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大司马-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时,意味着宋国失去了赵国这个盟友,意味着赵国错失了最佳的崛起时机,意味着秦国从此摆脱了赵主父对他们的钳制,意味着整个中原诸国的格局,已被彻底打乱,失去了原来的平衡。

    当然,尽管失去了赵国这个盟友,但宋国与秦国之间,利害还是颇为一致的毕竟宋国的主要敌人是齐国,而秦国的主要敌人也是齐国。

    但问题是,宋国需要拉拢魏国一起抗衡来自如今齐赵燕三国同盟的威胁,但魏国却偏偏即将与秦国开战。

    是的,凭着魏韩两国的关系,韩国此番不敌于秦国,必然会向魏国求援,而魏国考虑到唇亡齿寒,也必然会派兵支援韩国,派出重兵协助韩国击败秦国。

    那么问题就来了,在秦国与魏国之间,宋国应该站在哪边?

    而他蒙仲,又该以什么样的立场,看待这场迎接即将展开的,秦国与魏韩两国的战争?

    或者更干脆地说,这场战争哪方胜出对他宋国更加有利?

    魏国!

    片刻之后,蒙仲心中便已有了答案。

    毕竟在他看来,秦国与宋国结盟,只不过也是希望让宋国牵制齐国,而一旦秦国击败了魏国,甚至于重创魏国乃至吞并了魏国,介时的秦国,也就不需要宋国牵制齐国了,因为它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力量击溃齐国。

    但魏国不同,虽说瘦死的驼骆比马大,且魏韩两国在抵御秦国的期间,也不是就没有打过胜仗,但总的来说,魏国单独面对秦国还是比较吃力的,所以还要联合韩国。

    既然联合韩国,自然也就不会拒绝联合宋国,至少在魏国有足够的力量击垮秦国前,宋国与魏国的盟约应该还是比较牢固的。

    随后,当聊到魏国时,宋雷笑着对蒙仲说道“虽然贤弟此番奉王命前往大梁,但愚兄观贤弟似乎对魏国一无所知,可有兴趣听愚兄讲述一下魏国的过往?”

    蒙仲正苦于对魏国一无所知,闻言连忙说道“有劳贤兄。”

    “哪里哪里。”

    宋雷笑着摆摆手,将他所知的有关于魏国的事,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蒙仲,这使得蒙仲总算是对魏国这个国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skb6wswl

第221章再会田文二合一() 
五日后,即十一月初三,告别了宋雷的蒙仲一行人,终于在风雪与严寒中抵达了魏国的王都,大梁。

    看着面前那座巍峨的城池,蒙仲的脑海中想起了前几日宋雷所告诉他的,有关于魏国的历史。

    倘若说秦赵两国是具有霸主潜质的国家,那么魏国,便是真正实现过称霸中原、且称霸期限长达百年之久的国家,自周国衰弱、诸侯并起至今,只有两个国家做到「百年称霸」,一个是晋国,还有一个,便是这魏国。

    魏国,生于晋国,在当年晋国衰败之后,魏、赵、韩三个家族击败了晋国内其余几个家族,联手瓜分了旧日霸主晋国的疆土。

    在三家分晋的最初,魏、赵、韩三国的实力与国土基本上是相差无几的,但为何后来是魏国称霸中原,而不是赵韩两国,只能说这是时运使然。

    首先,「三家分晋」是一段长达近五十年的晋国内乱,这件事的起因,乃是因为晋国当时最强大的家族「智氏」,其家主「智伯瑶」仗着自己家族的强大,要求其余晋国士卿家族割让土地给他智氏。

    对于这种敲诈行为,魏、韩两家都选择的屈服,唯独赵氏家主「赵襄子赵毋恤」头铁,认为那是祖上传下来的家业,岂可交给智氏?因此死活不肯割让土地。

    智伯瑶大怒,便拉着魏、韩两家,进攻赵氏,三家联军一度攻占了赵氏几乎全部的领地,一直打到赵氏最后的一座城池「晋阳(太原)」。

    然而,就在智伯瑶即将覆亡赵氏时,魏、韩两家当时的家主「魏桓子魏驹」与「韩康子韩虎」,恐惧智氏在覆亡赵氏后会掉过头来吞并他们两家,于是便联合赵襄子,里应外合联手击败了智氏的军队,继而趁机反攻智氏的领地,将智伯瑶全家二百余口人全部杀死,且三方联手瓜分了智氏的领地。

    得知此事后,晋国当时的君主晋出公大怒,向齐鲁两国借兵讨伐魏、赵、韩三家,于是,魏、赵、韩三家索性先下手为强,攻击晋王室,逼得晋出公逃亡,半途病死于途中。

    正所谓开弓无有回头箭,既然已作出了欺君犯上的行为,魏、赵、韩三家索性就彻底丢掉了晋国臣子的身份,联合起来攻击晋国其余家族。

    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魏驹、赵毋恤、韩虎三人老迈,将家主传给儿孙,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彻底击败其余士卿家族,彻底瓜分了晋国,实力强大到让周王室都不敢忽视,只能册封那时候三家的家主魏斯、赵籍、韩虔三人为诸侯,使魏、赵、韩三家由此正式成为诸侯国。

    至于魏国在立国初期为何能一马绝尘,抛下赵韩两国一举成为天下霸主,这主要有几个原因。

    先说赵氏的原因,赵氏在此期间爆发了内乱赵毋恤想传位给他兄长赵伯鲁的孙子赵浣,此举引起了他儿子赵嘉的不满,导致赵嘉起兵叛乱。

    这场内乱,让赵氏元气大伤,使得中山国趁机摆脱了魏赵两家的控制。s这些赵国篇有,这里就不解释了。

    再说韩国,韩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太靠近西边的秦国,在秦简公、秦惠公、秦出公这三代君主时还好,直到秦献公继位后,秦国开始向中原进兵,首当其冲的便是魏韩两国更要命的是,秦献公是得到魏国支持才坐上了秦国君主的位置,因此秦国的主要进攻目标就成为了韩国。

    待等秦献公过世,秦孝公继位,一个叫做卫鞅的男人从魏国前往秦国,在秦国施行了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变得更加强盛,进攻中原的力度也因此变得更强。

    不夸张地说,在战国先期,正是韩国替中原诸国挡住了一心向中原扩张的秦国,且因此元气大伤,以至于原本与魏、赵两国实力不相上下的韩国,不到一百年工夫,就衰弱到了几乎与宋王偃时代的宋国平起平坐的地步,愧对“三晋之一”的称誉。

    当然,以上所述只是赵、韩两国自身的隐患,但魏国之所以能在初期称霸中原,凭借的可不是赵、韩两国的衰弱,而是自身的变法图强。

    在三晋立国的初期,赵氏因为内乱变得衰弱,但韩国尚未变弱此时的秦国还不强,当时的三晋还是颇为团结的,几度联合对外扩张,比如攻打郑国。

    然而这几次联合出兵,赵国因为地处河北,几乎捞不到什么好处纵使分到土地也只是一块飞地,根本派不上用处,于是几次下来,赵国非但没捞到什么利益,反而因此变得更加衰弱,很快就与魏韩两国分道扬镳,自顾自去攻打中山国、代地、林胡。

    但魏韩两国,则因为这几次对外扩张迅速增强实力,且在此期间,魏国当代君主魏文侯魏斯,重用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李悝、吴起、乐羊等人,富国强兵、开辟疆土,向西攻占了秦国的河西,向北越国赵国覆亡了中山国(中山第一次被灭),向东击败齐国,向南击败了,一跃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随后,魏文侯过世,其子「魏武侯魏击」继位,再次将魏国的强盛推上新的高度,在位期间攻打秦国、楚国、赵国、齐国,几乎是吊打诸国。

    直到魏武侯过世,他的两个儿子魏公子罃、魏公子缓因此争夺君位而爆发内战,魏国这才由盛转衰,逐渐走向衰弱,虽然后来因为名将庞涓的出现,使得魏国再次出现了短暂的兴盛,没想到却被齐国的田忌、孙膑二人两度击败,导致魏国的实力迅速衰弱,以至于现如今,曾经称霸中原长达百年之久的魏国,国力竟已不如秦、齐、赵三国,只能屈辱的排在第四位。

    导致魏国由盛转衰的原因是什么?

    记得在前来大梁的途中,蒙仲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在经过仔细的思考后,蒙仲认为魏国衰弱的原因有二

    首先是树敌太多、军力分散。

    记得最初在三晋抱团的时候,魏国没有照顾赵国的情绪,导致赵国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而脱离。

    当然,这会儿还好,毕竟那时单凭魏韩两国,也能击败世上其余的强国,但问题就在于,魏国仗着当时国力的强盛,把中原诸国都得罪了个遍,甚至于后来弄得与赵国反目、与韩国离心的地步,以至于到最后,魏国几乎是单凭一国之力压制秦、齐、楚等强国,甚至有时候还要跟燕国、赵国开战。

    一口气与那么多国家开战,不难猜测魏国那时的损失是多么巨大。

    倘若魏国当时不分散力量,瞄准一个国家往死里打,恐怕秦、齐、楚三个强国,其中之一早就已经被魏国吞并了。

    其次,人才外流太过于严重。

    使秦国的国力发生质变升华的商君卫鞅,原先乃是魏国国相公叔痤的侍臣。

    相传公叔痤在临终前对魏惠王魏罃说道要么重用卫鞅为魏相,要么就杀掉卫鞅。

    结果魏惠王一个建议都没听取,于是卫鞅在公叔痤死后就跑到了秦国,助秦孝公施行商鞅变法,使秦国随后成为中原诸国心头的噩梦。

    赫赫凶名的“大丈夫”张仪,魏国人,学业有成后回到魏国,本想施展抱负,却苦于没有门路,只要投奔当时在赵国的师兄苏秦,结果被他师兄苏秦激到秦国,摇身一变成为秦相,仅一人就让天下诸侯恐惧。

    秦国的名将「魏章」,魏国人,因在魏国得不到重用,投奔秦国,与张仪为友,后张仪为秦相,魏章为秦将,一内一外。

    随后,魏章与秦国的另外一位名将樗里疾一同在「秦楚丹阳、蓝田之战」中击败楚国,随后又与樗里疾一同转战濮上,击败了齐国的军队,导致齐将田章战败,成为田章毕生唯一的败绩。

    吴起,魏文侯时代的魏国名将,一手训练的魏武卒打遍天下无敌手,然而在魏武侯时期,却因为与公叔痤争夺相位失败,被迫投奔楚国,最后死在楚国爆发的内乱中。

    孙膑,魏国名将庞涓的师兄弟,学成后先投奔魏国,然而魏惠王却未能看出孙膑的才能,从始至终都不曾关注孙膑,导致孙膑被师兄庞涓迫害后,被齐国使臣田忌救走,随后,孙膑两度助田忌击败庞涓,一举斩断了魏国短暂的兴旺,彻底加促了魏国的衰败。

    是的,仅仅只是细数这些位对中原格局产生巨大影响的人,魏国错失的人才便有卫鞅、张仪、魏章、吴起、孙膑等人,更别说那些名气相对较小的。

    相比较以上两个原因,像什么「地处中原四战之地」,这对于魏国来说只是微不足道的隐患而已。

    毕竟魏国在强盛时,秦、齐尚未崛起,它足以吊打其余中原国家,如果不是魏国四处征战,分散了力量,使得自身在对外扩张期间元气大伤,而秦、齐两国却趁此机会强势崛起,魏国又岂会落到今日这种地步?

    只能说,魏武侯时期的魏国,仗着自身国力的强盛,竖敌太多,没有抓住机会。

    带着这般感慨,蒙仲带着蒙虎、蒙遂一行人进入了魏国的都城大梁,在城内的驿馆歇下。

    来到城内驿馆后,蒙仲便立刻打听他宋国的使臣李史,毕竟据他惠盎所言,李史目前正在大梁城内的驿馆,负责说服魏王与宋国结盟。

    在驿馆内的魏卒的帮助下,蒙仲很快就找到了宋使李史,也就是当年带着他前往赵国的那位老使臣。

    在瞧见蒙仲后,李史颇感惊讶,毕竟蒙仲当年跟随他一同前往赵国时才十五岁,看起来颇显稚嫩,而如今,蒙仲已经十八岁,且他在赵国磨砺了两年,经历了赵国的沙丘宫变,随后返回宋国又经历了与其义兄田章的战争,已逐渐磨砺出一股大将之风,这使得李史再也不敢轻视蒙仲。

    相互见礼后,李史笑着对蒙仲

    说道“前些日子,老夫收到了惠相的书信,言这几日便有人送来‘册封状’,老夫当时还在想会是何人送来,不曾想竟是蒙小兄弟。……我观这几日外边风雪交加,真是辛苦小兄弟了。”

    “李大夫言重了。”蒙仲笑着摇了摇头。

    “小兄弟,不知那份‘册封状’……”

    “在这里。”

    蒙仲遂从怀中取出一个竹筒,递给李史。

    只见李史接过竹筒,将上面的盖子打开,从中取出一块布,双手将其摊开,只见上面写着几行字,正是宋王偃将薛邑赠予田文作为封邑的正式册封令,且布上还盖有宋王偃的印章。

    “唔、唔。”

    端详了一阵,李史将那块布重新叠好放回竹筒,然后将竹筒抵还给蒙仲,口中说道“前一阵子老夫收到惠相的书信,言欲以薛邑为诱,使田文助我宋国,事后老夫已去请见了田文,说起了此事,田文颇为意动,只不过尚未等到大王的这份诏令,因此田文这几日亦是含糊其辞……待会小兄弟与老夫一同去见田文,呈上此物,我想田文必定会允诺助我宋国一臂之力。”

    蒙仲微笑着点了点头,目光打量着手中的这个竹筒,心中暗暗感慨着义兄惠盎对他的照顾。

    不错,蒙仲之所以一定要在年前赶到魏国,为此不惜冒着风雪而来,就是为了及早将这份宋王偃的册封状令交给田文,使田文不再阻在宋国与魏国的结盟一事。

    至于惠盎为何要将这份重要的册封状令交给蒙仲,无非就是照顾蒙仲罢了只要蒙仲带着这份厚礼前去见薛公田文,纵使田文此前与蒙仲有着深仇大恨,这回也得看在这份厚礼的面子上,勉为其难招待蒙仲。

    这岂非就是与田文化解恩怨的一个好的开端?

    不得不说,惠盎亦是用心良苦。

    “这就去见田文么?”收回竹筒后,蒙仲问李史道。

    听闻此言,李史看了一眼有些疲倦的蒙仲,犹豫着说道“老夫以为,此事愈早愈好,但……”

    还没等李史说完,就见蒙仲笑着说道“既然如此,请容在下先换身衣裳,随后再与李大夫去请见田文。”

    李史当即点头“好、好。”

    片刻后,待蒙仲换上一身新的衣物,李史便带着他,以及蒙遂、乐毅、荣蚠三人,一同前往田文的府邸。

    他特意没有带上蒙虎,因为他得知,待田文看到他这个曾经让其在赵国颜面大损的仇人,保不定会说些难听的话,介时若蒙虎在旁,或有可能与田文争锋相对使气氛变得糟糕,这不利于如今他宋国想要拉拢田文的目的。

    乘坐着马车,李史、蒙仲一行人不久后便来到了田文的府邸,一座看起来颇具规模的府邸。

    见此,蒙遂淡淡说道“看来这田文,纵使已被齐王所恶,但在魏国还是过得不错嘛。”

    乐毅闻言脸上亦露出淡淡的冷笑之色。

    看得出来,蒙遂、乐毅二人对田文的印象都不怎么样,显然还是因为田文当初在赵国过于咄咄逼人所致。

    “阿遂、阿毅。”蒙仲摇了摇头作为提醒。

    李史这个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一眼就看出蒙遂、乐毅二人心中对田文的敌意,便开口解释道“终归是出任过齐、秦、魏三国国相的人物,更别说如今的魏王,对田文亦颇为信任。我宋国想要与魏国结盟,势必得依靠田文之力。”

    显然,他这话也是在提醒蒙仲几人虽然他并不清楚蒙仲几人与田文有什么恩怨,但他希望蒙仲等人待会莫要将对田文的敌意表现出来,免得使气氛变僵,阻碍他与田文的谈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