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清-第7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咳咳,有点乱。

    所以,总结起来,应该是这样子的:日本的女天皇,要么是天皇的女儿,要么是天皇的老婆,而天皇的老婆,常常同时还是天皇的女儿。

    本质上,日本的女天皇,是未找到合适男性天皇人选之前的一种过渡,所以也叫“中天皇”——取“中继”之意,算是日本中古母系社会的一种残留。只是到了近代,开始明治维新了,日本人自己也觉得这么搞下去实在不大对劲,于是在《皇室典范》中,废除了女性皇族的皇位继承权。

    可现在还没有《皇室典范》,几乎没有任何可能中断这个叫人头疼的“万世一系”。

    不过,关卓凡认定,应该循这个思路想下去:即,虽然暂时无法废除天皇,但要想法子削弱天皇在日本政治中的作用——国家统一的同心圆点,民族的象征和精神支柱。

    这是为什么日本的整个近代化,要以“勤王”作为起点和最大的卖点。

    “勤王”的前提,是有一个“王”给你“勤”……而我又没法子干掉这个“王”……

    关卓凡脑海中灵光乍现:如果这个“王”和“勤王”的人距离很远呢?“勤”起来,是否就不大方便了?

    关卓凡的脑子飞速地转动着:比如说,不在日本?

    在……中国?

    我摆弄起来,是否就比较方便?“勤王”的人,是否就望洋兴叹?天皇和日本的联系,是否就会被弱化?

    还有,日本皇位继承的“无节操”,是否反倒可以帮助我选出听话的、任我摆弄的天皇?

    *(未完待续。。)
第十七章 海峡攻略
    正在浮想联翩,卫兵来报:联合舰队司令官杜立德求见。

    杜立德既是美国“西太平洋联合舰队”的司令官,也是“中美联合舰队”的司令官。整个征日军事行动的最高指挥官是关卓凡,但具体到舰队作战这个环节,就得让美国人来负责了,包括“翁贝托国王号”和“杜里奥号”,也由联合舰队司令官统一指挥。

    海战上关卓凡还是外行,这方面他得听专业人士的。

    杜立德出身波士顿,是个典型的新英格兰人。他身材高大,仪表堂堂,上唇两条打理得油光水滑的胡子骄傲地向上翘起,平时操一口后世称之为“伦敦腔”的英语,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做派和大多数的美利坚土包子颇不相同,是那种第一次见面就会给你留下很好印象的人。

    不过,据关卓凡了解,所谓“伦敦腔”,其实是伦敦当地劳工阶层的口音,不是英国的标准“普通话”,杜立德是否他自己号称的“英格兰贵族后裔”,颇为可疑。

    杜立德是来向关卓凡介绍作战方案的,关卓凡立即抖擞精神,把怎么摆弄日本天皇这事搁在一边,专心致志地听取杜立德的介绍。

    仗打好了,怎么摆弄都好说;仗打不好,就不知道谁摆弄谁了。

    杜立德带来了马关海峡的地形图,上面清楚标识了长州藩沿岸的炮台设置,并编上了数字号码,从最西端的彦岛,到最东端的坛之浦。一共十三处炮台。

    关卓凡略出意外:“还不少嘛。”

    杜立德微笑道:“亲王殿下不必担心。这十三处炮台。勉强符合现代军事标准的,只有彦岛炮台一处,其余的,只能叫做‘海岸炮兵阵地’——在泥地上用篱笆围出一块地方,就算‘炮台’了。有的‘阵地’上,不过两三门老式的青铜大炮,没有能力给我军造成任何实质性威胁。”

    关卓凡点点头,说道:“杜立德将军。你的情报工作做得很好。”

    杜立德说道:“谢谢您的夸奖,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何况去年九月份的时候,美利坚合众国海军的东洋舰队也参与了对马关海峡北岸的攻击,而东洋舰队整支舰队现都在联合舰队的编制内,我们不过是把去年做过的事情,反方向再做一遍。”

    去年英、法、美、荷四国联合舰队炮击马关,因为舰队从太平洋沿岸的横滨启程,所以是自马关海峡东出口周防滩方向进入海峡,然后一路向西攻击。而中美联合舰队从长崎启程,所以是自马关海峡西出口响滩方向进入海峡。然后一路向东攻击。

    这就是杜立德所谓之“反方向”了。

    杜立德继续说道:“而且,我认为。马关海峡北岸的防御,还没有完全恢复到去年九月份的水平。”

    去年四国炮击马关,摧毁了长州藩沿岸的所有炮台,缴获和破坏了几乎所有的大炮,而且,签和约的时候,长州虽然没有割地、赔款,但接受了联合舰队“毁弃炮台”的要求——四国舰队的潜台词其实是“不得重建炮台”。

    长州藩无所谓,反正炮台已经毁得差不多了,短时间内也没有力量重建。等到我有力量重建了,你不见得因为这个就再来打我一次?不嫌麻烦啊?

    果然,今年年初,“正义派”打败“俗论党”之后,长州藩开始重建炮台,英国人就当没看见。英国人没脾气,法、美、荷三家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杜立德认为,长州炮群最多恢复了百分之八十的战斗力。百分百的时候都没放在眼里,百分之八十更加不用说。

    杜立德说道:“如果说我军可能遭到什么实质性的挑战,不会是在海面上,而只能是在陆地上。去年的战争,海军陆战队登陆后,遭到了一支叫做‘奇兵队’的长州陆军部队的顽强阻击。长州其他的陆军部队都是一触即溃,只有这支‘奇兵队’进行了有效的抵抗。”

    关卓凡想,“长州其他的陆军部队”是长州传统的藩兵,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而“奇兵队”,马关战争的时候不过数百人,现在,可是十倍于彼时了。

    杜立德似乎知道关卓凡在想什么,说道:“情报显示,长州已经初步完成了军制改革,其陆军的整体作战能力,应该比去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不过,”他耸了耸肩,说道:“我认为他们无法在我军的登陆过程中发挥这种能力。”

    哦?

    杜立德继续说道:“在岸防炮群被彻底压制后,如果没有坚固的工事保护,再优秀的步兵,也不过是舰炮的靶子。去年的战争,四国海军陆战队登陆的时候,多少吃了点亏,是因为对‘奇兵队’的战斗力估计不足,轻敌了,登陆前未做足够炮火覆盖。这一次,我们吸取这个教训就好。马关海峡北岸可以用作战场的空间是很有限的,如果长州人真的把大部队放在岸边,亲王殿下,我觉得……未免太残忍了。”

    关卓凡哈哈一笑,心头一松:确实如此。

    最后,是关于“翁贝托国王号”的。

    杜立德的表情有点尴尬,说道:“‘翁贝托国王号’是一艘伟大的军舰,不过,马关海峡从未航行过这么大吨位的舰船……”

    字斟句酌,但意思表达得很清楚:翁贝托国王号不适合进入马关海峡作战。

    马关海峡非常狭窄,洋流又非常湍急,“翁贝托国王号”这种近万吨的巨舰,通过海峡的时候,要非常小心,是必定需要引水船带路的——这还怎么打仗?

    关卓凡愕然:那这不是白开到日本来啦?

    杜立德看见关卓凡的脸色微异,赶忙表示:马关海峡北岸的十三处炮台,最具威胁的,其实就是海峡西入口的彦岛炮台。“翁贝托国王号”可以作为攻击彦岛炮台的主力,而且, ;“翁贝托国王号”的一百一十磅阿姆斯特朗后装线膛炮,射程远远超过彦岛炮台的火炮,海面开阔,“翁贝托国王号”可以在彦岛炮台的火炮有效射程之外,从容开炮。

    关卓凡心想,这不跟打电子游戏似的?

    这个杜立德,很会说话,也很会为领导着想嘛。

    既然如此,我是否要转到“杜里奥号”上?

    想一想不妥,“杜里奥号”上原本没有安排自己的舱室,自己上去了,又不可能只身一人,护卫、幕僚什么的,一大帮人也得跟上去,大战在即,这不是给人家添乱吗?

    唉,那我就看不到炮击和登陆的整个过程了,这个过程,肯定是很好看的。

    关卓凡对杜立德的这份“海峡攻略”没有任何异议。接下来,就是召开作战会议,确定各部任务,相互之间如何协调,以及开始行动的时间了。

    杜立德出门之前,关卓凡想起一件事,问道:“去年的马关战争,日本政府最后是否还是同意支付赔款?”

    杜立德一愣,说道:“是啊,是日本的中央政府答应支付的。”

    长州藩不肯支付赔款,四国舰队不甘心做赔本生意,就跑到幕府那里碰运气,威胁幕府说:你这个中央政府,既不能控制地方政府,又不肯承担责任,那以后再有什么事,我们就绕过中央政府,直接和地方政府打交道好了。

    幕府一听就急了,乖乖答应“代长州”赔款三百万洋元。

    关卓凡感慨:幕府这个冤大头做的!所以,日本幕末所谓“攘夷”,本质上就是“攘幕府”啊。

    不过,这个时候,第一笔赔款应该还未正式支付。

    杜立德前脚刚出舱门,徐四霖后脚就进来了:“贝子爷,长州藩派使者过来了。”

    嗯?

    *(未完待续。。)
第十八章 你还真干得出来!
    徐四霖说道:“小艇上除了个划桨的船夫,只有使者一人。使者自称名叫谷潜藏,奉了藩命,求见贝子爷。已收缴了他随身携带的长短双刀,并做了彻底的搜身,现正在巡逻艇上待命。”

    关卓凡目光一跳,问道:“谷潜藏?此人什么形容打扮?”

    徐四霖微皱眉头,说道:“长脸,眼睛细长,中等身材——不过在日本人里面算高的了。上身穿黑色绉纱和服外褂,下身穿仙台平袴,手里还拿着把折扇,这是日本武士的‘上士’通常的打扮,看此人气度谈吐,也像‘上士’。不过,长州藩如果想谈判,派出来的一定是藩内的重要人物才对,这个谷潜藏,我却没有听说过。”

    关卓凡闭上眼睛,认真回想了一下,心说:难道真是他?

    瞿然开目,说道:“那就见见再说吧。”

    徐四霖出去了。过了一段时间,卫兵通报,徐四霖再次进入舱室,后面跟着长州藩的使者。

    使者跪下,行平伏之礼:双手抚地,以前额抵手背,屏气凝神,一言不发。

    这是大名家臣见将军的礼节。

    在使者进门的时候,关卓凡已经看清楚了他的形貌。

    关卓凡对徐四霖说道:“徐先生,这位谷潜藏先生,你好像从来没有听说过?”

    徐四霖说道:“是,卑职孤陋,不晓得长州藩内还有谷先生这般俊才。”

    关卓凡微笑道:“谷先生另外一个名字,你却一定听说过的——谷梅之助。”

    徐四霖大吃一惊,那他岂非就是——

    关卓凡点点头。说道:“高杉先生。请起来吧。”

    使者浑身一震。略过片刻,朗声说道:“高杉晋作谢过贝子爷。”然后昂然起立。

    不错,来人正是高杉晋作。

    高杉晋作有一大堆化名,什么三谷合助、祝部太郎、西浦松助、备后屋助一郎,但现在这个时候,流传于外的只有“谷梅之助”。

    高杉晋作惊疑不定,他不晓得关卓凡是如何知道自己“谷潜藏”这个化名的?这个名字,以前从未用过。难道是长州藩内出现了叛徒?

    也不奇怪,藩内未必没有原先的“佐幕派”,现在改换门庭做了“倒幕派”,但对上位的“正义党”心怀不满,暗中给幕府和中国人通风报信。

    看到高杉晋作的表情,关卓凡只好心里抱歉:俺没办法不如此“渊博”啊,你的那堆化名,历史书上都记着呢;你的照片,书上也好,网上也好。都清清楚楚的啊。

    使用化名,是因为高杉晋作早已被视为长州藩的灵魂人物。幕府得之而后心甘,想来中国人亦仿佛,如果由他“本身”充任使者,很可能来了就回不去了。

    现在身份既已被揭穿,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关卓凡见高杉晋作脸上的惊疑一晃即逝,随即便神色坦然,心下也不由佩服,说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谈得不好,我自然放你回去,战场上见,你不必想的太多。”

    高杉晋作脸上露出意外的神色,微微躬身。

    关卓凡语气变得冰冷:“不过,遮头盖脸,不肯示人以诚,你想谈出点什么来呢?”

    高杉晋作重新跪下,再行平伏之礼,然后微微抬起上身,说道:“高杉晋作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贝子爷恕罪。”

    关卓凡淡淡地说道:“也罢了,你起来说话吧。”

    高杉晋作谢过,站起身来,略略沉吟,然后开口说道:“文久二年,就是同治元年,我奉藩命,游学海外,期间到过一趟上海,前前后后呆了两个月。在沪之时,晋作有幸,瞻仰过贝子爷的风采。”

    这句话说出来,在场人士,连关卓凡在内,都大出意外。

    高杉晋作微笑道:“那是在城隍庙的豫园,贝子爷和如夫人两位,入庙进香,其时晋作正和友人在园中游玩,因此机缘巧合,得睹芝颜。”

    关卓凡一想,还真有这么回事。那时候他做了江苏藩台没多久,陪着扈晴晴,到城隍庙上香,之后还由姜德带着,去了豫园的“日华轩”,吃“南翔大馒头”。就在那一次,扈晴晴指点“日华轩”的老板黄明贤,改“大馒头”为“小笼包”,从此,才有了后世著名的“南翔小笼包”。

    他在脑海中急速搜索着高杉晋作的“履历”,时间方面……似乎真对得上。

    关卓凡淡淡一笑,说道:“这么说来,咱们还颇有缘份嘛。”

    高杉晋作含笑说道:“是。贝子爷和如夫人离开后,晋作追踪前贤步武,也到‘日华轩’用餐,‘南翔大馒头’的味道,果真名不虚传。”

    气氛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关卓凡心中暗叹:这个高杉晋作,真是外交的天才。

    高杉晋作的脸色变得凝重,说道:“我在上海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士绅,名叫颜准,是从苏州逃难到上海的。他对我说,‘弟自旧冬避长毛贼至此。今春三月,家屋已被焚毁,金石图书数代蓄藏一并而空,惨状难言’,晋作闻之,潸然泪下。回到日本未久,即得颜公书信,道轩军已克复苏州,吾辈乃得白日还乡,重整家业,再享太平。晋作掩信长叹,自喻:高杉七尺男儿,当以关逸轩为模范,为国为民,九死而不悔。”

    这番马屁真是拍得尺足加二。当然真假参半,今天早晨看到“翁贝托国王号”,高杉君才开始“自喻”也说不定。但“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关卓凡硬是扳不起脸来。

    高杉晋作说道:“我在上海,耳闻目睹,既心痛发匪涂炭生灵,又激愤洋夷横行无忌,后贝子爷秉政中枢,大行新政,眼见中华颓风渐洗,天威重振可期,晋作欢欣不已,虽局促东瀛长州一隅,但追摹贝子风范,不敢后人,乃改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