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见亮卸甲-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奉 6 73 50 1000 铜殳 80 飞矢1鬼戟9冰柱刺19乱飞矢27

    段煨 6 72 46 950 铜殳 80 火箭1伏焰6火箭烈13炎龙无双19黄龙天翔25火箭天袭32炎龙绝杀37

    杨定 6 74 43 950 铜殳 80 火箭1伏焰6火箭烈13炎龙无双19黄龙天翔25火箭天袭32炎龙绝杀37

    张杨 5 76 50 950 铜殳 80 刀剑乱1回天术9突剑四方16乱飞矢23八卦奇阵32

    张丑 5 72 48 950 铜殳 80 命疗术1伏焰7火箭烈14虎咆阳炎21地泉鲸浪27火雷星雨34

    何安 5 68 45 950 铜殳 80 旋龙1突石剑7突袭石15旋龙合璧21伏兵连阵27旋龙天舞33

    穆顺 5 65 42 950 铜殳 80 火箭1雷击7雷光波动15后伏连兵23雷击闪30

    刘玄德 25 82 79 1550 直剑 80 落石1太极门7冰柱刺14火牛阵20滚石遽压27神火旋张33冰岚刃舞37

    关平 25 171 68 2350 直剑 700 落石1/鬼戟7/龙炮13/火牛阵21/伏兵连阵26/茅刺遍地34

    糜竺 24 57 64 1550 直剑 80 地泉冲1雷击7虎咆震13木轮强袭19火雷爆25后伏兵阵31雷光燋狱36

    糜芳 19 57 64 1300 直剑 80 地泉冲1雷击7虎咆震13木轮强袭19火雷爆25后伏兵阵31雷光燋狱36

    孙干 24 57 64 1550 直剑 80 地泉冲1雷击7虎咆震13木轮强袭19火雷爆25后伏兵阵31雷光燋狱36

    简雍 22 57 64 1450 直剑 80 地泉冲1雷击7虎咆震13木轮强袭19火雷爆25后伏兵阵31雷光燋狱36

    陈应 18 65 66 1250 飞叉 80 伏兵组阵1伏焰10火箭烈19后伏连兵28

    汲廉 18 80 55 1450 直剑 80 旋龙1突石剑7突袭石15旋龙合璧21伏兵连阵27旋龙天舞33

    曹豹 15 73 30 1200 直剑 80 飞矢1突石剑10突袭石18太极华阵28

    吕范 17 48 76 1200 月牙戟 80 落月弓1火雷8虎咆16后伏连兵25后伏兵阵32

    赵昱 18 73 68 1350 直剑 80 连弩1伏兵班阵8突剑四方16冰柱群峰24神剑闪31

    曹宏 17 73 68 1300 直剑 80 连弩1伏兵班阵8突剑四方16冰柱群峰24神剑闪31

    笮融

    17 73 68 1300 直剑 80 连弩1伏兵班阵8突剑四方16冰柱群峰24神剑闪31

    孙观 16 73 68 1250 直剑 80 连弩1伏兵班阵8突剑四方16冰柱群峰24神剑闪31

    薛礼 16 73 68 1250 直剑 80 连弩1伏兵班阵8突剑四方16冰柱群峰24神剑闪31

    袁忠 18 73 68 1350 直剑 80 连弩1伏兵班阵8突剑四方16冰柱群峰24神剑闪31

    阴德 16 73 68 1250 直剑 80 连弩1伏兵班阵8突剑四方16冰柱群峰24神剑闪31

    刘馗 18 73 68 1350 直剑 80 连弩1伏兵班阵8突剑四方16冰柱群峰24神剑闪31

    马腾 30 291 61 2400 月牙戟 700 落石1突石剑12地茅乱刺19伏兵连阵24茅刺遍地31炬石炼狱36

    马铁 30 268 38 2000 月牙戟 680 八面火1八门金锁11突剑四方24

    马休 30 268 44 2000 月牙戟 680 刀剑乱1旋灯火13龙炮24

    粱兴 33 274 39 2150 月牙戟 680 旋龙1八门金锁9突剑四方17乱飞矢27

    程银 39 304 39 2450 两刃斧 680 旋龙1八门金锁9突剑四方17乱飞矢27

    李堪 39 304 39 2450 三尖刀 680 旋龙1八门金锁9突剑四方17乱飞矢27

    张横 39 304 39 2450 铁戟钺 680 旋龙1八门金锁9突剑四方17乱飞矢27

    成宜 33 304 39 2150 月牙戟 680 旋龙1八门金锁9突剑四方17乱飞矢27

    马玩 32 274 39 2100 月牙戟 680 旋龙1八门金锁9突剑四方17乱飞矢27

    杨秋 35 304 39 2250 绿菲枪 680 旋龙1八门金锁9突剑四方17乱飞矢27

    阎行 35 304 39 2250 月牙戟 680 旋龙1八门金锁9突剑四方17乱飞矢27

    侯选 30 304 39 2000 月牙戟 680 旋龙1八门金锁9突剑四方17乱飞矢27

    成公英 30 304 39 2000 月牙戟 680 旋龙1八门金锁9突剑四方17乱飞矢27

    袁绍 21 356 77 1450 三尖刀 480 落石1突石剑7神剑14地茅乱刺22乱刀狂舞29

    袁谭 16 340 52 1150 青魂剑 480 刀剑乱1八门金锁7冲车14生死门21八卦奇阵30

    skbshge

东汉末年官职表及主角官职说明() 
东汉末年官职表及主角官职说明

    文官官

    丞相(相国):在东汉时期并无丞相这个官职,后董卓专权,任相国,集大权于一身。三国初建后,都设此官职,为一国之首宰,为群臣之首。

    太师:原为“三孤”之一,东汉并不设此官职。董卓迁都到长安后,为太师,号尚父。位在太傅之上。

    太傅:原为“三孤”(太师、太傅、太保)之一,在东汉时期,仅保留太傅一职,也不常置。皇帝初即位时,对皇帝进行善导、辅佐的重臣,位在三公之上。

    太尉:东汉时,以三公平分丞相的权力。太尉为三公之首,掌管军政。属官有长史、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主簿。

    司徒:三公之一,掌管民政,与后来丞相的职权范围相近。曹丕称帝后,曾改魏国的相国为司徒。属官有长史、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主簿。

    司空:三公之一,掌管水土之事,位为三公之末,与后来工部尚书的权利相近。后世也常以“司空”为工部尚书的代名词。属官有长史、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主簿。

    御史大夫:原三公之一,掌监察、执法,后改以司空为三公,御史大夫省。魏国建立时,以华歆为御史大夫,复有此官职。

    大司马:此官职为汉武帝初建,因将军位同九卿,故设大司马官职与三公同列,以示对武官的尊宠。东汉刚刚建立的时候,刘秀以大司马为三公之一,后改为太尉。西汉末年别置大司马一职,位在三公之上,魏晋时沿袭。

    九卿: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为九卿,位在三公之后,为中央各行政机关的总称。三国以后,九卿职权渐轻,并逐步为六部所替代。

    太常(奉常):九卿之一,掌礼仪祭祀。下属官职有:太史令、博士祭酒、太祝令、太宰令、大乐令等。

    光禄勋(郎中令):九卿之一,宿卫侍从之官。下属官职有: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谒者仆射等。

    卫尉:九卿之一,掌宫门禁卫。

    太仆:九卿之一,掌车马。下属官员有:考工令、车府令、未央厩令等。

    廷尉(大理):九卿之一,掌诉讼断案,平决诏狱。类似于后来的刑部尚书。

    大鸿胪(典客):九卿之一,掌管诸侯和各少数民族事务,相当于外交官员。

    宗正:九卿之一,管理皇族事务,一般由皇族中德高望重之人担任。

    大司农(治粟内史):九卿之一,掌管一国之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职权与后来的户部尚书相近,后世也以“司农”为户部尚书的别称。下属官员有太仓令、平准令、导官令等。

    少腐:九卿之一,掌管宫中御用之物。下属官员有太医令、太官令、守宫令、侍中、中常侍(宦官)、黄门侍郎、小黄门(宦官)、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御史中丞、兰台令史等。

    执金吾(中尉):位同九卿,负责宫外戒司,京师治安,防止出现水火之事。下属官员有武库令。

    太子太傅:位同九卿,辅导太子。

    大长秋:长秋宫是汉朝皇后居住之所在。所以大长秋其实是皇后所用的官属的负责人,一般由宦官担任。曹操的祖父曹腾即为“中常侍大长秋”。有些三国游戏将大长秋作为普通官职,是不适合的。

    中常侍:高级太监,汉朝末年掀起腥风血雨的“十常侍”即此官职。

    小黄门:中级太监。

    中黄门:低级太监。

    侍中:内朝官之一,位略低于九卿,秩“比二千石”。常由博学高德之士担任,切问近对,是皇帝在管理国家时的顾问。在魏晋时期,为门下省的长官,为事实上的宰相。

    尚书令:原为少府属官,秩六百石(属中等偏低的官员)。品秩虽卑,但总揽一切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职权甚至重于三公。在魏晋时期,如不设丞相之职,则尚书令与中书令(中书省的长官)、侍中(门下*官)为事实上的宰相。

    中书令(秘书令):魏国始设,为中书*官,掌机密,为事实上的宰相。

    尚书:原为少府属官,秩六百石,全国政务共分六曹(有时为五曹,有时为七曹)打理,一个尚书分管一曹,为后来的六部雏形。

    黄门侍郎:黄门即宫门,黄门侍郎为任职于宫门之内的官员,内朝官之一,负责侍从皇帝,传达诏命。级别不高,却是距离皇帝最近的官员。

    散骑常侍:曹魏时将汉朝的散骑与常侍二官合在一起,始置此官,负责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散骑侍郎:曹魏时与散骑常侍一起设置,职位略低于散骑常侍。

    五官中郎将:光禄勋的助手,协助光禄勋举察郎官,位略低于九卿,与侍中同级。曹丕曾以五官中郎将之职掌副丞相事,位高权重。三国时不再设此官。

    御史中丞:原为御史大夫的助手。无御史大夫这一官职的时候,以御史中丞行使御史大夫的职权。

    将作大匠:负责修建宗庙、宫室、道路、园林、水土、植树。秩二千石,位在九卿之下、侍中之上。

    博士:专管经学传授。

    城门校尉:负责掌管京师十二所城门。秩“比二千石”。

    中书舍人:中书省属官,曹魏始置,负责传宣诏命。

    五兵尚书:曹魏始置五兵尚书,为兵部尚书的前身。五兵指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

    度支尚书(户部):吴国始置户部。魏文帝设度支尚书寺,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和支调。后周时更名为民部尚书,唐时避李世民讳,改为户部尚书。

    左民尚书:曹魏始置,主修缮功作之事,隋朝时改为工部尚书。

    吏部尚书(大尚书):曹魏时始置吏部尚书,负责官员选拔任免。魏晋尚书分曹治事,吏部尚书为首曹,故吏部尚书又称大尚书。

    祠部尚书:曹魏时始置,掌礼制。后周时更名为礼部。

    屯田都尉:三国时魏、吴所设官名,负责屯田以给人牛之资。梁习曾任此职。

    水衡都尉:西汉时以此官掌上林苑,东汉将其并入少府,不复有此官职。曹魏时复此官职,主天下水军舟船器械。

    典曹都尉: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西园八校尉:汉朝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以西园八校尉统领汉朝的中央军队。蹇硕为上军校尉、袁绍为中军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

    东观令:东观原为东汉宫名,为宫中藏书之处。三国吴置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武将官职

    大将军:武将之首,其官职位比三公,有时在三公之上,有时在三公之下。东汉末年,其官职在三公之上,因此当汉天子以曹操为大将军而以袁绍为太尉时,袁绍“耻班在太祖下”。属官有长史、司马。

    骠骑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比三公。将军中位比三公的共四级: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车骑将军:位在骠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卫将军:位在车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中郎将: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中郎将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校尉:校尉是比中郎将略低一级的武官官职,品秩为“比二千石”。在汉代设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校尉反而成为了低级军官的职位。

    八校尉:汉武帝起所置京师的屯兵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分别是长水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东汉时,省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到三国时期,八校尉的职权越来越小,最后沦为低级官员。

    四军将军: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周末始有,汉朝时并不常置,汉末群雄迭起,四军将军才以重号将军(即高级军官)的名号屡屡出现。

    四征将军(四征大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卫将军之下。

    四镇将军(四镇大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四征将军之下。

    四安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东汉时有此名号,位次三公,在四镇将军之下。

    四平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四安将军之下。

    大都督: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都督:东汉末年始置。因各杂号将军之间并无隶属关系,故设都督一职,督管几路军队,为军事统帅。后以“都督某州军事”,掌管驻扎在该州的所有军队,并兼管该州民政,权力非常大。

    上大将军:孙权封陆逊为上大将军。后吕岱亦任此职。

    杂号将军:汉魏时期,有军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职的难度加大。因此常在“将军”前冠以某个名号以作为他的官职,这种名号并无一定,名号之间也无上下级关系,因此称为杂号将军。

    军师将军(军师):杂号将军之一。魏以荀攸为军师,凡军国选举及刑狱法制皆使决之。吴也曾以朱然为右军师,蜀国也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

    领军将军(领军、中领军):杂号将军之一。曹操任丞相时,置领军一职,由史涣担任,与护军一起并掌禁兵,后更名为中领军。曹丕更名为领军将军,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蜀、吴亦置,为高级将军名号。

    护军将军(护军、中护军):杂号将军之一。与领军同时置,由韩浩担任护军,掌禁兵。曹丕更名为护军将军。蜀、吴亦置,为高级将军名号。

    监军(中监军):监督、巡查军队之职,有时也以军师或军司兼其职。

    奋武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担任此官职者,相当于各路军队中的总监军。东汉末年,各路诸侯打董卓时,以曹操担任奋武将军;沮授也曾在袁绍军中任奋武将军之职。

    都护将军(都护):杂号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