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清-第8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后一句话。说的很重,关卓凡真的开始“汗流浃背”了。

    恭王在旁边。听慈禧说他“实心实意,勤勤恳恳地,为国家朝廷做事情”,不由鼻子一酸,眼睛一热,险些流下泪来。

    这一两年,他动辄得咎,一贬再贬,很久没有听过这种不是官样文章的、温暖实在的天语褒扬了,心中不免大起波澜。只是慈禧这段话,把她自个儿和慈安也放了进去,恭王不能就此有什么谢恩的表示,只好沉默不语。

    “别说你还只是个郡王!什么‘进身之阶’,哼,远着呢!”

    这句话看似教训,其实大有深意,大伙儿听着,包括关卓凡在内,心里边都是大大一跳。

    “第二,说说为什么要升你的官——可不是仅仅因为你替朝廷找回来几件文玩器皿!”

    慈禧目光炯炯:“我在想,英国人为什么肯把抢走的东西送还回来?自然是因为要‘联中拒俄’——可是,不仅仅是这一个缘故!”

    “英国人不是今天才要和俄国人掰腕子的,他们两家,不是在咸丰年间就大打出手了么?为什么直到今天,才想到要和咱们‘化敌为友’,要咱们去帮他的忙?”

    “这是因为,直到今天,英国人才觉得,咱们真正帮得上忙!之前,咱们的身子骨儿,风一吹就晃荡,自顾不暇,哪有气力帮人家的忙?人家也根本想不起要你帮忙——就是说,直到今天,人家才看得起、看得上咱们!”

    慈禧提高了声调:“我说的再白一点儿:英国人是不想、也不敢再欺负咱们了!想要和和气气地跟咱们做生意了!愿意伸出手来,跟咱们实实在在地套交情了!”

    “这也就几年的功夫,英国人的脸子,前倨后恭的,怎么就翻得这么快?”

    慈禧的目光落在关卓凡的身上:“关卓凡!”

    “臣在!”

    “这就是你的功劳了!”

    “臣……惶恐……”

    “你洋务办得好,兵练得更好!英国人眼睛里有水,会看!看明白了就会想:老老实实、和和气气地做生意,也赚得来钱,还是大钱!若定要强凶霸道,就算能打赢咱们,他们自个儿,也得少条胳膊丢条腿!再者说了,就算断了胳膊折了腿,也不见得就一定打得赢咱们!咱们离他们本土,可比‘中亚’更远!”

    “我想,英国人也不傻,扒拉扒拉算盘,晓得哪个才是生意经!”

    这一段话,真正是……透彻!

    关卓凡佩服之余,心里倏然冒出了一个念头:照这个样子下去,这位姐姐,我还拿不拿得住?会不会有点儿……失控?

    慈禧微微放平了声调,说道:“不过,说到洋务,万事开头难!这个头,可是六爷开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咱们不能忘了六爷的好处!”

    恭王万想不到慈禧话锋一转,就转到了他自己身上,脑子里“轰”的一声,跪倒在地,眼泪已是流了下来,声音也哽咽了:“臣……谢两宫皇太后奖谕!”

    慈禧点了点头,说道:“前些日子,摘了六爷冠上一颗东珠,那不过是扬把沙子,迷迷外人的眼罢了,今儿就还给你吧!”

    “臣……谢太后隆恩!”

    “你们两位,就好好儿地搭伙计吧!现在,两位还是哥俩儿,”慈禧抿嘴一笑,“过些日子,说不定就亲上加亲了呢!”

    “你们两位”,自然是指关卓凡和恭王。

    “亲上加亲”?哟,大伙儿都立即想到了:这说的是……关卓凡尚敦柔公主吧?这个话,首次于朝堂议政之地,出于两宫皇太后之口,虽然语焉未详,但有此一语,便已坐实其事,嗯,再不是什么“传言”了!

    相关人等,心里自然大跳特跳。

    “关卓凡。”

    “臣在。”

    “晋你郡王,一方面是‘爵以酬功’;一方面是给天下人看,给洋人看,不是你一个人的事儿——这个意思,你明白吗?”

    “臣……明白。”

    “还有,你总要娶亲的,晋了爵,娶亲的时候,好看些嘛!”

    这句话,可又有另外的意思了!

    *(未完待续。。)
请假
明天要出个长差,前后整八天,没法子不请假,当然也不敢真请八天,还是老规矩,一半吧,四天,就四天——5月11日至5月14日请假,5月15日复更。

    各位书友,看在狮子上次请假还是在三月份的份儿上,包涵则个,包涵则个!

    回来之后,狮子会努力爆更还账的,谢了!

    *(未完待续。。)
第十六章 异姓王
    圣母皇太后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怎么能够说,娶亲的时候,关卓凡的郡王衔贝勒不够“好看”呢?

    再者说了,一定要说谁比谁“好看”,那么,贝勒比贝子“好看”,郡王衔贝勒比普通贝勒“好看”,郡王比郡王衔贝勒“好看”,亲王比郡王“好看”——这么比起来的话,可就没头没尾了。

    所以,圣母皇太后这句话,不是针对关卓凡本人的。咦,关卓凡娶亲,这句话,不对关卓凡,那还能对谁呢?

    自然是关夫人了——如果娶亲的时候,关卓凡不是关贝勒,而是关郡王的话,那么就不是“夫人”,而是“福晋”了。

    就是说,关贝勒的爵位,如果不再往上升一升,就有可能“敌”不过自己的老婆,以致没那么“好看”了。

    敦柔公主的爵位是和硕公主,仪同郡王,比郡王衔的关贝勒高了半级,但考虑到敦柔公主到底只是亲王所出,再考虑到关贝勒总领机枢,声威赫赫,敦柔公主和关贝勒的地位,其实基本是“相敌”的。

    所以,圣母皇太后话中所指,不是敦柔公主。

    哎哟,这可又出来一位关夫人了!

    谁比敦柔公主的地位更高,关贝勒在她面前也要矮半头呢?

    大伙儿都想到了——丽贵太妃所出之荣安公主。荣安公主的爵位,虽然也是和硕公主,可是,她是帝女。

    如此说来,娥皇女英的传言。不为虚妄了!

    这些话。说起来一大篇儿。但过过脑子,也就片刻之间的事儿。

    几个大军机都是一等一的人精,都晓得,圣母皇太后为何会在军机“叫起”的场合,将关卓凡的婚事,拿出来公开讲说。

    二女侍一夫,是极罕见的情形,甚至不合《大清律》。按《大清律》。男子只有在“兼桃”的情形下,才可以娶两位正妻的。

    何况是两位公主?

    两宫皇太后这是在“造势”,给将来的舆论打底儿呢。

    总之,这个郡王,“毋得固辞”。

    *

    一出养心殿,关卓凡就感觉到,其余五位大军机看他的眼光,乃至彼此之间的气氛,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他明白是什么引致了这个变化:

    国初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孙可望五人之后,他是第一位生前封爵的异姓王。

    虽然。他也是“宗室”,但依旧是“异姓”。

    扬古利、黄芳度、傅恒、福康安四人。虽也获封王爵,但都是死后追赠。

    有一层窗户纸被捅破了。

    原先,关卓凡有一种错觉,觉得加了郡王衔的贝勒,和郡王已相差无几——现在他发觉,他错了,这两样东东,完完全全不一样。

    捅破了窗户纸之后,他才发现,窗子另一边,是另一个世界。

    进入这个世界,头顶阳光灿烂,身上却隐然生寒,“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出来了,孤独无依的感觉出来了。

    穿越以来,关卓凡一直高歌猛进,这种感觉,从未真正在他身上出现过,即便在安德海一案中,他被黜出弘德殿了,后来更跪伏在两宫皇太后面前痛哭流涕——即便是那种时候,也没有。

    嗯,“高处不胜寒”吗?

    不对,离最高点还远着呢,现在就不抗冻了,以后可怎么办?

    个中滋味,关卓凡还来不及细细分辨——养心殿距军机处的路,太短了。

    回到军机值庐,关卓凡瞅个空儿,低声对恭王说道:“六哥,借一步说话。”

    恭王看了关卓凡一眼,心中微觉奇怪:这个人,怎么会是这么一副表情?

    关卓凡面色十分凝重,眉宇间隐隐一团乌云。

    臣子骤获分茅之赏,不论心里边儿如何兴奋,表面上做出“戒慎恐惧”的模样,是题中应有之义。只是,关卓凡的形容未免太逼真了,实在看不出是假扮出来的。

    此人做作至此?如是,那可真是……大奸似忠了。

    两个人走出军机直庐。

    关卓凡透出一口浊气,闷闷地说道:“出来这么档子事!六哥,你看,我要不要上折子再辞一下?”

    恭王更奇怪了。

    关卓凡的话说的很有意思。

    如果关卓凡说,“我要上折力辞”,虽然依然是“题中应有之义”,但言伪而虚,恭王也只会和他虚与委蛇;现在,关卓凡说的是“要不要上折子再辞一下”,说明:不管真愿意假愿意,他都认为这个郡王自己是当定了,上折子“再辞一下”,纯粹是走个过场,做篇门面文章。

    这,就显得很“交心”了。

    嘿,愈发看不透这个人了。

    恭王微微摇头,用很恳切的声音说道:“逸轩,我看你竟不必再辞!在养心殿里,你已经辞过了;‘上头’的意思,也说的很透彻了。再辞,就显得咱们矫情了。说不定,还会惹得‘上头’不高兴,没有必要!”

    顿了一顿,声音愈发恳切了:“再者说了,这个郡王,你当得起!且也是迟早的事情,坦然受之,泰然处之,安之若素,就好了!”

    关卓凡微微苦笑:“六哥,我真不觉得自个儿‘当得起’!再说,这‘迟早’也未免也早得太过了!我是真没法子‘坦然受之,泰然处之’!没法子‘安之若素’!不瞒你说,这满天的大太阳,我身上……却是遍体生寒!”

    恭王微微一笑,说道:“为臣者,蒙恩受赏,戒慎恐惧是必要的,但……过犹不及。逸轩,你……不要学我。”

    恭王的声音非常平静,但最后一句话,关卓凡听在耳中,却是心中一震。

    恭王看着他,表情、声音都异常诚挚:“你这个郡王,别人我不说,我是心服口服!逸轩,不要以为我跟你打马虎眼儿,那天,法国、越南的那番奏对之后,我对你,就是服气到底了!实话实说,这番见识,我是没有!”

    “心服口服”也罢了,“服气到底”这种话,出于恭王之口,实在难得。

    “你只索放手去做好了,我蝇附骥尾,给你摇旗呐喊,帮你打打太平拳——这个功夫,我还有!”

    关卓凡非常感动的样子,他握住恭王的手,说道:“六哥!……唉!我真不晓得该说什么好了!”

    恭王一笑:“那就啥也别说了,他们都在等着咱们俩,再不进去,有人心里边儿,该犯嘀咕了。”

    “他们”,自然是指其余四个军机大臣——文、曹、许、郭四位,现正在军机直庐里,等着关、恭二人,一块儿为关卓凡拟议郡王的封号。

    就是方才懿旨说的:“又该拟何佳号?”

    *(未完待续。。)

    ps: ; ;昨天,狮子由某地而某地,但某地和某地,皆暴雨如注。从中午十二点开始,航班延误、取消、改签,地下天上木完木了地折腾,将近晚上十二点,才到达目的地。一进酒店,狮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稿、更新,但手脚再快,上传完毕,看看时间,也是5月16日了。

    唉,身不由己,5月15日就算请多一天假吧,下周回去之后,一并爆更还账,见谅。

    *
第十七章 封号
    清朝的王爵,亲王的封号,都是一个字;郡王的封号,有一个字的,也有两个字的。人们通常认为,一字比两字尊贵,这是隋唐亲王封号一字、郡王封号二字之流风,在清朝,并非着为定例的。有时候,爵号的字数愈多,愈显勋望恩宠。譬如,乾隆朝的福康安的爵号,就是“嘉勇忠锐”四个字。

    关卓凡的爵号,也是四个字:“毅勇忠诚”。

    不过,那是他做贝子、贝勒的爵号,现在要晋郡王了,爵号最多二字。

    于郡王而言,一字爵号、二字爵号,虽没有法定的高低之分,但是,最好自然还是一字爵号。

    封号之拟,难度虽然不比谥法,但也是门一等一的大学问,且字数愈少,难度愈高。军机大臣中,笔力最强的,是曹毓瑛,但即便文思纵横如曹琢如,也非此道行家。

    真正的行家在哪里呢?

    内阁。

    大伙儿踌躇了一会儿,先开口的是文祥:“咱们要不要派人过去,将内阁那几位请过来,一并商议商议?”

    呃……

    恭王摇了摇头,说道:“我看不必。这一来,懿旨中没有提到内阁;这二来……”

    顿了一顿,说道:“内阁的大学士、学士,于此道自然更加在行,可是,就因为太在行了,反为不妥——人家拟了一个出来,咱们若有什么不满意,还不好明驳人家的,不然,大学士的面子挂不住!咱们自己人拟了一个出来。若觉得不合适。扔了重来就是。一点子干系也没有的。”

    这番道理,大伙儿听得心悦诚服,关卓凡也是暗暗点头。

    曹毓瑛说道:“王爷说的极是,那么,咱们先从贝勒爷原先的爵号着手好了。”

    关卓凡的郡王之封,尚未明发上谕,眼下的身份,还得称“贝勒”。

    而“先从贝勒爷原先的爵号着手”的建议。确是正办,大伙儿一齐点头。

    关卓凡原先的爵号,四个字:毅,勇,忠,诚。

    “勇”字能用,可不能单用,不然就显得关卓凡只是个赳赳武夫了。

    “忠”字也不好单用,这个字太大了,一般情况下。只能用于盖棺论定,也就是说。只能用于谥号。

    “诚”字不能用,因为有人用过了——圣祖三子胤祉,封的就是诚郡王,后进诚亲王。

    这么算下来,就剩一个“毅”字了。

    “‘毅’是佳字!”曹毓瑛说道,“《左转》曰:‘杀敌为果,致果为毅。’‘毅’字衬得上贝勒爷的赫赫武功;又,《论语》曰:‘毅,强而能断也。’这‘毅’字,亦合贝勒爷之力修文治、总理万机。”

    恭王点点头,说道:“不错。”

    转向关卓凡:“逸轩,你以为如何?”

    关卓凡说道:“‘毅’字确是佳字,不过……”

    说到这儿,沉吟不语。

    曹毓英说道:“贝勒爷若觉得有何不美,务必明示。方才王爷也说了……”

    说着,看了恭王一眼。

    恭王说道:“琢如说的是,逸轩,这儿没有外人,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你就直说吧。”

    “不能说有什么不妥当,”这句话关卓凡是对着恭王说的,接着他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