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历史1000问-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游。沙普尔一世自称伊朗和非伊朗的诸王之王。为了统治多民族的帝国的需要,他扶植摩尼所创立的宗教。他死后,摩尼教遭到迫害。

    4—5世纪,萨珊王朝与西邻拜占庭帝国不断进行战争,互有胜负;在东境则先后受游牧民族——匈奴的一支匈尼特人和嚈哒人的威胁。萨珊王菲鲁兹(又称卑路斯,457—484年在位)抵御嚈哒人,战死。其时王室衰弱,贵族专横。菲鲁兹之子卡瓦德一世(488~496,499—531年在位)企图利用玛兹克运动抑制贵族专横,498年被贵族推翻。501年他靠嚈哒人的支持恢复了王位。

    卡瓦德一世之子库斯鲁一世(531—579年在位)统治期间,帝国达到鼎盛时期。他在嗣位前三年,即与祆教僧侣合谋,镇压了玛兹达克教派;嗣位后实行一系列改革。依靠小贵族,让他们担任地方行政职务,从而降低少数世家大族在政治上的垄断。约558年,他与西突厥联合,击溃嚈哒。572年,为了断绝拜占庭从海上取得中国丝绸的通路,占领了也门。以后,拜占庭又与西突厥联合,发动对伊朗的长期战争。

    你知道花剌子模王朝的兴亡吗?

    1097年,突厥奴隶出身的军事首领忽特布丁(1097—1128在位),被塞尔柱王朝苏丹封为花剌子模总督,建立大花剌子模王朝,以玉龙杰赤为首府。1128年,其子艾尔西特(1128—1156年在位)继位,初效忠于塞尔柱苏丹,后宣告独立,自称“沙”(即国王),继而征服锡尔河下游坦吉等地。1142年,西辽军队攻打花剌子模,艾尔西特被迫向西辽称臣纳贡,成为西辽藩属。1156年,伊尔·阿尔斯兰(1156—1170年在位)继位,趁塞尔柱王朝势衰,率兵向波斯东部扩展势力。1172年塔卡什(1172—1200年在位)继位后,继续扩张疆土。1194年,塔卡什率军打败控制巴格达的塞尔柱王朝末代苏丹,占领其领土,自称苏丹。1196年,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纳绥尔(1180—1225年在位)正式封塔卡什为苏丹,认可塔卡什独揽巴格达世俗大权。1200年,阿拉乌丁·穆罕默德(1200—1220年在位)继苏丹位后,继续对外扩张,先后打败古尔王朝、西喀喇汗王朝和西辽,征服锡尔河、阿姆河流域及阿富汗、波斯地区,建立庞大的帝国,定都撒马尔罕。1214年,阿拉乌丁·穆罕默德占领加兹拉后企图挥师巴格达,推翻阿拔斯王朝,因故未遂。1217年,阿拉乌丁·穆罕默德召开宗教会议,拥立阿里后裔阿拉·穆尔克为哈里发,但未能实现。1219年秋,蒙古成吉思汗借口派往花剌子模的蒙古商队被杀、使臣受辱,亲率大军西征,花剌子模境内大部分城寨被蒙古军攻陷。1220年,穆罕默德因各地将领离心,队伍溃不成军,被迫从阿姆河南岸逃至里海一小岛,不久即病逝。同年,其子哲拉鲁丁·明格布努继位,继续抵抗蒙古军,因国家分裂瓦解,战败后退入印度,其辖地为蒙古人占领。1231年,哲拉鲁丁·明格布努去逝,该王朝灭亡。

    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建在哪里?

    12世纪中叶,真腊国王苏耶跋摩二世定都吴哥。苏耶跋摩二世信奉毗湿奴,为国王加冕的婆罗门主祭司地婆诃罗(divakara)为国王设计了这座国庙,供奉毗湿奴,名之为“毗湿奴神殿”。中国古籍称为“桑香佛舍”。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最完好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

    元成宗铁穆耳在元贞二年(1296),派遣周达观出使真腊。使团取海路从温州开拔,经七洲洋(西沙群岛海面)、占城、真蒲、查南、半路村、佛村(菩提萨州),横渡淡洋(今洞里萨湖)至吴哥登岸。周达观和他的使团驻吴哥一年。回国后周达观写了关于真腊风土民情的报告《真腊风土记》。《真腊风土记》称吴哥窟为“鲁班墓”,又说国王死后,有塔埋葬,可见吴哥寺乃皇陵。

    一些学者认为,吴哥窟是苏耶跋摩二世的皇陵,根据有三:一、与吴哥大多数其他寺庙朝东,面对日出不同,吴哥窟正门朝西,面向日暮;根据荷兰考古学家博施(bosch)的研究,印度和爪哇的殡葬风俗,墓地一律朝西,祭祀的寺庙则朝东。二、画廊浮雕按反时针方向排列,是印度教葬礼时在墓地巡行的方向。三、吴哥窟画廊中苏耶跋摩二世与毗湿奴神相貌相似,暗含日后升天成毗湿奴,长驻毗湿奴神殿之意。

    奥斯曼帝国是如何称雄亚、非、欧的?

    奥斯曼土耳其人(简称土耳其人)为突厥人的一支,原居中亚,信奉伊斯兰教。13世纪初迁居小亚细亚,附属于鲁姆苏丹国,在萨卡利亚河畔得到一块封地。

    1293年,其酋长奥斯曼一世(1259—1326)乘鲁姆苏丹国瓦解之际,打败了附近的部落和东罗马帝国,自称埃米尔,独立建国。穆拉德一世(1359—1389年在位)时,改称苏丹。

    1324年,他们夺取东罗马帝国的布鲁萨,并定都于此。从此被称为奥斯曼帝国,这支土耳其人也被称为奥斯曼土耳其人。

    奥斯曼一世之子奥尔汗统治时期(1326—1360年在位),建立了常备军,并且吞并了罗姆苏丹国的大部分地区。1331年,打伤了东罗马帝国皇帝,攻占了尼西亚城;1337年,夺取尼科美底亚,将东罗马帝国的势力逐出了小亚细亚。奥尔汗改称“总督”。1349年,奥尔汗用2万骑兵打败了塞尔维亚,占领亚得里亚堡,并迁都于此,改名“埃迪尔内”。

    奥尔汗之子穆拉德一世(1360—1389年在位)自称“苏丹”。1389年取得科索沃战役胜利,打败了巴尔干诸国联军,征服塞尔维亚。1393年,又征服保加利亚。1396年,罗马教皇授权匈牙利国王率领多国部队同土耳其决战,结果联军大败,欧洲各国震惊。至14世纪末叶,土耳其人控制了巴尔干半岛大部,兼并小亚细亚。

    15世纪初期,帝国曾一度衰落。到穆罕默德二世时期,国力恢复。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率30万大军进攻君士坦丁堡,经过53天激烈的战斗,在5月29日终于攻克。奥斯曼帝国迁都君士坦丁堡,随即更名为伊斯坦布尔,东罗马帝国灭亡。

    攻灭东罗马后,奥斯曼帝国继续扩张。1463年征服波斯尼亚;1478年臣服克里米亚汗国;1479年征服阿尔巴尼亚;1514年打败伊朗;1517年灭亡埃及马穆鲁克王朝。随后麦加、麦地那也相继被占领,苏丹自称是“两个圣城的仆人”,成为穆斯林世界的首脑哈里发。

    在苏莱曼一世(1520—1566年在位)时期,奥斯曼帝国达到鼎盛,苏莱曼一世被尊为“大帝”。1521年帝国占领贝尔格莱德;1529年围攻维也纳;1555年进占两河流域。到1574年,帝国势力扩展到黎波里、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版图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南高加索、库尔德斯坦、叙利亚、巴勒斯坦、阿拉伯半岛部分地区及北非大部,形成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哪位帝王使莫卧儿王朝步入黄金时代?

    莫卧儿王朝是印度第一个建立在宗教宽容基础上的统一王朝,它的治国精神和疆域版图对今天的印度仍然有很大影响。奠定了这一切的阿克巴大帝,在印度帝王中的排名仅次于阿育王。阿克巴时代是莫卧儿王朝的黄金时代,他的两个后继者贾汉吉和沙加汗,维持了帝国的强大繁荣,至奥朗则布时代(1658—1707),因过于极端的宗教政策和扩张精神损害了帝国根基,以致由盛转衰,但这个王朝一直延续到1857年,才在日不落帝国的打击下灭亡。

    阿克巴有着十分值得炫耀的血统。他是帖木儿的直系后代,母系则出自成吉思汗。他的祖父巴布尔原是中亚的一个小领主,以喀布尔为基地,开始了征服印度的历程,经过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以少胜多,他的版图已经延伸到了恒河三角洲。但到了阿克巴的父亲胡马雍的时候,被崛起于阿富汗的一股新势力打败,被迫流亡波斯。

    阿克巴出生于父亲流亡波斯的日子里,也许这个原因导致了他未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几乎是文盲,但他通过别人给他朗读书籍来获取知识和信息,仍然成为一个博学的帝王。在波斯长大的经历使他成为一个伊斯兰教什叶派信徒,但他的信仰并不稳固。

    阿克巴12岁那年,随父回到了印度。胡马雍在波斯萨非王朝的支持下回到印度复国。他逐渐压制住了印度混『乱』的各派势力,并攻占了德里。但在一片大好的形势下,胡马雍却在一次意外中坠楼而死。历史的风云变幻终于把少年的阿克巴推上了前台。

    阿克巴继位前四年,由拜拉木辅政,拜拉木在帕尼帕特战役中重创阿富汗人,终于解除了来自西北高地的威胁。1560年,阿克巴亲政。这时的印度仍是纷『乱』一片,他虽然占据了印度的中央,但四周力量比他强大的王公仍有许多。祖先传给他的血『液』中奔流着征服者的各种要素,包括野心、信心、坚强、荣誉感和才能,使他在征服印度的道路上畅通无阻。他的征服大致分成三个阶段,1560—1576年,统一了北印度各地,包括马尔瓦、拉吉普特、古吉拉特、孟加拉等地;1576—1595年,矛头指向西北,夺取了他祖先龙兴之地阿富汗,还吞并了脱离印度多年的信德和克什米尔;从1591年开始,他发动了征服印度半岛南端的战争,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他的子孙后代。

    阿克巴推行了哪些改革?

    阿克巴用武力和怀柔的手段,在15年的时间里统一了北印度。他又用16年时间把版图扩大到遥远的西北地方。最后,他用三年时间,平定了南方的几个王国,从而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莫卧儿王朝。

    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他对自己国家的内务进行改革整顿。他命令官员重新丈量土地,将帝国分为182个税区,严格分别等级征税;他还废除将战俘卖为奴隶的习俗;下令取消人头税、香客税(对朝圣的印度教徒征的税)、田赋附加税,遇到天灾人祸,则一律免交田赋;阿克巴统一了全国度量衡,有力地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印度是个具有悠久宗教传统的国家,国内主要民族各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印度是世界上宗教最多的国家,现在人们把印度称为“宗教博物馆”。阿克巴信仰伊斯兰教,而印度长期流行的是印度教,因此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冲突,这极大地影响了国家的安定团结。为了协调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教徒们的关系,阿克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他宣布各教派平等,选用印度教人士做高级官员,自己还娶了信奉印度教的贵族的女儿做妻子。阿克巴在宫庭中采纳印度教惯例,每天清晨登阳台谒见臣民,参加印度教节庆,朝廷勤见时佩戴印度教标志等。印度教把牛当做圣牛,不许宰杀,阿克巴为此禁止宰牛、杀生。他还在宫中点上了长明灯等。

    胡斯战争爆发的起因是什么?

    胡斯战争又称捷克农民战争,是胡斯改革运动的最后阶段,它是欧洲历史上时间较长(1419—1434)、影响深远的一次农民战争。胡斯战争和整个运动一样,都是因捷克民族英雄胡斯(1371—1415)而得名。

    在当时的捷克,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和剥削者,教士的上层几乎全是德国人,因此人们的仇恨首先指向教会。教会征收沉重的什一税。教皇通过教会大肆搜刮,把捷克当做教廷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从14世纪后期起,捷克人民掀起了一场浩大的反教会斗争。在反教会运动中,出现了由捷克教士组成的革新派,他们用捷克语讲道,揭『露』教会的罪恶。到15世纪初,运动的规模越来越大。领导这一运动的是捷克伟大的爱国志士、神学家、布拉格大学教授兼伯利恒教堂的传教士约翰·胡斯(1369—1415)。胡斯出身于一个穷苦的家庭,他认为教会占有大量土地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没收教会财产,收归国有。胡斯还揭『露』城市的德国贵族的罪恶。

    1412年,教皇派人到捷克兜售赎罪券,胡斯公开抨击,主张改革教会,否认教皇有最高权力。胡斯的言行,引起了德国教士以及罗马教廷的仇恨。胡斯被迫转入农村进行反教会宣传。1414年,教廷邀请胡斯参加在康斯坦茨举行的宗教会议,胡斯本来不愿前往,由于皇帝西吉斯孟德答应保证他的安全,敦促他与会,胡斯于是斗胆前往康斯坦茨,不料自投罗网,于同年7月6日在康斯坦茨广场上被教廷以异端罪名焚死。胡斯的殉道激起捷克人民极大的愤慨。1415年9月,布拉格举行多次集会,抗议教皇和皇帝的背信弃义。市民开始驱逐德国教士,并不顾康斯坦茨会议的集会,实行俗人用酒杯领圣餐的宗教仪式。1417年起,出现了消灭一切领主的口号。到1419年7月,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在胡斯改革的旗帜下爆发了。

    亚马孙河因何得名?

    亚马孙河是全球水量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占南美洲三分之一,其名源自传说中的女战士。要想像亚马孙河之壮阔,几乎跟理解“无限”同样困难。亚马孙河共有15000条支流,分布在南美洲大片土地上,流域面积几乎大如澳洲。干流河水很深,整条河有一半可容巨轮航行。远洋巨轮由大西洋经河口溯流而上,可航至秘鲁的伊基托斯。通航河道河面宽广,不能同时看到两岸。此河横贯南美洲,发源于秘鲁安第斯山脉。水从冰川融汇而成的湖泊流出,汹涌奔流,在东面山坡上冲刷出气势磅礴的峡谷。由于冲出大量沙泥,河水浑浊,恍如加了大量牛『乳』的咖啡,故称为白水河。还有一些支流流经沼泽,冲出腐殖质,水『色』较深,称为黑水河。随着地势渐趋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流至山下广阔的亚马孙盆地。

    最早探测亚马孙河河口的欧洲人,是随哥伦布远航的西班牙船长平松。他于1500年来到这里,以为是个大淡水湖。

    1541—1542年,西班牙人德奥雷利亚纳由秘鲁的纳波河顺流而下,最先乘船驶过了亚马逊河大部分河道。他是皮萨罗率领的西班牙探险队队员,从厄瓜多尔出发,找寻黄金、香料和传说中的黄金国。但因意外,皮萨罗率领部分队员几经艰辛,终于沿陆路返回厄瓜多尔。最后只有德奥雷利亚纳和部分队员东航至亚马孙三角洲,辗转抵达加勒比海。

    德奥雷利亚纳一行,沿途屡历艰险,经常受到土著袭击。他们曾遇上一个部族,战士全为女『性』。后来此事传扬出去,轰动一时,就把这个部族称为亚马孙人(古希腊神话中剽悍的女战士),大河亦因此得名。

第19章 中古史(7)() 
为什么印加人信奉太阳神?

    13世纪,克丘亚语族的印加人部落在南美洲西部安第斯山脉中部地区兴起。随后,它征服了这个地区的其他部落,形成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到15世纪中叶,终于发展成为一个以库斯科为中心的奴隶制国家——印加帝国。

    在印加帝国,最受崇拜的是太阳神。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印加人非常崇拜祖先,他们认为自己的祖先曼科·卡帕克来自太阳神。当印加人还处于愚昧和野蛮状态时,太阳神怜悯他们,就从的的喀喀湖的一个岛上(太阳岛)带着他的儿子和女儿——曼科·卡帕克和玛玛·沃利奥来到人间,把分散的人们组织在一起,并教给人们文明和各种技艺。曼科·卡帕克教给男人们农业技艺,而玛玛·沃利奥传给『妇』女们纺织技术。此后,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