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王者-第6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此刻,刘伯温的府邸里一张木床上,微微传来一阵轻微的咳嗽声,病了多日的刘伯温这会儿才睁开了双眼,这几日按照自己亲自指定的药物调理,身子骨总算是好了许多,但头仍疼得厉害,不过身子似乎有了些许气力,他微微坐了起来,瞥了一眼身旁的沙漏,知道差不多是五更了,应该是上早朝了。

    对于新皇帝,他还是满意的,登基后听了他的建议,对于江南一带的百姓十分体恤,多次下令减免税收,这一次他更是听说了,皇帝在前两日的午朝时明确了旨意,昭告天下,规定凡是开垦荒地的地方,就免除三年租税,而且为了鼓舞开荒,他制定法令,只要是开了荒地的百姓,开垦多少,算给百姓多少!“这条法令一下,江南百姓欢呼不已,家家户户不辞辛苦的开垦荒地,一夜之间,江南大片因为战乱而荒废的土地被开垦了起来。

    这还不算,听说他建议的开恩科,皇帝已经在考虑,不过具体的方案要等徐达、常遇春、萧云彻底将鞑子赶出中原才行,让整个中原感受到新皇帝新气象!对此,他觉得这倒是个理。

    早朝的时间差不多该到了吧,今日身子好些,或许还能上朝吧,刘伯温嘀咕了几声,便挣扎起身来,身上还是提不起多大的气力来,虽好了许多,可终究是大病初愈,身子依旧虚弱得厉害。

    正挣扎着,却听得一阵脚步声,跟着哗啦一阵轻响,儿子刘琏自门外端着一碗药汤走了进来,看见他已经满头大汗的坐了起来,顿时大吃一惊,三步当做两步奔了过去,扶着他道:“父亲,你怎么起来了?你的身子骨?”

    刘伯温慈爱的摸了摸儿子的头发,跟着咳嗽了一声,道:“不碍事,已经好了许多,今天朝上可有什么大事发生?“

    刘琏看了一眼刘伯温,欲言又止。

    “有什么就说!”刘伯温对自己这个儿子,十分了解,见嘴唇嘘动,便知今日早朝一定有大事发生。

    果然,刘琏犹豫了片刻,道:“不瞒父亲,今日早朝的确有事情发生?”

    刘伯温道:“何事?”

    刘琏道:“作夜,中书省李相国派人来告知父亲,我见父亲身子弱,又在熟睡之中,便没打扰父亲,代替父亲听了李大人的指令?”

    “什么指令?”刘伯温眯着双眼,跟着眉头一挑,自言自语的道:“皇帝让中书省下达指令,而且是连夜,看样子是皇帝要封赏有功之臣了?”

    ^^^^^^^^^^^^^^^^^^^^^^^^^^^^^^^^^^^^^^^^^^^^^^^^^^^^^^^^^^^^^^^^^^^^^^^^^^^^^^^^^^^^^^^^^^^^

    第一更了,过年了,事情比较多,小景是码多少,上传多少比起以往的更新,自然不能比,不过还是请诸位多多见谅啊!小景会努力的!

    skbshge

第1522章闹出人命() 
刘琏点了点头,道:“父亲猜得不错,相国大人让人送来的消息,便是京城五品官一上,与明日早朝赶往奉天殿,接受陛下的封赏!”

    刘伯温微微一叹,道:“诸位将士追随陛下出生入死,该是封赏的时候,只不过淮西集团人数众多,功劳过大,今日封赏少不了封王封侯,这些人平日里仗着与陛下同乡,又有相国大人撑腰,早已不将其他省份官员看在眼里,过了今日的封赏,日后只怕更加飞扬跋扈了?”

    刘琏将手中的药碗放下,扶着刘伯温坐了起来,摇头叹息了声,道:“父亲为陛下出谋划策立下功劳不少,虽不如武将厮杀来得煊赫,可满朝文武,有谁不知道鄱阳湖一战,父亲力挺陛下征讨陈友谅,鄱阳湖一战,安丰一战,对抗张士诚,北伐中原,哪一件大事离得开父亲,琏儿说句大不敬的话,若没有父亲,陛下或许能一统天下,可依着琏儿看来,怎么也要晚好几年吧,江南正是靠着父亲的谋略,才被陛下一统,陛下才有足够的力量北伐中原,夺取山东,河南,父亲的这份功劳堪比当年诸葛武侯,魏征了,陛下乃仁义之人,岂能不记在心中?依着琏儿看,今日的封赏,父亲也不会低多少?“

    刘琏的一番话并没有让刘伯温的心情好了许多,论功绩李善长自然比他高,这些年稳固后方,为陛下南征北伐攻必克,战必取,的确功劳卓著,大大封赏他也是应该的,这一点刘伯温也没有多大的担心,唯一担心的便是,朱元璋为人精明之外,却多了一份乡土之情,对淮西将士极为看重,如今淮西将士多是军中虎将,鄱阳湖之战,平江之战,北伐之战立下战功不少,少不了要大大封赏一番,而这次封赏最为让刘伯温担心的,便是朱元璋会因为那份乡土情义对淮西将士过多的封赏,从而助长了这些将士飞扬跋扈,这对一个刚刚建立新朝廷是极为不利的!这才是他最为担心的所在!“

    “现在几更了?”刘伯温轻声问道。

    刘琏微微一叹,父亲这么问,身为儿子的如何不知道父亲的心意,看了一眼窗外,道:“刚到五更,刚才刘清送来消息,群臣刚刚入了午门,想必这会儿还没见到皇上!“说完,摇头叹息了声,道:”父亲你身子骨还没好得利索,这早朝还是不要去了吧,父亲为陛下劳心劳力,忠心耿耿,这些年更是任劳任怨,若陛下是明君,自然念及父亲的好处,这封赏恐怕也差不到那里去?“

    刘伯温脸色一沉,面带怒色,道:“你这说的什么话,我这些年为陛下出谋划策,难道是看重了这一点封赏么?“

    刘琏心头一惊,自知说错了话惹得父亲生气,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颤声道:“琏儿说错话了,惹得父亲生气,还请父亲责罚?”

    刘伯温摇了摇头,叹了声,才开口说道:“你起来吧,你这么想父亲不怪你,所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自古使然,真正能做到范蠡、留侯这般超然的人,少之又少,你父亲自问没他们二人的境界,所以还是俗人一个,不过,父亲关心封赏,并非是为了那些虚的爵位,名声,而是为了国事。

    那相国大人一直对父亲的浙东人士极为憎恨,父亲若不上朝,如此封赏的机会,他自然不会放过,凭着陛下对他多年的信任,还不趁机打压浙东官员,浙东官员一旦不能平衡淮西集团,我大明的朝政还不被淮西集团把持,若是整治的官员倒还罢了,就怕那些备有用心之人,利用此次机会,争权夺利,将朝政弄得乌烟瘴气,与国与民都极为不利,这才是为父执意要上朝缘由!”

    “父亲深谋远虑,琏儿铭记在心!”刘琏满脸崇敬的道。

    “好了,给我穿衣吧,我要上早朝!”

    “是!“刘琏应了声,帮刘伯温穿衣服,正穿着,忽听得门外有人大声喊道:“刘大人,刘大人——?”声音低沉,却带着无比的焦急。

    “门外是何人?”刘琏转过身对着门外喝道。

    听得有人应声,门外之人显然松了一口气,并没有立即回话,而是径自推了一把微微掩的房门,带着一股冷清走了进来。

    刚刚穿好衣衫的刘伯温抬头一看,只见昏黄的烛光下,走进来一个年约四旬上下的中年官员,被晨风吹动的烛光照出他略显苍白的脸,竟是浙东集团的二号人物杨宪,杨宪一身大红官袍,头戴黑色乌纱帽,腰间的一块紫玉随着他的步伐微微闪动,他疾步走了上来,躬身道:“刘大人——?”

    “来的还真是时候啊?”刘伯温暗暗嘀咕了声,心道:“他敢来这里,想必是早朝还没开始了,不知这又发生了何事?“

    心中虽担忧,但杨宪为人极有能力,是浙东集团得力人物,刘伯温不敢怠慢,这会儿也顾不得身子虚弱,站了起来,一抱拳,急忙迎了上去,道:“杨大人才行前来所为何事?“

    杨宪拱手还了一礼节,走上前尚未说话,一把抓着刘伯温急切的道:“大人,你且快跟我走,不然恐怕要出大事了?“

    刘伯温心头一惊,道:“发生了何事?“

    “现在不是说这事情的时候,大人还是跟着我进宫一趟吧,晚些就要死人了——没了你,奉天殿上只怕是要乱套了?“杨宪火急火燎的道。

    “出了大事,谁,出了什么大事?“刘伯温一听杨宪说出了大事,先是一惊,跟着再一听”要死人了?“几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皇宫里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在奉天殿上闹事,朱元璋虽很少发火,但敢在他头上闹事,那可不是闹着玩的,睁大着一双眼睛望着杨宪等待着他的解说。

    ^^^^^^^^^^^^^^^^^^^^^^^^^^^^^^^^^^^^^^^^^^^^^^^^^^^^^^^^^^^^^^^^^^^^^^^^^^^^^^^^^^^^^^^^^^^

    过年了,祝大家过年快乐,月票的书友们莫要忘记投下了,这里小景说声谢谢了!

    skbshge

第1523章封赏风波() 
杨宪拉着刘伯温出了房门道:“到马车上再说!”说着,对着前方挥了挥手。

    听得一阵马车响动,一架马车奔了上来,不及听闻,杨宪便拉着刘伯温急速上了马车,道:“皇帝昨日让中书省传下指令,说是今日早朝之时,封赏有功之臣,早就听了消息的文武百官,早早的就等着早朝的封赏?”

    “这不是好事么,怎么还闹出了人命呢?“刘伯温心头未落下,刚坐下就急切的问。

    杨宪哼了声,恨恨的道:“这还不是李善长弄的鬼?趁着大人不在,四处散播谣言,说陛下今日论功封赏,第一功劳便是他的,你说气人不气人,论功最大,就应该是大将军徐达才是,这些年,徐将军,跟随陛下打定远,攻克滁阳今滁州市,取和州,官授镇抚。领兵过长江,破采石、取太平、下集庆、战当涂,生擒元将陈林先,二十一年,从取江州(今江西九江),率师先行,迫陈友谅退兵武昌,并追至汉阳,二十三年,从援安丰(今安徽寿县),败张士诚部将吕珍,移师围庐州(今安徽合肥),旋从援洪都(今江西南昌)。在鄱阳湖之战中,冲锋陷阵,败陈友谅军前锋,杀一万五千人,士气大振。

    二十四年,复引兵克庐州,继挥师克江陵(今属湖北)、辰州(今湖南沅陵)等地,平定陈友谅余部。

    二十五年,率师东向,遵朱元璋先克淮东、再占浙西、后破平江(今江苏苏州)之方略,进攻张士诚,克泰州。第二年,克高邮、淮安、兴化(今均属江苏)等地,悉平淮东。同年八月,以大将军率舟师二十万,由太湖进围湖州(今属浙江),数败张士诚军,迫守将李伯升、张天骐以城降,如今更是奉命以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率师二十五万,北伐元军,连战皆捷,迫元济南守将朵儿只降,占领山东全境。这份功绩,便是古之名将都未必能有,论功劳大将军不是第一,谁是第二。

    纵不是大将军,常遇春也算得上,摧锋陷阵,所向必克,其智勇不在大将军之下,但常将军忠心谦逊,善持其功名,永为元勋之冠。论功劳也是一等一,何时轮到了他李善长。“

    杨宪在车上对李善长骂骂咧咧一番,刘伯温也知道二人互相看不起对方,也不便插话,只是耐心的听着。

    杨宪对刘伯温极为尊重,因此也没顾忌,说了一半天别人的功绩,这才说到了正题上,原来李善长为第一功绩的话题一出来,满朝文武多少有人不服气,但碍于李善长身居相国之位,身得皇帝信任,加上有淮西一帮文臣武将支持,其他省份的官员是敢怒不敢言,将目光投向了一直与淮西集团对抗的浙东集团。

    浙东集团的成员一直对淮西集团的众位将士的飞扬跋扈极为不满,只是浙东一带多是文人,对一些武将也无可奈何,况且人家的确立下了不少功勋,受到大的封赏,也无可厚非,可李善长不过是一个秀才,这些年除了安定后方,稳固军心之外,并无什么功劳,竟被封赏第一,这个消息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没了刘伯温的浙东成员顿时少了平日的隐忍,全都愤怒了,人人吆喝李善长功劳不显著,不足以封功劳第一,初始,一两个人随意吆喝,谁也谁也没在意,但很快那些不满意淮西集团平日里所作所为的小官,也吆喝了起来,一来二去,整个奉天殿里形成了一股倒李善长的实力。

    初始,淮西集团倒也还沉得住气,毕竟李善长位高权重,与一帮不识抬举的文官武将辩解,也的确是失去了身份,便不做理会。

    一见淮西集团不理会,那些原本低声叫嚷的浙东官员胆子便大了不少,开始明着叫嚷,这还不算,还大骂李善长包庇亲戚,包庇下属,不配为大明相国,这一下算是惹得李善长不高兴了,授意胡惟庸,李存义反驳,这两人本就恼恨浙东集团,哪里还客气,带着一帮文臣武将与奉天殿上对浙东集团破口大骂,一时奉天殿上两派人互相对骂,好不热闹。

    浙东集团多是文臣,嘴皮了比起淮西集团的武将要利索的多,骂人不带脏字,只把一刚热血沸腾的武将骂得哑口无言。

    武将不能骂人,唯有打人了,脾气暴躁的指挥使、湖广行省左丞周德兴被人骂得回头回脸,暴脾气一上来,哪里还忍得住,对着几个叫器的最厉害的浙东集团成员大打了一顿,要不是李善长在场,还不知道乱什么样子。

    马车上,刘伯温听完杨宪的叙述,心中微微一叹,心道:“看样子李善长是要动手了?”

    杨宪瞟了一眼刘伯温,他是刘伯温的心腹,为人精明能干,深得刘伯温的信任,自然听出了刘伯温的这声叹息的伤感。

    刘伯温最初对李善长并无恶感,反而多了一份亲切之感,李善长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肯,追随朱元璋多年,预机画,主馈饷任劳任怨,被刘伯温极为欣赏,一直对其赞赏有加,从未交恶,直到前些时日刘伯温不顾李善长的求情,执意处死了犯了大罪的李彬,才算是彻底得罪了李善长,两人就此交恶。

    ^^^^^^^^^^^^^^^^^^^^^^^^^^^^^^^^^^^^^^^^^^^^^^^^^^^^^^^^^^^^^^^^^^^^^^^^^^^^^^^^^^^^^^^^^^^^^

    自今天起总算是放假了,更新也给力一些,所以这是第二更,还有第三更,请诸位多多支持,有月票的诸位书友们莫要忘记了,月底了,各种月票,订阅,打赏都可以送上了,小景只能说声谢谢了,一切拜托诸位了!好了,不多说了,继续码第三更!

    skbshge

第1524章交恶始末() 
这段交恶的始末,旁人不清楚,杨宪一清二楚。

    当初,朱元璋与洪武元年,接受百官多番劝说,一与应天登基为帝,朱元璋听从刘伯温建议,以“明“为国号,并仿照元朝建立御史台,任命刘基为御史中丞,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言官制度,以刘伯温为言官之首,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规谏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纠察百司、百官,巡视、按察地方吏治等。大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衙门,从皇帝到百官,从国家大事到社会生活,都在言官的监察和言事范围。

    刘伯温是言官之首,李善长是百官之首,两人平日虽无什么好感,却也没多大的过节,倒也相安无事。一直到一个叫李彬的人出现。

    李彬是相国李善长的亲信,又是中书省都事李彬平日里仗着李善长的权势,胡作非为,终于触犯了洪武元年颁布的大明律法,被人发现后,让刘伯温给抓了起来,一番查探后,此人犯下罪责不小,一怒之下,刘伯温决定按照大明律法处决刘彬。

    此事,不知如何被李善长得知,趁着朱元璋巡视汴梁之时,找到刘伯温说清,希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