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5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12艘主力舰可以使用。这句好比下象棋;战到最后的时候;任何一枚棋子都是宝贵的。而且海战是最容易出漏子的;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战斗打到这个程度;同盟国也不敢保证接着打下去;自己能一直赢!更重要的是;整个同盟国除了1919年德国可以再服役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之外;已经没有一艘新船了。后劲彻底没了。

    而从国家战略上来讲;此时的同盟国绝大部分成员已经实现了这次参战的目的。意大利获得了巴尔干部分地区的土地又从奥匈帝国那里获得了部分土地;可谓是心满意足;至于非洲;利比亚的殖民地有所扩大;即使无法彻底吃掉阿尔及利亚也能获得部分土地。同时还有埃及的部分地区。奥匈帝国就不用说了;塞尔维亚彻底成为了奥匈的地盘。又从俄罗斯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土耳其也没亏;不仅仅保全了原有的领土而且获得了克里米亚和外高加索的地盘实力大增。西班牙也很高兴;西属撒哈拉得到扩大;并且德国同意给予西班牙安全保证。直布罗陀这个要塞也被拿下。甚至还有希望从葡萄牙获得一些好处。虽然得到的和其它国家没法比;但是谁让他加入的太晚了?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啊。

    至于同盟国的老大德国;早已经从东欧赚翻了;西线明摆着是很难立即推掉的;虽然德国有强悍的工业;但是和华夏美国这种地大物博的国家比耐力还是差点劲。再说陆军的话;怎么说呢?德国是厉害;但是奈何意大利;奥匈不给力。而美英陆军虽然不是顶尖但也是强悍;美国也开始步入佳境。打到这种程度也已经没什么意义了。所以即使这次大西洋之战获胜;德国依然没有改变原先的策略;依然以尽快结束战争为目标。当然具体条件可以根据情况改变一下。五年的战争带给德国的不仅仅是国力的消耗;同时也有大量人口的损失。

    在地球的另一端;还有一群人在关注着欧洲的局势。〃我们已经获得了土地;剩下的任务就是如何建设这片土地;新增的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于现在的华夏来说还是太大了;单纯凭借我们的工业很难在几十年内彻底吃进去。所以我们需要其它国家的产品和机械。而为了获得这些东西;我想首先就要让他们停手不要再打了!〃徐杰在一次华夏高层会议中这样半开玩笑的说道。

    华夏有一句古话叫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而徐杰还要再加上一句话是建设江山更难!看看徐杰那个位面吧;从沙俄开始俄国控制整备西伯利亚有几百年的时间;结果到了21世纪又如何?而且历史上还曾经有过一个苏联这样的庞然大物;但是开发的程度还是远远不够;同样的道理;在目前这个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时代;即使华夏有相对充足的人口;但是各种基础建设需要的大量资金和工业品不是现在的华夏所能提供的;甚至不是现在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提供的!用武力占领只是第一步;将其建设好;带来收益;并且最终牢牢的控制住才是最关键的!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必须结束。华夏需要进口一些工业产品来开发新获得的土地!

    于是乎;在葡萄牙海战结束后;大家都开始仔细考虑如何结束这场战争;但是任何人都明白;即将签署的条约不过是休战而已;双方谁都没有实现自己的最终目的;英法不但没能消灭德国这个大敌反而让他更加强悍;而德国虽然获得了大量的好处;但是同样没能实现打垮法国称霸整个欧洲的目的;甚至于连美国也站在了敌人一方。威廉二世的雄心并没有实现;他还是有些不甘心啊!

    感谢书友zhouyu1976和书友hukaikaka的打赏~~~;以及书友athlon9527的月票支持~~~。今天下午还有一更;求支持~~~。

    (。)

第一千零一十章 谈判() 
1919年4月28日;瑞士伯尔尼。在葡萄牙海战结束后;协约国和同盟国在陆地上也进行了一番较量;结果是美国人从南线发动的攻势被德国成功瓦解;而德军试图突破巴黎防线的计划也落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不过将部分地区的战线向前推进了4到7前面!双方都是很不甘心啊;老想着在最后时刻能获得一些优势。但是打来打去双方几乎还是平手。既然都不想打了;那就坐下来谈谈吧;作为中立国;瑞士就成了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会议召开地点。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大佬们都来到了瑞士伯尔尼;而华夏作为调停方也派遣了顾维钧作为代表参加了这次至关重要的会议。

    俄国临时政府并没有参与这次会议;作为一个德国扶持起来的政府;协约国自然不会为他们争取利益;原来的朋友已经变成了敌人的帮凶。更何况德国已经和俄国签订了条约;甚至连俄国也和华夏签订了条约;重新界定了俄国东西两边的边界;需要谈的事情几乎都已经谈完了;甚至就连曾经让协约国抱有厚望的邓尼金和高尔察克所指挥的原来效忠于沙皇政府的军队也在德俄与华夏两边的围剿下灰飞烟灭。最终残部向华夏投降。放弃武器以换取在华夏的居住权。

    既然大家都决定好好的谈;那么就先从一些比较关键同时又能较为容易达成共识的地方谈起;同盟国同意撤出法国边境。双方恢复到普法战争结束后的状态。比利时也得以复国;这是英国人的底线。作为法德之间的中间地带;这里绝对不能落入到德国人手中。荷兰的问题比较麻烦。就在荷兰被攻陷后不久。德国扶持起了另外一个荷兰王室成员担任首脑。而这在英国的荷兰流亡政府相冲突;谁都不想放弃;谈判双方就此陷入了无休止的嘴炮之中。

    双方吵了3天并没有讨论出什么结果;于是果断转移战场;开始讨论地中海和北非的问题。在这里;双方之间的分歧比之前要大得多;从西非和伊比利斯半岛开始一直往东。直到苏伊士运河双方之间就没多少共同点!〃双方在谈判桌上进行的战斗比在北非战场上还要激烈!法国人想要收回他们的殖民地;英国人想要保证自己在埃及的地位;而意大利人像守财奴一般死活不吐出自己所得到的东西。而德国则在抓着苏伊士运河问题不放手!〃一名参加会议的华夏外交人员这样说道。谈判一度陷入僵局。为此甚至休会了一周。

    而华夏这时候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本着己方利益第一的原则;华夏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劝说〃双方接受一个大家都能认可的方案。针对荷兰问题;华夏的原则是让新的荷兰政府倾向于英美;华夏的最终目的是让欧洲的力量重新达到平衡。当初两线作战情况下。德国都尚且没被拖垮。如果荷兰再被德国控制的话;那么协约国一方在欧洲大陆上的力量过于单薄。所以华夏实际上是支持英法的要求的;但是碍于面子;有邪说的不能直接。本着和稀泥的原则;华夏建议德国放弃这个低地之国。然后换取协约国在北方的让步!

    北方是哪里?自然是挪威了!挪威有德国需要的铁矿和其它资源;更重要的是有太多的优良港口。从经济和资源的角度来说;挪威比荷兰更有价值;而且从海上战略上讲。拥有了挪威的港口后;必然削弱英国的海上封锁能力。没办法。海岸线太长了。这对于德国政府来说有极大的吸引力;毕竟此次战争中就是因为海军持续不断的战斗才最终削掉掉了对手的海上优势;最终威胁到对于英法至关重要的海上运输线;才使德国有机会吞下胜利果实后和对方谈判。可以预料的是;在战后;德国海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会进一步提高。

    至于说陆上的损失吗?其实对于强悍的德国陆军来说;在只用顾及一条战线的情况下;荷兰的有无对于德国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无非是多拖几天时间而已;德国陆军缺乏的不是战力而是足够支持这些战力的资源;在获得了东欧大片土地和上面的资源后;德国陆军认为如果在十几年后再次爆发大战的话;法国生存的时间只能用天来计算。所以德国陆军对有无荷兰并不十分看重。相对而言;他们更看重可以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获得多少矿石。

    而对于英法来说;用退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来换取荷兰也是一笔可以接受的买卖。德国陆军在协约国眼中是太可怕了;尤其是短时间内的爆发战斗力;更是让协约国心惊胆战;而对付这种爆发力的关键就在于纵深;所以即使荷兰再烂;也是可以提供一定纵深的。至于失去挪威?英国人虽然心痛;但是此时英国已经意识到了想要把德国海军彻底锁死在北海是不可能实现的。既然监狱的大门已经打开;那么开小点和开大点不都是开吗?而且更重要的是;英法自认为也没办法有效管控挪威的局势;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纯属鸡肋啊。更何况陆上战役一旦失败;德国将可以到达法国西海岸直面大西洋;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计较挪威又能有多大的意义?至于法国;自然更是希望自己的东部边境能安全一些。

    在经过长达5天的谈判后;两个小国的命运就这样决定了。流亡在英国的荷兰临时政府将在战后回到荷兰。而作为交换;英国将对德国在挪威的行动不做任何干涉。几个大国。';!'之间短短数天之内就可以决定一个小国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命运;这充分证明了小国的悲哀。而小国尚且如此;那么非洲那些附属国或者殖民地的命运就更加飘忽不定了;那片土地和人民只能等待强者的决断了。

    不过对于北非的问题;双方之间的角逐比在北线更加激烈;毕竟北线只涉及到德国和英法;而南面的北非涉及到太多的国家。西班牙;意大利;奥斯曼帝国都有诉求;而英法想要恢复原有的秩序。而这一切都使得谈判的每一步进行的十分困难。英国人首先提出了恢复直布罗陀要塞和马耳他岛的所有权。但是这一点遭到了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坚决反对;前者是西班牙的领土;而德国也不会允许这个扼守地中海西口的要塞被英国人控制;所以德国全力支持西班牙。不仅如此;德国人在私下里还暗示支持西班牙政府对摩洛哥的控制。

    至于马耳他岛吗?德国对此倒不是很在意;在德国人看来;只要能控制住地中海的两头;中间一个小岛舍了就舍了;没什么关系。而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奥匈帝国在私下里和德国高层交流的结果就是〃意大利不应该那么强大。〃言外之意很明白;奥匈帝国希望在必要的时候出卖意大利所获得的部分利益来换取英法的让步!这一点开始让德**界;尤其是海军方面感到有些措手不及。

    德国海军方面担心这种行为会导致意大利方面的反弹;毕竟无论是按照〃论功行赏〃亦或者战前的约定来看;这种行为等同于背叛;当然了;背叛一个弱者自然不用担心什么后果;但是如果背叛一个有一定实力的国家的话;那么即使现在不会有什么问题;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说不定也会被反攻倒算。

    〃作为集团内部拥有第二强海军和空军的国家;意大利理应获得我们的尊重。他们的利益应该得到保证;这对于我们未来的战略有很大的影响;经过这次大战;我们已经打开了北海的牢笼;下一步我们将控制整个地中海并且获得进入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钥匙。而意大利海军将作为同盟国地中海舰队的重要力量与德国地中海舰队一起作战。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盟国;我们怎么可能去牺牲他的利益呢?地中海将是未来德国海军战略的核心;而意大利是不可或缺的盟友;奥地利人只剩下一艘超无畏了;而意大利人还有4艘!〃在一次私下的会面中;提尔皮茨苦口婆心的向威廉二世劝谏道。

    〃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战争结束后;当意大利人发现他们无法从这个盟约中获得足够的好处;并且被原来的盟友背叛了;他们会怎么做?奥匈帝国的舰队根本无法和意大利匹敌;而德国舰队要同时对付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再加上一个意大利人。这简直就是灾难。我们最终能逼迫对手就范;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以意大利海军为主的地中海舰队控制了地中海并且进入大西洋;对方用行动和实力来告诉世人;他们是一个有能力的合作伙伴。我们不能把这样的合作伙伴推到一边去!〃看着犹豫不决的威廉二世;提尔皮茨感到一丝无力感;他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永远的提尔皮茨〃了。他已经老了;而德国公海舰队中也出现了可以取代他的人;他就像一根已经被榨干糖分的甘蔗一般;用处越来越小。即使他说的是对的;德皇也不会像那样信任和支持他了!悲剧啊。

    感谢书友ranky的月票支持~~~。第二更奉上;求支持~~~。

    (。)

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背叛和抉择() 
“我们已经把南蒂罗尔和特伦托地区给了那些卑鄙的意大利人,我们还把阿尔巴尼亚以及希腊的大部分地区交给了意大利人。难道还不够吗?看看意大利人都干了写什么?在和法国人的交战中他们屡战屡败除了消耗粮食和物资之外没有任何作用,在北非的战斗中,没有我国、贵国以及土耳其人的帮助,他们怎么可能抵挡得住法国和英国人的攻击?即使这里的协约**队只是2流!他们唯一的作用就是那支还算得上精锐的海军,难道我们现在支付给他们的报酬还不足以报酬第谷麾下的意大利舰队吗?”弗里茨国王在对德国驻奥地利大使的面这样抱怨道。他对威廉二世的迟疑表示十分的不满!

    “不要忘了,奥匈帝国海军为了这次战争付出的代价比意大利海军都要大,我们整整损失了4艘超无畏,而意大利人只损失了1艘超无畏和3艘无畏舰,论及勇气和牺牲精神,我们比意大利人有国之而不无及!而当初贵国要求我国海军服从斯佩伯爵和意大利人的指挥,我们同意,而在战斗中,意大利海军多次恶意的举动让我国海军损失巨大,而为了大局我们都忍了。到现在,让我们继续为意大利人的利益摇旗呐喊是绝对不可能接受的!”弗里茨国王顿了顿接着说道:“我国和贵国都是日耳曼民族,而意大利人算什么?我们永远是最坚定的盟友,而意大利人则是摇摆不定。我想这一点贵国应该十分清楚。”

    奥皇的意见和不满被德国特使毫无遗漏的传递给了德皇,而威廉二世也在为这件事情踌躇,“在三皇同盟即将崩溃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奥匈作为伙伴。将我的表弟推上了绝路。我们赢得了战争。而现在我们面对一个相似的抉择,同样是三皇同盟,奥地利和意大利之间也是存在着一些矛盾。我们该何去何从呢?”威廉二世陷入了沉思,提尔皮茨的话语犹在耳边回荡。这位伴随着他多年的老臣确实有些衰弱了,但是君臣之间的情分还是让他不得不对这位老臣的话抱以十足的重视。而另外一边呢,则是一国国王的要求。后者代表奥匈,代表这一个国家!

    “这可真是一件难办的事情啊。”威廉二世不由的摸了摸额头说道。三皇同盟的崩溃带有一定的必然性,其中不仅仅是奥匈帝国和俄国在巴尔干地区的矛盾,同时也是德意志帝国和俄国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俄国东进计划失败了。那么必然会从西边找齐,而法国作为俄国的传统盟友好德国的死敌,让俄国很难不产生别的想法,更何况后来英法联手控制了俄国的经济命脉后,俄国彻底倒向协约国只是时间问题。但是似乎意大利并不是这样。

    相对于俄国的野心来说,意大利简直算得上安分守己了。他们只不过想要从地中海周围弄到一些好处而已,孱弱的陆军和较为强悍的海军整好符合他们的政策,意大利北部多是山地,外敌即使再强想要进攻都是很难的,而且意大利过度南北长东西窄,十分适合防守。一个野心很小而且实力并不太强的国家挺适合做德国的盟友的,但是奈何。意大利王国和奥匈帝国不对付,甚至从意大利建国后,双方就一直不对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