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王者-第6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切似乎都让他向着萧何的影子在走,只是,萧何善始善终,不知他李善长能不能有这个福气。

    正眯着双眼想得出神,忽听得门外一阵脚步声,声音不大,但李善长还是听在耳里,眉头皱了皱,放下了手中的卷宗,轻叹了声,正要询问,便听得门外脚步声停了下来,一个低沉的声音传了进来:“大哥,礼部尚书陶大人求见!”

    ^^^^^^^^^^^^^^^^^^^^^^^^^^^^^^^^^^^^^^^^^^^^^^^^^^^^^^^^^^^^^^^^^^^^^^^^^^^^^^^^^^^^^^^^^^^^^

    第三更了,今晚就这么多了,明晚继续,月票请诸位送下来哦!

    skbshge

第1538章树大招风() 
李善长眉头微微一跳:“礼部尚书陶凯,他来干什么?莫非,莫非是出事了?“

    李善长心头迅速的跳了几下,随即摇了摇头,自言自语的道:“今时今日我李善长皇恩浩荡,还能出什么事?“

    排除了这种可能,他迅速平息了气息,对着门外头也不抬地吩咐道:“先让他在客厅稍候片刻,我一会儿便出来!“

    “存义已经安排了!“门外李存义应了声,并没有立即走开,而是低声道:“大哥,这陶凯一再受到皇帝的重用,恩宠也无以复加,年纪轻轻就做了一礼部尚书,他与大哥关系虽不错,可舍弟在朝上,听说许多官员对他多有不满,仗着自己的才华与陛下对他才华的赏识,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这样的一个人,大哥与他相间,舍弟担心与大哥的声名有损啊,如今大哥刚刚被陛下进封为韩国公,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参军国事,岁禄四千石,子孙世世勿绝,赐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地位超然,加上身居相位,可谓是位极人臣,自古再没有比大哥更为显赫的身份了,这样的身份,必然令满朝文武百官为之侧目,少有不慎,可就是万劫不复之地?

    “这陶凯为人虽姿性过人,才高学博,识见卓远,为文千言立就,可也是声名狼藉之辈,此时前来,愚弟担心,只怕是别有用意啊——?“

    书房内,李善长一言不发,眯着双眼凝听。

    李存义为人虽有些鲁莽,却也不蠢,知道以眼下李善长的地位,迟早是树大招风,怕兄长一时头脑发热,干了错事,见李善长没应声,继续说道:“愚弟以为,大哥如今不宜得罪了陶凯,可是也不应相随太近,可如今大哥要是了见了这陶凯,闻风而动的百官虽不敢数些什么,但那些有取代大哥的人大有人在,愚弟担心,大哥因为了一个陶凯而得罪了更多的人,所谓明枪暗箭,防不胜防,愚弟请兄长——?”

    李善长轻轻一笑,站了起身来,走出了房门,捋须看了李存义一眼,摇头一笑道:“存义啊,你啊,眼光还差得很啊,你可知这陶凯的来历?“

    李存义一愣,这陶凯的是什么来历,他的确不得而知,听李善长这么一问,楞了一下,竟说不出话来。

    李善长淡然一笑,跟着轻轻叹了声,道:“这陶凯字中立,临海县今临海市人。元至正间中乡试,任江西永丰县教谕。文字交游广,颇负盛名,此人只求学名,不求官名,亦非常难得的。当时,凯撰写的《政绩录》、《四库全书存目》,尝主杭州施氏家塾,明太祖闻名造访,求筹进取策,曰“群雄所据地,未可与争,元虽有地,政衰民怨,是空地耳,取之易也”,太祖奇之,谓凯曰:“会有重遇日。”时后,洪武元年,明太祖遣官奉书,送陶凯之故里,劝他进京当官,他不愿入仕,即离家远走,游学湖海,期限已到,仍不回来。激起明太祖大怒,再发谕旨,“陶凯不应诏,可取族人首级回”,得知谕旨下达的消息,陶氏族人,人人大惧,派人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陶凯,陶凯经三思熟虑。他说,不遵谕旨,陶氏百姓必遭殃祸害,造成生灵涂炭,闯下天大的罪。为使全族免于满门抄斩。他不得不下决心,应诏进京。

    陶凯进京后,即令他修《元史》,成书后,授以翰林应奉,纂编《大明集礼》,后做了大本堂老师,教授王子楚王。到今日,他被封为礼部尚书,陛下为了他笼络他,在乾清宫左边建奉先殿,制定军礼及品官坟莹之制,《明史》修编,又制乡饮酒礼,采用周官《仪礼》及唐、宋之制,参定其仪,陛下如此重视此人,此人还是个简单的人么?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我刚刚被封为六公之首,地位超然,这样的一颗大树,自然有不少人来投靠,不过我没想到陶凯回来,这让你好生疑惑?“

    “嗯,大哥说的是,这陶凯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会不会有诈啊?”李存义担心的问。

    李善长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疑惑,但只是一会儿,目光便是一转,身子跟着走入了李家的后房,这里供奉着李家的先祖牌位,李善长叹了声,道:“李家先祖世代务农,唯独到了你我这一代,帮助陛下开创大明王朝,建立的不是功勋,如今被当今陛下进封为韩国公,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参军国事,岁禄四千石,子孙世世勿绝,赐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地位在我李家从未有过——?”

    说道这儿,李善长微微一叹,道:“为兄何尝不知道树大招风,陛下如此封赏我李家,除了对为兄极为信任以及念及愚兄功劳之外,更多的是将愚兄架在火炉上煎炸,可,这样又如何,只要能保住我李家的荣耀,与大明同岁,旁人便是想要动我李家,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本事?”

    李存义忙点头称是,道:“大哥考虑得,只是,愚弟担心,这陶凯来者不善啊,自古仕途坎坷、官场险恶,大哥还是小心些为好,这陶凯此时来访,我看未必是好事啊?”

    李善长目光神秘的一笑,瞥了一眼自己这个不算太聪明的弟弟,道:“你当你兄长已经老眼昏花了,看不出么?“

    李存义心头一跳,目光望了一眼李善长,一言不发。

    李善长轻轻抚着愕下的长须,沉吟说道:“我虽有功劳,但陛下封赏如此之圣,恒古唯有,这里面若不是陛下对我李家无限的信任之外,便是对我李家已经有除掉之心,将我推上风口浪尖上,好让群臣眼红而对妄想推到我李家这棵大树?“

    ^^^^^^^^^^^^^^^^^^^^^^^^^^^^^^^^^^^^^^^^^^^^^^^^^^^^^^^^^^^^^^^^^^^^^^^^^^^^^^^^^^^^^^^^^^^^^

    第一更先送上,今晚继续三更,请诸位莫要忘记了,莫要错过了!

    skbshge

第1539章福荫不断() 
“那该怎么办?“李存义一听大吃一惊,他胆子本就小,从来都是以李善长为主,好不容易盼到了李家风光无限,却引起了皇帝的猜疑,这让他如何不惊讶。

    李善长淡然一笑,道:“慌什么?“

    “大哥——?“李存义看了一眼李善长,低声叫了一声。

    李善长冷哼了声,道:“你兄长我,从元至正十四年,投到陛下幕下,掌书记。劝陛下效法汉高祖刘邦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的做法,以成帝业,陛下对我甚为信任,让为兄为参谋,参预机画,主持馈饷,倍受信用。为兄调护诸将,因材用人,使之各得其所,不久,陛下任太平兴国翼大元帅,以为兄为元帅府都事,从克集庆。陛下任江南行中书省平章,以其为参议,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多由他裁决。后枢密院改为大都督府,为兄兼领大都督府司马,升任行省参知政事。

    二十七年,陛下自立为吴王,以为兄为右相国。为兄为其调兵转饷无乏,恢复制钱,榷淮盐,立茶法,开铁冶,定鱼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吴元年,论功被封为宣国公。吴改官制,尚左,故为兄由右相国改称左相国,居百官之首。这一切满朝文武,哪一个不是心知肚明,哪一个敢抹杀我的功勋,如今陛下一统天下,封赏为兄为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卷,免二死,子免一死。封公者共六人,而为兄位居第一。授封制词中更是将为兄比之萧何,这份功勋,这份信任自然引起群臣妒忌,宦海沉浮,可要就此取代我,嘿嘿,只怕是早些了,皇帝怕人结党,满朝文武百官除了我李善长外,刘伯温、杨宪、汪广洋、哪一个不是同样是结党乡邻,想趁机取代我,可又如何,我只用了一个李彬,便将刘伯温赶出了老家,如今虽然重新回到了朝廷,可有何,不过是一个诚意伯,那一个比得了为兄~!“

    李存义平日里最为担心的便是刘伯温、杨宪这些人,这些人虽官职比他李家小的多,可偏偏一直不怕他李家,还四处造谣生事,恨不得立即将李家打入万劫不复之地?“

    李善长见弟弟面色缓和了不少,沉声道:“你放心,只要我在,想要取代我李家还早得很?“

    “嗯,大哥说得不错,当今天下未定,陛下虽是一代雄主,可不能事事躬亲,依赖者唯有淮西将士,以及浙东刘伯温而已以及当初一路追随的旧臣,原本我们李家还有所顾忌,毕竟,浙东集团实力不弱,还有刘伯温、杨宪等厉害的角色,一旦发生冲突,兄长虽不见得吃亏,但也占不到多少便宜,只是,兄长身边除了我以外,唯有剩下一个胡惟庸可用,其他人并不是真心追随,这点才是存义最为担心?”

    李善长淡然一笑,道:“这个不必担心,刘伯温虽厉害,但光靠一个杨宪是成不了大事的,若是我眼光不差的话,这杨宪虽有些才干,为人却极为冒进,没了刘伯温,早晚被陛下所遗弃,不足为虑,眼下第一要务,就是伺候好陛下,只有我李家深得陛下的信任,便是满朝文武与我李家为敌,我李善长也不足为惧!“

    “这陶凯便是深得陛下最为信任的人之意,对陛下心思多有揣摩,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此时趁着我李家风光无限之时前来,必然是有话要说,此等人物,我们李家如何能怠慢呢?“

    “你是说陛下?“李存义心头一跳,李善长的话的确让他吓了一大跳。

    李善长不知想到了什么,轻轻一叹道:“自古伴君如伴虎,从来都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汉高祖杀韩信,杀樊哙,当今圣上心思沉重,生性多疑,是高祖刘邦,并不是光武帝刘秀,并不是值得妥靠一生的人,迟早要对我李家动手,不过只要陛下信任陶大人一日,我李家与陶家好生来往,必然从中知晓一些消息,这样一来,要保我焦家福荫不断,倒也不是很难?“

    李存义迟疑道:“这个陶大人,他可靠么?”

    李善长神秘的一笑,道:“可靠?陛下生性多疑,对自己侄儿,外甥都疑心未消,唯独对此人信任有加,平日与此人说话最多,这些年从一个教书匠,荣升为二品的礼部尚书,足见陛下对他的信任,更难得是他在担当礼部尚书之时,仍旧做起教书匠,弟子遍布天下,就在昨日,我听说了他大力劝说陛下效仿唐宋恢复科举,让天下读书人读书做官,从那一刻起,我就是到,此人眼光之独到,少有人能比的少,便是刘伯温也不如他!“

    李存义一脸恍然大悟的模样,点头道:“兄长宴请陶大人,就是想与他攀些交情,然后从他嘴里听些什么,好应付皇帝?”

    李善长点了点头,道:“正是如此!”

    当朝韩国公、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参军国事的府邸,气派自然非同凡响,一路走过门厅,回廊,天井到处绿意盎然。两侧是低矮的厢房楼,上下落不都设蠡壳窗户。砖雕门楼,坚实的石柱,细腻精良的雕饰,无比看出李家府邸气派。

    大厅轩敞明亮,—抱粗的庭柱下是罕见的木鼓墩柱础,厅堂内布置着闽南一带的红木家具,张灯结彩,迎送宾客。墙上悬挂着字画,—副对联尤其引入注目,上联是“修竹千干,横扫直扫,扫金扫银扫国币“。下联”小轩一角,日煮夜煮,烹鱼烹肉烹民膏。“仔细琢磨,这对联倒也别有深意。

    此时,李家府邸的内阁里,李善长与陶凯对坐酌饮。

    ^^^^^^^^^^^^^^^^^^^^^^^^^^^^^^^^^^^^^^^^^^^^^^^^^^^^^^^^^^^^^^^^^^^^^^^^^^^^^^^^^^^^^^^^^^^^^

    第二更了,今晚还是三更啊,请诸位不要错过了!

    skbshge

第1540章帝心猜疑() 
两人客气了一番后,李善长知道陶凯此番前来,必然另有话要说,因此倒也不急,不动声色的陪着陶凯喝茶说些闲话,话儿说了一阵,陶凯斜眼瞥了一眼李善长,端起茶杯押了一口茶,道:“相国大人,为我大明立下汗马功劳,今日早朝,皇帝大为封赏,以文人位居六公之首,实乃可喜可贺啊!“

    “是么?“李善长眼角的余光飞快的瞟了一眼陶凯,忙提起茶壶给他倒了一杯茶水,不动声色地道:”陶大人说笑了,我大明文武百官,哪一个辅佐圣上,不是尽心尽力劳苦功高的臣子,我有这份封赏,实乃陛下厚爱啊?“

    陶凯一叹,放下茶杯笑道:“是啊,我大明文武百官,辅佐圣上哪一个不是尽心尽力,劳苦功高,可谁受到的封赏有大人如此大呢?常言道,福兮祸之所附,陛下不顾群臣反对,对大人赏赐如此之重,恒古未有,按说,这是皇恩浩荡,大人应该铭记在心,只可惜,陛下的心思,只怕未必如此啊?“

    李善长心头一惊,他的封赏,他原本就觉得过重,加上为大明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刘伯温,只封了一个诚意伯,俸禄还是伯爵最低的,这个原让他有些担心,这一切是刘伯温弄的鬼,听陶凯这么一说,不由得心提了起来。

    心中虽担心,但见识风浪的他不动声色的呵呵一笑,道:“哦,陶大人此话何意?“

    陶凯似笑非笑的望了一眼李善长,道:“相国大人难道不知树大招风的道理,今日大人封赏恒古未有,令文武百官侧目,试问大人当真可坦然?“

    这一下,李善长心中莫名的涌出了一丝慌乱,笑容勉强的道:“实不相瞒,本相心中也着实惶恐得很,正想着找机会向皇上晋言,辞去这些封赏呢?“

    “哦——?“陶凯眼里一丝异色飞快的闪过,道:”难得大人有这份心意?只是——?“

    “只是什么?”

    陶凯淡然一笑,道:“大人安定后方,为我大明立下功劳不少,可大人莫要忘记了,当今陛下效仿的是谁?”

    李善长心头一跳,嘴里不由自主的道:“汉高祖刘邦!”

    陶凯眼里闪过一丝赞赏之意,继续对李善长道:“陛下称当世萧何,卑职以为?”

    李善长眉头一挑,道:“如何?”

    陶凯道:“大人调护诸将,因材用人,使之各得其所调兵转饷无乏,恢复制钱,榷淮盐,立茶法,开铁冶,定鱼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正是有了大人从中调度,我大明才能战胜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以及鞑子,这份功劳,担当得起”再世萧何“四个字,只是大人忘记了萧相国是如何自污名节而避过高祖猜疑?”

    李善长一愣,一脸不可思议的望着陶凯。

    他熟读史书,对于萧何自污名节的事情,自然知道。

    当年,汉将陈豨谋反,刘邦御驾亲征。其间吕后在朝中用萧何之计,诛杀韩信。刘邦听说韩信已经服诛,派人拜萧何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并且派士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