一条路,逼得郜永宽献城投降。在七宝,单臂挥刀杀退长毛,身被七创——说起来,我关三大约还欠你一条命!”

    关卓凡不打盹地一气说完,盯着伊克桑,徐徐问道:“这些事,你以为我不记得了么?”

    “我……”伊克桑的心里,热烘烘的,说不出来是个什么滋味。

    “丁世杰是汉军,张勇则是汉人,整个轩军里团官以上的人,就只有你跟我,是正牌子的满洲八旗。”关卓凡的声音不大,然而说出来的话,格外有分量,“论爵,论衔,论功,你都远在白齐文之上,论情分,你我乃是生死兄弟,如果不是非常之事,我怎么肯让你受这份委屈!”

    “我……”这样交心的话,让伊克桑眼噙热泪,说不出话来。

    “子山,你要知道,鹰隼翱翔于天,然而不能在丛林中与猛虎搏斗。猛虎王霸于森林,然而不能下海与大鱼争雄。大鱼横行于海洋,然而不能上天与鹰隼竞长。”关卓凡温和地说道,“每个人,都有他的所长,我用白齐文,也就是用他这个所长。至于这个所长是什么,现在我还不能对你明言,只要你信得过我,信得过关三绝不会倒行逆施,胡乱做些没道理的事,那就行了。”

    “我自然信得过老总!”伊克桑激动地说,“标下明白了!”

    “就算现在还没明白,将来也一定会明白的。”关卓凡笑道。本来还想再继续说下去,却看见图林一身是水,匆匆走了过来,在关卓凡的耳边说了一句。

    “哦?人在哪里?”关卓凡的眼睛一亮。

    “已经到码头了。”

    “好!”

    关卓凡不再多说,只在伊克桑的手臂上紧紧一握,转头对图林说道:“到藩司衙门请赵大人过来,跟我一起迎一迎!”

    等赵景贤来到巡抚衙门的时候,雨势已经变得更大,四周白茫茫一片,遮天避地。但关卓凡和赵景贤两个,却都站在大门之外的雨地里,由亲兵撑着油伞,静静等候。

    到底还是来了,关卓凡心想。曾国藩这样的肚量,非比寻常,上海的洋务,一定大有可为。

    没过多久,街口便转进来三顶小轿,一路冒雨抬到了巡抚衙门的大门口,站班的亲兵立刻打着油伞,将轿中的三个人接了下来。

    三个都是青年人,见到关卓凡,先是一愣,接着便啪嗒啪嗒地趟了水走过来。

    “轩帅,这怎么敢当!”打头的一个,躬身一礼,却被关卓凡搀住了。

    “曾世兄,我等你们等的好苦!”关卓凡笑道,向他身后那两个点头致意,“雨大得紧,咱们进去说话。”

    说罢,便将这位曾国藩的二公子,曾纪泽,让进了巡抚衙门。

    *(未完待续。。)
第八章 黄鹄号
    曾纪泽的到来,是关卓凡在喜宴上见到的那位钱鼎铭,往江宁一行的成果,他替关卓凡带去了给曾国藩的一封信。

    关卓凡在许庚身宣读颁赏谕旨的第二天,所做的头一件事,就是给身在江宁的两江总督、一等侯曾国藩写信。

    李鸿章调到安徽去做巡抚,表示湘淮系的势力,几乎被完全挤出了江苏。既然目的已经达到,那么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反过来修补与曾国藩的关系了。

    他还不能确定,现在曾国藩到底是怎样看待他,甚至也不能确定,自己到底把曾国藩得罪到什么样的地步。

    不错,自己确曾不顾“江湖规矩”,带兵西进江宁,又下令水师炮击北门,硬是抢了一份克复江宁的功劳。但是自己也把洪福瑱、李秀成等一干要犯交给了曾国荃,等于替他弥补了一个绝大的疏漏。因此这一层,应该算是揭过去了。

    再有就是,自己把曾国藩最得意的门生,李鸿章,挤出了江苏,可这是因为自己所立的功劳盖过了李鸿章,总不能说这也是罪过?至于屡次设局,坑过李鸿章,这是有的,但这都是利用了自己“先知者”的身份,巧妙布局,不了解这一层的人,是绝不可能怪罪到自己头上的。

    还有曾国荃送来的那一张礼单,上面盖有“吉字中营”的大印,攥在自己手里,便成为湘军洗劫江宁城的铁证。可是说到底,那是曾国荃自己送来的,又不是自己去抢来的。曾国藩即有戒备之意。也不能为这个事恨上自己吧?

    不对……

    关卓凡发了一会呆。忽然想明白了,这件事,自己做得还不够漂亮。

    奏报江宁克复详情的正式折子,曾国藩在其中极言轩军的功劳,又请了自己来领衔,这是自己最终能够挤走李鸿章,官拜江苏巡抚,锡封三等候的关键。这固然是曾国藩为了酬庸自己捕获李秀成等“逆酋”的功劳。却也是为了替曾国荃结一个善缘,为那张礼单的事情弥缝。

    人家既然已经做完了应该做的,那么自己仍然把这张礼单掐在手里,就不大对头了。

    光棍打九九,不打加一!这样一想,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这礼单该交还回去了。

    至于这封信,也是考虑了良久,最后决定分做三个层面的意思来写。

    第一层意思,是表示感谢。

    江苏巡抚是两江总督的下属,于是以这一个身份。向曾国藩致谢,谢谢他的点拨和提拔。这些当然是言不由衷之举。但在礼貌上,必得有此一笔,尽量写得恳切就是了。

    第二层意思,是给钱。

    原来关卓凡在藩司任上,每月要拨付曾国藩的湘军六万两军饷,这笔钱,一直照常给付,从未拖欠。现在关卓凡又主动在信里提出来,除了这六万两,还愿意每月向入皖剿捻的淮军,另提供六万两的“协饷”。

    信里面的话,倒是说得很漂亮,说自己和李鸿章两个,原为同僚,现在也是同在督帅帐下效命,自然谨供驱使。还有一个没有说出来的意思,就是承认淮军在打平江苏的战事上,亦有莫大的功劳。只是这一点,不必写明,曾国藩和李鸿章自然能读得懂——说到底,给钱就是最大的诚意。

    不过第三层意思,才是整封信的重点和核心——他向曾国藩要人,而且所要的不是别人,是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

    这是他反复考虑之后,下出来的一招妙棋。

    曾纪泽是曾国藩的二儿子,因为老大幼年就夭折了,所以实际上是曾家的长子。曾国藩这个人,律己很严,对儿子们更是要求得极为严格,到现在,曾纪泽还只是一个三品荫生,并没有真正出仕做官,但学问和人品,都是一流,不但儒学的底子深厚,而且能说英文,对洋务的事,最感兴趣。

    他出来做官,本来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曾国藩故旧满天下,随便在哪里都能替他找一个位子,朝廷也一定会答应。可是曾国藩忧谗畏讥,认为把儿子交到老部下或者老朋友的手里,不脱利益交通的路子,形迹彰显,有损自己的清誉,因此不肯做这样的事,一直把儿子留在自己幕中。

    他这一层心思,关卓凡揣摩的很透,向他要曾纪泽,恰好可以免去他这一层担忧,因为人人都知道,关卓凡跟湘军不是一脉,而且还是朝廷正统。曾纪泽到上海来做官,就变成很光明正大的一件事。

    在关卓凡来说,这样的一个邀请,既是极有诚意的示好,又是设问——毕竟轩军一系的兴起,已成不争的事实,现在问你曾督帅,是不是愿意把从前那些若有若无的梁子,揭了过去?如果是,则轩系和湘系,未必不可以携手,共同替国家做些事情,而以曾纪泽的身份,则可以隐隐视作是一种“政治联姻”。

    他相信,以曾国藩的气度和格局,这件事会有相当的成算。

    另有一点,他邀请曾纪泽来上海,亦有非常务实的打算——曾纪泽这个人,并不是普通的公子哥,虚好看,而是确有大才的人。上海办洋务,本来就急缺这样的人,因此他并没有打算将曾纪泽当菩萨供起来,而是老老实实地在信里向曾国藩说明,准备请曾纪泽以三品官员的身份,主持新办的“广方言馆”。

    广方言馆,并不是指广东方言,甚至与方言也没有什么关系,本质上就是另一个“同文馆”,准备教授各国语言、近代科学和一些技术实务。考虑到恭王所办的同文馆在京中遇到的阻力,关卓凡玩了一个花巧,特意请教了人,定了这样一个掩人耳目的名字。说起来。泱泱中华。视外国为番邦。则把洋鬼子的话当成“方言”,似乎也说得过去。

    这是洋务中极重要的一块,衬得起曾纪泽的身份,也足以让他一展所长。至于到底能不能撞响曾国藩这口金钟,能不能打动曾二公子的心,那就是“但尽人事,各凭天命”了。关卓凡把这封信,和那张曾国荃的礼单。密密打了封包,交由曾国藩的旧相识,现在被自己延揽在幕中的太仓人钱鼎铭,拳拳嘱托,请他带去江宁,面交曾督帅。

    谁知金钟一撞,洪亮异常,曾国藩不仅对他的请求慨然应允,而且答应让曾纪泽另带二人,以为办理洋务的襄助。不仅如此。在回信里头,还特意说了这样一句话:“今视洋务。有事有权,权则操之总署,事则不离口岸,而口岸之中,则又以上海为重。”话里的意思,跟关卓凡所想的完全一样——京城不是办事的好地方,真正推动洋务的发展,还要靠地方上的自强。

    老吏谋国,一诚如斯,关卓凡不能没有感慨。现在于瓢泼大雨之中,终于接到了曾纪泽三人,这一番苦心,算是落到了实处。

    先请他们三个到侧屋换了干衣,然后才在花厅正式见礼。曾纪泽是跟关卓凡同岁,随他一同来的两个人,也是朝气蓬勃的样子,自己报名,给关卓凡请了安。

    关卓凡客气得很,一一扶起来,请他们入座。客气的原因,是这两个人都来自于曾国藩的安庆军械所,不是等闲之辈,在后世得享大名,为关卓凡所熟知。

    叫做华蘅芳的一个,年纪略长,长于数学和英语,未来会是有清一代数得上的数学大家。

    叫做徐建寅的一个,则要年轻一些,未来亦会成为一名造诣极深的科学家。

    “曾世兄,江宁一晤,匆匆数月,不意今天在这里又能相见。”关卓凡的心情极好,颇有“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矣”的自喜,“江上一路奔波,辛苦了。”

    “不敢当,请轩帅还是叫我劼刚好了。”曾纪泽欠了欠身子,笑着说道,“不瞒轩帅说,我们坐的‘黄鹄号’,行驶极稳,倒是没受什么奔波之苦。”

    “哦?黄鹄号?”关卓凡的眼中放出光来,身子向前一倾,“可是曾大人在安庆所制的那艘火轮么?”

    在关卓凡来说,这是明知故问。黄鹄号蒸汽轮船,算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蒸汽机明轮船,完全没有让洋人参与。而设计者,则是徐建寅的父亲,徐寿。

    “正是,全靠徐寿徐老叔的大力,并不要一个洋人参与!”曾纪泽的话里,亦有一份欣喜和自豪,“仲虎就是徐老叔的儿子,这次我奉父亲的命令,把他也带给轩帅。”

    “好得很,有其父必有其子,正要借助仲虎的大才!”

    仲虎是徐建寅的字,父子两个,都是可以载入史册的人。

    谈完了这只黄鹄号,便转而谈广方言馆的事务。宗旨是在关卓凡跟曾国藩的信函往返中,早已定好了的,现在所要商量的,是如何着手具体进行。

    “劼兄,不用急,今天你们都累了,先歇息一晚。明天我先替你接风,再替你介绍两个人,刘郇膏刘先生,利宾利先生。”关卓凡说道,“上海地方的情形和洋务的办理,以他们两个最熟,选地方,招教习,都能帮上你的忙。你们几个一起,把章程拿出来,至于规费,就等赵藩司掏口袋了。”

    “那就要多多拜托竹公了!”曾纪泽向赵景贤拱手致谢。

    就这么殷殷相谈,聊了好一会,才送了三个人到行馆休息。花厅里剩下赵景贤,还有话说。

    “曾督帅不靠洋人,就在安庆造了汽轮出来,真是令人心驰神往!”赵景贤兴奋地说,“轩帅,不知咱们上海,什么时候也能造一条出来?”

    关卓凡一时没有言声,沉默半晌,忽然说出一句再也想不到的话来。

    “曾督帅的这条路子,走错了。”

    *(未完待续。。)
第九章 我来试试
    “错了?”赵景贤一时愕然。安庆军械所依靠自己的力量,造出火轮,连朝廷都曾下旨嘉奖,何以轩帅说这条路错了?

    赵景贤这副错愕的神情,关卓凡看在眼里了,但这不是几句话能说得清楚的事情,因此一时倒不知该如何开口解释。

    清廷的洋务运动最终不能成功,原因有很多,后世对这方面的分析品评,亦不计其数。不过在关卓凡来说,这不是做论文的时候,他只能于琐碎繁杂的线索之中,抓住最要害的来做文章。

    这个时代,不论是朝廷,还是具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