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清-第6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山度士兴奋地说:“关侯爷,咱们这位总统,当真痛快!拉姆齐天上掉馅饼,捡了个大便宜——军械部可是联邦政府里最肥的缺了。他因为此事上位,对斯潘塞连珠枪的生产最是热心,一直从华盛顿跟到纽约。今天听说你从华盛顿回来,赶快过来站班。”

    山度士又说:“我跟斯潘塞一说,他感激得不得了,把你当成最大的知己。不过他也奇怪,真正的识货的人,怎么会在万里之外的中国?”

    怪不得拉姆齐那样一番态度,斯潘塞那样一种神情。

    关卓凡轻轻按了按山度士的手:“山迪,事情办得很好,你当真不容易。”

    山度士容光焕发。

    关卓凡心中感慨:这件事放在中国,慈禧会这么办吗?议政王会这么办吗?还有……自己会这么办吗?林肯这位总统……

    在白宫招待自己,从头到尾,这件事他一个字也没提过。

    他能够打赢这场战争,绝非幸致。

    倒让关卓凡想起有一件事,自己在国内做得如鱼得水,到了美国却一时不见及此,他提醒自己:这里不是二十一世纪的美国,这个时候的美国官员,大多数都是不知道“清廉”为何物的。

    比如那位陪自己上华盛顿的战争部长西蒙。卡梅隆,便被时人称为“除了烧得通红的炉火之外,没有不偷的东西”。

    其实,林肯内阁中几位最重要的成员,国务卿威廉。西沃德,战争部长西蒙。卡梅隆,财政部长赛门。切斯,司法部长埃德华。贝特斯,都是政治交易的产物。这几个人在共和党内各有山头,获得高官厚爵的代价,都是要支持林肯的上位。

    这些事,我要好好想一想。

    “对了,”关卓凡说,“山迪,有一件事,请你留意。斯潘塞是一个人才,这场仗打不了太久,战争结束之后,我估摸着除了对印第安人的一些小征伐外,美国暂时是不会打什么大仗了,他那间小兵工厂还能不能维持下去难说得很。如果不如意,欢迎他到中国去,一是我……中国还有好久的仗要打,二是斯潘塞除了武器设计,也是了不起的机械工程的人才,中国建设必然日新月异,在在都有他大展拳脚的地方。”

    山度士郑重地点点头:“我晓得了,关侯爷请放心,我一定替你把这个人才招揽过来。”

    车队到了地方,这是纽约当地的一间寄宿学校,专门给学生放了几天假,把学校暂时空出来,作为轩军的换装之所。换完装,就从这里开去火车站。

    事前已经下了严令,不许破坏校内物品草木,走前需打扫收拾干净,断不可留给人家一地狼藉。

    除了换装,每个人还要好好洗一个澡。

    这个要求是关卓凡加上去的。当时行军作战,一年半载不洗澡是家常便饭,但关卓凡明令不但要洗,还得洗干净,要用刷马的刷子互相刷洗,洗完了长官要检查,若有敷衍了事的,抓到了要重罚。

    于是澡堂里便蔚为奇观,无数男人的**挤在一起,雾气弥漫,欢声笑语,自然也有此起彼伏的惨叫,那是刷得太狠了——刷马的刷子哦。

    澡堂外大排长龙,按建制一拨一拨来,一拨刷洗完了,再轮到下一拨。

    这个命令大家都觉得有趣,但……连华尔都觉得有点过分。

    关卓凡没有时间跟他们细细解释,再说也未必讲的明白,对于在军营讲求卫生的重要性的理解,这个时代最好的医生也比不上关卓凡这个自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的非医学专业人士。

    而全军洗热水澡这样的条件,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是不会有的了。所以,必须抓紧。

    然后换装。

    彼时美军标准军装,北军方面,军帽是一种平顶的圆帽,帽徽(通常是本军团的徽志)缝在这个小平顶上,而非帽沿上面,小平顶斜斜地塌下来,便看得见帽徽了,非常有趣;上装深蓝色,小立领,裤子天蓝色,侧面的裤缝有一条黄色的边。冬装是在外面加一件深蓝色短大衣。鞋子是黑色皮鞋。

    南军方面,规定是一种叫做“略帽”的小软帽,灰色短大衣和蓝色长裤。但实际上,南军的军装五花八门,各自为政,从来就没有真正统一过。

    至于原因,是因为穷。

    *(未完待续。。)
第十一章 制服之诱
    南方经济较为落后,既没有足够的资金、也没有足够的制造业能力为庞大的军队提供统一的制服,除了少数精锐部队,士兵们只能逮到什么穿什么,许多兵看起来和老百姓也差不了多少。

    有趣的是,北军虽然大部分按以上标准穿着,但也从来没有真正的统一过,不过,原因并非没钱,北方的经济比南方发达,工业制造能力更非南方可比,为全军配备统一制服不成问题。

    而是因为都想出风头。

    当时美军的建制常常以地域为主,好处是子弟兵抱团,荣誉感强,战斗力也就强:坏处是荣誉感过强了。别苗头,出风头,反应在军服上,就是总要弄一点小花样,表示老子高端大气上档次,和你们不是一个级别的。

    有的干脆另起炉灶,自己设计军服。

    比如法国曾经招募过一支以阿尔及利亚裔为主的外籍军团,名为祖阿夫兵团,英勇善战,威名远播,是十九世纪最出色的轻步兵团。他们的制服很有特色,无沿小圆帽,起花小背心,束腿灯笼裤,颜色红红绿绿,极具阿拉伯风情。美利坚的土包子们看到了,欢喜赞叹,以为真正洋气,纷纷仿效,还衍生了一堆版本,有的学的非常到位,头上甚至包上了阿拉伯大头巾,算是南北战争一大景观。

    关卓凡认为,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近现代军队制服对塑造荣誉感、振奋士气的特殊作用。

    以他的理解,冷兵器时代,军装的主要作用在于对身体的防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制服”。只有当火器出现。军装的防护作用不再存在,军装才真正解脱出来,变成“制服”,开始履行塑造军人英勇、帅气、坚强、守纪律的形象的功能。

    换装之前,还担心士兵们会有一些抵触心理,事实证明完全过虑。新军装一上身,士兵们的精气神马上就不一样了,立时觉得自己的身体直了、高了、挺拔了。镜子里一照,自己几乎不认得自己——从来不知道自己是这般地英武!

    和新装相比,旧的“号衣”简直就成了叫花子穿的衣服。

    这叫由简入奢易,将来回国,如果换回旧装,恐怕还会相当不适,那叫由奢返简难。

    不过,关卓凡想,士兵们眼界开了,胃口吊高了。对于这支军队的统帅来说,不是坏事。

    关卓凡等人进入校园的时候。大部分的部队已经换装完毕,正在园内各处所在集队整训,满眼的蓝色身影,口令声此起彼伏,一队队精神抖擞,意气昂扬,关卓凡和军官们都觉得耳目大开——以前竟似从来没看见过这些大头兵们如此神气!一个个不由得笑容满面。

    中军——现在叫军团司令部了,设在一栋三层的小楼,原是校长的办公室兼宿舍,现暂充大帅驻节之地,一、二楼办公,三楼专给大帅歇息,大门口已下了关防。

    关卓凡走上三楼,刚刚转进走廊,对面一个娇俏的身影迎了上来。

    “老爷。”欣喜而娇柔的声音。

    这是婉儿?

    一身剪裁合体的蓝呢军装紧紧裹住刚刚发育成熟的身体,胸部丰盈而挺拔的曲线被完美地勾勒了出来,正微微起伏;扎着宽皮带,纤腰一束;腿上是高筒过膝的软皮马靴。英姿玉立。

    关卓凡目瞪口呆——这是制服诱惑啊。

    “老爷,我这么穿……可以吗?”

    小小的瓜子脸晕红一片,大大的眼睛明亮而湿润。

    “好看……”关卓凡艰涩地吐出了两个字。

    他注意到,婉儿的黑而油亮的长发湿漉漉的,披散在肩头上,显然洗过澡不久,当然,是在本楼层的私家浴室里洗的。

    一种不可抑止的**升腾起来,他感觉到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在发生变化,昨夜的梦境莫名其妙到浮现出来,脑子中开始混乱。

    哦,她头上的那顶小平顶军帽……怎么那么像后世影视剧中那些妩媚的女军人戴的船形帽?

    婉儿见老爷的视线落在自己的头上,面色有异,以为他不喜欢这顶帽子,于是变戏法似地换上了一顶宽沿牛仔帽,立时,妩媚中又多了一份若有若无的狂野。

    关卓凡听见自己在心中呻吟了一声。

    “这顶帽子呢?他们说有的骑兵就戴这种帽子。”

    什么骑兵步兵,有马没马……你女孩子家家的小小年纪怎么说这些东东……

    “老爷……”

    忍不下去了。

    “老爷,你不舒服吗?”

    忍无可忍,那就无需再忍——关卓凡下定了决心。

    转身,下楼。

    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是否接受美国政府授衔在轩军中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没有人真反对,只是有人认为这是外国名器,未请旨之前,不好轻易接受的。但又都知道请旨是不可能的,先不说时间上不允许——从美国拍电报到香港,再从香港坐船送到上海,上海再六百里加急驰递北京,然后再回过头来一遍——此时松江军团怕是已在田纳西杀得血葫芦似的了。

    即便时间不是问题,也可以想象此事或在朝中另起波澜,翰詹科道搞不清该不该助兵美国朝廷平乱,但说到“名器”,那就是他们的拿手好戏,焉能不大发议论?轩军的奏折上并不好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即便朝廷明白关卓凡的真实意思,他也没把握在这个问题上获得足够的支持——虽然之前银子是派了不少。

    而如果没有军衔,会在和友军打交道时非常的不方便,其他不说,就连双方军人遇上了谁给谁行礼这个小问题都不好处理。总之。一定会误事的。这一点。没有人有异议。

    美裔美籍军官都主张接受,华人军官有赞成的有犹豫的,张勇赞成,伊克桑犹豫,最后一齐望向关卓凡,听大帅主张。

    关侯爵一直没有出声,这时咳嗽一声,开始做总结性发言。大致意思是:军衔不是什么名器,就是一种标记,方便联络辨识而已,就像一个袖箍,打完仗回国就摘下来啦。

    美国政府原定关卓凡、华尔两人授少将,关卓凡不必说,华尔是军团长,也当得起一个少将。但没有任何悬念,华尔坚决辞谢,只肯接受准将。关卓凡劝也没用。最后,关卓凡授少将。华尔、张勇和两个师官白奇文、福瑞斯特都授准将。白、福二人带的是实实在在的一个师,当得起一个准将。

    这是联邦军队给高级将领授衔时的苦恼。军队已经发展到几十万人了,将军的衔级还是只有军队在一万六千人规模时的少将、准将两个级别。一堆高级将领扎在这两个级别上,有时候单看军衔分不清楚谁是上司、谁是下属。通常的潜规则是:谁授衔较早,谁的级别便被视作较高。

    所以华尔的授衔一定要早过张勇——哪怕只有一分钟,这是万万错不得的。

    团官一律授上校。

    往下依次类推。

    另有一条,就是以轩军的团,对应为美军的旅——美军当时的团编制很小,也就一个营的规模,松江军团的团,足以顶得上美军的一个旅的规模。

    关于军中仪注,暂定为轩军内部还按国内标准,对外则行美军标准。

    授衔仪式就在寄宿学校举行,由当时的美军总司令哈莱克主持。国务卿威廉?西沃德和战争部长西蒙?卡梅隆代表总统出席。

    二万七千名蓝色的松江军团一根根笔直的钉子般,钉满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仪式后松江军团开拔,穿过大半个纽约街区,到达火车站。

    纽约市又一次轰动了。

    不夸张的说,纽约人还从来没见过这般衣甲鲜明、行进队列又如此齐整的部队。

    战争爆发以来,纽约人看到的军队,衣甲鲜明的基本是新兵,没接受过严格的队列操练;老兵又大多是不久前从战场下来的,刚刚从血里火里钻出来,形状可想而知。

    松江军团的士兵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场面:洋人们夹道欢呼。一个个不由头抬得更高,腰板挺得更直,步子迈得更有力量。于是洋人们的欢呼声就更加响亮了。

    老百姓有一种朴素的观念,中外皆然:队伍齐整、形状鲜明的军队就是有战斗力的军队——而事实也确实如此。虽然操不好正步的也未必就没有战斗力,比如美军就算是这种类型的军队。

    因此纽约市民自然而然想到,这么好的部队,干嘛送到西线去、而不留在俺们东线?

    于是开始抱怨。

    自私是人的天性,什么东西格局战略选择这些东东不是老百姓想的。

    也不是某些政客想的。

    于是就有人借题发挥,最终酿成了不小的**。只是这是后话了。

    到达车站,满车站的蓝泱泱的兵,依次按建制上了火车,中国的士兵们都是第一次见到火车,自然惊喜,这也不必细表。

    汽笛一声长鸣,车轮开始转动,松江军团踏上了奔赴田纳西的旅程。

    爵帅包厢内,关卓凡的秘书兼勤务兵——婉儿,给他端来了一杯热汽腾腾的咖啡。

    关卓凡接过,目光落在婉儿制服中间那一排闪亮的铜扣上,他不好多看,把目光稍稍移开:更糟糕,是婉儿鼓鼓的胸部。

    幸好婉儿很快静静地退到了一旁。

    关卓凡轻轻啜了一口咖啡,袅袅的香气升了上来。

    他转头看向车窗外面。

    战场,我来了。

    *(未完待续。。)
第十二章 田纳西战区
    这两天,查塔努加的联邦田纳西战区司令威廉。罗斯克兰斯将军比较郁闷。

    原因是那支几天前过来报到的中**队。

    得到增援当然不是一件坏事,问题是他不认为自己需要增援。

    自己的昆布兰军团共有五万五千人,在查塔努加不远处集结的叛军以邦联田纳西军团为主,人数大约四万出头,自己是有一定的兵力优势的。

    何况,南军的主帅、田纳西军团的军团长布莱克斯顿。布拉格,还是自己的手下败将。

    罗斯克兰斯受命率昆布兰军团袭取查塔努加的时候,布拉格带着他的田纳西军团的一个师驻守城内,发现北军大兵合击,立马弃城而去。没打什么像样的仗,罗斯克兰斯就拿下了这个西线交通枢纽,并因此升任田纳西战区司令。

    布拉格凑齐了自己的军团,转过头来找回场子,但罗斯克兰斯已经做了周密的部署,对接下来的这场会战,他有足够的信心取胜。

    这个时候华盛顿派一支外国的军队过来,是什么意思呢?

    江湖传言,袭取查塔努加,正是这支中**队的统帅、一位年轻的侯爵向联邦政府建议的,这点让罗斯克兰斯感到相当地不自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