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清-第6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足够多的“军务”;而且,明儿他得起个大早。

    第二天天没亮,关卓凡就起身洗漱,然后换上了美国的军装。阖家都是第一次看他穿“洋装”,不免瞪大了眼睛。

    吃完早饭,在白氏、明氏、图伯、小福们的泪眼朦胧中,关卓凡翻身上马,带着图林和一众近卫官兵,打马卷地而去。

    出得城来,驰到骑兵团和近卫团驻扎的军营。轩军将士早已扎束停当,爵帅一到,立即上马,铁骑滚滚,西南而下,向陕西奔去。

    一路晓行夜宿,终于在山西境内的河津县,同白齐文率领的由第二师、炮兵团、工兵营组成的“征西军团”会师了。

    河津古称绛州龙门,位于山西西南,当黄河要津,黄水、汾水在此交汇。河津和陕西的韩城隔黄河相望;韩城距南边的同州、朝邑已不算远,现并无回匪骚扰。

    稍事休整,关卓凡下令渡河。

    事前,已传令河津地方收集船只器材,只不过船只的主要用途并不为载人马过河,而是为了工兵搭建浮桥使用。

    时已近初冬,黄河的水很浅,浮桥很快便搭好了,大队的人马、炮车、辎重,源源不绝地开过河去。

    山西的官员士绅、民夫百姓,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近代化成规模的工兵作业。

    关卓凡感叹,在冷兵器时代,“过河”,哪怕只是过一条不算宽的河,都是一件很大的事情,许多战役乃至战争的胜负手就在于此。但在近代化战争体系中,“过河”二字,已经不值一提了。

    *(未完待续。。)
第十四章 拊敌之背
    过了黄河,征西军团自韩城南下,偃旗息鼓,到达同州以北的预设阵地时,回匪还一无所知。

    回匪肆虐同州、朝邑,眼睛只盯着渭河以南、黄河以东的官军,哪里想得到打北边从天上掉下来这么一支大军?

    事先关卓凡已派人通知渭河南岸的雷正绾、陶茂林,命他们先向河北发动佯攻,吸引回匪注意。

    雷正绾、陶茂林得知轩军来援,关爵帅亲自统军,士气大振,结果把佯攻打成了真正的进攻。

    于是轩军在回匪背后发动攻击。

    先是炮兵团怒吼。回匪的堡寨的土墙根本抵抗不了十二磅拿破仑炮的轰击,纷纷倒塌。寨中房塌屋陷,人鸣马嘶,体折肢断,血肉横飞,火光四起,乱成一团。多有人不明白这横祸从何而降,哭泣喊叫,以为天罚。

    待轩军发起冲锋,蓝色军装的士兵越过倒塌的土墙,呼啸而入,回匪纷纷骇呼:“洋人来杀我了!”就此大溃。

    回匪已经知道关卓凡“督办五省军务”,也做好了和轩军交手的心理准备。但他们脑袋中的轩军,一样是穿着清兵的号衣,根本没有意识到眼前穿蓝色洋装的军人就是轩军,何况里面还真有不少绿眼睛、大鼻子的洋人!

    关卓凡这一拳“拊敌之背”,当真把回匪砸得粉碎。从头至尾,回匪没做过任何像样的抵抗,便全军向西溃去,同州、朝邑之围,一战而解。

    雷正绾、陶茂林过渭河来见关卓凡。两位总兵都是须发蓬乱。形容憔悴。跪在关卓凡面前的时候,都流下了眼泪。

    关卓凡好生抚慰了几句,问明敌情,对部署略作调整,下令追击。

    追击以轩军征西军团为主,雷正绾、陶茂林部太过疲惫,主要负责后路,保护辎重。

    骑兵团先行。他们的任务不是正面向回匪发动攻击,而是咬住回匪,不断袭扰,使回匪没有足够的时间筑圩立寨;步兵和炮兵大队到后,先炮击,再冲锋。

    西北地势开阔,没有坚固工事的保护,回匪完全就是拿破仑炮的血肉靶子;等到轩军步兵发动冲锋的时候,回匪已经没有任何还手的力气,任由屠戮了。

    回匪起反。都是整条村子、整个地区的回回加入进去,因此拖家携口。运动的速度无法加快,也就无法摆脱征西军团的追击。

    在轩军的这种战法的打击下,回匪像砧板上的鱼肉,被一锤一锤地砸将下来,呼天不应,叫地不灵,终于在抵达西安附近时,陕西东路的最后一股回匪完全平灭。

    陕西西路的回匪闻讯,拼命向西退去,猬集在凤翔一带。西安周边的匪情自然消解。

    关卓凡进入西安,署理陕甘总督熙麟、陕西巡抚英桂、西安将军穆腾阿赶忙过来参见。他们几个,坐困愁城,盼关卓凡如大旱之望云霓。果真轩军一到,回匪立即土崩瓦解!于是笑逐颜开,谀辞潮涌,把关爵帅捧成了孙武复生,武穆再世。

    在关卓凡眼里,这三个旗人却是三个笨蛋。陕甘糜烂至此,他们除了向朝廷报急之外,一无所为。不过他们好在多少有自知之明,至少多隆阿督陕的时候,“礼帅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添乱。因此也敷衍了几句。

    关卓凡在西安多待了两天。

    一来,是因为轩军推进速度过快,他得等后面的军火辎重跟上来。没有铁路和火车,全靠马拉人驮,就是这样子了。

    二来,现在将回匪赶出陕西并不为难,但关卓凡想的,是要给陕西西路的回匪以歼灭性的打击。最好,能生擒或击毙大头目白彦虎,那样,省了以后多少麻烦!

    因此要适当重新调整部署。

    想聚歼这股回匪,第一,不能把他们吓跑;第二,要切断他们向西逃入甘肃的道路。

    第二师第八团即原禄字团先行出发,先行和回匪接触。一个团的兵力应该吓不跑回匪,这算“示敌以弱”。待第八团和回匪黏上了,回匪想脱离接触也没那么容易了。这时后面跟着的第二团即原洋二团、第七团即原建字团和炮兵团赶到现身,发起总攻。

    近卫团都是骑兵,关卓凡只在身边留下一个连,其余和骑兵团合在一起,组成轩军征西军团的骑兵支队,由吴建瀛带领,兜到凤翔以西,切断回匪西溃的道路。

    西安城内,有陕西各地逃难来的人士,关卓凡在里边找了几个陕西土著做骑兵支队的向导,都是熟稔凤翔以西直至陕甘边界地理的人。

    凤翔北部地势较高,也较复杂,不利骑兵运动,骑兵支队只能从凤翔南部的平原地区通过,这是有可能被回匪发现的。所以步、骑搭配要好,必须等第八团黏上了回匪,大部队即将现身的时候,骑兵支队快速通过凤翔南部,绕到凤翔以西。

    关卓凡估计,回匪仓促之间,未必能够准确判断这支骑兵的真实意图。等他们醒过神来,已经晚了。

    部署准备完毕,军火辎重到齐,征西军团沿渭河一路向西。

    沿途村庄,十室九空。残垣断壁,白骨曝露,野草没顶,狼犬出入。

    关卓凡愈走脸色愈是凝重。

    第八团到了凤翔,并不急于发动攻击,而是在回匪据守的堡寨前,挖掘战壕,修筑工事。

    回匪见这支官军全部穿着洋装,惊疑不定;又见官军只有二千余人,于是内部先起了激烈的争论。

    由于陕西东路回匪全灭,陕西西路的回匪缺乏这个对手的准确情报,虽然知道敌人战力强悍,但毕竟没有直接吃过苦头,敌人人数又少,终于,“留下来一战”的主张占据了上风。

    回匪大开寨门,蜂拥而出,分成几路,向第八团的阵地呐喊着冲了过来。

    官军阵上声息不闻,回回们正在诧异,站在堡寨土墙后的人眼前一花,官军阵上冒出无数股白烟,片刻之后,冲向敌阵的回回们纷纷摔倒,这时枪声才传了过来。

    从来没听过这么密集的枪声!

    回匪丢下一地尸体,败回堡寨。

    匪首们觉得,情形有点不对了。

    这时探马来报,一支骑兵打凤翔南边经过,向西去了。骑兵们穿的,是和对面这支官军一模一样的蓝色的洋装。

    这是一支官军的骑兵不消说了,问题是:他们想干什么?

    不论他们想干什么,肯定是不怀好意的。

    匪首们再次激烈地争论起来。主张撤向甘肃的人变多了,但主张原地坚守,或者在陕西转战的人还是不少。毕竟,放弃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基业”,这个决心不容易下。

    最后决定,再等两天看看。不过,做好撤退的准备。

    第二天一早,天刚刚亮,匪首们便被气急败坏的部下叫醒了。奔上土墙,目瞪口呆:变戏法一般,官军阵前多出来几十门大炮,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堡寨。每一门大炮周围,都有几个蓝色的身影在晃动。

    匪首们声嘶力竭地大吼:“撤!”

    已经来不及了。

    大炮咆哮起来,远远看着,回匪的堡寨,像土疙瘩一样,被一只无形的巨手,一点点捏碎了。

    和东路回匪一样,西路回匪也开始向西疯狂逃窜。比东路回匪的情况稍好一些,他们之前毕竟已做了两手准备,居然在猛烈的炮火打击下,拉出了一多半的人马。

    但和东路回匪一样,西路回匪也无法摆脱轩军的追击。看情形不妙,匪首们下令,抛弃辎重和老幼妇孺,不然,谁也走不脱!

    这一招很管用,回匪的轻壯甩脱了“包袱”,逃跑的速度马上加快了;反而轩军要处理他们扔下来的“包袱”,被他们愈甩愈远。

    *(未完待续。。)
第十五章 叫你一声叔
    几个回匪的匪首正自以为得计,探马来报,前路发现官军,也是穿着蓝色洋装的!

    这支官军哪里冒出来的?仔细一想,明白了:就是那支骑兵,兜到我们退路上来了!

    问:有多少人?答:不好说,大致二、三千人吧。

    匪首们急急合计了一番。官军人数不多,咱们甩开“包袱”的时候,带走了全部马匹,现在大半的弟兄都有马——于是做出决议:一咬牙,冲过去,再走不多远就是陇山,钻进大山,官军就拿咱们没办法了!

    陇山即六盘山,主峰在宁夏境内,西北、东南走向,陕西、甘肃交界的地方是陇山的南段。

    好,整顿队伍,冲!

    打阻击是吴建瀛的强项,除了在大路上密密地列队,他还在左右两边地势较高的方向布置了阻击线,形成了立体交叉的火力网。

    这三张大网相互交缠,网眼细密,牢不可破。

    回匪一次又一次的冲锋,都被斯潘塞连珠枪释放的死亡之网牢牢裹住。到了后来,即便轩军一枪不放,回匪也没办法顺利地发动冲锋了。因为道路上死伤枕籍,死人死马,重重叠叠,纵马疾驰,很容易绊个大大的筋斗,人仰马翻。

    匪首们正在绝望,轩军的追兵赶到了。

    征西军团前后夹击,回匪乃彻底崩溃。

    陕西西路的回匪,和东路一样,终于被完全碾成了齑粉。

    从陕西逃入甘肃的回匪,十不存一。陕西全境廓清。

    轩军入陕不过半月。肆虐陕西三年之久的回乱便被彻底平定。陕西人三年地狱般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陕西各地,处处鞭炮声声,家家燃香祝祷,许多地方自发修起了“关公祠”。当然,在里面享食的,不是关云长,而是关卓凡。

    除了轩军自个的,陕甘总督、陕西巡抚、西安将军等的报捷折子雪片般飞向北京。

    关卓凡却并不如何高兴。因为没有找到白彦虎。不知道这个大魔头是死在乱军之中了,还是侥幸逃逸。

    关卓凡叹了口气,以后,还是有的麻烦。

    班师的时候,轩军没有原路返回,而是从风陵渡过黄河入山西,河对面是蒲州,关卓凡要在蒲州办一件事。

    轩军剿回大捷,驻防蒲州的德兴阿是知道的,但他并不知道轩军回军的路线。不过。即便他知道了,心思也不会放在这些事情上面。这些日子。他满脑子想的,是怎么“对付”从胜保手中抢过来的那位吕姓姨太太。

    煞是作怪!

    德兴阿自问也算体壮如牛,近年来虽然酒色虚淘了身子,也不至于“上阵就败”,甚至还没有“入港”便“缴枪”?可在这个吕氏面前自己就是不中用!最可气的是,在其他女人身上都还走得一两个回合,就是在这个女人身上不成,愈急愈不成!

    那种感觉,就像一道鲜美无比的佳肴摆在面前,却只能干咽唾沫,吃不到嘴里,能把人急死!

    德兴阿的一个幕僚,曾经很含蓄地向他提起胜保和关卓凡的关系。德兴阿愣了愣,问道:“那又如何?”

    那又如何?幕僚苦笑一下,不再说什么了。

    德兴阿倒是把这个幕僚的话又在脑子中过了一遍。他想:胜保下狱,又不是我害的,拿办他的也不是我,关卓凡怎么也不会怪到我头上来吧?

    吕姓姨太太在其中有什么关碍,德兴阿想都没想过。更谈不上对她做什么“重新处置”了。

    至于要他把吕氏交出去,那还不如叫他把自个娘老子交出去。

    不管那么多,现在最紧要是解决“下半身的问题”。

    德兴阿手下一个亲信的材官晓得副都统大人的苦恼,为此专门跑了一趟洛阳,花了五十两银子,在一位据说颇通“养生之道”的道士那儿弄了一瓶药酒。这个材官自个喝了小半瓶,在勾栏的姑娘身上画符做法,居然颇有效验。于是连夜赶回蒲州,一大早将剩下的大半瓶献给了副都统大人。

    德兴阿如获至宝,公事也不管了,回到内院,脱下朝服,咕咚咕咚灌了半瓶,静待片刻,下面果真热烘烘地大起动静。

    德都统大喜,正待奔向后罩房,捉住吕氏,大加挞伐,忽听外面人声嘈杂,脚步纷沓,德兴阿皱起眉头,喝道:“外面起反了吗?”

    一个家人连滚带爬地进来,上气不接下气:“大人,那个,钦差,关大帅……到了!”

    德兴阿呆了一呆,才反应过来,眼睛瞪大了:关卓凡来了?什么时候来的?怎么,进,进到我的后院里来了?

    一个念头没有转完,门房忽的被人推开,门外有人大喝:“一等公、军机处行走、督办五省军务钦差大臣到!”

    德兴阿慌忙跪下,门外边呼啦一下涌进一群蓝色装裹的人来,马刺铿锵,佩剑晃动。

    接着,一个翎顶辉煌的大员踱了进来。

    德兴阿只觉得一股无形的威势压迫过来,他又往下伏了伏身子。

    关卓凡开口了,语气冰冷:“你就是德兴阿?”

    德兴阿说道:“是,卑职参见大帅……啊不,奴才恭请圣安!”

    关卓凡皱了皱眉,说道:“圣躬安。”心想:这什么制度嘛,影响俺的气势嘛。

    他缓缓说道:“德兴阿,有一件事情,我要请教你。”

    德兴阿一愣,赶忙说道:“不敢,请大帅吩咐。”

    关卓凡说道:“我是不是该叫你一声‘叔’呢?”

    德兴阿真楞了:“这个,这个……”

    皱起眉头,冥思苦想,自家和关家不是一个旗下的,好像没有什么亲戚关系啊?

    关卓凡见他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