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2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没有到潼关呢,就听到郑朗渡过渭水。
  夏竦只好无奈回去。
  从鄜州到东京城就算抄了近路,也要一千两百里路,郑朗仅用了四天时间,就到达了。
  下了战马,文彦博直揉屁股,骑马未骑习惯,屁股都磨破了,两胯之间起了血痕,不好意思摸,抗议道:“行知,今天要在鄜州休息。”
  “宽夫兄,听你之命。”
  郑朗是来办事的,给烈士讨还一个公道,弘扬正气。所以很低调,知道赵祯宠爱自己,文彦博心中有些失衡,文彦博的人格他最是清楚不过,能不得罪最好不得罪,于是一路之上,两人偶尔交流一下书法与学问。
  郑朗给文彦博足够的尊重,文彦博不好再说什么。
  其实不为国事,郑朗脾气很温润,不但对文彦博,对所有将士也是平易近人,甚至同吃同住。
  在郑朗凝聚下,三百来人的队伍很和谐。
  鄜州知州张宗诲迎了出来,他是故相张齐贤的第二子,郑朗与文彦博也没敢怠慢。
  事实这次张宗诲表现突出,当时鄜州兵力空虚,刘平全军覆没,人心惶恐不安,张宗诲迅速安定了人心。
  元昊没有进攻鄜州,但鄜州出现乱象,元昊也不介意从三川口直扑鄜州,再创辉煌。
  郑朗问道:“张知州,黄德和呢?”
  这小子逃跑后,为了轻装逃跑,没有带任何辎重粮草,逃到甘泉后,为了供给与吃喝,洗掠百姓。但甘泉只是一个县,害怕之下,再次逃到鄜州。张宗诲说了一句:“军夺将懼而无所归,乱也。”
  不收留,马上这支军队就成了土匪,元昊军队未南下,自己境内就让这支军队弄乱了。
  实际上当时鄜州兵力空虚,纳了这支部队,增加了鄜州的实力。这才是张宗诲最看重的。
  张宗诲答道:“上午时分,他率领军队前去延州。”
  黄德和不属于张宗诲统辖,延州此时兵力又空虚,黄德和要回延州,张宗诲不能挽留。
  郑朗急切地问道:“走了多久?”
  “大约有两个时辰。”
  郑朗合计了路程,从延州到鄜州近三百里路,黄德和所率领的军队是马步军混合编制,马军少,步兵多,走了近四个小时,纵然再快,也不过五六十里路。
  扭回头,对杨文广说道:“杨指挥使,你拿着我的圣旨,率部下将黄德和与他的部下追回来,让他们立即返回鄜州。”
  小子,你闯下了这场大祸,还想逃!
  “喏。”
  杨文广带着手下离开。
  张宗诲尴尬地笑了一笑,郑朗隐晦地说道:“大敌当前,敌众我寡,不得不权宜。”
  “安抚使,进城吧,”张宗诲感谢地瞟了一眼郑朗,伸手说道。
  一路上张宗海与郑朗、文彦博做了一些交谈,很客气,张宗诲家世好,文彦博家世也不差,郑朗家世差,但谁叫人家有本事呢,又得圣上宠爱。张宗诲将自己听到的一些情况说了出来,然后说道:“刘平不象是投降,多是黄德和在诬蔑刘平。”
  没有用肯定的语气,否则他也是失职。
  然而张宗诲怎么办,当时若是处置,这两千多人必乱,中间的利害关系如果解释出来,朝堂上那些昏庸的大佬们未必能理解,索性装糊涂。就是对郑朗说,也用了一个多。
  郑朗不会怪罪他,听张宗诲的安排,住了下来。
  吃过晚饭,两人与张宗诲在喝茶聊天。
  不是闲聊的,是聊西北的情况,郑朗做进一步了解。张宗诲再次隐晦地说道:“西北兵力太少。”
  不能指望人家蕃兵,看一看金明寨吧。
  郑朗点头。
  “还有买扑供应的粮草质量很次,边军九生一死,待遇却远远不及京城禁兵。”
  郑朗还是点头。
  张宗诲只说了一部分,问题还多着呢。
  正在说话,外面士兵闯了进来禀报:“黄德和被杨指挥使带回来了。”
  郑朗与文彦博相视一眼,道:“走。”


 第三百三十四章 西风烈(下)

  走出城,看到十几个老者正与杨文广夫妇说话。
  实际自杨继业帮助后汉以后,杨业这一门与鄜州杨族关系渐渐疏远。
  但杨家没有否认这种关系,否则不会有许多子弟继续与党项人联亲。杨家渐渐末落,但也是杨族的骄傲,闻听杨文广来到鄜州,一部分杨族的长者赶来看望。
  郑朗没有打扰他们,走到后面,后面是黄德和以及那两千几百名逃兵。
  在杨文广的催促下,几乎小跑着回来,来回一百多里地,全部气喘吁吁。
  黄德和从马背下来,来到郑朗面前,小心地说道:“见过安抚使。”
  十分害怕。
  他是宫中的太监,不象外面的臣子,知道郑朗在赵祯心中的地位,只是岁数小,皇上一直没有调中两府。但皇上是将这个大三元当成未来的最重要栋梁之材,时时刻刻在关注。
  自己算什么?
  再想想郑朗那些手段,说话的声音都打着颤儿。
  一看他的表情,文彦博也知道他那份奏折有猫腻了,站在边上冷哼一声。
  郑朗理都没有理他,来到军队前面,盯着这些将士,问了一句:“你们羞不羞愧?”
  有许多人立即低下头。
  不过火把亮着,反正脸也是红的,看出来他们有没有脸红。
  郑朗说道:“我与文宽夫来的时候,有人说危险。不错,西北形式不明,是有危险,甚至我在这里,危险随时能发生,说不定元昊大军再次南下。比勇力,我与文宽夫不能张弓,不会射箭,不会杀敌,连马都骑不好。但我们来了,因为我们是男人,是大宋的子民,心里面还有一分良知,一分保家卫国的想法,一分血性!”
  “说得好,”张宗诲击掌道。
  郑朗也没有办法,历史上黄德和诬蔑刘平,夏守赟与刘平熟悉,大约两人有那么一点交情,在大殿上为刘平力保。但不知道元昊会不会继续攻打延州,全部在想西北的事务。
  延州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又怕元昊反过头来攻打州城,又要想办替自己揩屁股上那大陀大陀不干净的东西,也没有人过问黄德和有没有诬告。然后黄德和率军回到延州,这么多士兵在他手中,要交还给范雍。范雍通过散落的逃兵听到一些消息,没有准确的证据,也没有想管,于是将军队接受,却拒绝黄德和进城。黄德和才再次来到鄜州。
  这时还没有抓黄德和,直到刘平两个下属在金明寨逃回来,将真相揭开,张宗诲这才将黄德和抓起来。然后文彦博在河中府设狱,与庞籍二人清查此案。
  牵扯的东西多,比如范雍的错误,因此确实黄德和诬蔑后,草草将案件结束,甚至想都没有想,上报刘平等将领全部战死。实际刘平、石元孙与李士彬没有战死,全部被抓到西夏去。
  这一过是多少天了?
  郑朗耽搁不起。
  如果没有人从金明寨逃出来怎么办?
  所以只能从这两千多名将士着手。
  继续说道:“临阵逃跑,按律当斩。但是你们长官逼你们逃跑的,也算无罪了。可是知情不报,或者谎报军情,按照军法还是当斩,你们清不清楚?”
  黄德和一下子窜出来,说道:“安抚使,不能冤枉好人哪。”
  “拉下去!”郑朗喝道。
  两名士兵过来,将黄德和拖了下去。
  郑朗又看了看诸人,指了一个看起来比较老实,头低下去的青年士兵说道:“你,过来。”
  士兵走出,哆嗦着小腿,说:“参见安抚使。”
  “杨指挥使宣读圣旨时,你听到没有?”
  “听到了。”
  “若反抗本官或者对本官谎报,该当何罪?”
  “死……死。”
  “那本官听你说说,你是如何从三川口逃出来的?”
  “小的不知道。”
  “你想死吗?”
  “我是不知道,看到有人在逃,我也逃。”
  “拉下去杀了。”
  “不要,我说,前面还在杀敌,可后面的人在逃跑,小的在中军,只好随着他们逃跑。后来刘将军的儿子石宜孙将军追上来,劝黄将军不要逃,黄将军依然率众逃向甘泉。小的是下属,无奈。状元公,小的家中还有父母双亲,妻子儿女,请饶过小的吧。”
  “你在胡说什么?”黄德和气愤地说。
  “将他抓起来,关进大牢。”郑朗说道。
  黄德和在奏折上写到,刘平三川口执意要降,他苦劝不听,被逼之下,将一部分不肯投降的军队带出来。
  但士兵说前面还在交战,后面黄德和开始逃跑。凭借这一点,也可以将黄德和抓进大牢。
  主谋抓进大牢,缺口打开,这几年郑朗审过许多大案子,接下来更容易了。
  接着一个个的点出来,惭惭将那天黄昏的真相勾画出来。
  刘平在前方杀敌,自始至终黄德和呆在后方一直没有参战,看到前方战事惨烈,有的将士忍耐不住,主动要求参战,黄德和一直勒令后军不动。傍晚时分,元昊大部杀过河来,刘平稍却,黄德和以为不敌,率领后军逃跑。
  一一将人证口供记录,到现在为止,还不能知道黄德和逃跑后的战况,但已断定黄德和是诬告。
  将它们整理好,以及西北的大约情况,一道送到京城。
  第二天早上,再将这些逃兵集合,许多人脸上全部戚戚,临阵脱逃,期骗朝廷,导致三川口大败,无论按照国家律法,或者军法,今天绝对人头滚滚了。
  郑朗并没有这样做。
  法不责众,赵祯也没有这么狠毒的心肠,一下子杀掉两千多名将士。
  他来西北是将刘平的英雄事迹扩大化,顺便讨还一个公道,不是来杀人的。
  但也没有放过这些将士,说道:“到三川口。”
  从里逃出来的,再到哪里去,看看昔日战友牺牲的地方,让他们反思。
  分成两部,第一部郑朗与杨文广先行,第二部文彦博押着这些将士后行。
  向三川口出发。
  来到三川口,正好看到范雍派出一部分士兵在埋尸骨。
  死了许多人,不但有将士,还有未来得及逃跑被元昊杀死的无辜百姓。
  时光到了二月初,即便在延州,积雪也开始融化。
  但天气还是很冷,使尸体腐坏速度减轻。
  不时有士兵从山沟角落里捡出来士兵的尸身。
  战争是无比残酷的,不以为死了亡魂就可以得到安息,还有一道重要的程序,打扫战场,将盔甲从尸体上剥下来,清扫武器与帐蓬等物资。因为西夏穷啊,象样的衣服都从士兵身上剥下来。
  能看到这些战士身上的伤痕。
  一个老兵低声说道:“安抚使,现在找到的多是逃离主战场的士兵,我们才来时,那些士兵身上的伤迹,才真正叫惨烈。”
  说完了,不住地擦眼泪。
  “将他们好好埋葬,”郑朗沉声说道。
  然后抬头看了看远方的青山,雪基本融化,青松再次冒出来,青黄相接,天空蔚蓝,象一幅美丽的图画。
  远方越是美丽,五龙川滩头才越是惨然,看不到鲜血,可露出的褐色泥土上还能看到印红的痕迹,时不时能看到断裂的长刀,撕裂的战袍,旗帜,震断的枪杆长矛。
  郑朗一直站在哪里一动不动,任凭西北风吹拂。
  吕梁山与太行山相隔,京城已经是缕缕东南风飘扬,延州寒气并未消,反而以西北风为主。
  过了很久,郑朗说道:“扎营吧。”
  就在这里扎下大营。
  有一个重要的工作没有做,现在能将黄德和逃跑前的战事还原出来,但没有将黄德和逃跑后的战事还原。
  当时刘平手中只有一千几百人,但不是全部战死,大多数战死,还有少数人在七座大寨破掉之后,被元昊掳获。这段历史也记载于史册,但不是很快让朝廷知道的,这是历年后才渐渐将真相还原,包括刘平未死的消息。
  因此郑朗派出许多人出去打探真相。
  傍晚时分,两个斥候带回来三名百姓。
  全是三川口当地百姓,元昊大军到来后,他们躲在山中,离战场不远,看到一部分交战情形。其实还有更多的百姓在这附近,没有来得及逃跑,躲藏在山林中,可惜让元昊抓住杀害了。
  但已给了郑朗帮助,于是写了第二封奏折,将三川口真相禀报,刻意说了黄德和逃跑所带来的后果。
  不跑肯定还是全军覆没,但后果不同,刘平一千几百人将元昊咬得很伤很痛,如果黄德和不逃,当时刘平手中还有六千多将士,元昊纵然胜利,也会在三川口丢下一条大腿外加一个胳膊肘儿。
  仅一千余人,与十几万西夏军队激战三天,知道这个真相后,连杨文广都久久不语,不知道刘平与他的手下是怎样完成这一奇迹的。
  可郑朗还没有结束。
  还有两个小任务,延州在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
  刘平具体消息,战场上找到郭遵与万俟政的尸体,但没有找到刘平与石元孙尸体。这也不能证明他们被俘,有可能让山中野兽叼走,有可能落入某一条河流当中。
  郑朗心中知道,九成九大约还是被俘获,不但要找出他们被俘虏的证据,还要找到他们被俘虏后不屈服的证据,才能还刘平与石元孙一个公道。
  继续派出斥候,元昊自三川口战役结束后,将大军带到延州,随后撤离开金明寨,再撤出土门,看看有没有百姓看到刘平。但希望很缈茫,十几万军队,无数百姓,即便有人看到元昊大军,侥幸生还,又怎能注意到军中两个俘虏?
  ……
  范雍听到斥候禀报,心中奇怪,为什么郑朗要到三川口。
  他手中写好了一份奏折,为自己自辨的,反正李士彬生生死不明,将责任推卸到李士彬身上,说自己通知了李士彬,李士彬骄傲自大,这才引起严重后果。
  然而奏折写好,却不敢呈报。
  查不出来,自己责任减轻,又有保卫延州之功,朝廷处罚也不会严重。但万一查出来,性质两样了。
  郑朗能不能查出来,思前虑后,决定等与郑朗见面再说。
  郑朗前往三川口,打乱了他的计划。
  范雍为官多年,一度担任宰相,人脉关系远非郑朗所比,有朝廷的邸报,也有在京城一些朋友给了的书信。
  所以范雍知道部分京城的消息,包括郑朗临离开京城时,赵祯拉了一下郑朗的手。
  普通人拉拉手就拉拉手,可这是皇上的“龙手”,范雍头痛了半天,只好派人请郑朗进延州城来。此时呆在三川口那滩平原上很危险,若是西夏人再杀过来,你逃还是不逃?逃你郑行知一世英名就毁在这里。不逃,凭借你手下那三百名从京城带来的新士兵,会死无葬身之地。
  郑朗死了无所谓,但皇上会将所有罪过一起降于自己头上,即便自己教过皇上经义。但教过皇上学问的大臣有多少?好几十人,自己又算什么?
  半天后,派出去的人回来,答道:“郑知府不同意。”
  “不同意,他在三川口做什么?”
  “好象在查三川口战役的经过。”
  范雍气苦,还拿郑朗没有办法,想了想,派人前去保安军将狄青喊来,让他率领两百名士兵,赶到三川口保护郑朗安全。实在没有办法,保安军将士也很少,抽不出来更多的人手。
  实际不是如此,后面还有黄德和两千多人马,因为是步行为主,又不知道郑朗将他们喊到三川口做什么,文彦博自己骑马骑得苦逼,于是大家一起速度慢下来。
  但郑朗面对着战场的惨象,心中悲愤,什么没说,让范雍造成误会。
  ……
  郑朗看着眼前的美男子,失神大半天。
  这就是狄青,一张秀气的长脸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