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强罗成之横扫天下-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这也是一个好机会,他们李家对于杨广,向来是没有什么好感的。

    毕竟当初李渊在朝廷为官,若不是因为杨广的缘故,他们何至于来了太原。

    倒不是说太原不好,这是关乎面子的问题。

    现如今杨广几乎四面楚歌,李建成和柴绍虽然没有直接表现出来,实际上心里已经是哈哈大笑,现在李渊终于是有所决定,岂不是一件好事?

    随后李渊又与几人商议了起兵的一些细节,便不再耽搁,开始整顿大军。准备行军的粮草以及辎重。

    如此数日时间,杨广的使者终于到来。

    原本作为皇帝的使者,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但现在却是变成索命的令符。

    李渊看见使者,一脸热切的询问了一番使者来意。

    他的举动有些反常,以至于使者显得很疑惑,但他依旧是履行自己的责任,将杨广的圣旨给通报了一遍。

    反正大概的意思是,李世民这小子与反贼有联系,要李渊老老实实将李世民给送过去,若是不听,他们李家都得死翘翘。

    圣旨的内容和李世民预料的差不多,李渊也没有什么犹豫,直接让人将使者拉下去砍了祭旗。

    再然后,就是大军起义,李渊让李建成留守太原,直接带着李世民、李元霸及一路大军,奔袭大兴城而去。

    正如他们所预料的,因为种种原因,大兴城的防御十分松懈,他们根本没有想到,李渊有胆子攻打大兴,还来得如此突然。

    李渊既然决定,那动起手来自然是十分决然。

    不管怎么说,李渊都是坐镇过太原的人,与外族交战不在少数,打起战来,向来都是雷厉风行。

    因为李渊带兵突然袭击,大兴城的守军猝不及防之下,根本没有撑多久,就直接被攻破了。

    不说李渊麾下兵马精锐,单单一个李元霸就足以惊人了。

    李元霸的战斗力可不是开玩笑的,这可是一人独挡百万军的存在。

    攻下大兴的过程并无意外的发生,但这只是开始而已。

    李渊的战略目标是以太原和大兴为基点,向四方攻进,将这一块地盘拿下,成为他的地盘。

    实际上这也是没有任何意外的,哪怕因为李渊攻打大兴的缘故,守军已然有所准备,但他们根本抵挡不住李元霸和李渊麾下大军,败得异常彻底,毫无意外。

    就这样,自大兴城往北的一大块地盘,都成了李渊的地盘。

    做完这一切,李渊并未着急冒进,他接下来要做的,是稳固后方。

    也只有稳固的根基,才能支撑他们走得更远。

    虽然此刻战果喜人,但李渊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很清楚他们接下来将要面对什么情况。

    真正的天下纷争还没有开始,此刻的一切,不过是序幕罢了。

    哪怕他相信李元霸的实力,但谁能肯定没有意外发生呢。

    但此刻他已经做出了选择,便断然没有后悔的余地了。

    在这种时候,他唯有竭尽全力一试,方知是否能够成事。

    ……

    李渊起兵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江都。

    杨广得知消息时,整张面孔都是扭曲的,他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几乎要让他暴走了。

    可他偏偏无可奈何,因为他现在面对四周的反王就已经捉襟见肘,哪有力量去征讨李渊。

    李渊此刻已然攻下了大兴,他却只能在江都行宫之中发泄自己的怒火,真是让人有些嘲讽啊!

    虽然此事杨广早有预料,但真的得知消息时,还是让人觉得有些难以接受。

    原来如今的大隋当真到了如此地步吗,他的宏图霸业还没有开始,便要结束了。

    杨广显得有些失落,这种无力之感,让他不愿思考其他事情,或许只有天天沉溺于酒色之中,才能掩盖他如今的失败。

    不管怎么说,杨广现在还是皇帝,哪怕他现在无力应对四方的起义,依旧是那九五之尊。

    这也是杨广唯一的慰藉了,或许用不了多久,他就将要陷入彻底的绝望。

第四百五十四章 寿州之变(第一更,求月票)() 
扬州之战结束,朝廷一方大败,但他们也不是毫无战果。

    就像是寿州王李子通,因为硬挨了鱼俱罗一刀,身受重伤,差点就要一命呜呼。

    虽然没有死绝,但等伍云召兄弟带着李子通退回寿州城时,李子通已经是死得差不多了。

    因为受伤极重的缘故,李子通甚至连遗言都未曾留下,就直接殒命。

    李子通一死,这寿州群龙无首,几乎混乱。

    好在有伍云召几人,尚能稳固局势,又扶持李子通之子上位。

    但李子通幼子年纪不大,而且并未聪慧之人,哪怕伍云召并无异心,他人却未必是这样的想法。

    哪怕是李子通的重臣高大材,此刻也是考虑起自己的后路。

    毕竟如今天下大乱,若是无一雄主,到时候满城文武皆将陷入死地。

    现在李子通幼子并无过人之处,反倒是显得十分平庸,自然是难以让众人信服。

    虽然有着李子通威压在前,但高大材依旧是有着其他的想法。

    如果真让李子通幼子做着主公,恐怕用不了多久,整个寿州都将分崩离析,倒不如另外选择一人,将之扶持为王,也便宜日后行事。

    如果是一般人,高大材自然不会想这么多,他此刻考虑的,正是武艺高强,而且在寿州威望极高的大元帅伍云召。

    在高大材看来,如今伍云召兄弟三人,在寿州占据高位,如今却是幼子为主,未必能够甘心。虽然此刻并无其他举动,但心中未必是如此想法。

    毕竟伍云召本就不是寻常人出身,作为兴隋九老之一伍建章的长子,伍云召出身极高,不仅武艺高强,更是精通文韬武略。

    可以说伍云召比起李子通幼子来,更为适合做这寿州之主。

    高大材以为伍云召有野望,自己便动了心思,派人将伍云召兄弟三人召集府上欲要谋划大事。

    只是他所预料之事,偏差实在是太大。

    伍云召固然能力强悍,但他的执念亦是极强,对李子通虽然算不上死忠,却也不会轻易背叛。

    如今李子通命陨,高大材却想要他背叛李子通,自己上位,无疑是触动了伍云召的神经。

    于是恼火的伍云召,直接一剑将高大材砍了,如此不忠不孝之人,留着又用何用?

    李子通已死,如今寿州权势最大的,莫过于伍云召兄弟,以及军师高大材。

    现在高大材被伍云召砍了,可以说伍云召在寿州的权势是无人能敌的。

    但伍云召却没有这个想法,在杀了高大材之后,他开始考虑其日后之事。

    将李子通幼子取而代之是不可能的,那他们应该如何在这乱世生存下去?

    伍云召兄弟三人齐聚一堂,如今形势越发严峻了,他们自是不能继续耽搁时间。

    虽然伍云召将高大材杀了,但高大材之言,却是提醒了伍云召三人。

    伍云召微微皱眉,目光从雄阔海、伍天锡二人身上扫过,沉声说道:“如今天下形势越发多变,我等若是一直困守寿州,怕是难以为继啊!”

    雄阔海显得颇为耿直,说道:“此事自由大哥决定,既然现在寿州难以成事,不如你我兄弟去投奔他人,也不枉这一身本事。”

    伍云召摇了摇头,正色说道:“若是我等离开寿州城,那与杀了贤侄有何区别,如今大王已死,若非有我等镇压,寿州早已大乱。”

    伍天锡知道伍云召不愿取而代之,想了想之后,看着伍云召说道:“堂兄固然不愿,但如今形势所迫,必然要做出抉择。”

    “现如今罗兄弟尚在燕云,堂兄与他乃是八拜之交,何不北上前去投奔,到时候为我伍家报仇,亦能成就一番大事。”伍天锡说道。

    伍云召一顿,神情有些凝重,说道:“若是去投奔三弟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如今寿州形势不容乐观,还真是有些难办。”

    其实伍云召对此有些意动,毕竟他们和罗成的关系确实不错,现在他的妻儿都还在北平,这许多年未见,伍云召觉得有些恍惚。

    伍天锡顿了顿,再度说道:“既然堂兄放心不下寿州,何不与之商议,并着寿州,一并投奔燕云,也好昭显我等诚意。”

    伍云召一愣,倒不是他没有想到这个,但此事确实有些麻烦。

    不说李子通幼子是否能够答应,便是城中文武百官也不好应对。

    这样一搞,反倒像他要把寿州给卖了一样。

    但很快,伍云召就有了主意,先去商议一番,若是不成,他们兄弟三人便去投奔燕云。

    如此一来,他也算是给李子通幼子提供了一条去路,不至于太过愧疚。

    “好,那便依天锡之言,事不宜迟,我等这便入宫拜见。”伍云召办事向来都是毫不含糊,既然已经决定了,那便早些动手。

    于是乎,伍云召兄弟三人便是前往王宫之中,拜见如今大王,李子通幼子。

    如今李子通幼子不过是个稚童罢了,得知伍云召三人前来,显得有些懵逼,或者说有点慌张。

    虽然他并不算聪明,却也听说过不少风言风语,如今伍云召三人大权独揽,他这个位置怕是要坐不久了。

    李子通幼子是没有胆子去反抗的,是以他显得有些诚惶诚恐。

    伍云召没有含糊,他直接向其说明来意,现如今天下大乱云云,他们兄弟三人乃是为了报仇,如今无法留在寿州了。

    他们兄弟三人决定离开,前往投奔燕云,随后询问李子通幼子可愿随他们同往,若是不愿,他们便自己离开。

    李子通幼子一听,顿时懵了,虽然对于伍云召有些担心,但他很清楚,如今他能够稳坐大王之位,便是因为伍云召的存在。

    如果伍云召兄弟三人离开,到时候其他人造反,他如何抵挡得住?

    如果说现在和伍云召三人投奔燕云,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若是他选择留在寿州,没有了伍云召三人存在,他是真的危在旦夕。

    虽然去了燕云,未必有如今的权势,但李子通幼子出于对生命安全的考虑,很快便有了选择。

    天大地大,小命最大。

    人脑子就算再不灵光,也知道生命之重。

    小命尚在,一切就有机会,小命都没了,要权势又有何用?

第四百五十五章 心中执念(第二更,求月票)() 
在扬州之战结束后,罗成便是带着姜松等人,统领骁龙军回身北平。

    虽然天下局势正朝着他们预料的方向发展,但并未达到一个程度。

    对于罗成而言,这还不是动手的最好时机,因为他清楚,接下来就是杨广的怒作时间。

    可能用不了多久,甚至不用他们出手,这大隋的天下,就要覆灭了。

    现如今燕云的大旗乃是反对杨广,待到大隋覆灭之后,才是最为合适的时机。

    古人最为看重名正言顺,哪怕是造反这样的事情,也会找一个合适的理由。

    回身北平之后,罗成并未闲着,他依旧是在操练兵马,等待时机成熟。

    对于罗成的决定,罗艺显得有些疑惑,明明众反王在扬州大胜朝廷,何不趁此机会,将杨广一举覆灭,也就没有后面的事情了。

    毕竟罗艺不像是罗成,他不知道接下来的天下局势会如何发展。对于他而言,貌似趁着这个机会,攻灭杨广才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决定。

    但罗成的想法不一样,如果从燕云出兵,强行攻打杨广,虽然有一些益处,但最终却是弊大于利,不仅耗费极大,更是吃力不讨好。

    现在的杨广留于江都,而燕云则在最北,可以说是鞭长莫及。

    而且如今的大隋,虽然已经病入膏肓,但它的实力依旧不容小觑。

    正如罗成之前所言,现在与杨广决战,是鱼死网破两败俱伤的做法,最好的对策,便是等待敌人内部不攻自破。

    这需要很久吗,罗成觉得未必。

    杨广的性格较为偏激,经历了这接二连三的失败,让他如何能够忍受得住?

    杨广的怒火爆发,承受的自然是他的下属,到时候久积怨怒,最终爆发出来,定然十分恐怖。

    罗成也没有忘记,此事最为关键的,无疑是宇文化及了。

    作为一代奸臣,罗成相信他很快便能将此事完成。

    总的来说,经过罗成的一番解释,罗艺虽未尽信,却也没有质疑。

    自己这儿子,常有出人意料之举,说不定这一次又说对了。

    除了这些,最让罗艺感慨的,无疑是被罗成带回来的杨林。

    杨林被罗成自扬州擒拿之后,不过是十余天时间,整个人的须发直接白了一大半。

    虽然杨林算不上年轻,但在此之前,他看起来还是壮年。

    现如今的杨林,万念俱灰,一瞬间失落无比,整个人苍老了许多。

    罗艺看见杨林,心中亦是五味杂陈,昔日的好友变成这般模样,有些东西让罗艺欲言又止,不知道如何表明。

    “虎臣,多年未见,近来可还安好?”罗艺注视着罗艺,顿了顿说道。

    杨林神色一紧,竟然有些茫然,他不知道此刻维护大隋到底是对是错。

    稍作迟疑之后,杨林还是说道:“不错,子延,你我自北平一别,亦有数年未见,老夫也不曾想到,我等会在如此情况下再见。”

    罗艺脸色缓和,事情变到如今这般,无疑是让他感慨的。

    于是罗艺微微摇头,说道:“此事谁能说得准呢,难道杨广弑父杀君,虎臣你还要继续维护他吗?”

    杨林低着头,神情有些低落,哪怕他竭尽全力,最终还是失败了,哪怕他不甘心,也是无济于事。

    杨林愣了愣,才迟疑着说道:“老夫维护的不是杨广,而是大隋啊,是我等昔日追随先帝,建立起的大隋天下啊!”

    杨林的情感,罗艺是能够明白的,因为昔日文帝带人南征北战,建立起的偌大帝国时,罗艺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对于大隋天下,罗艺同样有着一份感情。

    但他和杨林不同,在很久之前他就想通了,罗艺向杨林说道:“现在的大隋还是大隋吗,杨广弑杀先帝,我等千辛万苦建立的大隋,早就没有了。”

    “你如今维护的,乃是昏君的暴政,对大隋可有半分好处,对天下的黎民百姓可有半分好处?”罗艺义正言辞的质问道。

    杨林愕然,随后又仿佛明白了些什么,他低头沉默着,想了半晌,忽然疑问道:“若是没有了杨广,天下还能有大隋吗?”

    罗艺无奈叹了口气,但他又能怎么样呢,他只得回答道:“大隋自先帝驾崩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不复存在了,如今各路反王混战,何处才是大隋?”

    “待到杨广覆灭,天下哪里会有大隋呢,或许会有一个新的国家建立,但最起码,百姓不至于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罗艺话语一缓,说道。

    这一瞬间,杨林想了许多,他对于大隋有着许多感情,现在看起来,却有些恍惚了。

    先帝已然逝去,杨广的暴政让百姓揭竿而起,正如罗艺所言,自文帝驾崩之后,天下就已经不是大隋了。

    文帝在乱世之中,建立了大隋,而杨广则是在天下太平之时,让百姓民不聊生。

    无论杨广所作所为有多大功绩,但不可否认,他让当时的百姓过得很惨,被百姓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