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地道战之一代功枭-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往,他见过的所有的村子,无不是死气沉沉,但这里,却充满了活力。
    等进到陈家大院,卢文昭再没有丝毫怀疑,陈家遭遇的一切都是和韩立洪有关,陈家的房屋田地也都已落入了韩立洪的手里。
    进到院子里,一个小媳妇打来清水,让卢文昭和张越明洗了洗脸。
    洗完脸,张越明道:“洪子,我们还没吃饭呢,都饿死了。”
    韩立洪对卢文昭道:“卢先生,您是先看看,还是吃饭?”
    卢文昭对这里充满了好奇,他道:“先看看。”说完,又想到张越明饿死了的话,对张越明歉意地笑了笑。
    张越明笑道:“没事儿,我们各干各的,你们去看,我先垫拨点。”
    卢文昭也笑了,他发现,就是张越明,到了这儿人也变得轻松多了。
    张越明去垫拨,韩立洪陪着卢文昭出了陈家大院,但他没有领着卢文昭进地道,而是先在村子里面转悠。
    村子里黑黑的,没几家有光亮。
    这本来没什么奇怪的,因为吃过晚饭之后,农村很少有人家还亮灯的,但问题是,卢文昭感到很多人家里根本没人。
    而且,最奇怪的是,尽管没人,那种活力仍旧无处不在。
    这个时候,人都去哪儿了?卢文昭抬头向村南看去,那边有隐约的人声。
    暮春的五月天,在这样的村子里,在这样的氛围里,漫步很是惬意。
    忽然,卢文昭愣了一下,他这才发觉,自己心里那种难言的燥郁和愤怒似乎消失了,他心里平静的很。
    两人都不说话。
    向村南走去的时候,卢文昭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大,看到的火光也越来越亮。及至绕过最后一排几间房子,卢文昭不由愣了一下,怎么这么多孩子?
    又走了一会儿,近了,看的更清楚。
    砖厂的规模不小,是一座有五个窑的排窑。
    窑场很大,几堆熊熊的篝火照亮了窑场,远处看到的火光就是这些篝火的光亮。
    窑场的景象很奇特。
    很多孩子聚成一堆,由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和一些老人看着。这些孩子有襁褓中的婴儿,最大的也不过七八岁,有不少孩子正甜甜地睡着。
    那些稍大一点的孩子,抬着小土篮从大土堆往和泥的地方抬土。
    为什么要把孩子都弄这儿来?卢文昭不解地向韩立洪看去。
    韩立洪有些无奈地笑道:“人手不够,大人们都出去干活了,没法照顾孩子。把孩子留在家里很是哭闹,但放这儿,却很安静,不哭不闹。”
    卢文昭看出来了,那些个看着孩子的都是真正的老人,而且是已经干不动活的老人。
    他又往窑场里看去,心中很是震撼。
    这里的人,不论是坨坯的,运土的,还是和泥的,无不是挥汗如雨。但这并不是震撼卢文昭的,震撼他的是这些人的神情。
    这里,人人的神情都十分专注。
    卢文昭知道,这种专注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他对工人和伙计一向很好,但他从没在那些人的脸上看到过这些人脸上的神情。
    卢文昭没问什么,韩立洪也没有解释。默默看了一会儿,卢文昭没注意,身边忽然出现了一个地洞。
    地洞里露出了一丝微弱的光亮。
    韩立洪先走下了地洞。
    进了地洞,没走多久,卢文昭的嘴就不是他自己的了,张大了就合不上。
    地道里干活的人更多。
    卢文昭明白了,烧砖的土是从那儿来的了。
    这个地道的规模实在是太大了,而且,不用韩立洪说,他也看出来了,这还仅仅是刚刚开始。
    卢文昭感觉自己周身的血液开始变热,并迅速沸腾。这一刻,他真切地意识到了韩立洪说的那句“未雨绸缪”是有着何等的分量!
    至少,至少,如果日本人来了,韩立洪可以庇佑这一方的乡亲。
    不说别的,仅仅做到这一点,那就是何等的无量功德!
    '  '
四十四章 交底
    转悠了一个多小时,他们到了一个很规整的地方,在其中的一间屋子里,卢文昭看见一张桌子上摆放着五部电话。
    电话显然都是旧的,两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守在桌子旁,稚嫩的小脸上满是严肃和认真。
    见到韩立洪,两个小姑娘都站起身来,齐声叫道:“洪子哥!”
    点了点头,韩立洪指着卢文昭道:“这位是卢先生。”
    虽然时间还不长,但两个小姑娘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她们都微微躬身,道:“卢先生好。”
    两个小姑娘显然都是村姑,长这么大,可能连冉庄都没有离开过,而韩立洪对冉庄施加影响,不过半年多一点的时间,但冉庄从里到外都发生了巨变。
    这里是陈家大院的地下,没走几步路,他们出了地道。
    早就准备好了,韩立洪和卢文昭一回来,立马下锅,片刻之后,一桌子菜就齐了。
    陪客的除了韩立洪和张越明,还有王老钟和李德山。
    五人团团围坐。
    一轮酒过后,卢文昭放下酒杯,对韩立洪道:“韩先生,说吧,有什么是我能尽力的?”
    沉吟了一下,韩立洪道:“卢先生,要仰仗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卢文昭重重叹息一声,道:“韩先生,说实话,我对国民政府失望透顶,即使日本人不来,你能让乡亲们过上这样的日子,我卢某人帮你也心甘情愿。”
    看着卢文昭,韩立洪心里也不由叹息一声。
    他叹息,是为卢文昭,也是为张越明。
    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卢文昭毅然将家产卖掉,将举华棉织厂迁到了重庆。
    千里迢迢,风霜雨雪,一番辛苦自不必说,到了重庆,卢文昭重新办厂,他不计利润,招收了重庆的500多个难民进厂做工。
    当年的《新华日报》的记者报道,为了支持抗战,卢氏的举华棉织厂几乎是零利润生产。
    当时的报纸与电台很是表彰了卢文昭一番,政府负责人也信誓旦旦地承诺:“抗战胜利之后,一定加倍补偿卢先生的损失。”
    卢文昭这一做,就是八年,但是,他却万万没有想到,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政府的补偿成了一句空话,签订的协议也成了一张废纸。卢文昭前去理论,当年承诺的负责人闭门不见,政府职能部门却矢口抵赖,说政府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承诺。
    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举华棉织厂举债经营多年,已无力继续经营下去,就要关门停产。消息传开,工人们就开始抢夺工厂的机器设备。卢文昭闻讯前去阻拦,竟被乱砸乱抢的工人们踩踏成了重伤,卢文昭住进了医院。
    举华棉织厂遭此抢劫,很快成了一片废墟。卢文昭出院之后,万念俱灰。是啊,他当年救济过的工人,竟然成了破坏他工厂的乱民。答应过给他补偿的政府,竟然也矢口赖账。他出院后,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心酸感慨的文章,他在文中凄怆地质问:“有谁能告诉我,是先有鸡,才有蛋?或者,是先有蛋,才有鸡?还有谁能告诉我,是先有这样的国民,才有了这样的政府?或者,是有了这样的政府,才有了这样的国民?”
    悲愤填膺,直似天问,却无人应答。
    卢文昭和张越明的遭遇虽然不同,但其实质又何其相似,他们的遭遇都直指人性最残酷最深刻的一面。
    现在,两人都在,韩立洪心头受到的触动更深。
    心头沉郁,韩立洪道:“卢先生,客气话我就不说了。第一件事,我需要您建一所西医院。”
    保定城已经一所外国人办的条件很好的教会医院,韩立洪为什么还要他办?卢文昭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韩立洪解释道:“如果日本人来了,那我们与日本人的战争必将残酷至极,而救治伤员毫无疑问将是极为重要的。”
    卢文昭反应过来,他点了点头,道:“好。”
    韩立洪道:“如果日本人来了,我们就可把医院整个搬到这儿来。此外,还可借医院的名义储存大量的医药物资。到时,我们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还可以给其他抗日的力量提供帮助。”
    卢文昭干脆地道:“没问题,还有什么?”
    韩立洪道:“我们需要制作武器弹药的简易工具设备和经验丰富的大师傅。”
    愣了一下,卢文昭道:“韩先生要制作什么样的武器弹药?”
    韩立洪解释道:“武器是地雷和手榴弹,弹药是用打过的子弹壳做子弹。”
    卢文昭点了点头,难怪韩立洪要找他。
    他本家是开中药房的,而中药房实际上也是中医院,开西医院自然要比别人轻车熟路。
    从岳父那儿继承来的纺织厂有很多机器设备,厂里的师傅转行做武器也要比旁人容易的多。
    卢文昭点头同意。
    这两件事都需要时间,得慢慢来,韩立洪又道:“卢先生,还有一件事,在储备的所有物资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炸药。”
    凝神想了想,卢文昭道:“没问题,交给我好了。”
    剩下的,像电话什么的都是小事儿了。
    一旁,不要说王老钟和李德山,就是张越明都听得一愣一愣的。
    酒宴结束后,王老钟和李德山走了。
    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韩立洪默默不语。
    他把票儿的手下引入冉庄,和请王老钟、李德山做今天的陪客,固然都是正常的,该做的,但其中也未尝没有制衡的意思。
    送走了王老钟和李德山,韩立洪陪着卢文昭和张越明到澡堂子洗了个热水澡。
    这个澡堂子在卢文昭看来,自然是简陋的很,但他今晚这个热水澡洗的舒服,从未有过的舒服。
    '  '
四十五章 又捅破了一次窗纸
    洗完澡,三人谁也没有睡意,他们围着一盏油灯,坐在坑上,喝茶聊天。
    卢文昭从衣兜里拿出一张报纸,展开,递给了韩立洪。
    韩立洪不记得淞沪停战协定签订的具体日子,但卢文昭今天突然来冉庄,他用脚指头想也知道为了什么。
    靠近油灯,韩立洪仔细看着报纸上有关淞沪停战协定的报道。
    协定的详细内容他记不清了,但主要内容知道,尤其是那三项秘而不宣的谅解条款,他记得清清楚楚。
    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着,最后,看到签署人的名字时,他还是小小地惊讶了一下:陆军中将戴笠。
    戴笠一年多前加入蓝衣社时还只是个上校,这一转眼,就成陆军中将了。
    创建蓝衣社的那些人,个个是新锐翘楚,戴笠在其中并不显眼,但就因为是蒋介石的小老乡,最终脱颖而出。
    看完,韩立洪把报纸放下,沉思不语。
    卢文昭和张越明也不打扰他。
    许久,韩立洪道:“我看这份协定极可能还有秘密条款。”
    这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卢文昭和张越明都愣了,他们大瞪着眼睛看着韩立洪。
    片刻之后,卢文昭问道:“还能有什么秘密条款?”
    韩立洪道:“日本人嚣张狂妄之极,有两件事他们没有提出来,我觉得不合理。”
    卢文昭问道:“哪两件事?”
    韩立洪道:“日本人会要求国民政府镇压抗日浪潮,这是其一,其二是他们会要求十九路军换防,调出上海。”
    韩立洪说完,卢文昭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就闭上眼睛,沉思不语。
    越想,卢文昭就越觉得韩立洪的话越有道理,越是那么回事儿。最后,联想到这几天第二师范发生的事儿,他断定,韩立洪的猜测是正确的。
    卢文昭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他再一次为韩立洪的识见而震惊。
    这一次,比上一次尤甚!
    实际上,蒋介石和日本人达成的秘而不宣的谅解不仅是这两项,还有第三项。
    第三项的内容是中国同意在浦东和苏州河南部,以及龙华对岸之若干地区不驻扎中**队。
    这项谅解再加上协定公开的内容,中国实际上承认日本军队可以长期留驻吴淞、闸北、江湾引翔港等地,而中**队却不能在上海周围驻扎设防。
    韩立洪之所以没说第三项,因为这项要是也说出来,那他就显得太过神异了,而前两项则完全没这个问题。
    前两项实际上就是一层窗纸,绝对有迹可循,如果不是他这种作弊的而能看出来的,那就绝对是人中之龙。
    这也是卢文昭被震撼的原因。
    好半晌,卢文昭睁开眼睛,看着韩立洪道:“韩先生的猜测极可能是真的。”顿了顿,又叹息道:“比之韩先生,卢某真是白活了这四十多年。”
    韩立洪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卢先生,您这么说,我今后都不好意思说话了。”
    卢文昭也笑了,道:“韩先生,我托个大,叫你一声老弟可好?”
    韩立洪赶紧道:“卢大哥,不是您托大,是小弟我僭越了。”
    卢文昭哈哈大笑,很是畅快。
    笑过之后,卢文昭的脸色又阴沉下来,他道:“老弟,你知道第二师范的事吗?”
    韩立洪愕然,他问道:“第二师范怎么了?”
    韩立洪这是在装傻,他知道第二师范即将发生的一件震惊全国的惨案,史称七六惨案。
    虽然详情如何他不清楚,但这件事儿他是知道的。
    对于国共之争,卢文昭没什么兴趣,但他和第二师范的校长张腾宵是好朋友,所以知道第二师范最近发生的事儿。
    第二师范是红色大本营,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保定抗日风潮的领导者就是第二师范,而自然就被国民政府视为眼中钉。
    但是,在这个时候,公开镇压又太过不合时宜,于是就搜罗一些学生组织读书会,到天津河北省教育厅请愿,声称保定二师为**盘踞,弄得他们无法读书,并造谣说校长张腾霄通共,二师**要爆动,要求省厅速予查办。
    就在十几天之前,四月二十一号,河北省教育厅在张腾霄多次拒绝执行禁止学生一切抗日救国活动、开除进步学生的电令后,派省督学来保定,查封了第二师范。
    事情到这儿并没有完结,张腾宵去了天津,到河北省教育厅据理力争,现在还没有回来。
    联想到韩立洪刚说的,国民政府可能要镇压抗日运动,卢文昭担心第二师范会出事儿。
    等卢文昭说完,韩立洪沉默不语。
    七六惨案死了很多学生,但他能做什么?
    第二天一早,张越明就回保定了,但卢文昭没有,他在冉庄一连住了三天。
    三天里,卢文昭对冉庄和韩立洪都有了更深切的了解,自己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每一天,韩立洪都陪着卢文昭。
    三天后,五月十号,韩立洪和卢文昭带着十万银元回了保定。
    这十万银元,如果韩立洪第一天就拿出来,那卢文昭一定会推辞的,但现在,他不会了。
    通过这三天的相处,卢文昭清楚,韩立洪想做这些事儿,仅凭他自己的财力是远远不够的,就是他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也不够。
    看见保定城的时候,卢文昭勒住了马头。望着巍巍的城池,他有了一种新生般的感觉。
    '  '
四十六章 梁桂英
    韩立洪来保定,是为了营救第二师范的那些进步学生。
    第二师范是官办学校,收费很低,招收的多是贫困人家的子弟,而这些人最容易接受革命思想,所以第二师范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保定的红色堡垒。
    这种红色传统从1922年就开始了。
    重生以来,韩立洪对历史有了异乎寻常的兴趣,他现在看的书几乎都是历史方面的。
    对于自己亲身经历的历史,他自然更感兴趣,所以,他对第二师范的历史了解的很清楚。
    到了保定,韩立洪住在了盛泰顺布庄。
    现在的盛泰顺布庄已经彻底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