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轿车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连续按上述方法操作几次,直到流出的制动液中不见气泡为止;

    空气排除干净之后,需要再次检查及调整踏板自由行程并补加制动液。

    skbshge

(一)转向沉重() 
故障现象:

    装有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轿车在行驶中突然感到转向沉重。

    故障诊断:

    转向沉重故障一般是由液压转向动力系统失效或助力不足所造成的,其根本原因在于液压不足。引起转向系统液压不足的主要原因有:转向油罐缺油或油液高度低于规定要求;液压回路中渗入了空气;油泵驱动皮带过松或打滑;各油管接头处密封不良,有泄漏现象;油路堵塞或滤清器污物太多;油泵磨损或内部泄漏严重;油泵安全阀、溢流阀泄漏,弹簧弹力减弱或调整不当;动力缸或转向控制阀密封损坏。

    故障排除:

    转向沉重故障诊断与排除基本流程如图3…11所示。

    图3…11 转向沉重故障诊断排除的基本流程

    第一,检查转向油泵驱动部分的情况。用手压下转向油泵的驱动皮带,检查皮带的松紧度,若皮带过松,应调整;起动发动机,使发动机怠速运转,突然提高发动机的转速,检查转向油泵驱动皮带有无打滑现象,发现问题后应按规定更换性能不良的部件。

    第二,检查转向油罐内的油液质量和液面高度。若油液变质则应重新更换规定油液;若只是液面低于规定高度,应加油使油面达到规定位置。

    第三,检查转向油罐内的滤清器。若发现滤网过脏,说明滤清器堵塞,应清洗;若发现滤网破裂,说明滤清器损坏,应更换。

    第四,检查油路中是否渗入空气,如果发现油罐中的油液有气泡,则说明油路中有空气渗入,应检查各油管接头和接合面的螺栓是否松动,各密封件是否损坏,有无泄漏现象,油管是否破裂等。对于出现故障的部位应进行修整和更换,并进行排气操作,最后重新加入油液。

    第五,检查各油管接头等处有无泄漏,油路中是否有堵塞,查明故障后按规定力矩拧紧有关接头或清除污物。

    第六,检查转向油泵进行输出油压,如果油泵输出压力不足,说明油泵有故障,此时应分解油泵,检查油泵是否磨损或内部泄漏严重,安全阀、溢流阀是否泄漏或卡滞,弹簧弹力是否减弱或调整不当,各轴承是否烧结或严重磨损等。对于叶片泵,还应检查转子上的密封环或油封是否损坏;对于齿轮泵,应检查齿轮间隙是否过大等,查明故障予以修理,必要时更换油泵。

    skbshge

(二)高速或某一较高车速行驶时转向盘震颤() 
故障现象:

    轿车在高速行驶或在某一较高车速行驶时出现行驶不稳、摆头,甚至转向盘抖动。

    故障诊断: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前轮定位角失准,前束过大;前轮胎气压过低或轮胎由于修补等原因起动不平衡;前轮辐变形或轮胎螺栓数量不等;传动系统零部件安装松动;传动轴弯曲,动力不平衡,前轴变形;减振器故障等。

    故障排除:

    较高速行驶时转向盘震颤故障诊断与排除基本流程如图3…12所示。

    图3…12 较高速行驶时转向盘震颤故障诊断排除的基本流程

    第一,架起驱动桥,前轮加塞安全塞块,起动发动机并逐步换入高速挡,使驱动轮达到终试摆振速度,若此时车身和转向盘都出现抖动,则为传动系统引起的振摆。

    第二,接上一步骤,若达到终试振摆速度,轿车不出现抖动,则振摆的原因是轿车前桥部分存在故障。

    第三,检查前轮各定位角和前束是否符合要求,如失准应调整。

    第四,架起前桥试转车轮,检查车轮动平衡情况及轮胎是否变形过大。必要时可换良好的车轮进行对比试验。

    第五,检查前轴、车架是否变形,查明故障予以修理,必要时更换。

    第六,检查传动轴是否弯曲,有条件时应做传动轴动平衡,必要时更换。

    skbshge

(三)左、右转向轻重不同() 
故障现象:

    轿车行驶时,向左和向右转向的操纵力不相等。

    故障诊断:

    产生左、右转向轻重不同故障的原因有转向控制阀阀芯(或滑阀)偏离中间位置,或虽然在中间位置但与阀体槽肩的缝隙大小不一致;控制阀内有污物阻滞,使左、右转动阻力不同;液压系统中动力缸的某一油腔渗入空气;油路漏损等。

    故障排除:

    左、右转向轻重不同故障诊断与排除基本流程如图3…13所示。

    图3…13 左、右转向轻重不同故障诊断排除的基本流程

    第一,按规定检查或更换新油。

    第二,如更换新油后故障没有消除,应对液压系统进行排气并检查系统有无油液泄漏,若液压系统中出现泄漏时,应更换泄漏部位的零部件。

    第三,检查控制阀。对于滑阀式转向控制阀,可在动力转向器外部排除此故障,通过改变转向控制阀阀体的位置来实现。如果滑阀位置调整后仍不见好转,应拆检滑阀并测量其尺寸,若偏差较大,应更换滑阀。对于转阀式转向控制阀,必须通过分解检查来排除故障。

    skbshge

(四)转向时有异响() 
故障现象:

    轿车转向时,转向系统有过大的异响,并影响轿车的转向性能。

    故障诊断:

    转向时产生异响故障的原因有转向油罐中液面太低,油泵在工作时容易渗入空气;液压系统中渗入空气;油罐滤网堵塞,或液压回路中有过多的沉积物;油管接头松动或油管破裂;油泵严重磨损或损坏;转向控制阀性能不良等。

    故障排除:

    转向时有异响故障诊断与排除基本流程如图3…14所示。

    图3…14 转向时有异响故障诊断排除的基本流程

    第一,当转向盘处于极限位置或原地慢慢转动转向盘时转向器发出“嘶嘶”声,如果这种异响严重则可能为转向控制阀性能不良,应更换转向控制阀。

    第二,当转向油泵发出“嘶嘶”声或尖叫声时,应检查油罐液面高度,液面高度不够时应查明泄漏部位并修理,然后按规定加足油液。

    第三,油罐液面高度正常,应检查转向油泵驱动皮带是否打滑,若打滑应查明原因,更换皮带或调整皮带紧度。

    第四,转向油泵驱动皮带正常,应察看油液中有无泡沫,若有泡沫,应查找漏气部位并予以修理,然后排除空气,若无漏气,则说明油路有堵塞处或油泵严重磨损及损坏,应予以修复或更换。

    skbshge

(五)直线行驶转向盘跑偏() 
故障现象:

    直线行驶转向盘跑偏的故障现象为轿车直线行驶时,难以保持正前方向而总向一边跑偏。

    故障诊断:

    产生此故障的原因有油液脏污、转向控制阀回位弹簧折断或变软,使转向控制阀不能及时回位;转向控制阀阀芯(或滑阀)偏离中间位置,或虽在中间位置但与阀体槽肩的缝隙大小不一致;流量控制阀卡滞使油泵流量过大,或油压管路布置不合理造成油压系统管路节流损失过大,使动力缸左、右腔压力差过大等。

    故障排除:

    直线行驶转向盘跑偏故障诊断与排除基本流程如图3…15所示。

    图3…15 直线行驶转向盘跑偏故障诊断排除的基本流

    第一,检查油液是否脏污。对于新车或大修以后的车辆,如果不认真执行磨合期换油规定,则会使油液脏污。

    第二,检查流量控制阀或转向控制阀回位弹簧,此时可在不起动发动机的情况下转动转向盘,凭手感判断控制阀是否开启自如,若有怀疑一般应拆卸检查。

    第三,检查转向油泵流量控制阀是否卡滞和油压管路布置是否合理,发现故障应予以修理。

    skbshge

(六)转向盘发抖() 
故障现象:

    发动机工作时,转向尤其是在原地转向时滑阀共振,转向盘抖动。

    故障诊断:

    产生此故障的原因有油罐液面低;油路中渗入空气;转向油泵驱动皮带打滑;转向油泵输出压力不足;转向油泵流量控制阀卡滞等。

    故障排除:

    转向盘发抖故障诊断与排除基本流程如图3…16所示。

    图3…16 转向盘发抖故障诊断排除的基本流程

    第一,检查油罐液面是否符合规定,否则按要求加注转向油液。

    第二,排放油路中渗入的空气。

    第三,检查转向油泵驱动皮带是否打滑或其他驱动式的齿轮传动系统等有无损坏,发现问题后应按规定调整皮带紧度或更换性能不良的部件。

    第四,检查转向油泵输出压力进行。压力不足时应分解油泵,检查油泵是否磨损或内部泄漏严重,安全阀及流量控制阀是否泄漏或卡滞,弹簧弹力是否减弱或调整不当,各轴承是否烧结或严重磨损等。对于叶片式转向油泵,还应检查转子上的密封环或油封是否损坏。

    skbshge

(七)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的检修() 
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简称ECPS),大多数轿车上使用的是电控液力式动力转向系统。电控动力转向系统通过控制电磁阀使动力转向系统的油压随车速的变化而改变,即在大转角或低速时转向轻便,在中、高速时能获得具有一定路感的转向力。电控液力式动力转向系统主要由转向控制阀、电磁阀、分流阀、转向动力缸、转向油泵、转向油罐和电子控制单元等组成。常见电控液力动力转向系的电子控制系统电路如图3…17所示。

    图3…17 常见电控液力动力转向系的电子控制系统电路

    电控液力动力转向系统的常见故障有:低速或发动机怠速时转向沉重,高速行驶时转向过度灵敏。在检查电子控制系统之前,应先查看胎压、悬架和转向杆件及球形接头的润滑情况;检查前轮定位、动力转向油泵油压是否正常,各导线插接器是否连接牢靠,转向柱是否弯曲等。

    1。电子控制系统的检查

    第一,打开点火开关,检查ECU…IG熔丝是否正常。如果熔丝烧毁,重新更换后又烧毁,表明此熔丝与电控单元(ECU)的+B端子之间短路。如果此熔丝正常或重新更换后正常,则进行下一步检查。

    第二,拔下ECU线束插座,将电压表正表笔接插接器+B端子(从背面插入,以下同),负表笔搭铁,电压应为10~14 V(蓄电池电压)。如果无电压,表明ECU…IG保险丝与ECU的+B端子之间有断路现象。如果电压值为蓄电池电压,应进行下一步检查。

    第三,将电阻表正表笔接插接器GND端子,负表笔仍搭铁,此时电阻值应为零,否则,ECU的GND端子与车身搭铁处之间有断路或接触不良现象。如果电阻值为零,应进行下一步检查。

    第四,顶起一侧前轮,将电阻表的正表笔接插接器SPD端子,负表笔接GND端子。然后转动支起的车轮,电阻表阻值应在0~∞之间交替变化;否则,说明ECU的SPD与车速传感器之间有断路或短路现象,或车速传感器有故障。如果电阻表指示正常,应进行下一步检查。

    第五,将电阻表的正表笔接插接器的SOL端子,负表笔接GND端子。电阻表所指示的电阻值应为无穷大。否则SOL+或SOL…端子与GND端子之间的线路有短路现象,或电磁阀有故障。如果指示正常,应进行下一步检查。

    第六,将电阻表的正表笔接插接器的SOL+端子,负表笔接SOL…端子。两端子之间的电阻应为6。0~11。0Ω,否则这两端子之间的线路断路或电磁阀有故障。如果电阻正常,应检查ECU。如果ECU损坏,应更换。

    2。电子控制系统主要元件的检查

    第一,电磁阀的检查。

    拔下电磁阀的线束插座,测量电磁线圈的电阻,电阻应为6。0~11。0Ω。

    从转向器内拆下电磁阀,将蓄电池正极接电磁线圈的SOL+端子,负极接SOL…端子,这时针阀应缩回约2mm,否则应更换电磁阀。

    第二,ECU的检查。

    利用现有条件顶起轿车,拆下ECU,起动发动机。

    在不拔下ECU插接器,发动机怠速运转的情况下,用电压表测量ECU的SOL+和GND两端子之间的电压(电表测笔从背面插入)。然后将变速器挂上挡,并使车速达到60km/h。仍按上述接法再测电压,电压应比原来增加0。07~0。22V。如果无电压,应更换ECU。

    skbshge

(一)制动灵敏度降低() 
故障现象:

    轿车制动时,踩一次制动踏板不能减速或停车,连续踩几次制动踏板,效果也不好;轿车紧急制动时,制动距离和时间过长。

    故障诊断:

    制动灵敏度降低故障的主要原因有制动踏板自由行程太大;制动主缸储液室内制动液不足或无制动液;制动液变质或管路内壁积垢太厚;制动管路内进入空气或制动液汽化产生了气阻;制动主缸、轮缸、管路或管接头漏油;制动主缸、轮缸的活塞及缸筒磨损过度;制动主缸、轮缸的皮碗老化或磨损引起密封不良;制动器的制动鼓与制动蹄片间隙不当;真空增压器或助力器的各真空管路接头松动、脱落,管路有破裂处;膜片破裂或者密封圈密封不良;单向阀、控制阀密封不良;辅助缸活塞、皮碗磨损过甚;单向球阀不密封。

    故障排除:

    制动灵敏度降低故障诊断与排除基本流程如图3…18所示。

    图3…18 制动灵敏度降低故障诊断排除的基本流程

    第一,踩下制动踏板,踏板到底且无反力,连续几次踩制动踏板都能踩到底且感觉阻力很小,则应检查储液室中制动液液面高度是否符合要求。若液面低于下线以下,说明制动液液面太低。

    第二,连续几脚踩制动踏板时,踏板高度仍过低,并且在第一脚制动后,感到总泵活塞未回位,踩下制动踏板即有制动主缸与活

    塞碰击响声,则应检查主缸的活塞回位弹簧是否过软,主缸的皮碗是否破裂;若踏板高度低而软,则应检查制动主缸的进油孔或储液室的通气孔是否堵塞。

    第三,一脚踩下制动踏板时,踏板高度过低;连续几脚踩下制动踏板时,踏板高度稍有增高,并有弹性感,则应检查系统内是否存有气体;若踏板高度随之增高且制动效能好转,则应检查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及制动器的间隙。

    第四,维持制动踏板高度时,若缓慢或迅速下降,则应检查制动管路是否破裂、管接头是否密封不良,主缸、轮缸皮碗或皮圈密封是否良好。

    第五,安装真空增压器或助力器的轿车,踩下制动踏板时,若踏板高度适当但太硬且制动不灵敏,则应检查增压器或助力器的工作情况,检查制动系统油管是否老化,制动液黏度是否太大。

    第六,踩制动踏板时,若踏板有向上反弹、顶脚的感觉,且制动力不足,则应检查增压器的增压缸活塞磨损是否过度,辅助缸活塞、皮碗是否密封不良,辅助缸单向球阀是否密封不良。

    第七,车辆运行时,观察各车轮的制动情况。若个别车轮制动不良,则应检查该车轮的制动软管是否老化,摩擦片与制动鼓间的间隙是否不当,摩擦片是否有硬化、油污、钉外露现象,制动鼓内臂是否磨损成沟槽,摩擦片与制动鼓的接触面积是否过小。

    skbshge

(二)制动效能下降() 
故障现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