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大司马-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呢?

    见母亲点点头,蒙仲又说道:“对了,娘,我已经请示过夫子,今年冬天您就跟我搬到夫子的庄院居住吧,免得大雪封路,孩儿无法返回家中,让娘你记挂。”

    “这、这如何使得?”

    葛氏吃惊地说道。

    事实上她对此也很担心,毕竟快到寒冬了,到时候大雪封路,她儿子势必很难再往返家中,可是让她跟着儿子搬到庄子的住所附近那可是庄夫子啊。

    “娘,孩儿已经跟夫子说过这事了,并且,孩儿在庄子居内的同伴,亦一同为娘在庄院外盖了一间小竹屋,不会有人拿僭礼说事的。”

    “这”

    在经过蒙仲的劝说后,蒙氏这才应了下来,旋即她又问儿子道:“那那为娘应该带些什么礼物呢?”

    “就带些咱家种的米麦吧。”蒙仲笑着回答道。

    他的授师乃是庄子,拒绝担任宋国国相与楚国国相的庄子,会在意前来拜访的人带什么礼物么?

    当日下午,蒙仲将这件事告诉了族内的长老蒙荐,在得到了后者的允许后,他便让母亲坐着小驴,背着母子俩的包裹,徐徐朝着庄子居而去。

第27章 次年四月() 
该年冬季,葛氏便住在庄子居外的竹屋内。

    可能是觉得白住在此不合道理,因此葛氏主动提出请求,希望能帮忙做饭。

    本来庄伯与居内的诸子都不肯,毕竟葛氏乃是蒙仲的母亲,而蒙仲如今可是庄子最重视的弟子,哪能让葛氏如此辛劳呢?

    不过在吃了一顿葛氏做了饭菜后,庄伯与居内的诸子立刻就改变了主意——因为在经过比较后,他们发现乐进、华虎几人做的饭菜实在是太难吃了。

    于是,葛氏便负责了居内的伙食,至于劈柴、洗衣服、舂米等辛苦的活,蒙仲与诸子皆始终不肯让葛氏去做。

    值得一提的是,就连庄子亦发觉了居内伙食的改善,对此颇感惊讶与意外。

    待等到十二月,天降霜雪,积雪封路,不便于庄子带着诸弟子出游,于是庄子便与诸弟子坐在正屋前的廊下,一边欣赏着满天的飘雪,一边教授学业。

    在最初的时候,庄子本想教授弟子他所著的天三篇,即天地、天道、天运三篇,让诸弟子能大致了解“天”的含义,“道”的含义,以及所谓的“运”。

    但由于某些原因,庄子才在天地篇之后,教授了骈拇、马蹄、胠箧、盗跖四篇他用来抨击儒家思想的论著,随后又教授了惠子的坚白论、历物十事、合同异论,如今天降大雪,他正好借此机会教导诸子天道篇。

    所谓天道,即指自然变化的规律,他不会因为人的喜好而更改,也没有所谓的“善或恶”的概念。

    而人要做的,便是顺应天道。

    比如说,古人制定了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个气节,后来又增设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等,这既是人摸索自然规律的写照。

    凭着这些自然规律,世人才出现了“春耕秋收”这种已逐渐成为常识的耕作方式。

    这是比较好理解的。

    至于天道并没有“善”或“恶”的概念,这也容易理解,首先,概念,也就是名家所谓的“名”,它是由给予的定义,一个人做了好事,那就是“善”,做了坏事,那就是“恶”,但前提是,这是以人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所得出的结论。

    比如虎噬人、人杀虎,从人的角度来说,虎吃人就是恶,是必须杀死的灾害,但从虎的角度来说,它们吃人也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就好比人吃五谷、吃禽兽,都是符合天道的平衡的——天道并不会偏袒任何一方。

    但天道本身天道并没有“善”或“恶”的概念,就像当前这场雪。

    从整个天下来说,不知有多少人会因为这场雪而丧生,并且,这场雪也害得蒙仲无法往返家中看望母亲,因此只能将母亲暂时接到庄子居居住,同时,也害得蒙氏一族的族兵们在赶往彭城的途中要受尽霜寒之苦。

    这似乎是恶?

    可同时,这场雪又杀死了田地中的害虫,使土壤能锁住水分,使来年的作物能有好的收成。

    这似乎又是善?

    但事实上呢,天道根本没有针对、或者偏袒人的意思,它只是一种规律,就好比太阳东升西落,根本没有善恶之说。

    而除了讲述以上的道理外,庄子亦难免在天道篇中又习惯性地贬低了儒家一番,借老子(老聃)与孔子的对话,阐述了仁义并非是人本性的道理。

    一转眼到了二月,冰雪逐渐消融,葛氏便提出告辞,搬回乡邑居住。

    对于葛氏的离去,别说庄子居内的诸子感到不舍,就连庄子亦有些不舍——实在是因为吃过了葛氏做的饭菜后,华虎等人以前做的饭菜简直难以入口。

    好在葛氏居住在庄子居的时候,诸子们都向前者学了两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做饭的水准。

    转眼到了四月初,该是春种的时节了,蒙仲骑着小毛驴回家跟母亲一同耕种,而居内的诸子,则在忙完庄子居后面的田地后,跑到蒙仲家的田地里,帮忙葛氏与蒙仲一起耕种。

    在忙着耕种的期间,诸子与蒙仲闲聊起了宋王偃伐滕这件事,毕竟乐进、乐续、华虎、穆武等诸子,在这场仗中皆有亲人参与,因此对这件事自然上心。

    算算日子,这会儿各家族的族兵,包括蒙仲的兄长蒙伯,此刻早已经集聚于彭城,跟随王师攻伐滕国了。

    而对于这场仗的结果,诸子还是很乐观的,毕竟滕国只是一个很小的国家,而他宋国此番攻伐滕国,据光商丘、景亳一带就出动了近万的各家族族兵,在加上王师与彭城一带各家族的族兵,兵力怎么也得有三四万左右。

    而滕国,总共才多少人?

    唯一值得顾虑的,只是滕国“占地利”的因素,因为滕国位于泗水、南湖(即包括微山湖在内的四片连湖)的东北侧,今日宋国攻打滕国,要么向卫、鲁两国借道,从北面绕过南湖攻打滕国;要么就得向薛地借道,从南面绕过南湖,横穿薛邑攻打滕国。

    而薛地,确切地说是薛邑,它是孟尝君田文的封邑——孟尝君田文乃是齐人出身,但因为有流言说他要篡位谋反,是故遭到了齐君的猜忌,于是田文便逃到了魏国。在他出动离开齐国后,齐国保留了他的封邑薛邑。ps:又是一个在他国担任国相后,积极怂恿他国打母国的,以后魏国篇再讲。

    而倘若不借道,那么宋国的军队就只能横跨南湖,强攻滕国。

    别看滕国小,可它紧挨着鲁国与齐国,假如鲁国与齐国不希望宋王偃的手伸到南湖以北,那么就难免会暗中帮助滕国。

    此前蒙仲并不明白宋王偃打滕国的用意——毕竟打下滕国不过得到几座城,却会遭到很大的骂名,但是在看过滕国的地理位置后,蒙仲隐隐已有点明白了。

    只要宋国打下了滕国,就能对鲁国形成很大的威胁,同时对齐国的薛邑,亦能造成极大的威胁。

    由此蒙仲暗自猜测,宋王偃攻打滕国,可能只是他一系列战争步骤的第一步,他的最终目的,是对居中原东方的齐国造成压力。

    只是,宋王偃为什么要这么做?

    要知道据蒙仲所知,当今中原诸国的两大格局,即秦国与齐国。

    起初,这个格局应该加上楚国,即表明上是秦国对抗齐楚联盟,而私底下,则是楚国坐看秦国与齐国对抗。

    但由于张仪用“六百里土地”的诡计欺骗了楚怀王,骗得楚怀王与齐国断交,楚国因此衰弱——在发觉欺骗后,楚怀王大怒,倾尽国力攻打秦国,却被秦国打败,而齐国恨楚怀王单方面背弃盟约,从始至终都没有派兵相助。

    最终,楚国撑不住了,无奈之下,楚怀王便亲自前往秦国,恳求停战,却没想到被现任秦王嬴稷扣留,胁迫楚怀王再次割让土地。

    楚怀王为了保全国家,严词拒绝,被秦王扣留了三年,最终死在秦国。

    后来,秦国将楚怀王的灵柩送回楚国,楚人皆感到悲痛,由此秦楚两国结仇,楚国再次倒向齐国。

    而更要命的是,随后不久,秦国的惠文王便过世了,由秦武王继位——喏,就是那个闲着没事跑到周天子面前跟大力士孟说比试举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当晚就死的秦君。ps:其实秦武王称得上是一位文武兼备的明君,就是太喜欢炫耀自己的武力了,年仅二十三岁就死了。他如果不死,他当时在燕国做质子的弟弟秦昭襄王(嬴稷),以及后者的母亲芈八子、舅舅魏冉这批人,根本没有机会回到秦国执掌大权。

    秦武王厌恶张仪,因此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驱逐了张仪,张仪逃回故国魏国,在魏国当了一年国相便过世了,诸侯得知此事,立刻放弃连横亲秦,再次采取合纵抗秦的策略。

    ps:这段时期的张仪,简直就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可怜这位将诸侯各国玩弄于鼓掌之上的纵横家,辉煌一时却落到这种下场,实在可叹。

    总而言之,因为张仪被秦国驱逐且最终死在魏国,导致中原诸国放弃连横亲秦之策,再次采取了合纵抗秦,而此时,齐国是当世认为唯一能够对抗秦国的国家。

    而就宋国的地理位置来说,它离齐楚两国更近,本应该被拉拢到齐国的阵营中,一同对抗秦国,但宋国却试图对齐国造成威胁,以一个中等国家去威胁一个强国,这明显是不合常理的。

    难道说,宋王偃其实是秦国那边阵营的?

    蒙仲暗自猜测道。

    仔细想想,他觉得这个猜测很有道理,毕竟他宋国正是一个中等国家,可却先后招惹了齐、楚、魏三个强国,肯定是有什么仗持——值得一提的是,齐楚魏三个国家当时是处在一个阵营的。

    不过仔细想想,蒙仲又觉得这个猜测有些疏漏,毕竟秦国与宋国之间隔着三晋,要是齐国铁了心要先除掉宋国,秦国根本没办法帮助宋国。

    这一点,宋王偃应该也是清楚的。

    可宋王偃还是决定攻伐滕国,准备占领滕国对齐国施加压力,这就说明秦国与宋国之间多半有什么利益交易。

    而这或许就意味着

    意味着在三晋之中,有一国充当了秦国与宋国暗下结盟的桥梁。

    蒙仲抬起头看了一眼北方。

    他忽然想起,在三晋当中,似乎唯独赵国在近二十几年来从未与宋国发生过矛盾

    莫非是赵国?!

    蒙仲心中微惊。

    如果他的猜测准确,那么当前中原的格局,就是齐楚魏韩四国联盟对抗秦赵宋三国联盟。ps:作者知道不止如此,但请有些书友们不要再在本章说剧透了,真的会影响其他书友的阅读感受以及本书的成绩,万分感谢。

第28章 六个月() 
六个月“夫子,莫非是赵国在背后支持我宋国攻伐滕国么?”

    十日后,当蒙仲在诸同伴的帮助下忙碌完家中的春种之事,他回到庄子居似这般询问庄子道。

    庄子听罢很是意外。

    何以见得?庄子借竹牌询问蒙仲道。

    见此蒙仲便解释道:“据学生所知,滕国只是一小国,其都城滕城,远不如我宋国的定陶、商丘、彭城富裕,今宋王派兵攻伐滕国,纵使能吞并其国,亦所获甚小,且需背负莫大的恶名。因此学生认为,宋王攻取滕国,可能是为了威胁齐鲁,甚至随后要攻略齐国的薛邑。虽宋王自称我宋国乃五千乘之劲宋,但学生却听说,我宋国仍不足以与齐国抗衡,想来宋王应当不会奢望与齐国争雄。既不欲与齐国争雄,却要进兵滕国威胁齐国,学生以为,宋王或是暗中与秦国有私下的盟约。倘若此事果真如此,那么三晋当中,必定有一国暗中联络秦宋,这个国家,就只有可能是素来与宋无犯的赵国。”

    听罢蒙仲条理清晰的分析,庄子心中倍感惊讶。

    其实就在今年的三月,庄子便已收到了挚友惠施的侄子惠盎的书信,后者在信中讲述了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事。

    比如取代他成为宋国现任国相的仇赫,正是赵国派来的,而宋王在此期间,亦派遣了一名叫做田不禋的士大夫赴赵国,后者如今已成为赵国昔日太子、现安阳君赵章身边的重臣,在赵章的封邑代邑(代郡)担任邑相。

    由此庄子便得知,在仇赫入宋为相与田不禋入赵的背后,俨然是赵国君主赵雍与宋国君主宋王偃二人的一场交易,赵宋两国借这件事在私底下结了盟约。

    宋国与赵国暗下结盟,对宋国当然是有利的,毕竟此刻的宋国被齐国、楚国、魏国仇视,就连韩国亦对宋国虎视眈眈,在这种强敌环绕的情况下,宋国迫切需要一个实力强大的盟友,而赵国,即二十余年前君主赵雍继位后起,便迅速崛起,逐渐取代魏国曾经在三晋中的地位,成为三晋中最强大的国家。

    能与这样的强国暗中结盟,这对宋国当然是有利的。

    而惠盎在信中表示,他本人亦支持赵宋结盟,亦不抵触将国相之位让给那个叫仇赫的人。

    他唯一反对的,便是仇赫教唆宋王攻伐滕国,使宋国的势力能越过南湖,进而威胁到齐国——显然,赵国这是希望宋国变得更强势,以吸引齐国的注意。

    赵国并非善于之辈!

    惠盎在书信中着重强调了这个观点。

    与蒙仲所猜测的天下格局稍有区别,在惠盎这等宋王偃身边的重臣看来,眼下的天下格局,并非是齐楚魏韩四国对抗秦赵宋三国,而是齐楚魏韩四国对抗秦赵宋燕四国。

    为何燕国会加入秦赵宋的阵营?

    因为燕国与齐国有仇!

    回溯十几年前,就在魏国国相公孙衍组织七国合纵伐秦这件举世瞩目的大事之后,燕国就发生了内乱。

    这件事的起因在于燕王哙与当时燕国的国相子之。

    燕王哙是一位“好贤”、“好仁”的君主,虽然谈不上是什么治国的明君,但却是一位宽厚的君主,并且希望得到一个好名声,他在位时听从了苏秦的弟弟苏代的劝告,倍加信任国相子之。

    而在此期间,燕国的士大夫鹿毛寿对燕王哙说,您不如把国家让给国相子之。人们之所以称道尧为君贤圣,是因为他把天下让给了许由,许由没有接受,因此尧有了让天下的美名而实际上并没有失去天下。如果现在您把国家让给子之,子之一定不敢接受,这就表明您和尧有同样的高尚品德。

    燕王哙觉得很有道理,便将燕国的政权都交给了国相子之,然而此举却给燕国埋下了祸根。

    子之代燕王治理国家三年,燕王哙的太子平与将军市被起兵夺权,虽然最终被子之镇压,但也因此惹来了齐国的觊觎,齐宣王趁机派兵伐燕国,在短短五十日内就夺取了整个燕国,并还得燕王哙与国相子之皆死在乱军之中。

    由于齐军攻入燕国时杀戮、抢掠,燕人纷纷自发抵制齐国军队。

    而此时,燕王哙还有一个儿子职在韩国做人质,当赵国君主赵雍得知燕王哙、太子平皆死于内乱后,便派人说服韩国,护送燕公子职回燕国继位,即如今燕国的君主,即燕王职。

    燕王职的王位,是赵国君主赵雍帮他争取到的,毕竟当初纵使燕国国人全部抵制齐国,但齐国的军队还是不肯退出燕国,直到遭到以赵国为首的中原诸国的联合反对,齐国军队这才不情不愿地退出燕国境内。

    是故燕王职亲近赵国人憎恨齐国。

    因此理所当然,燕国会加入赵国的阵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