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清-第6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白齐文和二十军带队的准将商量之后,决定撤出这片树林,在不远处的开阔地重新建立防线。

    吴建瀛瞪起了血红的眼睛:“要撤你们撤,老子不撤!”

    白齐文急了:“吴建瀛!你敢不服从命令,我军法办你!老吴,这么打下去不是个事,咱们得建立防线——这样才挡得住敌人,你别犯糊涂!”

    北军终于撤了出来,算是边打边撤,没有溃乱。真是很险,如果再迟一点,想撤也不敢撤了,因为那个时候再撤,很可能一发不可收拾,变成大规模的溃散。

    北军刚刚用树干和泥土勉强构筑了简单的防御工事,惊魂未定,树林中便传出一阵奇异的啸声,好像猎户人家在呼唤猎犬,又掺杂了夜枭凄厉粗糙的叫声——不是一个人在叫,而是几十、几百,很快便成千上万,汇成令人耳膜激荡的声潮,随着无数灰色的身影,涌出密林。

    轩军士兵和二十军的新兵都从来没有听过这种叫人毛骨悚然的呼啸声,那根本不像生人能够发出的声音,犹如无数厉鬼,从地狱深处爬出地面,张牙舞爪,漫天席地而来。

    士兵们明显地骚动起来,惊慌地互相看来看去,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撑不住,掉头逃跑,便极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吴建瀛看出不妥,抽出指挥刀,跳上低矮的防御工事,昂然站立,向南军猛得虚劈一刀,大吼一声:“开火!”

    上校的这个举动极大地激励了北军的士兵,第一个士兵随即扣动了扳机,很快枪声响成一片,密如骤雨,掠向冲锋的南军。

    灰色的身影一个接一个摔倒,但恐怖的啸声无休无止,愈来愈近。

    枪声震动耳膜,北军士兵已经顾不得南军的怪叫了,装弹,合上扳机护圈,射击,再射击。

    吴建瀛从始至终,站在工事上,大声吼叫,数不清的子弹从他身边飞过,随便哪一颗偏一点点,就可以将他击倒。

    北军的火力优势终于发挥威力,愈来愈多的南军士兵倒了下来,冲在最前面的南军士兵倒在了离北军工事十几米的地方,但,剩下的这几步路,南军的脚再也踏不上去了。

    南军终于退了下去,无数的尸体留在了这片不大的开阔地上。

    白齐文奔到吴建瀛跟前,大声道:“老吴,敌人被打退了,你快下来!”

    吴建瀛惨然一笑,一头栽了下来。

    白齐文大惊,一个箭步上前扶住,把吴建瀛放平在地,见他下身竟然已是一片血红,急得转头大吼:“叫军医!”

    军医赶来,先脱下吴建瀛的靴子——竟然倒了整整半靴子的血水出来!

    剪开裤子、衣服,浑身血污,到处都是伤口!

    吴建瀛已经昏迷过去,一时间无法判断致命的伤口是哪一处,军医做了简单处理后,白齐文令急送战地医院。

    关卓凡赶到到战地医院的时候,医生已经给吴建瀛做完了手术。医生报告,吴上校全身共负伤十七处,还好重要脏器和大动脉未被击中,可失血过多,已陷入深度昏迷,这条命能不能保得下来,难说的很。

    *(未完待续。。)
第二十六章 烈士墓园
    军医能做的都做了,吴建瀛能不能挺过这一关,就全靠他自己的生命力了。

    白齐文很激动,强烈要求战区为吴建瀛申报国会荣誉勋章,关卓凡答应了。

    所谓战地医院就是几个巨大的帐篷,关卓凡走出帐篷,心情沉重,胜利的喜悦被吴建瀛的生死未卜冲淡了许多。

    吴建瀛身负重伤,说起来关卓凡是有责任的。这支部队出发时间比较晚,目的是不打草惊蛇,怕逼得已上了钩的南军特别是主力改变布置。但也因此失去选择战场的先机,以致落入朗斯特里特的圈套,打成一场苦战。

    不然,吴建瀛也没那么容易受这么重的伤。

    关卓凡粗重地叹了口气,抬起头来,天色愈发阴沉,暴雨将临。

    大战之后常有大雨。查塔努加现在是雨季,空气中水汽充分,而激烈的战斗产生的硝烟和尘土为降水提供了丰富的凝结核。

    仗大致打完了,关卓凡要好好总结一番,其中也有不少教训。因为奇克莫加第一战过于顺利,虽然他反复提醒自己,但潜意识中还是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对南军的轻敌之心,这些教训,包括致吴建瀛重伤的卢考特山谷之战的相关安排,未必不是源出于此。

    几个帐篷都断续传出凄厉的惨叫声,那是在截肢。

    北军的枪伤几乎都是铅弹伤。南军使用的子弹是0。58口径的低速软铅弹,这种子弹穿透力弱,不像铜壳定装弹可以穿透身体。而只能停留在身体内。子弹的动能被身体吸收。变成可怕的伤口;而且,铅是有毒的,很容易造成感染,当时还没有青霉素,抗感染的手段有限,因此战争中截肢的比例相当高。

    关卓凡在国内领兵打仗,士兵的伤刀箭伤比较多,长毛的洋枪很少。土枪火铳的杀伤力和南军的前装线膛枪没法比,因此他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铅弹伤。

    有一个场面让他终身难忘。每一个帐篷外都挖了一个大坑,从开在大坑上面的帐篷的窗口,几乎每隔几分钟,就会丢出来一条胳膊、一条腿、或者一支血肉模糊的手。有的坑已经快填满了。

    关卓凡早就见惯了鲜血和死亡,他自己就是从死人堆爬出来的,但面对此景,依然不能不动容。

    沉闷的雷声隆隆地滚过低低的云层,豆子大小的雨点撒了下来,空气中充满了被雨点砸起来的血腥和泥土的气息。很快。云层之中金蛇舞动,一个又一个惊雷炸响。暴雨倾盆而下。

    血水从几个大坑内漫了出来,战地医院的地面,竟成了无边无际的血河。

    天地迷蒙,东北方的阿拉巴契亚山脉隐约在雨幕中。

    关山万里,血色江河,一将功成万骨枯。

    北线南军接到主岭失守的消息,便下令撤退,但谢尔曼部同时得到消息,士气大振,紧咬不放,这支南军的撤退被大大拖延,以致派出抄他们后路的北军成功地到位,在两支北军的东西夹击下,南军彻底崩溃。

    朗斯特里特率万把人的残部,撤回东线,勉强算是全身而退。

    至此,查塔努加战役落幕。北军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歼敌七万余人,虽然朗斯特里特部脱逃,不好算是全胜,但南军从此再也无力在西线集合起这么大的一支兵力,只能转入战略防守,西线南北攻守之势彻底逆转。

    查塔努加至邦联腹地第一重镇亚特兰大的路上无险可守,北军南下的大门打开了。

    战报传到华盛顿,联邦政府任命尤利西斯?格兰特为联邦军总司令,接替被劝退的哈莱克,指挥全联邦军队,并调到东线,直接指挥东线部队。

    同时,要求格兰特推荐接任西部战区总司令的人选,上报华府。

    格兰特找到关卓凡:逸轩啊,西部战区我就拜托给你啦。

    关卓凡说:那怎么可以,谢尔曼将军功勋卓越,威名素著,我愿附骥尾。

    在这个问题上关卓凡是很清醒的,自己虽然打赢了查塔努加战役,但在联邦军队中依然威望有限、资历尚浅,做个地方战区司令没问题,但要指挥全联邦的一半军队,还是勉强了。

    何况自己毕竟是客军。

    还有,别忘了,谢尔曼将军可是格兰特将军最好的朋友哦。

    但让关卓凡居于谢尔曼之下,格兰特也不能做这样的安排。谢尔曼和关卓凡两个人原来平级,而查塔努加战役关卓凡是总指挥,轩军打得又明显比谢尔曼部好,真若以谢尔曼为正、关卓凡为副,肯定会引起舆论和政敌的攻击。

    于是最后折中出这么一个结果:建立西部战区联席总司令部,由威廉?谢尔曼和关逸轩共同出任联席总司令。

    华盛顿同意了。

    关总司令表示,凡事定先同谢总司令商议,不敢自专。

    两位总司令商量的第一件事是:任命乔治?亨利?托马斯为田纳西战区司令。

    办完这件事之后,谢尔曼率部暂回孟菲斯战区,筹集粮草器械,以备南下。孟菲斯也在田纳西州境内,是密西西比河上的重镇,联邦政府把田纳西州划为东西两块,西部属孟菲斯战区,东部属田纳西战区。

    关卓凡要做的事情很多,抚恤死伤,休整部队,总结经验,研究战法,积蓄粮械,补充兵员……但首先,要安葬死去的兄弟。

    关卓凡问过托马斯的意见,然后下令在一个叫做“果园环”的小山坡上修建一个“烈士墓园”,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安葬美**人,一部分安葬中**人。

    安葬美**人的是永久墓葬,安葬中**人的是临时墓葬,关卓凡的打算是,回国之前,为这些弟兄移灵,装上船,运回中国。

    这是他对轩军的承诺。

    这件安排公布出来后,在士兵们中间引起了出乎意料的轰动,算得上三军振奋。爵帅的话都是真真算数的!

    但远洋运送尸体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两三个月的路程,尸体很容易腐烂,因此移灵前需要对尸体做一定的处理。大致来说就是将尸体先过一遍火,烧掉肌肉,只留下骨骼;也可以用酸液腐蚀,达致同样效果。这种事轩军里也没人干过,关卓凡让山度士找了美国殡葬业的专业人士研究方案,不过离回国还早,是后话了。

    轩军士兵的尸体不少已经残缺不全,幸好一来脖子上挂了“虎牌”,二来衣服内侧缝上了和“虎牌”同样内容的布片,因此几乎所有阵亡的士兵的尸体都有名有姓地寻了回来,入土安葬。

    虽然是临时墓穴,但修得一点也不马虎,和隔壁的美**人墓葬没有任何区别,墓前立了石碑,刻上名字、番属、职务、军衔、生卒年月。所谓移灵只是移走骨殖,墓穴墓园是永久保留的,以供后人追思。

    关卓凡计划,每打完一个大仗,就修一座这样的墓园。

    视察工程的时候,随军神父问两位司令,美**人的墓穴的位置是否要按各州来划分。

    这个问题关总司令不好表态,目视托马斯。

    “不,不,把他们分散后混起来埋,”托马斯司令说,“‘州权’这两个字,我们已经听得够够的了。”

    墓园竣工,烈士入土,战区举行了奠灵仪式,因为墓园分为两部分,仪式就举行了两次。两次仪式略有差异,中**人墓园这边增加了一道酒祭的程序。

    关卓凡将酒杯高举过头,然后洒在墓前,他高声道:“轩军弟兄们,请你们在这儿好好歇着,迟一点,关三来接你们回国!”

    然后,克字团整一个斯潘塞营,全部身着崭新的军装,整齐列队,举枪向天,伊克桑大吼:“放!”

    五百支斯潘塞连珠枪齐射,声震山谷。

    “放!”

    一连七枪。

    天地回响,连绵不绝。

    *(未完待续。。)
第二十七章 招兵买地
    查塔努加一役,轩军减员不少,招收新兵必须提上日程了。

    应急的的办法当然是就地招兵,但这并不容易,田纳西原是邦联的地盘,肯加入北军的就是带路党了,不会太多。主要还得跑到北边去找人。本来这事扔给战争部就行,但战争部派来的新军打完仗之后肯定绝大多数要继续做美国人,带不回国,对于关卓凡来说,只好当炮灰用,性价比不高。

    所以,即便是招美国人,轩军自己也得掺合进去,以期回国的时候可以多拐走一些。这个时代的美国人民还没见过什么世面,派个口才好的天花乱坠一番,东方古老大国那么的神秘富饶,骗一大拨蓝眼睛大鼻子**丝上船不难。何况有华尔这么好的一块生招牌,人家都准将了,打完仗少将没得跑,还有,娶了美貌的中国富家千金做老婆哦。

    但这只是国际纵队,轩军不可能全变成洋军,主力还得是中国人。

    中国人在哪?在加利福尼亚。

    关卓凡启程赴美之前,因为要修建太平洋铁路,加利福尼亚的华工有了爆炸性的增长,加上原先的淘金者,总数已经十好几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每月不断增长中。

    这是最好的兵源:绝大多数都是青壮男性,胆子大,吃苦耐劳,有纪律性。而且几乎不用细挑,因为能离井别乡、万里飘洋来到陌生的异国讨生活,必然具备上述条件。胆子小的、吃不得苦的、吊儿郎当的,干不来这活。

    加利福尼亚能够为普通淘金者带来发财机会的浅层矿源——主要是在河滩。已经很有限。大量怀揣“淘金梦”的中国人正被迫改行。轩军刚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再就业”机会。

    中国传统上有所谓“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说法,旧王朝的士兵,收入少,社会地位低下,形象也不好;但美国完全不一样,士兵的收入和社会地位都相对较高,这一点华人到达美国之后很快就有感觉。

    最妙的是。当华工,干同样的活,工资拿的比白人少;当轩军的兵,工资却比其他白人部队拿的多!

    至于将来回国之后,关卓凡有足够把握,他的轩军,待遇要远远好过中国其他任何一支部队。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淘金者和华工们既然能够抛家别土,心理上对国内的原政府的认同度自然而然就会降低,这非常有利于培养对关卓凡个人的向心力和忠诚度。于日后大事,颇有助益。

    关卓凡之前救下的那个叶茂。这个时候就能派上用场了。

    说起来这个叶茂还是中央太平洋铁路招用华工的始作俑者,算是人地两宜,派去为轩军在华工中招兵合适不过。叶茂得罪过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里的爱尔兰帮,也因此被迫走上流亡之路,但没有关系,关卓凡委了他一个“联邦陆军西部战区志愿役工作特使”的衔头,面对这块招牌,爱尔兰人躲都来不及,哪里敢来找麻烦?

    关卓凡不担心华工不肯踊跃报名,但他告诫叶茂:只能报恩,不可报仇。

    叶茂名义上仅是一个“小吏”,属于“未入流”,但他如果心黑手狠,完全可以变成“灭门令尹”,手段很简单,只需给对方安上一顶“破坏联邦政府招兵工作”的帽子就可以了。

    这是战争时期,不知道有多少人未经任何手续即被逮捕,又未经任何审判便被绞死,特别是到了1863年底,南北双方已经彻底杀红了眼。

    比如被关卓凡拿来祭旗的那六个爱尔兰人,就多少有点冤枉。关卓凡给他们安的罪名是“为叛军服务,从事间谍活动”。“从事间谍活动”当然可以判处死刑,但实际上,这六位“为叛军服务是有的”,但“从事间谍活动”是没有的,他们干的是走私的活。

    北南开战,贸易断绝,但双方都有对方需要的货物资源,南方不消说,制造业能力弱,啥都缺,而北边也需要南方的棉花。因此地下的走私从来就没中止过,双方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不少军官都参与了这种活动,包括高级将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