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大司马-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心得吧。”

    听闻此言,蒙仲便坐到他平日里的座位,即庄子的右手侧,依旧盘腿而坐,徐徐讲述他此番的经历。

    细说他此番前往滕国的经历,总结下来,其中的大事无非就是结识惠盎、见到宋王偃、见到滕虎、拜访孟子这几桩事而已,除此以外就是他在滕国的所见所闻。

    当蒙仲提到惠盎的事时,庄子捋着髯须微微点头。

    在庄子所熟悉的后辈中,惠盎是最出类拔萃的,唯一被诟病的,即他选择了辅佐宋王偃。

    而宋王偃在庄子看来,并非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你既见过宋王,你如何评价呢?”庄子问道。

    蒙仲仔细想了想,便按照惠盎此前的评价说道:“宋王偃此人,睿智而暴虐。他初见弟子时,其实颇为和蔼,但是,他又当着弟子的面杀了一名叫做唐鞅的大臣”

    说着,蒙仲便将当日所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庄子,直听得庄子摇头不已。

    当然,庄子这里的摇头,针对的当然是那名叫做唐鞅的臣子,毕竟此人那一番不管善恶一并罪罚,则世人便会畏惧大王的言论,实在是混蛋至极,这种人就算有才能,那也是有才无德,留在世上日后定生祸事。

    但即便如此,宋王偃当即亲手杀死唐鞅,亦可看出这位君主的暴虐性格,以及对人命的轻贱。

    有句话叫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虽然宋王偃今日所杀的唐鞅,确实是该死的,但看当时的情况,谁敢保证宋王偃下次杀的不会是自己的呢?虽然惠盎坚持大王不会杀我的观点,但从当时宋王偃用剑指着惠盎的举措来看,蒙仲不认为在这位君主手下做官会是什么好的体验。

    “但惠盎贤兄后来的话,又让弟子有些犹豫。他说,人活一世,最终都难免想回归故国,倘若此时故国已经不复存在,这岂不是一件悲伤的事么?”蒙仲对庄子说道。

    “就像落叶归根,离开树枝的叶子,最终会腐于土地,将精气还给大树,滋养树根。人呐,也是一样,被世人称之为‘大丈夫’的张仪,那些逐利之徒,就不明白这样的道理半生追逐功名利禄,死后亦不过一捧黄土,何苦由来?”

    庄子微微点了点头,这样的解释,惠盎当初也对他说过,所以他才默许了惠盎辅佐宋王偃。

    毕竟就算是庄子,也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国家被他国覆亡,毕竟这是生他养他的故国。

    此后,蒙仲又向庄子叙说了他与滕虎的对话。

    当听到蒙仲最终竟没有动手杀死滕虎时,庄子感到十分惊讶,他忍着欢喜问道:“为何没有动手呢?”

    于是蒙仲便将家司马蒙擎用自己性命擒住滕虎的事说了一遍,解释道:“弟子那时在心中反问我自己,这一刀下去,难道就算为兄长报仇了么?兄长在天之灵难道就能安息了么?并不是!若那一刀下去,充其量只是为了自己的‘痛快’而已。为了自己的痛快,抢占了蒙擎叔的牺牲与功劳,这算是什么呢?”

    “”庄子静静地听着。

    不得不说,蒙仲的回答,离庄子心中最满意的回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即便如此,庄子已十分满意了,毕竟眼前的弟子今年也才十五岁,如此年幼的岁数能想到这一层,且做到克制心中的“人欲”,这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了。

    “不会心存遗憾吗?”庄子故意反问道。

    蒙仲摇了摇头说道:“兄长的仇,蒙擎叔已经为他报了,杀死了‘滕国君主滕虎’;而弟子所见到的滕虎,却是一位在垂死之时仍然惦记着国家的‘彼之英雄’,这样的人物,实不该死在作为‘宋兵’的弟子手中弟子并无遗憾。”

    庄子闻言点了点头,赞许道:“仇恨滋生仇恨,仇恨孕育仇恨,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昔日,有吴女与楚女争一株桑树,先是用言语争辩,随后撕咬扭打,楚女体弱,并非吴女对手,回到家中便将此事告知家人。家人很气愤,次日便一同报复那名吴女,将后者痛打了一顿。吴女挨了打,亦将此事告知家人,家人伙同同村的族人,带着刀剑杀到楚女家中,将其全家杀死。得知境内有楚民被吴人所杀,楚地的将领召集军队,将吴女所在的整个村庄都屠杀殆尽。吴王得知后,便召集大军进攻楚国,终于引发吴楚两国长达数十年的战争。而这,就是一株桑树引起的仇恨。”

    顿了顿,庄子又说道:“而引起了这场争桑之战的楚女与吴女呢,彼此全家皆被仇恨所吞没,致使家破人亡。”

    “弟子受教。”蒙仲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旋即说道:“倘若当时有一方能报以仁德,放下争执,或许就不会酿成那样的结局吧?”

    “唔?”

    庄子从弟子的话中听出了几分端倪,狐疑地问道:“仁德?为何你会有那样的想法?”

    见此,蒙仲便老老实实地说道:“是这样的,在滕虎死后,惠盎兄曾带着弟子前往邹国,拜访孟子”

    听到这里,庄子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淡淡说道:“有这回事?详细说来听听。”

    见此,蒙仲便将他拜访孟子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庄子,包括他跟孟子的诸弟子辩论。

    毫不夸张地说,当听说蒙仲将孟子的诸弟子说得哑口无言,且当众指责儒家“巧伪”而儒家诸弟子竟无言以对时,庄子明明已年过七旬,竟兴奋地一脸眉飞色舞之色,连连点头笑道:“好!好!合该如此!”

    说罢,他转头看向蒙仲。

    不得不说,虽说庄子一向认为蒙仲这位弟子聪慧过人,但也没想到此子竟能说得孟子那些弟子哑口无言,而更关键的是,蒙仲并不是单纯用名家的辩论胜过儒家,而是用他庄周所提倡的“理辩”,有理有据,这才说得儒家哑口无言。

    “孟轲有何反应?他不曾亲自与你辩论么?”庄子有些期待地问道。

    蒙仲摇了摇头,说道:“孟子说,若他年轻三十岁,当亲自下场与弟子辩论,而现如今,他胜之不武,若败则颜面无存”

    “这老物倒是狡猾!”

    庄子不屑地轻哼了一声,对蒙仲说道:“世人都说孟轲善雄辩,可他泛泛之辩,言之无物,若亲自与你辩论,自取其辱而已!”

    老物?您说这话不合适吧?

    蒙仲偷偷看了一眼庄子。

    因为据他所知,庄子与孟子岁数差不多,孟子最多只比庄子大两三岁而已。

    “庄师这话稍有些刻薄了。”

    蒙仲委婉地说道:“当日弟子与孟子有一番详谈,孟子的一些思想主张,让弟子亦受益良多。”

    “哦?”庄子冷笑着说道:“他也送了你一个名贵的木匣么?”

    很显然,这是庄子借用蒙仲讽刺儒家的买椟还珠的寓言来嘲讽孟子。

    蒙仲闻言苦笑不已,摇头说道:“哪像夫子您说的,孟子只是赠予了弟子半部书而已”

    忽然,他好似想到了什么,从怀中取出一份竹简,递给庄子道:“夫子,这是孟子托惠盎兄给您的信,惠盎兄托付弟子将这封信转交给您。”

    “孟轲的信?”

    庄子微微皱了皱眉,但还是接过,双手展开粗粗观阅了一遍。

    仅仅只是扫了一眼,他的眉头便深深皱了起来,旋即板着脸问蒙仲道:“这封信你看过么?”

    蒙仲不明所以,摇摇头如实说道:“既是孟子给夫子您的信,弟子岂敢斗胆偷观?”

    听闻此言,庄子恢复了和颜悦色的表情,不动声色地将手中的竹简放到了一旁,旋即询问蒙仲道:“阿仲,接下来有何打算?”

    蒙仲恭谨地回道:“近几日,弟子想在家中陪伴母亲,待几日后,希望能再回到夫子身边学习。”

    “唔。”庄子点点头说道:“你离家许久,确实该好好陪伴你母亲。好了,为师也不留你了,你将孟轲赠你的‘木匣’搬到居内,然后就回家陪伴你母亲吧,为师也要”他瞥了一眼放在一旁的孟子的书信,旋即接着说道:“也要给孟轲写一封回信了。”

    “是,弟子告退。”

    蒙仲躬身而退。

    看着弟子离去,庄子当即收起了脸上的笑容,找来一封空白的竹简,一脸愠怒在竹简上挥笔疾书。

    正巧庄伯走入屋内,见庄子正在疾书,便好奇地张望了一眼,旋即就惊地满脸诧异之色。

    他忍不住问道:“夫子,究竟何人惹恼了您,竟让你写这样一封信去骂他?”

    “儒家盗了我道家的‘德’,还妄想盗我庄周弟子,实在可恶!”

    说着,庄子将自己的信递给庄伯,余怒未消地说道:“待会你托人把这封信送到邹国,交给那人!”

    “是何人?”庄伯小心翼翼地问道。

    “孟轲!”

    庄子愤愤地说道。

    听闻此言,庄伯下意识咽了咽唾沫,旋即一脸惊悚表情的看着自己手中的这封信。

第71章 三月() 
整个二月中旬,蒙仲皆住在家中陪伴母亲与妹妹,顺便帮家里添置些柴火。

    记得在出征前,他就提前帮家中准备好了堆满一间柴房的柴薪,但由于他离家整整半年余,因此葛氏与蒙嬿母女二人仍需自己劈柴——虽说长老蒙荐隔三差五便吩咐族仆帮助母女二人准备柴薪,但葛氏面皮薄,实在不好意思屡屡接受族内的特殊照顾。

    二月十二日时,乡邑内举行了庆功的宴席,尽管规模不如飨礼那样大,但却让全族的族人感觉颇为尽心,因为国家取得胜利的喜悦,稍稍冲散了几分因为族人战死而带来的悲伤。

    也是在这几日,蒙虎的父亲、蒙氏一族前家司马蒙擎下葬,与其余战死的族人一同,被安葬到了蒙山山上。

    可能是因为父亲的过世,蒙虎好似一下子变得成熟了,虽然大大咧咧的性格并未改变,但却改掉了以往的顽劣与贪玩,更加热衷于锻炼武艺,可能就像他所说的,他也想成为像他父亲蒙擎那般的猛士。

    值得一提的是,在蒙氏一族举行庆贺的时候,商丘城的县令丌官积亲自前来蒙邑,代宋王传达了给予蒙氏一族的赏赐——整个蒙氏一族得到了多少田地的赏赐蒙仲并未去关注,但他却得到了整整五百亩的“军功田”。

    不得不说,除了蒙虎家因为其父蒙擎杀死了滕虎而得到了千亩军功田的赏赐外,就属蒙仲得到的军功田最多,这让蒙仲在乡邑内的名声变得更大了,就连乐氏、华氏、萧氏、葛氏等附近的其他大家族,亦得知了蒙仲这个杰出的孟氏子弟。

    刚好蒙仲今年满十五岁,已经到了适合成婚的年纪,于是其他家族的长老便来到蒙邑说项,希望将族女许配给蒙仲,使双方结成亲家。

    然而由于说亲的对象只是其他家族的普通族女,所以长老蒙荐就替蒙仲婉言推却了——这位长老怎么会允许他看重的小辈仅仅迎娶其他家族的普通族女呢?最起码也得是各家族的嫡宗女子啊。

    然而,蒙仲仅仅只是蒙氏的小宗子弟,会有其他家族的嫡宗女子愿意嫁给他么?或者说,那名女子的族内长辈会同意此事么?

    还别说,还真有家族愿意将嫡宗女子许配给蒙仲,而这个家族,即是乐氏一族。

    几日后,长老蒙荐坐着马车去了一趟乐氏一族的乡邑,回来后便对葛氏说了这事。

    颇为巧合的是,那名乐氏嫡宗女子也名叫嬿,年纪比蒙仲大一岁,是乐氏一族宗主乐郭最年幼的女儿。

    “那孩子去年未曾许配人家吗?”听到那叫做乐嬿的女子今年已经十六岁了,葛氏好奇地询问道。

    长老蒙荐摇摇头说道:“不知是什么原因,去年那乐氏的孩子并未出现在飨礼,可能是没有门当户对的人选吧。”

    确实,对于各家族嫡宗女子来说,也并非一定要在十五岁时就许人成婚,十六岁、十七岁、十八岁成婚的比比皆是。当然,如果到了十八岁尚未成婚,那她的家人恐怕就要开始着急了。

    当时蒙仲不在家中,而是跟蒙横、蒙珉、蒙虎等族兄弟到山上砍柴、狩猎去了,他们的运气谈不上好,但也并非没有收获,在捉到了一窝山鸡后,便遇到了一群狼,大概有六七只的样子。

    寻常这个年纪的年轻人,遇到六七只规模的狼群,怕是吓地双腿都发软了,但是对于蒙仲、蒙虎、蒙横、蒙珉等一干上过战场并且也杀过人的士卒而言,狼这种野兽也谈不上是什么恐怖的事物。

    这不,最终这群族兄弟在山涧将那几只狼的尸体剥皮宰割,然后各自背着一大块肉回家了。

    至于那一窝山鸡,蒙横、蒙珉将其中的两只雏鸡赠给了蒙仲,让后者带回家中作为给妹妹蒙嬿的礼物——往日上山狩猎时,他们时常带些小山鸡、小山兔什么的给蒙嬿养着玩。

    待蒙仲回到家中时,蒙嬿就跟兄长说起了这事:“阿兄,你要娶一个叫做嬿的女子吗?”

    此时蒙仲正在从家里的水缸里舀水喝,听了这话愣了一下,表情有点怪异。

    好在蒙嬿也不笨,见兄长表情古怪,便立刻想到了什么,红着脸跺跺脚说道:“哎呀,不是我,是乐氏一族的一名叫做嬿的女子。”

    “哦。”

    蒙仲这才释怀,笑着问道:“哪听来的?我怎么不知道有这回事?”

    蒙嬿偷偷告诉兄长道:“是今日蒙荐长老提起的,长老跟娘提起这事的时候,我在屋外偷听的”

    “你偷听这个做什么?”蒙仲随口问道。

    “呃”蒙嬿张口结舌,恼羞成怒般跑掉了。

    当晚,待全家人一起用饭的时候,葛氏旁敲侧击般开始打探蒙仲对于成婚一事的想法,期间蒙嬿低着头扒饭。

    “仲儿呀,娘听说乐氏一族有一个叫做嬿的孩子唔,跟咱家嬿儿一个名儿,那孩子据说挺不错的样子,要不,让蒙荐长老抽空带你远远去瞧瞧?”

    虽说当代男女十五岁谈婚论嫁比比皆是,但蒙仲却不希望自己这么早就成婚,于是他委婉地说道:“娘,孩儿眼下才十五岁,现在提这个不觉得有些早么?娘,孩儿还在夫子身边学习呢。”

    “这倒是”

    葛氏显得有些犹豫。

    次日,也就是二月十九日,蒙仲生怕母亲又提到这个话题,赶紧告辞前往庄子居。

    结果到了庄子居,乐进、乐续兄弟二人便贼兮兮地凑了上来,前者对蒙仲说道:“阿仲,我跟你说一事,我乐氏一族有一名叫做嬿的嫡宗姐妹尚未许配人家,若是你娶了她,那日后我们就是兄弟了。”

    在一番交流后,蒙仲这才知道,原来乐进、乐续兄弟二人,就是乐氏宗主乐郭之弟、长老乐柯的孙子,论亲份,乐嬿是兄弟俩的堂姐。

    换而言之,乐氏一族愿意将嫡宗的女儿许配给蒙仲,乐进、乐续兄弟二人从中出力不小。

    “弄了半天原来是你们俩在搞鬼?”

    蒙仲气地将手中的竹简敲向兄弟俩,他就觉得奇怪,何以乐氏一族就愿意将嫡宗的女儿嫁给他呢,感情有乐进、乐续兄弟俩传递消息,乐氏一族早就对他知根知底了。

    联合武婴、华虎、穆武、蒙遂几人,蒙仲终于说服了乐进、乐续兄弟俩日后不允许再给他添麻烦,总算使庄子居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次日,庄子开始向诸弟子讲解宋子,即宋国道家圣贤宋銒的论著,因为庄子自己的思想主张,这些年来已经向弟子们讲解地差不多了,剩下的,只能让各弟子自行去体会,去领悟。

    道家思想就是这样:看得懂其中道理只是最初步的,第二步是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