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5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江南西路与福建路那边同样也狠,虽然带起无数动荡,不过八州猖獗一时的私盐贩子与幕后主使者几乎拨之一空,最少有一千几百名豪强、大户与商人牵案其中,三百余起积案查获。还有许多先后作案的凶手们,纷纷逃离,至于逃到什么地方,只能慢慢海捕了。
  五月十二,在郑朗阻止下,才停下抓捕,随后郑朗又写信给王鼎与杨紘、徐程、李道,让他们将此案中结,不能再挖下去,再挖非得引起大乱子。并且在信中又含蓄地说了轻重。
  将余案交给鲍轲与王绰,还要进行二审,但那要转到广州,正好郑朗下一次巡视的终点站就是广州。郑朗这才与各地赶来的商人与蛮首们会面。正在会谈之时,郑肃从外面跑来进来禀报:“交趾派使来慰问相公。”
  “哦,”郑朗冷笑一声,迎了出来。
  一个短小jīng瘦的人带着几十名侍卫正在厅外等候,看到郑朗谄媚地说道:“郑相公,我乃是交趾大鸿胪李rì同,见过郑相公。”
  越李朝此时也说汉语,将全国分为十道,官员分封仿佼中原制度,但以示区别,结合了汉唐宋制度,有枢密使,也有六部,也有太尉,不过这个大鸿胪大约是临时授予的官职,便于外交。李rì同又说道:“郑相公,我祖籍也是郑州人。”
  郑朗点点头,别当真,李家祖籍是福建不错,但他们又宣传自己是唐朝李氏后裔,以示他们政权的正统xìng,现在这个李rì同又变成了祖籍郑州。是汉人,可都是一群忘记祖宗的汉人!
  现在没有必要招惹交趾,不符合战略计划。
  两人坐了下来,陆续寒喧几句,李用同还带来一些李德政送来的礼物。当然了,拿了余靖的两万缗钱,现在偿还一些小礼物,也是应当的。不过人家很狡猾,俺们让大将李宗道率兵二万,准备水路进发,你们宋朝不接受,不能怪俺。这很让郑朗弄不懂,余靖这些人物在宋朝也算是顶尖的人物,吏治也不错,一摊到外交,一个个全部变成傻子。
  郑朗神情平淡,让侍卫将礼箱抬下。
  接着寒喧,李rì同忽然说道:“我听说贵国兵士勇敢,于循虔道将生蛮打得一个个无还手之力,在下十分仰慕,正好我带了一些侍卫过来,能否让贵国兵士与我的侍卫比试一下,让在下开开眼界。”
  郑朗眼睛突然闪过寒光。
  难怪交趾来送礼,用心歹毒啊!冷冷道:“你们交趾想让我的兵士出丑?”(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


 六百七十一章 猴子(下)

  李rì同只是嘿嘿一笑,说道:“郑相,若你不敢,就算啦。”
  不听他炸人胸膛的话,单看他的外表,一脸的谄媚,还以为他在巴结郑朗。
  郑朗想抽他的嘴巴。
  很快冷静下来,严格说北越一直是中国的领土,比大理管理还要严格,在汉唐大一统时代,大理也许是羁縻之地,然而交趾却是直属地盘。宋朝发起的白藤江之战也是一次正义战争,至今越李朝用中国制度,有许多中国汉人,一些少数民族也多是从四川两广等地迁移过去的,汉语汉字都是官方的语言与文字,就是在朝中一些大臣眼中,会认为越李朝血统远比西夏与吐蕃与中国更亲近。
  郑朗却知道后来历史的演变。
  也是他对殖民地不产兴趣,让它zì yóu发展、自生自灭原因之一,难道这个民族真的缺少凝聚力?肯定不是的,不知道在那一个环节上出现错误。
  但郑朗对这群猴子真的不感兴趣,也没有当作什么威胁,难道猴子还能危害到中国的安全不成?永远不可能。倒是北方那群虎狼才是未来最大的对手。
  是自己的想法,但猴子们不会这样想,白藤江战役宋朝没有派主力军队,又中疟疾,败了,猴子认为他们成了老虎,于是多次入侵两广。仅是李德政时代就发生数次严重入侵事件,到两广烧杀抢掠。宋朝以前对两广又不重视,因此交趾越加认为宋朝十分软弱。
  至少现在他们还是这种想法。
  不过自己整合蛮汉和睦,发展两广,传到交趾,隐隐让他们感到威胁,至少让自己得逞,他们难以向北扩张。因此才有了这次蹩脚的计划,老百姓认为神奇,多有传言。但作为上层人士。却会知道谋划的作用,军事上个人武力算什么?于是他们借着慰问的名义,从国内挑出最优秀的兵士,来与自己手下比拼。
  这是比试。非是作战,论单体个人武力,他们是一国的佼佼者,肯定胜过自己部下,那怕是女真人都不行。上战场后,为什么女真人厉害,那是凶悍不要命的jīng神。当真个个是虎豹。只要自己手下输掉,循虔道战役所带来的威信会严重下降,若再使几个计策,一些不识好歹的蛮人便会动荡不安。不比,自己主动怂了,大肆宣扬,对自己更不利。
  不难解决,倒是后续的事。自己jīng力有限。国家财力有限,包括此次开发两广,海南岛都不在计划之内。多次想到交趾。多次放弃,财政也。
  交趾一旦产生这种想法,这一战大约是避免不了的。
  将思路理清楚,眼中寒光收起,平静地说道:“李rì同,那你说怎么比?”
  “就按照贵国的制度,比试弓箭之术如何?”
  一些蛮人也走出来,好奇地站在边上听,郑朗扫视了这些蛮人,说道:“错。你敢让他们与我的部下比试,他们大约也是贵国的勇士、战士。战士是用来做什么的?非是花拳绣腿,非是弓箭卖艺,乃是战场上的厮杀。这样,我部下虽不是我朝最强壮的战士,而你部下有可能是你们交趾举国挑选过来的。但我就与你比试一场。”
  李rì同瘦削的老脸一红,让郑朗揭开了他的老底。但此人是李德政刻意挑选出来为使,脸皮很厚,干笑一声,又恢复正常。
  郑朗又说道:“这样,你能派出多少人,我也派出多少人,绝对不会在人数上欺负你,我们来一次实战。”
  “实战?”
  “就是象战场上那样真刀实枪的砍杀。”
  “这……”
  “不会你们交趾刻意挑出来的勇士,居然害怕我手下一群普通的兵士?若是那样,我不要从我们宋朝一国挑,只从两广军队里挑,你们交趾更不会是我们宋军的对手了。”
  李rì同犹豫不决,可是郑朗身后的几个蛮首全部大笑起来。
  “弓箭可不是花拳绣腿,”李rì同有些急了。
  “兵士练习弓箭最终目标是为了什么?李rì同,你不要告诉我兵士练习弓箭最终目的是用来狩猎的。”
  “……”
  “答不出来是么?某替你回答,最终目的是为了杀人。”
  “郑相公,我仅是想让他们的比试比试。”
  “比试什么?既分高低,既想亵渎我们大宋的尊严,这不是比试,而是战争!国与国之间的小型战争,多说无益,请你准备。”
  李rì用傻眼了,当初余靖让梁珠为使,前去交趾搬救兵,与以前那些宋文臣一样,一个个软弱无能,苟且偷安,怎么到了这个宰相手中,什么都变了呢?
  郑朗又逼道:“怎么啦,你们交趾处心积虑,选派了最强勇士,居然都不敢与我的属下交战吗?”
  “好,战就战,但地点必须由我来选。”
  “到你们交趾作战?”
  一干蛮人再次大笑。
  “不,就在循州,我选循州城外那片矮林,我们进行比试。”将交战又改成比试,心虚了。
  郑朗盯着他,好心思啊,那片矮林郑朗知道,就在东城门临近河边的地方,高大的树木让百姓砍伐光了,连稍粗一点灌木也让百姓砍回去当柴禾烧了,不过给了一些细小的小丛木与棘刺更多的生长空间,反而长得十分密集。于河边又有一些茂盛的芦苇,面积不大,地势却十分复杂。至少对于自己的手下兵士来说,是一个很不好的地形。首先一百蕃骑就用不上了。不但蕃骑,即便派重装步兵进去也会十分不利,既然此人说要比试箭术,他所带来的属下必个个善长弓箭,又多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派步兵前去,自己手下还是必败无疑。
  郑朗道:“好心思啊,好心思。”
  在内敛的政策下,是猫是狗一个个想往宋朝头上跳了。一个小小的交趾,居然猖獗如此。郑朗冷冷一笑,说道:“不过某答应你。就在那片矮林中作战,另外,某只要林外两百步的空地作为作战区域,以便骑兵便于跑动。”
  李rì同狐疑不解。利于骑兵跑动,往哪儿跑,往那片棘刺丛跑吗?也看着郑朗,最后说道:“行,就这么定。”
  “我也不占你们便宜,你们长途跋涉而来,让你们休息一晚上。明天上午,城外矮林作战比试。”
  李rì同又狐疑地看着郑朗,心里想到,难道关于这个宰相种种传言都是假的,不然怎么托大如此,于是试探地问了一句:“那么后天上午如何?”
  “行。”
  “一言为定,”李rì同说完匆匆离开。
  鲍轲忽然说道:“郑相公,将他拦下。他还没有说派多少人参加呢。”
  十个人参加是十个人的安排,二十人参加是二十人安排,三十人参加是三十人安排。人数不定。计划就不好制订。郑朗将鲍轲拦住,说道:“我们是主,他们是客,让他们沾一点便宜。”
  “不是便宜,还有那个矮林子……”
  “不要紧,他说后天,也是看我答得爽快,怀疑那林子里有鬼,明天会过去察看,所以说后天。顺便再多打探一下我军的情况,做到知己知彼。明天将林子让给他们,我们先过去看一看。”
  “郑相公,有何妙策?”
  “看过了再说。”
  走到城外,来到林子边,林子面积不小。三四十亩地大小,后面便是高大崔嵬的嶅山余峰,东边是龙川水,南边倒是一片开阔地,但郑朗自己说的,仅留两百步开阔地带让骑兵有冲锋时间。可往哪里冲,难道往那片充满棘棘的矮林里冲,或者往龙川水里冲?
  郑朗进了矮林,在循州呆的时间最长,还是第一次进入这片矮林,不要骑马进来了,就是空人进来,行走得都万分困难。鲍轲走了几步路,衣服便被勾破了一个口子,吸了一口气说道:“不妙啊,郑相公。”
  越是这样的环境,越是自幼成长在交趾的神箭手的天堂。
  郑朗拨了几下乱树枝,也不察看了,退了回来,笑了笑说:“这个交趾人倒是挑了一个好地方。”
  “郑相公……”
  “鲍提点,你来跟我来,你官任广东南路提点刑狱,有时候也负责抓盗,象这样小规模区域的交战,再所难免。大家相互交流。”
  好听的说法,实际是指导鲍轲。
  “首先看问题不能看表面,要看内里。比如说人数,他们一行过来五十几个人,抛去杂务与文吏,兵士大约在四十人略略有余。这个林子是如此之大,又适合他们的作战方式,是多,还是少?”
  “我明白了。”
  “再说人数,你指望国与国之间,特别是交趾与西夏这种无赖的国家,说话能算话么?今天他说二十人,到后天突然反悔说四十人,怎么办?我们是主,他们是客,若不同意又中了他们圈套,反而让来循州的蛮子们认为我们怯弱。若同意,我们针对的是二十人去的安排,计划又乱了。不如不问,反而显得我们泱泱大度,他们卑鄙无耻。”
  “倒也是这个道理。”
  “而且我同意,是因为我手中有一样东西,说不定这种东西你以后就能利用了。记住,捉盗时千万莫入这种密林,这个林子还算好的,那些大山的密林更是危险,若是对方jīng明,在林中设设种种埋伏机关,当抵一万兵。”
  “那……”
  “马上你就知道我的计划了。”说到这里,郑朗又低声说了一句:“看样子我要训练一支军队。”
  “什么军队?”
  “专门在这种密集山林里作战的特种兵。”不但自己对这种密林无能为力,狄青在特磨道战术依然还是将敌人主力吸到开阔地带,然后决战,这才取得大捷。似乎狄青对这种密林大约也是束手无策。
  来到军营,又听到郑肃与郑黠在争吵。
  郑朗挑开帘子走进去,问道:“你们俩人又在吵什么?”
  “我们在争项羽与薛仁贵谁更勇力过人。我说是项羽,郑肃说是薛仁贵,郑相公,你说他们俩人那一个才是千古第一英雄,”郑黠道。
  鲍轲瞠目结舌,这个怎么好比?
  郑朗却没有认为他们在胡搅乱缠,有时候争一争。便是在长知识,俩人成长很快,一是学来的,二就是争来的。和颜悦sè地问:“说说理由?”
  “项羽力举千斤鼎。巨鹿之战,三万破三十万,彭城之战,三万破六十万,当为千古第一勇将。”
  “不错不错,居然知道彭城之城与巨鹿之战,有长进了。”
  “不对。俺说的是勇力、武艺,不是战功,论战功,项羽有李靖厉害吗,三千破十几万突厥军队,突厥军队岂不是比亡秦时代的军队更厉害?项羽可有什么个人战绩?但是薛仁贵单槊匹马于二十万军队里纵横无敌,三箭定天山,项羽有这样的个人战功吗?”
  似乎是……
  郑朗却问了一句:“为什么薛仁贵没有三箭定吐蕃?”
  “是……”
  “你们只讲结果。有没有分析当时的背景?高丽一战,薛仁贵是在二十万高丽军队纵横无敌,但背后就是唐军。只要杀出来,就会平安无事。唐军给了他胆子,也震慑分散了高丽将士的注意力,这才取得如此神奇的一幕。三箭定天山时,薛仁贵多次建功立业,在突厥铁勒人心中产生很高的威信,甚至种种怪诞的传说。唐初那支强悍战斗力的军队还没有正式衰弱,对铁勒人有震慑力,铁勒是各部联军,军心不齐。缺少得力主帅指挥调度,薛仁贵三箭shè毙铁勒最强壮的三名勇士之后,更加让铁勒人将薛仁贵本人往那些传言上印合,于是三军溃败。甚至导致到最后出现更不可思议的事情,薛仁贵仅将面甲摘下来,突厥几万将士就吓得下马投降。然而吐蕃论钦陵不信这个邪。足智多谋,利用唐军将帅不和进行分化,军队又胜于唐军数倍,占有天时地利人和,薛仁贵的神话也就破灭了。当真有个人勇力能敌万人的?真正说个人在恶劣形势下,取得最辉煌战绩的也不是薛仁贵,而是另外一个人。”
  “谁?”
  “南北朝南宋开国皇帝刘裕。”
  “皇帝?”
  “皇帝怎么了?有许多皇帝一身武艺,让人难以想像。光武皇帝没有武艺,敢率领三千人冲入四十万王莽大军中?南北朝开国皇帝陈霸先更是一员悍将,作战时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能说他没有武艺与个人勇力?唐太宗箭术天下无双,与尉迟敬德联手,每战两人皆冲在最前面,勇猛无双,让敌人闻风丧胆。我朝太祖皇帝手中金棍横扫八荒,气吞**,天下无人能敌。你们能说皇帝就没有勇力吗?”
  “那个刘裕有什么战绩?”
  “他仅是一名小校时,遇到一千多名敌人,情急之下,拨起一棵大柳树,以柳树为兵器,孤身一人击败了一千多名敌人。”
  “以柳树为兵器啊?”郑肃与郑黠傻眼了,不要挥舞,拨也拨不起来。
  “但他厉害的不是勇力,而是军事才华,每战必胜,还是大胜,也算是千古名将,不过皆没有可比xìng。这些人都是千古的勇将,不在一个时代,没有交手,很难比较。你们要学的也不能仅学勇力,现在你们是壮年,总有年老体衰之时,要学的是军事学问,若没有军事指挥能力,纵然厉害如项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