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木仙府种田纪事-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书生是不知道他们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还以为他们不相信,那几个极出名的铺子是出自这个偏僻山村里。于是,笑着又说道,“诸位兄台不必怀疑,这府邸的主人是位寡居妇子,为人极是通情达理,慷慨仁善。我们要去游玩的荷塘就是这府上的。”

说到这里,几人正路过正门口,温伯见是王书生,于是起身行过礼,王书生连忙还礼,温伯微微一笑,又坐下继续琢磨手里的小物件。态度不卑不亢,没有世家奴仆的傲慢,也没有一般村民的卑怯,再看他身后门里的影壁上是一副世大的傲雪寒梅图,枝干干枯开裂,层层白雪覆盖中,朵朵艳红的梅瓣张扬骄傲的绽放。

不知为何,几位书生突然从心底生出一种奇异的感觉,齐齐对着府门微微欠身,然后才放轻脚步走了过去。

直到走出很远,宋书生才长长呼了一口气说道,“这府邸看着就让人心里……呃……”
“敬意!”魏书生淡淡吐出两个字。

“对,对,就是这个。不过,也真是奇怪,不过是个看门的老头儿,怎么看上去就是不一般。”唐书生附和道。

王书生笑道:“唐兄,你可不能小看这老爷子,也许习字算数,我们还不见得能比得过他老人家。”

宋书生听了一脸不服气,“王兄这么说,是不是有些过了,我们几人对于学业虽然不如魏兄那般用功,但是,好赖不济也学了十几年,难道还不如一个看门的老头儿?”

王书生温和一笑,也不反驳,只引了他们绕过宅院,顺着田间小路穿过矮树丛,最终到了荷塘不远处。

几人远远看着海碗大的白莲在水塘时微微摇摆,翠绿的荷叶互相挨挤着,如窃窃私语般沙沙作响,偶尔一只莲蓬躲在叶下,少女般娇羞的望着天空。一座古朴的四角亭,就那么怡然自得的立在塘中央,亭角悬着的小巧铜铃,正叮叮的随着微风唱着悦耳的歌谣。

面对这样的美景,怎会有人不欢喜,特别当游客还是几个自认文采非凡的书生,几人也不顾什么形象了,几乎是小跑着踏着木桥上了凉亭,倚在木栏上,就要做赋一首。

可是不知是一时太过欢喜,还是肚中本就没有多少墨水,几人沉吟半晌,也不过蹦出几个“碧叶,高洁”之类的词,然后就再也想不出什么了。

唐书生哈哈一笑,他倒是极有自知之明,回身拍了拍,不知为何在发呆的魏秀才,“魏兄,我们几人是心有余力不足了,你平日最善做赋,快为这美景做上一篇,也不枉我们今日到此一游。”

魏书生轻轻叹了口气,居然当真开口说道,“毕竟小池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唐书生听后面面相觑半晌,这才执了折扇敲击手心,以此表达他们的喜爱。
宋书生笑嘻嘻地问道,“魏兄所做这几句,可是仿了汉乐府的格式?”

常书生细细把几句话慢慢复述一遍,抬头大声说道,“魏兄不愧有才子之称,这四句短词虽然听起来,极其简单,但是,任谁听了都有身临其境之感,特别是最后一句‘映日荷花别样红’,真是太美太贴切了,当真是好句!”

魏秀才听了几人的话,苦笑着摆摆手,“几位兄台羞煞小弟了,小弟这等愚人,怎能写出这般清新脱俗的词句。你们看头顶。”说着,他伸手一指凉亭顶部的围板,说道,“我刚才读的词句达里刻着呢。”

众人连忙抬头看去,果然刚才魏秀才所读那四句诗,一字不漏的都刻在其上,笔锋清秀飘逸,很明显是出自女子之手。

第二百七十二章 荷塘边

唐书生哈哈大笑,“原来这里有人预料到了我们要作词赋,事先替我们打好了小抄儿。”
众人听他说得有趣,都笑了起来,抬着头在凉亭四周继续寻找,可惜,除了这一首之外,再没有其余的诗句了。

魏秀才微微有些失望,再次默默把刚才那四句诗句记下,预备回去之后背诵给恩师听。
常书生围着亭子转悠,突然惊喜的尖叫了一声,激动的指了荷叶底下的池水,喊道,“鱼,是鱼,这里居然有鱼,是活的!”

唐书生原本还想嘲笑他叫得像女子般尖声尖气,可是听说这里有活鱼,立刻就睁大了眼睛。魏秀才也连忙挤上前去,果真,在一片片圆盘大小的荷叶下,一条条足有七寸长的大鲤鱼极悠闲的在荷茎间四处游动穿梭,偶尔有那调皮的浮出水面,好奇的望上众人几眼,然后立刻重新潜进水中,几个摆发动就消失了踪影。

几个书生看得都是惊奇极了,要知道花王城里是极少见到活鱼的,以前他们书院的院长曾花了一大笔银子,让人用木桶装了十条活鱼,快马加鞭从莲城送来,结果,路上就死了八条,剩下两条在玉石缸子里养了不到两日也都翻起了肚皮。但即使那鱼只活了两日,也惹得他们一群学生极好奇,每到下课空闲就跑去看上几眼。没想到,今日居然在这里看到了这么多的大鱼,各个鲜活自在,真是太让他们震惊了。

唐书生刷的一声打开折扇,摇头晃脑的背诵了那首汉乐府经典之作,“……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对上此时情景,倒是十分贴切,惹得剩下几位同窗也都一起和声背诵。

常书生脑子灵活一些,用手臂拐了拐王书生,悄悄道:“你这东家真是个奇人,这些活鱼如果运到花王城去,那些银子不是跟雪花似的洋洋洒洒落下来啊。”

王书生微微一笑,抬头刚要说话,正巧看到远处来了一队人,就出声提醒道:“诸位兄台,应该是主家派人送点心茶水来了。”

众书生连忙站起身子,昂首挺胸,做出一副欣赏美景,谈诗论道的高深模样,哪里还以看出上一刻还因为看见活鱼而兴奋雀跃。

春分领着小安小苗还有明月,拎着食盒,一路踩着木桥,到了凉亭外,对着众人施了一礼,温声说道:“各位公子,我们夫人吩咐奴婢送些茶水点心来,如有招待不周,请公子们见谅。”
王书生等人连忙起身回了半礼,说道:“谢夫人盛情款待。”

春分微微一笑,挥手示意小安小苗上前把八碟点心、一壶茶水放到亭中的木桌上,小安小苗正是十三四岁的年纪,今日又特意穿了最漂亮的衣裙,一者妃色衣裙,甜美娇俏,一者水绿衣裙,清爽柔然。两双玉手端着浅翠的碟子,轻轻挥动门,惹得几个书生都忍不住用眼角瞟 又瞟。

春分暗暗不动声色的观察着宝蓝衣衫的魏秀才,几人中只有他略微打量了两女一眼之后,就把头转了过来,面色 平淡,微垂双眸,谨守礼仪,她心里忍不住赞了两声。

小安和小苗放好茶点,正要退下之时。不知常书生是想多留美婢片刻,还是对来时路上王书生那句推崇之言耿耿于怀,出声说道,“二位姑娘请留步,小生曾听朋友说,贵府上至守门老仆,下至扫地小厮都是熟读诗书,能写会算。心中实在佩服,今日一见两位姑娘钟灵惠秀,想来也定是满腹才华。小生这里有一题,不知两位姑娘可否为小生一解疑惑?”

这话说的客气,但是隐含的意思就有些不那么友好了,明摆着就是说,我不相信你们府上人都能写会算,我要考一考你,你们答上来了,我服气,如果你们答不上来,就表示你信府上沽名钓誉,空有虚名。

唐书生和宋书生也想起前些时日就是这府里出的题目,于是,连忙一边扯过想要开口解围的王书生,一边说道,“对极,对极,上次贵府小厮在茶馆出的那道题目,可是让我们为难了两三日坐卧不宁。两位姑娘举止有礼,可见平日里一定饱读诗书,替我们解答个小小题目,肯定也不在话下。”

小安小苗虽然没有参与到奇味居的改建宣传,但是也听可心给她们讲过。所以,心里明白,这几人是要反击当初的困惑之苦,而自己两人是否迎战,是否胜利就代表了自己府上的脸面。

两人拿不定主意,于是悄悄扭头去看春分。只见她的左手悄悄做了几个拨动的动作之后,微微点了点头。小安比较聪慧,立刻就领会了她的意思,于是回身对着几位书生躬身一礼,抬起头来,细声细气说道,“这位公子有命,小婢不敢不从,只是,小婢愚钝,平日只学了几个字,赏景做诗只怕是绝难胜任。只有数算稍懂一二。不知公子,要出什么难题?”

说完这话,她眨着一双大大的似水明眸,小手好似十分紧张一般扭着帕子,那般羞涩娇怯,就是心如铁石的硬汉见了都恨不得软上三分。

常书生几人心里就如吃了一碗雪糕一般舒爽,胸膛一挺,极豪爽的一挥手,“姑娘放心,那做赋是我等要科考之人才需要劳心劳力精研的,姑娘会数算,能理理家用账,已经相当不错了。咱们就出数算。”
宋书生也附和道:“对,对,肯定不会太难。”

小安眼里闪过一抹狡黠,一只小手悄悄背到身后,对着小苗和春分比了个“V”字型,这是府里众人最近十分流行的手势,因为小少爷们无论得了夸赞还是做了什么好事都会比上一下,众人都猜大概就是成功和事成的意思,当然这手势,小少爷们也是从夫人那里学来的。

春分小苗还有最后面的明月都低了头偷笑,心里腹诽,小安这丫头太精乖了,自家府里谁不知道她隔着几日就要帮着夫人核对两家铺子的账本啊,别说变通的数算,就是这几日新学的算盘也是拨得一顶一的厉害,此时诓骗得这书生出数算题,可是稳赢不输的买卖啊。

常书生眼珠儿转来转复查,盘算着要出道什么能显出他的才学,又不是太难的题目。那边微皱眉头的魏书生却开口说道:“常兄,唐兄,咱们今日本是来游玩的,两位姑娘的主家又如此感情相待,我们已是十分感激,再耽搁两位姑娘做事,恐怕有些不妥,还是就此作罢,咱们继续赏荷,多做几篇好赋,一会儿先生们问起,也有个交代。”

常书生几人听他如此说,脸上就有些讪讪的,他们只顾一时好胜,却忘记了这般做,确实有些太过无礼。自己一行来游玩,人家让出荷塘,给先生们送了茶点,结果自己几人还抓着人家的婢女考问,难道非要逼得人家承认徒有虚名。那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反倒让人觉得不够厚道,不知礼数。

唐书生干咳两声,哈哈一笑,说道,“魏兄说的极是,我们一见了这等好景致,一进心喜,都有些糊涂了,耽搁了二们姑娘回府做事,二位姑娘莫怪,莫怪。”

常书生和宋书生也连连点头,想着就此揭过这事就罢了。可惜,春分看了看魏书生却是心里一动,这几人都是鸿鹄书院的学生,平日里自认才学满腹,做人做事难免骄傲一引起。而这位魏秀才无论人品才学都是其中翘楚,想来傲气应该更甚,哪怕表面有礼温和,心里却不见得如此,也许隐隐有些瞧不起自家小姐的农家出身,不如就趁着这个机会先给他个下马威,万一将来他当真与小姐成了亲,也不敢小瞧了小姐。

想到这里,她上前两说道,“诸位公子,我们府上虽然地处偏僻,但是也知道,应诺就要实现的道理,既然刚才答应几位要解题,此时就不会半途而废。还请几位公子出题吧,我们尽力解答,然后再回去做事也不晚。想来我们夫人知道我们几个愚笨丫头,能为公子们解惑也会十分欣喜。”

愚笨丫头?解惑?这不就是说,他们几人更愚笨嘛。魏秀才看了春分一眼,眉头微挑,退后一步,扭身凭栏望向塘边,状似开始赏起荷来。

常书生听春分这般说,也激起了脾气,四处一看,眼睛就定在桌子的点心碟子,于是说道,“那好,既然姑娘等人不怕耽搁做事,小生就出题了。桌一有八只碟子,每只里有九块点心,我们四个人,一人吃了一块,一人吃了两块,一人吃了三块,一人吃了四块,又喂了鱼两块。后来姑娘又添了两碟来,问一共剩下 多少块点心?”

“七十八块。”几乎是在他说完,小安就立刻笑吟吟报出了答案。

常书生本是随口说的题目,他本想着自己说完先算一遍,然后等小安说出答案时,他也算完了,就知道答案对错了。却没想到小安计算如此神速,反倒是他尚没来得及算出结果。心里一时慌乱,计算就慢了,抬眼见小安的笑脸,就更加心慌,恶性循环之下,好半晌他居然还没算出答案,最后还是宋书生和唐书生先算了出来,异口同声赞道,“对极,姑娘真是神算。”

第二百七十三章 初见

“不敢当公子们夸赞,是公子们手下留情,出了简单的题目。”小安行礼谦虚道。
常书生听了脸色就更红了,人家一个小丫鬟轻易算出了他的题目,还说题目简单,这让他这个鸿鹄书院的才子还有何脸面见人。

他狠狠喘了两口气,一指荷塘说道,“塘中有鱼三百八十七,前日宴客捞出五十二条,昨日又放进小鱼九十一,今日又捞出七十九,问塘中还有多少鱼?”
“三百四十七条!”小安同刚才一样,还是立刻报出了答案。

这次连王书生几人都夸赞出声,要知道这里没有算筹,没有纸笔,小安只凭脑子计算三位数的加减,而且如此迅速,连他们都做不到。
魏秀才也转过了身子,眼里满是惊奇。

常书生也不顾什么文人形象了,一拍桌了站了起来,“我就不信考不住你一个小丫鬟,再听这题,塘里荷花成行列,每行十八株,十九列,分成三份,忽来大风,吹折一份零八株,问总共还剩下多少株?”

这次题目有些复杂,小安拧着眉默算三息,才抬头说道,“还剩二百二十株。”
常书生几人都低头细细算了好半晌,还是魏秀才最先开口说道,“对极,就是二百二十株。”

常书生其实在小安快速算出第一题时心里就明白,今日是遇到高手了,这小姑娘刚才引着自己说要考数算,就是有备而来。自己后来又出的两道题,纯粹就是因为不服气和淡淡的嫉妒。
他叹了口气,慢慢拱手说道,“姑娘数算如此惊人,小生佩服。”

小安脸上没有半点儿骄傲的神色,还是那么笑吟吟的,躬身施礼,然后说道,“是公子承让了,小婢平日又极擅长数算,所以才勉强没有出丑,谢公子手下容情。”

宋书生、唐书生等人都起身回了半礼,以表示他们对小安的欣赏,文人就是这般,骨子里透着清高傲气,但是对于真正超越他们,有才学之人,不论出身高低,他们也是会真心尊敬。

春分见目的达成,又上前说道,“几位公子,亭中枯坐无趣,正巧我们府上要捞上几条活鱼,以备中午酒席之用,如果几位公子无事,可以一起去观瞧一二。”

“好啊,咱们花王城里少鱼,我还从未见过捞鱼之事,今日正好见识一下。”王书生毕竟算是半个地主,不想几位同窗因为刚才之事,心里有何不适,听说可以看捞鱼,连忙出声附和。

宋书生等人确实有些因为不如一个小丫鬟,心情低落。不过,他们也都是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平日里也很少出城游玩,更何况还是捞鱼这样的稀罕事,于是,都欣喜起来,起身跟着明月下了木桥,找了一处荷花稀少之处。

明月笑嘻嘻地放下手里的简易鱼网,小木桶,拿起一把小铁锹,就在塘边浅水处挖了个不深的小坑,然后把渔网好好放到下面,等待水面重新变得澄清之后,才从身侧的粗布布包里掏出一把微微发黄的麦糠样物事,随手撒到了水里。

宋书生好奇地问道,“这位小哥儿刚才撒下去的是什么?”

“回公子的话,刚才撒下的是鱼食,是用榨素油剩下的大豆渣和包谷面等混合在一起做成的。这塘里的鱼都是早晚各喂一次,为了捞起来容易,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