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逸史-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玉成敢于直抒意见,忧虑道:“属下认为天朝现在的形势比任何时候都要严峻!”他的观点与东王杨秀清、翼王石达开的一样。
  李世贤不以为然,他统兵于福建前线,与人民军正面对峙的太平军就是他的部队,他并没有觉得人民军有什么可怕,还不是两个眼一张嘴?如果不是因为我的部队在福建北部猛烈进攻清军,人民军岂可那么容易占领大半福建省?对此他还耿耿于怀,认为人民军不劳而获,抢占了他的胜利果实呢!他不敢直驳杨秀清与石达开的意见,对于陈玉成,他就没那么多顾虑了,自以为是地说:“陈将军未免危言耸听了吧!想我太平军新破清军两大营,正是兵强马壮、士气高涨之时,目前联军部队大部已退出,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也已北调,我太平军不是正好可以顺势扩大天朝版图吗?”
  陈玉成轻瞟一眼李世贤,反问:“联军走了,现在不是来了个人民军吗?李将军的部队不是正与人民军对峙吗?将军应比我们大家更清楚此事!”
  “不错!真是我的部队与人民军在福建一线对峙,因此我才会比大家有着更深的体会,人民军没什么可怕,他们只是善于把握时机而已,如果硬要说人民军有多厉害的话,他们的战力充其量也只是与联军相当。侦察探之,人民军与联军的装备并无二致,不可一世的联军洋枪部队不也被我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的吗?那与联军差不多的人民军又有何惧之有?何况,目前与我太平军对峙的人民军仅限于福建一地,且人数不过五万人,这一点点兵怎可与我太平军上百万的军队相抗衡?仅是我的部队便可应对他们的了!”李世贤自信道。他的部队置于福建一带,大帅营设于武夷山,人数多达三十万之众,担负着太平天国南面安危之责。
  “不然!能打败几十万联军与清军的人民军岂可小觑?”李秀成不同意李世贤的观点,虽然两人是堂兄弟,但在表述各自军事观点时,并无父子兄弟之分。
  李世贤对堂兄更随便了,他毫不留情面地说:“人民军打败的几十万进剿之军算什么?也就联军的战斗力尚可,而那些只会吃喝嫖赌,弱不禁风的八旗兵及绿营民团算什么?不见联军一撤,几十万清军丢盔弃甲、丢城失地如丧家之犬四处逃窜了吗?清军各式军队里,最有战斗力的当属湘军、淮军及蒙古骑兵,如果人民军对阵的是这些清军部队,会有那么容易打胜仗吗?因此,我们不要把人民军想得那么可怕!”
  杨秀清蹙眉,军队这种自以为是,盲目乐观之气不可长,不能正确地认识敌我之间的实力对比,是要吃大亏的。当然,总是悲观失望,自轻自贱也不行。“翼王!军部对人民军的战力评估到底如何?”他打断下面将领的争议。
  石达开扬扬眉道:“人民军的战力正如李世贤将军所说,应与联军相当,他们能在西南战场打败数倍于己的进剿军的进攻,主要是因为他们充分利用了天时与地势的优势,这不足为奇!”
  “那么太平军与人民军的军力对比如何?”杨秀清继续问。
  “一万人民军应可抵三万太平军!”石达开想了想道,这是他自己的评估。
  杨秀清望向其它将领,李世贤不同意道:“禀东王千岁!臣下认为一万人民军最多抵太平军一万五千人!”
  陈玉成接着反对:“一万人民军至少可当太平军五万余人!”
  下面的将领各抒己见,又争论了起来。杨秀清摆摆手,大声阻止:“各位将领!虽然大家的意见不一致,但不管怎么说,大家认为相同数量的人民军比太平军强都是承认的了。西洋火器厉害,人民军装备有大量火器,可能是大家认为人民军比太平军强的主要原因,如果太平军装备与人民军一样的火器,想来应与人民军的战力一样了吧!这方面好解决,我会令干王洪仁轩提取库银大量购买西洋火器以弥补我太平军与人民军的差距。”
  他停顿一会儿,平扫大家一眼,接着道:“目前就是我太平军没有多少火器,也不用过于担心,不说现在人民军与我太平军对峙的部队仅只五万而已,便是所有的人民军全来,又有何惧?军部兵力统计,我太平军兵力总人数多达一百五十万之众,而人民军三个集团及其它杂乱部队,兵力总人数最多不过四十万,我等何需妄自菲薄?”
  大多数将领频频点头,而翼王石达开皱着浓眉,最忧虑的当数陈玉成了,李秀成也是心事重重样。
  “鉴于我们对人民军战力的不了解,我建议翼王府加强对人民军的研究,务必在一个月之内拿出详细评估报告来!”杨秀清看着石达开。
  石达开接着杨秀清的话,马上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东王千岁!我们是否可试探性地与人民军打一仗,以探实他们的真正战斗力?”
  杨秀清想都未想,立刻否定:“不可!目前我太平军与人民军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心照不宣的和平势态,两军相遇均主动退避三舍,如我军首先打破这种不成文的规矩,恐引起人民军的激烈反应,致事情变得不可收拾!毕竟以前,我们两军还属战略合作伙伴嘛!而且现在我天朝也不宜再树强敌!”
  陈玉成与李秀成听到翼王石达开的建议亦是大惊失色,老虎屁股怎能随便摸的?
  李世贤却大声赞同:“翼王千岁的建议依属下之意,可行!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如今我太平军对人民军所知甚少,怎能调兵遣将以应敌?”
  石达开宽慰杨秀清:“东王千岁不必多虑!本王只是建议试探性地打一仗,并不是真要与人民军开战。我们可造成某种误会而与人民军发生交火,事后我们再登门道歉,令人民军无话可说!”
  杨秀清想想此计未尚不可行,这样既可探知人民军的战力,又可探知人民军的政治态度,也可探知人民军对太平军的容忍底线。他郑重叮嘱:“此事千万小心,注意把握分寸,绝不可将事闹大,翼王需亲自过问此事!”
  石达开点头,转对李世贤道:“具体计划由李世贤将军负责实施,冲突的规模控制在五千人之内!”
  “在战略方面,面对人民军的步步逼近,全面开花,而我太平军则无力扩大势力范围的局面,大家觉得我天朝应以何种战略应对?”杨秀清转至另一议题。
  “以前我太平军的西征与北伐均以失败而告终,事实说明孤军深入不可取,而目前的四处出击,全面进攻,收效又甚微,我建议我天朝应学习西南人民根据地的做法,先稳固的建立一块根据地后,再图其它。就目前我天朝的具体情况而言,则需把各块势力范围连成一片,形成有效的整体,统一并通畅天朝所有的军令与政令后,我太平军制出完整计划,选择好重点突破方向与重点防御方向,再开拓我天朝的新局面。”石达开总结以往太平军的经验教训,提出一种全新的战略思想,显然这是翼王府准备开始按照自己的思路来统军了。
    正文 第二百四十章 湘军淮军
     更新时间:2008…12…14 2:43:28 本章字数:6599
  翼王石达开石破天惊的一番话,令众将领心神俱震,敢于否定天王府以前的决策,也只有在目前这个特殊的时期,也只有翼王石达开与东王杨秀清两人敢做了,仅从这一点上便可以充分显示出翼王石达开的权势!
  李秀成与陈玉成属天王洪秀全一系,并很得洪秀全的器重,但他们对东王与翼王的钦佩也是由衷的,李秀成最初的成长还是杨秀清提拔的呢!他们曾想,如果天朝的将领们能少搞一些勾心斗角,多讲一些精诚团结;少争一些个人利益,多想一些天朝前途,那么,何愁天朝大业不成?天京事件后,他们曾一度对天朝充满失望,对个人的命运充满担忧,可喜的是在天朝最危急时刻,东王与翼王终没有让他们失望,他们抛去前嫌解救天京于危难之中,现在天朝又出现了那种精诚团结,奋发图强的好氛围。
  “翼王千岁新的战略思想甚好!我非常赞同!”陈玉成也曾对天朝的总体战略作过深入的思考,也曾对先前的战略思路有过怀疑,只是他官低位卑,说出的话引不起上面足够的重视。
  杨秀清没有马上表态,“请翼王说具体一点,我们选择的突破重点是哪里?重点防御的地方又是哪里?”他对天朝的现状很不满意,早对天朝早期的战略布局有改动之意,尽管早期战略布局的制定,他也是主要的参与者之一。
  石达开胸有成竹:“我们重点的突破方向应是北方,而不是南方!因此在我天朝几大势力区域连成一片后,我们的战略是向北进攻,向南防御!这样便避开了实力强大的西部湘军与南部的人民军!”
  “可我几大势力区域均被清军绿营、湘军、淮军所分隔,有那么好连成一片吗?”李世贤问。
  “这个问题本王曾考虑过,办法只有一个,那便是放弃一些地方!”石达开语出惊人。
  一些将领大惊失色,一些将领则频频点头。李世贤再问:“敢问翼王千岁,天朝应放弃哪些地区?”这也是许多将领最关心的问题,他们纷纷把目光射向石达开。
  石达开扫视众人,慢慢地却是铿锵有力地吐出几个地名:“放弃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地的零星势力区域!”
  “这怎行?翼王千岁!那些地区可都是我太平军将士用血汗换来的啊!”李世贤大急,关键的是他的势力区域也被放弃了。
  石达开解释:“放弃这些地区,则我太平军可以集中七十多万的部队,实施‘打通几大主要势力区域的连接,向北扩大天朝版图’的战略。我相信,不出三月,我天朝将建立一块包括江苏、安徽、浙江三省连在一起的完整的势力区域!”
  “翼王千岁的方案甚佳!”李秀成越听越兴奋,迫不及待赞叹,“方案不仅显得有主有次,有轻有重,而且还可永除都城——天京的被困危机。一个国家的都城总处于战争的最前沿,实在不像话啊!”
  大家展望着拥有三省连在一块的完整版图的天朝,均眉开神往。陈玉成现出年轻人的冲动,激动道:“望翼王千岁早日制出行动方案,属下甘当开路先锋!”他这是对石达开毫无保留的支持。
  杨秀清脸色有点难看,下面将领不管是天王系,东王系,还是翼王系均对石达开全力支持,翼王石达开在军中的威信可见一斑。杨秀清的脑袋在飞转,暗忖:“虽然把天朝几大势力区域连一整块之后,既可统一天朝的军令,也可统一天朝的政令,表面上看东王府从中受益不小,可翼王府才是最大的受益者,谁都知道,谁掌握了军权谁就掌握了命运的主宰!”
  下面将领大多持支持态度,杨秀清不敢拂违众意,部分同意道:“翼王所提方案颇有新意,东王府定当鼎力支持,不过,此事兹体太大,牵连太多,还需周全考虑!”他也不敢直接反对翼王,不然,那将又是天朝一场政治斗争的开始。
  翼王不急,他也没有奢望自己的方案能在第一轮的讨论中便获通过。“确如东王千岁所言,实施新的战略方案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我们可以为此先期作一些准备工作!首先放弃较远一点的小势力区域,如湖南与湖北地区的飞地,杨辅清与林绍章将军的部队便可首先撤回,以拱卫我天京西面之安危!而陈玉成与李秀成将军部则可从天京西面防务中抽出,一部可打通我天朝江苏与安徽两势力区域的连接,一部可打通我天朝江苏与浙江两势力区域的连接。”
  众将纷纷附和,就连与此新调动有紧密关联的杨辅清与林绍章都持支持态度,杨秀清无奈同意道:“就按翼王所言执行吧!不过,此番新的军事调动,还需经天王府同意,恐天王有余虑,难以通过,我建议是否设立两个指挥部:一为进攻指挥部;一为防御指挥部;进攻指挥部由翼王府领导,防御指挥部由东王府领导。”
  杨秀清不愧为高明的政治家,他提出这样的方案早在石达开的预料之中,也确如东王杨秀清所说,只有东王府与翼王府相互分权,方能得到天王府的通过,天王府不怕权力下放,就怕一府独大。
  东王府军事会议最后作出决议:东王府负责天朝南面与西面的防御,成立防御大帅营,东王杨秀清出任大帅,统领两个方向的一线作战太平军,包括李世贤部、杨辅清部、林绍章部等;翼王府负责天朝北面的进攻与打通内部各大势力区域的连接,成立进攻大帅营,翼王石达开出任大帅,统领所有一线进攻作战部队,包括李秀成部、陈玉成部等。
  曾国藩与李鸿章自奉朝廷圣旨组建江南事务衙门与江北事务衙门后,艰苦血战三月,终抑制住太平军的凌厉攻势,稳定下了东南战场溃败的局势。但此时,他们两人心里却没有一丝一毫的高兴,也没敢有一丝一厘的松懈,因为他们现在所面临的局势严峻更甚过五月前江南与江北大营被击破时。
  在新春即将来临之季,似乎是为了呼应新年的喜庆与吉祥,各势力派别均停下了战火,中华大地难得地出现了一段和平宁静的日子。在长沙江南事务衙门里的曾国藩趁此难得清闲的时机,热情邀请江北事务衙门总督李鸿章过江来湘议事,李鸿章也早有与曾国藩详谈之意。
  李鸿章出于湘军,尊曾国藩为师,他在公元1845-1846年,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于曾国藩门下,学习经世之学。当时,曾国藩患肺病,僦居北京城南报国寺,李鸿章与曾国藩“朝夕过从,讲求义理之学”,还受命按新的治学宗旨编校《经史百家杂钞》。曾国藩对李鸿章赏识有加,一再称其“才可大用”,并把他和门下同时中进士的郭嵩焘、陈鼐、帅远铎等一起,称为“丁未四君子”。太平军起事后,曾国藩与李鸿章各自回乡办理团练,曾国藩又将自己编练湘军的心得谆谆信告于李鸿章,足见曾国藩对李鸿章期望之殷。
  作为学生的李鸿章由他过江来湘看望老师是应该的,虽然两人现在官阶职务相等,甚至于李鸿章排名还略高于曾国藩,但他们两人都知道这是清廷玩的抬高学生打压老师的伎俩,目的是为了引发老师对学生的不满。
  听李鸿章的马车已到望城坡,曾国藩亲到岳鹿山脚迎接。李鸿章老远见老师立于淫雨霏霏的寒风中,脸鼻均冻红肿了,他连忙跳下马车,也不顾飞射的泥水溅满了他那华丽而威武的大帅官服,快步跑上前,感动万分:“恩师亲迎,折杀学生了!请受学生一拜!”
  曾国藩翘动长长的胡须,伸出双手挡住李鸿章,却是用官场话阻止:“李大帅一路辛苦!能得李帅在公务万分繁忙之季来湘,曾某感激不尽!“
  “恩师见教了,外面天冷,还请恩师上车!”李鸿章想来搀扶曾国藩,曾国藩反而有力地拉着李鸿章往自己的马车走去,李鸿章也不推辞。
  宾客两队人马约二千余人浩浩荡荡开进长沙城。
  进得长沙江南事务衙门,面对往昔众多熟悉的湘军将领,李鸿章也只能讲官场话了。曾国藩请李鸿章入内,留下几个位高权重的心腹大将之后,其余人等自行散去。
  内厅里,几人分宾客入座,李鸿章等待曾国藩说话,而曾国藩却如老僧入定,不言不语,江南军务提督左宗棠作为曾国藩的第一幕僚对一眼曾国藩后,盯着李鸿章,首先说话:“李大帅!不知您对当前的局势有何看法?”
  李鸿章瞟一眼曾国藩,而恰好此时曾国藩也微眯着眼窥着李鸿章,两人两眼碰撞,各有心事地移开后,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